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工業複興 (1)
宋忠堂教授揣着一肚子希望來到了蘇嬌楊所在的辦公室,見蘇嬌楊的桌子空着,愣了一下,納悶地問陳潤之老先生:“老陳,嬌楊同學呢?”
“還喊人家同學……之後就得喊小蘇了,她今天上午辦理得入職手續,往後就是我們數學系正式的一員了。地礦系那邊有些事情需要做數學的人過去幫忙,我讓小蘇過去支援了。”陳潤之老先生答道。
高考剛剛恢複,各大高校百廢待興,不同院系之間互相借人幫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更何況蘇嬌楊所作的研究是應用數學,必須與不同的學科相結合,不然怎麽應用?
宋忠堂教授挺支持蘇嬌楊去不同院系之間搞交流,他還贊許地點頭說,“那挺好的。國家現在搞地質普查,礦産勘查,地礦系那邊不愁沒項目做。我這邊的人脈沒能打通地礦系那邊,要是嬌楊同學……哦不,小蘇老師,這一時半會兒想要改口還挺難的。”
“要是小蘇老師能夠把地礦系的關系打通,別的不說,未來十年二十年裏,她肯定不用愁錢的事兒。先是石油後是煤,聽說地礦系那邊還緊跟着美利堅搞起了天然氣……小蘇加把勁,争取把地礦系的項目拖到我們數學系來。”
陳潤之老先生挑起眼皮看着宋忠堂教授,插了一刀:“我也是這麽想的,咱們系裏原本搞數理研究的人挺多,可你帶着一大幫搞應數的人來,還和京大那邊達成了合作,應數就成了咱們系的牛耳。”
“至于說數理和應數,哪個執牛耳,我無所謂,反正咱又不搞那一套山頭派系,你們應數做的好,對咱國防科大數學系的名聲也好。眼看當下應數已經發展了起來,咱就得出去争項目,更別提同數理比起來,你們應數本來就是賺大錢的方向。教育部、石油工業部、煤炭部、醫療衛生部的項目多,咱數學系得去争,但也不能說争了遠的,舍了近的。”
“數學這東西,本來就是能将很多理論給升華的一個學科,尤其是應數方向,實用性太強了。你們這些搞應數的人多出去轉轉,把項目都拉回來,最起碼得把整個國防科大所有理工院系中好數學相關的項目拿到手,好好幹,把咱國防科大的招牌打出去。”
宋忠堂教授十分認同,“行,我回去就安排。”
陳潤之老先生挑眉看了看宋忠堂教授,輕描淡寫地抛出一個大消息來,“地礦系的老孫說得讓小蘇跟着他們那邊做幾個月,起碼得把石油工業部那邊安排下來的任務給完成,你這邊的項目暫時先停一停,等地礦系的任務完成之後,再讓小蘇回來。”
宋忠堂教授懷疑自己耳朵除了問題,“老陳,你同我說說,地礦系的老孫要把小蘇借去多久?”
“幾個月吧,我聽說他那邊的項目二月底就得提交報告。反正小蘇這學期是沒辦法跟進你的項目了,你先找別人來頂上她的空缺,等開學之後再讓她回來。”
宋忠堂教授當場炸毛,“不行不行!石油工業部的項目重要,我那項目還是國家級的呢!給國家制定發展策略的項目,能忽視嗎?地礦系也忒不厚道了,哪有他們這樣借人的?借去三天五天、十天半月,我都無所謂,但他們這一借走就是好幾個月,這能叫借?這是挖牆腳!”
