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竹籃打水

蘇嬌楊從圖書館開館坐到了圖書館閉館,她能清晰地感覺到自己距離猜想的證明越來越近,可也越發無力。

這種無力感,大概就是将一條線無限對折,從二分之一變成了四分之一,然後再對折成為八分之一……數值越來越小,距離零點越來越近,但分母值卻越來越大,大到讓人無法忽視。

蘇嬌楊一臉疲态地回了宿舍,用涼水洗了把臉,再次鬥志昂揚地坐到了書桌前。

在哪裏跌倒,就要從哪裏爬起來。

蘇嬌楊相信,這個問題只是一個坑,哪怕稍微深了點,也只是一個坑,而不是鴻溝,更不是天塹。

智障系統的嘲諷聲十分不合時宜地出現了,“智障宿主,你到底有沒有腦子?你的大腦皮層已經十分疲憊了,還想死磕數學難題,就你現在的精神狀态,九位數以內的簡單計算題都可能出錯,怎麽可能攻克這種問題?”

“你面臨的這個問題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反正不是你現在這種狀态能夠解決得了的。我給你指一條路,你這幾個月不是積攢了很多智慧點嗎?每一個智慧點可以兌換一小時的啓發時間,在啓發時間內,你的數學邏輯與數學直覺對變得格外強,如果你舍得兌換兩個小時的啓發時間,一定可以将這個問題突破!”

“怎麽樣,兌換不兌換?”

蘇嬌楊上次被這個智障系統坑了一把,這次學精明了,她斟酌一番,先兌換了一個小時的啓發時間,然後便不再搭理智障系統了。

進入啓發時間之後,整個人都進入了一種相當奇妙的狀态的,除去數學之外的所有東西都變成了灰白色,仿佛沙化了一般,而數學卻變得鮮活無比,每一個數字、每一串字符都仿佛被賦予了生命一樣……

蘇嬌楊有一種詭異的感受,大概在啓發時間之內,她就是無所不能的神。

在啓發時間內,所有的念頭都變得通達無比,就仿佛是省略了所有思考糾結的時間一般,原先需要考量十分鐘、二十分鐘的東西,現在只是一個念頭,便可以頗為篤定地寫下結果。

蘇嬌楊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寫下的過程,原先覺得相當得意的證明過程,此刻竟然覺得臃腫累贅了許多,原先自我感覺幾近完美的思路,此刻看來也處處都是瑕疵。

蘇嬌楊決定從頭到尾理一遍思路。

她拿出嶄新的紙來,将要論證的命題抄在第一行,對照着原先寫下的過程,開始一步步糾正,不知不覺間,新的證明思路就已經出現,而這條全新的證明思路與之前的證明思路相差了不知道多少個十萬八千裏。

一個小時的時間漸漸逼近,蘇嬌楊動筆的速度越來越快,她甚至都不看之前寫下的過程了,每一筆都寫得格外篤定,如有神助般。

Advertisement

“一小時啓發時間進入三百秒倒計時”

“一百五十秒”

“五十秒”

“十秒”

“三秒”

“一秒,倒計時結束。”

蘇嬌楊咬牙在紙上寫下‘證畢’兩個字後,如同觸電一般,飛快地将筆丢開,用手扶着桌子,額頭上的汗珠大滴大滴地掉落,整個人就仿佛脫力了一般,氣喘籲籲,過了許久才緩過神來。

她明明吃過晚飯的,而且吃的還是相當扛餓的蛋炒飯,現在卻覺得肚子空空落落,餓得難受。

掃了一眼桌上的小鐵鐘,蘇嬌楊用手腕撐着桌子站起來,略微活動了一下肩膀和脖子,從衣服裏摸了一些零錢,提上飯盒,打着手電筒下樓。

走過黑漆漆的學校,穿出小校門,便仿佛進入了另外一重世界般。

這一重世界裏燈火通明,街邊都是各種賣小食的地方,諸多小食裏,其中又以湘南地區最著名的麻辣煮為最。

只要花上三毛錢,便能買上整整一飯盒的麻辣煮,有蔬菜,有肉片,還有豆幹豆皮等諸多豆制品。

得益于湘南人民晚起晚睡的特點,國防科大外的這條小食街從晚上八點開始營業,一直營業到淩晨兩點,還有幾家店鋪是通宵營業的,一直營業到第二天早晨九點,早飯售賣結束後。

這地方還是當初由物理系派來協助蘇嬌楊完成校對工作的年輕老師說的,那年輕老師嗜辣如命,每天晚上都要來給自己加餐一頓,要不是那老師帶蘇嬌楊走了一趟,吃了一飯盒麻辣煮,蘇嬌楊怕是不知道猴年馬月才會知道與國防科大一牆之隔的地方,竟然有這麽一個簡陋的美食天堂。

