第51章 觀止的一生
更新時間2012-9-4 22:53:18 字數:3090
夏伯名的眼中,觀止還是原來的那個觀止,也許此時的他身份變了,但是心态沒有變,還是那個可以喝着酒,做着自己樂意去做的事情的觀止。
觀明海他們一家人都看着夏伯名和觀止在聊着天,沒想到這兩個人會任何,還這麽的熟,甚至是像死黨一樣看待這彼此。
英雄惜英雄,有些感情只有兩個心志相同的人才能理解,在這方面夏伯名就和觀止一樣,擁有了一種超越常人的心志,使得他們兩個似乎天生就是好朋友,連句寒暄的話語都不用說,就可以知道彼此的心聲。
“伯名兄既然來了。”觀止說着這話,然後用頭部做了個姿勢讓夏伯名看另一間牢房裏的家人,沒有說下去,夏伯名也知道了,觀止希望夏伯名能把他的家人救出去。
夏伯名點點頭說:“我盡力吧。”
說完這句話夏伯名就站了起來,做了個告辭是姿勢,出了這間牢房,獄卒把牢房鎖了起來,夏伯名來到關押着觀明海一家人的牢房外看着這群觀止的家人,他對觀容說:“容公子,可否跟我走一趟。”
說完讓獄卒開門,獄卒聽說是觀容,這個可以放,李鴻章就交代過,只要觀容想出來随時讓他出來,誰帶走,跟誰走都一樣。
只是獄卒是開了門,觀容卻沒有出來,夏伯名看出來觀容的心情,他說:“容公子,皇上說請你走一趟。”
觀容依然不想走,不過觀明海一聽是皇上讓觀容走一趟他就像看到了希望一樣,走到觀容面前說:“容兒,還不快去。”
觀明海的話可不能不聽啊,且千蘭也敦促他去一趟,觀容只好走出了牢門,跟着夏伯名後面走,獄卒鎖上牢門,把夏伯名和觀容送出了大牢。
在大牢門口夏伯名跟獄卒告別後就往瀛臺走去,光緒帝倚在欄杆處看南海湖,夏伯名和觀容走來後,光緒帝說:“都坐吧,今日也不是說要兩位怎樣怎樣,只跟大家聊聊一些問題。”
觀容和夏伯名坐下來,夏伯名說:“皇上說吧。”
“生活總是這樣,總有些不如人意,很多事情我們都改變不了,老佛爺無法改變的事情也很多。聽說觀察史一家今日午時就要問斬了,身為皇上也有些慚愧。觀止将軍或許真的很難逃過一死,但是其他不相幹的人也一并處決了的确說不過去。這是個大罪,大清皇朝的法制裏受到株連也是應該的,本來朕也不想多說什麽,被關押在這裏以後思考了很多的人生道理,也從來沒有像在這裏這樣能安安靜靜的尋思着一些以前沒有想過的事情。或許我們真的落後了,觀止将軍才是這個時代的新人類,錯的不是觀止将軍,而是我們這個思想體制下的思維。身為皇上朕也想見見這個發動叛亂的觀止将軍,眼裏是不是變的比以前更加的明亮了。”
這是光緒帝說過最長一段話,他第一次站在了他人的角度去看問題,此時的他已經開始意識到僅僅通過變法運動是無法改變大清朝的命運的,時代在進步,也許此時的光緒帝還沒有意識到體制上的不如西方國家,但他也意識都了觀止之所以會選擇背叛和放棄了大清皇朝的理由,他是對的,錯在了大清皇朝給不了有實際用處的未來。
觀容有些意外,他也沒有想過這些事情,他還糾結在慈禧的權力之中,光緒帝看來在思想覺悟上要領先觀容。
Advertisement
光緒帝并沒有讓觀容要怎麽去做,他只是說:“都活下去吧,去看看觀止的決定到底是不是錯了,還是對了。”
這是光緒帝對觀容說的最後一句話語,然後就讓他們回去了,夏伯名在回來的路上也對觀容說了一句話說:“觀将軍的眼裏不是憤怒,而是一種堅定,他眼神裏流露出來的是對未來的希望。容公子回去之時不妨看一下他的眼睛。”
觀容對這個哥哥一直都有種想要靠近又難以靠近的感覺,在觀容的印象裏,觀止是個很酷的哥哥,也很冷,決定的事情從來都不跟人商量,自己認為對的就去做,連聽他人說反對意見的機會都沒有,仿佛他的內心就是加了鋼板的火爐,裏面是熊熊大火,外面像鐵一樣剛毅。
夏伯名把觀容送到了大牢門口跟他告辭了就回去了,獄卒沒想到觀容這麽快就回來了,只好跟着他進去。觀容讓他打開觀止的牢房門,他進去看了看這個一直冷酷冰霜的哥哥。觀明海他們一家看着觀容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回來的觀容一句話也沒說就進去了觀止的牢房中。