“說起挖牆腳來,老陳你不最擅長這個嗎?”宋忠堂教授氣得臉都黑了。
陳潤之老先生搖頭抿茶,“老宋,你別在這兒胡攪蠻纏。你以為我不知道你那項目?小蘇來之前,你那項目就已經申報下來了,研究人員預算中根本沒有小蘇。缺了小蘇一個,你們的項目照樣能推進下去,可地礦系那邊确實是遇到了問題,急需要一個數學功底好,學習能力強,遇到新東西容易上手的人去頂上。”
Advertisement
“要說學習能力,咱們數學系最強的人就是小蘇了吧,她當時證明黑德爾猜想的時候,只是代數學得好,後來開始給《數學紀年》審論文,她的整體功底也不夠,但她心氣兒高,人也努力,遇到不會的就去往死裏學,這才多久,霍達猜想也被證明了。”
“短短一年時間,她就從一個初出茅廬的菜鳥變成了讓人仰望的學者,更難能可貴的是,別人一瓶水裝了大半瓶的時候就不願意再往裏面裝了,可她還願意去學,願意去眺望遠方……其實,相比起數學這個研究出來之後能夠造福全人類的學科,我其實更希望她先造福我們的國家。”
“這個願望中有我的私心在作祟,但像她一樣學習能力強的人太少了,我是做數理研究的,我支持她做應數,其實就是想讓她為我們國家的發展貢獻一分力氣。一個純粹的數學家很難對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但我相信,一個能夠跨越很多領域做交叉研究的數學學者,她能推動時代的巨輪向前前進一大步。”
宋忠堂教授被陳潤之老先生說得陷入沉默,片刻後,他搖頭嘆氣道:“這太難了。”
“難?一點都不難。”
頂着宋忠堂教授詫異的目光,陳潤之老先生篤定地說,“她所站立的平臺決定了她需要面臨的問題有多麽困難,同樣,她要是能夠解決了擺在面前的問題,那便可以推動時代的巨輪。就拿眼下來說,她要是能用數學的方法幫地礦系解決問題,幫石油工業部抽采出石油來,這不就是推動時代的巨輪了嗎?”
“雖然我知道這個希望有點渺茫,但我還是希望她能做出一點成果來,推動我們國家的能源巨輪向前遠航。”
宋忠堂教授在陳潤之老先生的辦公室裏待了好久,最後他是帶着笑回去的,因為陳潤之老先生同她說了一句話。
“這個世界其實很不公平,真正到了拼天賦的時候,只有少數人才擁有上臺的資格。我們國防科大好不容易出了一個天賦這麽好的苗子,我們誰都不要心疼,好好壓榨壓榨她,激發她的潛能。有她在,說不定我們可以期待一下下一個五年計劃,十年計劃。”
宋忠堂教授不得不承認,他比陳潤之老先生會賺錢,做的項目也比陳潤之老先生多,但在眼界與人才培養這一方面,他只是一個教師,而陳潤之老先生卻是一個教育家。
————————————————
地礦系請蘇嬌楊來幫忙,确實拿出了足夠多的誠意。
不僅給蘇嬌楊做了最高的補助,還将蘇嬌楊需要的資料全都送到了臨時給蘇嬌楊騰出來的辦公室中。
蘇嬌楊從地礦系最簡單的那本專業書看起,有專注水壺加成,想要看懂那些知識不難,但地礦系學生所需要掌握的知識與數學系、甚至是經濟系不同。
數學系的學生多數都是在了解了少量的基礎知識,學會了基本的方法之後,便去不斷地嘗試新的題目,将自己學會的方法運用到淋漓盡致,得心應手。
經濟學系的學生同樣如此。
而地礦系……蘇嬌楊覺得說是工科,但實際上更像是一個文科專業。
從最基本的《普通地質學》開始,到後面的《構造地質學》、《礦物岩石學》等等一系列課程,鮮少有需要邏輯推理的地方,多數都是需要死記硬背的。
專注水壺能幫蘇嬌楊更容易地進入專注狀态,但是卻沒有辦法讓蘇嬌楊過目不忘。與當初高考前的複習一樣,蘇嬌楊只能通過一遍又一遍地刷書來提升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直到徹底融會貫通。
蘇嬌楊很不喜歡這種強行往大腦中塞進太多知識的感覺,不過她也沒有別的選擇,只能咬牙死撐。
在這種高壓情況下,每天審核兩本《數學紀年》,反倒成了睡前的解壓工作。在學地質之前,蘇嬌楊都不知道自己這麽熱愛數學。
咬牙強撐了将近十天,蘇嬌楊将自己審核過的期刊以及寫好的期刊審稿意見給《數學紀年》編輯部寄出去,順帶着同國際數學家聯盟說了一聲,因為手頭的研究項目到了緊要關頭,她暫時無法前去領獎,如果國際數學家聯盟不介意的話,麻煩把獎杯以及獎勵寄到華國來,如果國際數學家聯盟介意的話,那還請另擇得主。
國際數學家聯盟哪敢介意?