坐在攤位上呼嚕呼嚕地吃完麻辣煮,蘇嬌楊感覺肚子還沒填飽,又買了兩張烤的酥脆的芝麻餅,就着麻辣煮的湯喝完,這才感覺胃裏好受了許多,之前做數學題時耗去的精氣神也在那一飯盒又燙又辣的麻辣煮裏補了回來。

抓了點店家的堿面兒,把飯盒刷洗幹淨,蘇嬌楊這才打着手電往回走。

想想自個兒解決的那個問題,再想想當年在津大讀書時,授課老師對于那個問題的高度評價,蘇嬌楊就沒控制住自個兒澎湃的心潮,回到宿舍在床上翻來覆去大半個小時都沒睡着,非把她逼得起床刷了半個小時的《語言——溝通的密碼》,這才由困意襲來。

一.夜安睡。

第二天,蘇嬌楊起了個大早,換上輕便寬松的衣服,換着國防科大跑了一圈,感覺貌似生鏽的身子骨全都活泛了過來後,她這才回去拾掇身手。

吃罷早飯,帶着寫好的論證過程直奔圖書館,将所有過程檢查了一遍,把之前趕時間而忽略的內容全都補上,又拿着前後兩份幾乎‘差以千裏’的論證稿,她仔細分析了自己的缺陷與不足,等到上午十點多的時候,她才拿着整理好的稿件去了數學系。

本科階段是沒有導師的,不過蘇嬌楊同陳潤之老先生的關系好,便直接找上了陳潤之老先生的門,将稿子拿給陳潤之老先生看。

陳潤之老先生聽蘇嬌楊說解決了一個數學猜想,心中又是詫異又是激動,抖着手拿過蘇嬌楊寫好的論證稿,掃了一眼第一頁的首行,臉色瞬間就變了,原先有多麽驚喜,現在就有多麽興致缺缺。

随便翻了翻,陳潤之老先生都沒仔細看,他把那份稿子壓到了桌子上,語重心長地同蘇嬌楊說,“嬌楊同學,我們這些搞研究的人,最忌諱閉門造車。”

“我看過你這題目了,是十幾年前相當火的黑德爾猜想,可是你知不知道,這個黑德爾猜想在七一年的時候,就已經被一個加拿大的學者證明了。”

蘇嬌楊猛地擡頭,用臉上的表情生動形象地诠釋了四個字——一臉懵逼。

見蘇嬌楊這副模樣,陳潤之老先生搖頭嘆氣,“這就是學術斷代的後遺症,我們國.家為了整頓風氣,學術水平停滞了十年,帶來的最直觀的負面影響,便是科研人員與國際社會脫了節。我們連國際社會上正在研究的熱點問題都不清楚,也不清楚有哪些問題是已經被解決的……”

“我們的科學研究本來就比人家慢了好幾步,想要迎頭趕上,唯一的辦法就是摸着別人已經放好的石頭過河,可惜我們連人家把石頭放在哪兒都不知道,有很多人還在河裏亂摸,比如現在的你,這工作可不就是無用功嗎?”

蘇嬌楊總算明白陳潤之老先生為什麽是這樣一副反應了,感情她絞盡腦汁解決的問題,別人已經解決過了?

“陳教授,您确定,黑德爾猜想已經被人證明了?”蘇嬌楊突然有些心悸氣短。

陳潤之老先生搖頭苦笑,“能說是已經被人證明了,但更準确地說,應當是已經被人證僞了。”

“黑德爾猜想是錯誤的,這個猜想只能弱化數學問題,無法解決數學問題,被數學界稱之為是‘黑德爾假設’,現在七年過去,你說你證明黑德爾猜想是成立的,你覺得是全世界的數學同行都搞錯了嗎?”

“加拿大那個數學學者可是一個天才級的人物,将各種數學方法用的得心應手,為了判斷他的證明是否有問題,國際數學聯盟召集了全球所有開展數學研究工作的不同領域的學者,對他的論證過程進行了評估判定,一共十二人投票,九票通過,三票棄權。”

“國際數學聯盟正式宣布,将黑德爾猜想更名為黑德爾假設,将這個問題從桂冠上摘了下來,埋進了土裏。我剛剛看了你的論證結果,你卻說,你證明了黑德爾猜想……你讓我怎麽說你才好。”

蘇嬌楊:“……”

她不信,也不甘心。

“陳教授,您這兒有您說的那個證明稿件嗎?我相信我的論證過程,每一步我都經過了很多次檢驗,計算過程絕對不會出錯,推導過程也不會出錯,邏輯自洽過程更是經過了數十遍的驗證……黑德爾猜想就是黑德爾猜想,結果只有一個,我相信我是對的,所以您說的那個人的證明過程便一定是錯的。”

“可能您聽了我的話後,會覺得我不知道天高地厚,但要讓我在兩種答案間選擇一個站隊的話,我肯定是站我自己。您要是有論證過程的話,麻煩您借給我看幾天,要麽讓他說服我,要麽我來說服他,我肯定能找到正解的!”

作者有話要說:  入v啦,撒花花!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