這個哥哥讓觀容理解不了他的想法。但此時觀容想起光緒帝的話語:“都活下去,去看看觀止的決定到底是不是錯了,還是對了。”
他們兩兄弟始終還是無法交流,那就如光緒帝說的一樣去做吧,活下去看看觀止的選擇是不是錯了,他多看了一眼觀止然後出了牢門,獄卒關上牢門之後,以為觀容要回到觀明海所在的那個牢籠裏,但是他沒有,看着觀明海一家什麽話也沒有說深深的鞠了一個躬,轉身向大牢門口外走去,一句話也沒有留。
觀止的心卻舒緩開來,他知道他這個弟弟已經改變了想法,他會把這一家人都救出去的,觀止知道,這時他才安靜地閉上了眼睛,所有的一切都放下,他所擔心的家人也可以在觀容的想法改變下活下去,他知道,他相信他的這個弟弟。
這個觀容的背影讓觀止回想起來很多的事情,觀容出生在陽春三月初九,所以家人都叫他小九,那時觀止八歲,已經是個懂事的孩子,這個剛出生的弟弟讓觀止第一次感覺到了作為哥哥的責任。
觀容的小時候其實很調皮,像觀顏一樣,只是後來在三歲的時候觀止帶着這個弟弟蕩秋千從秋千上摔了一跤跌落下來,那時觀容只有三歲,倒是沒怎麽受傷,可能是受到了驚吓,觀容從此變得非常害羞起來,可能是擔心和害怕,這種驚吓之後,觀容很少再和觀止說話,他害怕這個哥哥,生怕自己再被掉落下來。
後來時間越來越久,兩兄弟能聊的話題越來越少,觀止本身并不是很冷酷,只不過是太優秀了一些,思想上早擺脫了封建體制,觀容卻沒有,依然像個不染纖塵的男子,慢慢成長起來,觀明海對觀容又是個非常嚴格的人,使得觀容自小看似不染纖塵,實際上在觀容的心底留存着兒時留下來的膽怯。
觀止想起來這些,感覺從牢獄之中出去的觀容已經不再像以前一樣膽怯了,而是多了幾份膽識,變得越來越像個男人,讓人有安全感。
觀止對這個弟弟總是想愛護又不能愛護的滋味,此後只有觀顏會依戀着這個哥哥,觀止教會了觀顏很多的格鬥技巧,觀顏的功夫對女孩子家來說并不弱,甚至是非常強悍的,這些都是觀止所教,觀容卻從來沒有練過什麽功夫,也是因為對這個哥哥的憂心。
觀止是十二歲第一次離家的,他消失了三年,這段故事他從來沒有告訴過誰,也沒有人知道觀止到底去做了什麽,回來後帶了一身功夫,誰教給他也不得而知。再後來觀止參加了大清皇朝的軍隊,二十歲時出征新疆,又是四年,四年後回來才三天就離開去了日本,一去又是兩年,觀止真正在家的時間其實不對,他總是這樣。
可是觀明海對他沒有辦法,以為觀止是個連談判機會都不給對方的人,他決定了的事情,根本不給觀明海跟他談判的機會,他就去做了,觀明海對觀止真的是又愛又恨。
或許是因為對觀止的此般生活行徑,才使得觀明海一再的對觀容教育頗深的,連出門的機會也很少。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觀止已經是個二十六歲的成熟男人,一頭短發,與這個依然穿着朝服的留着辮子的觀明海顯得格格不入,兩人雖然是父子關系,觀止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觀止。
這次閉上眼睛之後,再也沒有睜開來,只要看着這個弟弟轉身離開這個牢獄出去就好了。觀止的口中不斷的流出血來,先發現這異常情況的是觀顏,她大叫着讓獄卒進來,吶喊着,其他人也被她驚到,都發現了觀止的異常,獄卒進來看着口中正在流血的觀止忙開了牢房,用手摸摸觀止的鼻子和脈搏,早已經沒有了動靜,獄卒長馬上說道:“快通知李大人,帶個太醫過來。”
“是!”獄卒也驚慌失措,觀止可是重犯,在監獄裏發生意外他們可以有責任的,觀明海一家在那裏吶喊着,想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卻無能無力,知道李鴻章進來後,觀明海才求着李鴻章讓他看看他的這個兒子。
李鴻章讓獄卒開了門,只允許觀明海一個人出來,他走進來抱着觀止大叫着他的名字,一點反應都沒有,太醫把了把觀止的脈搏搖搖頭。
觀顏跌跪下去大聲的哭喊嚷叫着,從來沒有這麽撕心裂肺,因為在牢房裏的那一邊。
觀止已經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