既然冠上了‘國際’二字,這數學家聯盟就算再委屈,那也得表現得公正得體,不然指不定會被人怎麽攻讦。
要是因為介意蘇嬌楊的行為而不把這個獎頒給蘇嬌楊,那怕是會被人笑掉大牙,國際數學家聯盟的公信力也會大大受損。
再說了,另擇一獲獎得主是那麽容易的事情?
這位原定的得主先是證明了黑德爾猜想,憑一己之力揭穿了普林斯頓帕克學派的騙局,然後又證明了霍達猜想,将數學史翻了一頁……在這麽耀眼的成就前,誰敢來拿這座國際數學家聯盟頒發的獎項?
若是真有人敢,那一定是自取其辱。
哪怕蘇嬌楊沒有來領獎,她依舊是這一年數學界中當之無愧的無冕之王。
但開會通知已經發了出去,國際數學家聯盟沒辦法取消,只能趕鴨子上架,從普林斯頓又請了好多位知名的數學學者來做報告,并且他們還替蘇嬌楊找了一個特別扯淡,但可信度十分高的理由圓謊,這才勉強維持住了國際數學家聯盟的顏面。
國際數學家聯盟對外宣稱說,本屆邁斯獎得主蘇嬌楊因為身體原因,不便親自赴宴。
蘇嬌楊将自己埋在地礦系那些浩如煙海的知識裏,就差忘了今夕何夕,等國際數學家聯盟的會議舉辦完,消息通過華國百姓日報海外版的版面傳回國內,面向全國發行,蘇嬌楊才知道自己居然被‘安排’了一場大病。
除去與蘇嬌楊相熟的幾個人外,沒人知道蘇嬌楊在忙什麽,遠在津市的蘇爸爸與蘇媽媽看到蘇嬌楊‘生病’的消息,直接把‘生病’理解為‘病危’,老兩口吓得當天就買了從津市到平沙市的火車票,直奔國防科大而來。
從津市去平沙市,單單是火車上就要待兩天的時間,蘇媽媽急得抹了一路的淚,空着肚子跑到平沙市,暈頭轉向地乘上了去國防科大的公共汽車,蘇媽媽和蘇爸爸急得手都涼了。
蘇媽媽不斷地埋怨蘇爸爸,“都怪你,當初你怎麽不攔着點閨女?她想在津大上,那就讓她在津大上啊!從咱家去津大,騎個自行車也就半小時,你看看把閨女送這麽遠來,閨女生病了不同家裏說,咱就什麽都不知道!要不是報紙上報道了,咱倆還蒙在鼓裏呢!”
蘇爸爸冤枉極了,“當初閨女說是要考回清大的時候,是你同閨女說,有能耐考多好的大學就去多好的大學念,不用把自己拴在津市,應該以自己的發展為重!我當時可十分支持咱閨女留在津市的,以我看,閨女留在津市安安穩穩地念完大學,國家給分配一個好工作,然後嫁個好人家,一輩子都過得輕輕松松,結果呢?你非要勸閨女出去讀,怎麽現在反倒怪到我頭上來了!”
蘇媽媽氣得倒仰,掐了蘇爸爸一把,“我當時糊塗,你就不知道攔我一下嗎?我說啥就是啥了?平時我讓你聽我的話,你啥時候聽過,就勸閨女出去讀書時聽了,你現在還好意思說?”
蘇爸爸:“……”
和他家這婆娘扯皮比和船舶廠的那些買家扯皮都要費力,那些買家好歹還講道理,他家這婆娘是典型的不講道理!
在公共汽車上颠簸了小半個鐘頭,蘇媽媽和蘇爸爸總算趕到國防科大。
國防科大是新建的校園,占地面積好幾千畝,蘇爸爸和蘇媽媽只是站在了國防科大的校門後,就感覺到了這學校的氣勢。
老夫妻倆看着校園裏四通八達的路,有些傻眼,自家閨女是在國防科大不假,但國防科大這麽大,茫茫人海裏,去哪兒找他們家閨女?
問門衛!
蘇爸爸常年走南闖北,‘問路’這個技能早已刷到了滿級,他從口袋裏摸出一支津市本地産的香煙來,遞給門衛,打聽道:“老哥,我閨女在這大學讀書,我們老兩口聽說閨女病了,過來瞧瞧,但不知道我閨女在哪兒,你能不能給我們指個路?”
門衛點上煙吸了一口,被煙勁兒給嗆得治咳嗽,眼裏滿是高興,“老哥,你們是北方來的吧!這煙一抽就知道了,南方的煙太軟了,抽起來娘們唧唧的,還是北方的煙抽起來痛快,夠勁兒!你是來找你閨女的?說說你閨女叫啥名兒,在念什麽系,只要信息核對上來,我就給你們指路。”
蘇媽媽眼巴巴地說,“蘇嬌楊,數學系,去年參加的頭一批高考,是北河省狀元,現在應該算是大二了!”
門衛像是聽到了什麽重磅消息一樣,眼睛都瞪得滾圓,猛吸了一口煙,被嗆得眼淚都出來了,“你們是小蘇老師家家長?”
“小蘇老師?”蘇媽媽愣了一下,擺手道:“不是不是,同志,你可能聽錯了,我閨女去年才考上的大學,怎麽會變成老師呢!她還是個學生,在數學系念書呢!”
那門衛指着校門旁邊的公告欄,同蘇爸爸和蘇媽媽說,“整個國防科大,就招了這麽一位省狀元,我還能搞錯了?名字對的上,院系也對的上,絕對沒問題!你們老兩口要是不信的話,去公告欄上看一眼不久成了嗎?上面貼着你閨女的一寸照呢!”
蘇媽媽和蘇爸爸趕緊跑到公告欄旁邊,這麽一看,還真是自家閨女!
公告欄上貼着一張小海報,上面貼着蘇嬌楊的照片,照片旁邊寫着蘇嬌楊的一些履歷,最後一段為——“鑒于蘇嬌楊同學在大學期間取得的優異成果,經數學系審批,特批準蘇嬌楊同學提前畢業。經數學系系主任介紹,人事處處長審批,最終決定,聘請蘇嬌楊同志為我校數學系一名全職教員。”
蘇爸爸一遍又一遍地揉着自己的眼睛,心裏始終不敢相信。
蘇媽媽反應快,她想到自己從報紙上看到的那一則消息,雖然當初她的關注點是邁斯獎得主蘇嬌楊‘因病’無法道場,但現在想想,還有一個重點被她給忽略了!
她閨女是國際數學家聯盟舉辦的那個邁斯獎的得主!一年只評選一位!
雖然蘇媽媽不知道邁斯獎是個啥玩意兒,也不知道國際數學家聯盟有多麽牛,但她聽着這名字就知道,一定差不了!
蘇媽媽吐了一口氣,已經從震驚中回過了神來,又跑到門衛室去問門衛,“老哥,那你知道數學系怎麽走嗎?報紙上說我閨女病了,我們倆想瞧瞧閨女,瞧不見她不放心。”
門衛剛好把那一根煙抽完,擺手道:“你們看的是哪兒的報紙?淨瞎扯!我昨天傍晚還看到小蘇老師騎着她那鴿子牌自行車在食堂下面呢,人精神得很。你們沿着這條路一直走,遇到第一個岔口的時候,往左拐,走個三四百米就看到數學系了,小蘇老師留數學系任教了,辦公室肯定也在數學系,你們直接去數學系找她就是。”
蘇爸爸和蘇媽媽同門衛道了謝,老兩口又直奔數學系而去,好不容易在一棟棟樓之間找到了數學系的大平層,結果卻被數學系的門衛告知,小蘇老師不在數學系,每天下午五點左右才會來數學系,但也就是溜一圈就走。
蘇媽媽關切地問,“老哥,那我閨女身體怎麽樣?我看報紙上說我閨女得了嚴重的病,連門都出不了了,真的假的?”
那門衛嗤之以鼻,“哪裏來的謠言?小蘇老師身體棒的很,每天都風風火火的,走路和帶着風一樣!數學系哪個老師不稱贊小蘇老師年輕有為,身體素質好。”
連續聽兩個人這麽說,蘇爸爸和蘇媽媽總算放下了心來。
數學系的門衛瞅瞅屋子裏的挂鐘,同蘇爸爸和蘇媽媽說,“小蘇老師平時和我們系的系主任在一個辦公室裏,讓你們去小蘇老師的辦公室等有些不大合适,要不你們就在門衛室裏等一會兒?現在已經快四點了,用不了一個小時,小蘇老師準要來數學系一趟,到時候你們就見着人了,”
蘇爸爸想了想,問門衛,“你們學校有搞機械的嗎?”
蘇媽媽臉色瞬間就變了。
那門衛樂了,“機械可是我們學校的強項,國防領域能離得開機械嗎?不管是大型機械還是小型的精密機械,我們學校都有專門的院系在搞。”
蘇爸爸同蘇媽媽說,“要不咱倆出去轉轉?等過一個小時再回來。”
蘇媽媽的臉黑得像是被火熏過的鍋底,“我這次來是看我閨女的,可不是來陪你解決船舶廠問題的。你要是有什麽問題想解決,可以,等見到閨女之後。要是在見到閨女之前你動什麽歪心思,呵呵……”
蘇媽媽兩聲冷笑,将蘇爸爸的那點兒膽氣都被吓沒了。
數學系的門衛給蘇爸爸遞來了然與同情的眼神,看得蘇爸爸一陣心酸。
蘇爸爸經常外出給船舶廠跑采購,不止來過一次南方,但蘇媽媽沒有來過,故而蘇媽媽拉着蘇爸爸在數學系旁邊轉悠了幾圈,最後老兩口選了一條能看到數學系大門的長石凳坐下休息。
平沙市的冬天不算冷,如今元旦剛過,年關将至,溫度依舊有十幾度,再加上蘇爸爸和蘇媽媽是從津市過來的,身上捂得都很厚,兩人就這樣坐在國防科大的校園裏,也沒有覺得冷。
蘇媽媽看着蔥蔥郁郁的國防科大,同蘇爸爸說,“難怪閨女喜歡這個學校,你想想咱津市,一到秋冬,百草凋敝,樹葉枯黃,天都是灰撲撲的,你再看看人家國防科大這邊,樹是綠的,草是綠的,花兒……哎,你瞅,剛剛騎車過去的那個人頭上也是綠的!”
蘇媽媽眼見,一下子就看到一個人騎着自行車‘嗖’地穿了過去,趕緊同蘇爸爸說。
蘇爸爸順着蘇媽媽手指的方向定睛看過去,愣了一下,站起身來,試探着喊道:“嬌楊?”
蘇嬌楊剛把車停好,就聽見熟悉的聲音,也連忙扭頭看過來,待她看清楚長石凳上坐着的兩人後,驚喜地喊道:“爸!媽!你們怎麽來了?”
蘇媽媽:“……”那個頭上戴着綠的人居然是她閨女?
老兩口急匆匆地走到蘇嬌楊身邊,拉着蘇嬌楊的胳膊腿兒看了幾圈,問,“閨女,你沒生病吧……”
“我每天吃得好睡得好,早晨晚上還要出來跑幾圈鍛煉鍛煉,生啥病啊……”蘇嬌楊從口袋裏掏出鑰匙來,領着蘇爸爸蘇媽媽往她辦公室走。
陳潤之老先生最近有點鬧肚子,精神狀态不是很好,每天下午回去得都挺早,蘇嬌楊把蘇爸爸蘇媽媽領到辦公室裏,給老兩口倒了一杯熱水,把審過的期刊以及審稿意見放進書櫃裏,又換了幾本新的期刊拿出來,問蘇爸爸蘇媽媽,“你們怎麽過來了?該不會是看到百姓日報海外版的那個聲稱我得病的新聞之後特意跑過來的吧!”
蘇媽媽一臉幽怨,“不然呢?咱家錢多的花不完,非得買幾張火車票折騰一下嗎?”
蘇嬌楊沒心沒肺地樂,“那都是報紙上瞎寫,這段時間正好趕上了學生們期末考試,我雖然沒代課,但監考還是得去的。系裏給了我任務,我也得盡快完成,沒時間去參加那個會,就找了個身體不舒服的理由給拒絕了,沒想到這件事還被報道了一下……我更沒想到的是,你們老兩口居然還看百姓日報海外版。”
“爸,媽,你們這思想覺悟挺高的哈,都關心國家大事了!”
蘇媽媽翻了個白眼,道:“你少在這兒皮,看到你沒事,我和你爸就放心了。你趕緊收拾東西,帶我和你爸找個吃飯的地方,我倆早飯都沒吃呢,那火車上的東西真是貴死個人!吃個豆腐蓋飯都要六塊,我在家自個兒做,六毛都花不了!還有那豆漿,就那麽一小杯,居然收五毛錢,喝着清湯寡水的,都是些什麽玩意兒……”
蘇爸爸在一旁直樂,同蘇嬌楊說,“你媽當時還說呢,她要是能當一個列車售貨員,估計咱家早就發財了。”
蘇嬌楊把準備審的論文放進書包裏,瞅了一眼蘇爸爸和蘇媽媽拎着的行李,道:“那先回一下我住的地方,把東西給放下,然後咱去市裏吃飯,正好我去大賣場那邊買一張彈簧床,然後再買兩床被褥用。”
蘇爸爸道:“買啥買?先吃個飯,然後就近找一個招待所,我和你媽住上一晚,明天就走。來國防科大,就是為了看看你,現在知道你沒事,我倆還杵在這兒幹啥?”
“來都來了,玩一陣子再回呗。眼看着馬上就要過年了,爸,你給蘇白楊打個電話回去,讓他替你同你廠子裏請個假,你和我媽就在這兒安心住下,好好住一陣子,看看湘南省的人是怎麽過年的。剛好我今年忙,項目上的事情特別多,年前還得去一趟東北,沒空回家過年,你們就留在湘南陪我到正月十五吧!”
蘇媽媽一噎,“你過年不回去?啥項目上的事兒呀,還能不讓人回家過年了?”
蘇爸爸趕緊捂住蘇媽媽的嘴,“你聲音小點,別在人家辦公室裏吵吵,讓人聽見了鬧笑話,咱路上邊走邊說。”
從數學系到蘇嬌楊住的地方可不近,蘇嬌楊用自行車把蘇爸爸和蘇媽媽拎着的行李都載上,然後推着自行車與蘇爸爸蘇媽媽并排走。
“我雖然是在數學系,但最近一陣子一直都在地礦系那邊幫忙。咱們國家有開采石油的任務指标,地礦系那邊挺愁的,需要一個擅長數學的人去幫忙,我們系的系主任就推薦了我去。”
“爸,媽,我過一陣子可能得去東北一趟,先了解一下石油鑽井的情況,然後根據施工現場的情況去調整開采方案,讓那些鑽進盡可能地高産。原先還打算過幾天再同你們說呢,今天過年我可能得在國防科大這邊過,也可能在東北那邊過,既然你們來了,我就不特意打電話回去了。”
蘇媽媽急眼了,“你念的是數學,怎麽還用你跑去開采石油呢?這種艱苦環境,就不能讓那些男同志們先去?還有,哪家過年不放假的,你就算再忙,過年也應當回家和家人團聚吧。”
“哎,我就是社會主義一塊磚,哪裏需要往哪搬。國家的石油事業需要我,又沒有讓我去抛頭顱灑熱血,只是過年的時候忙幾天,我還能拒絕得了?”
蘇嬌楊的思想覺悟還是很高的,“再說了,項目說是年前就要結題,我覺得最晚臘月二十七八就能回國防科大了,到時候再趕回津市,能不能買上火車票都得另說。所以我今年過年不打算回去了,爸,媽,你們倆就留在這兒吧,我正好打算在平沙市買個房子,你們倆也幫我相看相看,也不用往太遠處跑,就離國防科大近點就成。學校給分了房子,但太小了……”
“啥!!!”
“你要買房!!!”
“你哪兒來的錢?!!”
“我看那公告欄上寫的,你前兩天不是才被聘用嗎?你領到工資了嗎?”
蘇爸爸和蘇媽媽驚得不輕,一疊問題像是連珠炮一樣問了出來。
蘇嬌楊解釋道:“我上半年不是編寫了一套書麽?那套書是面向高中生的,雖然挂着我們學校的名字,但主編是我,所以我分到的紅利挺多。我們學校的附屬出版社推廣力度很多,據說全國絕大多數的高三學生都在用那一系列書,所以我掙得挺多。元旦前幾天我去附屬出版社的財務上把錢都取出來了,買一套房綽綽有餘。”
摸着良心說實話,蘇嬌楊自己都沒想到,她編寫出來的那套書居然那麽能掙錢。
輕輕松松就成了萬元戶不說,據出版社那邊的財務說,還有很多賬沒能及時入進去,等錢全部到賬的時候,進她口袋的錢還能再翻幾番。
而且蘇嬌楊靠出版書拿到的這些錢并不是‘一波流’,只要市面上沒有出現更經典的輔導書,蘇嬌楊出版的這一套書就一直能賣,每年都有高三的學生,每年都會有人買……算是賺錢的‘源頭活水’。
剛剛被智障系統綁定的時候,蘇嬌楊曾在系統界面上看到過未來的經濟發展情況——買房絕對是最保守也最穩妥的投資。
甭管是哪個城市,只要是國內排的上名號的,只要買了,就一定能賺錢!
蘇嬌楊打算等年後輕松了,就把自己手頭的錢都用來買房,先在平沙市買幾套,等将來有錢了,再回津市買幾套,這兩個地方是她的‘根據地’,待她走出根據地後,就高舉着買房大旗向北上廣深走去!
手頭的錢閑着也是閑着,不如采用這種相對穩妥的形式投資。
把蘇爸爸和蘇媽媽帶的行李送回宿舍,讓老兩口稍作休息了一下,蘇嬌楊就帶着老兩口去國防科大附近的飯店吃飯去了。
蘇爸爸和蘇媽媽都吃辣,蘇嬌楊沒什麽顧忌,直接把自己嘗過的,覺得滋味最美的湘南特色菜點了好幾道,讓蘇爸爸和蘇媽媽吃了個熨帖,後來又帶着蘇爸爸和蘇媽媽去距離國防科大不遠的一個購物商場中買了折疊床以及老兩口必須的生活用品,一行三人這才回了國防科大。
國防科大給蘇嬌楊分配下來的屋子只有四十多平不到五十平,還單獨劈了四平米出來做洗漱間與衛生間,蘇嬌楊一個人住的時候,這屋子還算寬敞,可蘇爸爸和蘇媽媽住了進來,屋子就顯得有些逼仄了。
蘇嬌楊将折疊床擺在了那個狹長的陽臺上,得虧國防科大給教職工家屬樓設計的暖氣片是貼着陽臺牆壁安置的,不然打死蘇嬌楊都不敢在陽臺上住,她怕自己被凍成冰棍兒。
蘇爸爸與蘇媽媽在車上颠簸了兩三天,一沾枕頭就睡着了。
蘇嬌楊倒是不覺得困,但是為了讓蘇爸爸和蘇媽媽休息好,她已經把屋子裏的燈給熄了,條件不允許她看書,蘇嬌楊在折疊床上翻來覆去折騰了幾次,突然想到那本壓根沒被她翻過的《工業——複興的搖籃》,便把這本書從系統裏調了出來。
看系統裏配置的書是不需要燈光的,哪怕她閉上眼睛,依舊能夠清晰地看到這些書上的內容,唯一缺陷的就是沒辦法記筆記。
蘇嬌楊将《工業》翻開,一頁一頁地掃過去,起先的東西很枯燥,居然是講各種幾何圖案,看的蘇嬌楊都生出了睡意,但是看過那十幾頁之後,蘇嬌楊突然精神一振,睡意頃刻全無。
原先那些枯燥的幾何形狀突然就變得立體了,而且那些東西似乎被賦予了生命一般,不斷地排列組合,還被賦予了不同的屬性,發生了奇妙的反應。
蘇嬌楊感覺自己顯示被拉扯進入了一片充滿科技感的星空中,耳畔滿是叮叮當當的響聲,起先她什麽都聽不懂,後來聽得多了,她發現自己能夠根據聽到的聲音就大致确認一臺機器的內部結構,甚至可以在腦海中将那臺機器解構成一個個零部件,并且将那些零部件的尺寸、材料等具體參數确定。
更刺激的是,蘇嬌楊覺得自己貌似能夠根據機器運轉的聲音就聽出機器中出現的小故障。
蘇嬌楊豁然睜開眼,用指頭輕輕扣了一下身下的折疊床,屏息凝神,精聽折疊床上傳來的回聲,腦海中模模糊糊地将折疊床的全部構造都‘畫’了出來。
這種感覺比之前在那片神奇星空下的感覺要差很多,二者的區別就像是平常狀态下的她與開了啓發時間的她!
蘇嬌楊呼吸一滞,她覺得自己似乎觸摸到真相了。
若不是因為啓發時間較為昂貴,蘇嬌楊舍不得浪費,她真想試試,看在啓發時間下,她對聲音的感應與反饋會不會再強烈些。
“《工業——複興的搖籃》……這價值并不比《數學——上帝的語言》低,說不準還真值那個價,之後得每天都抽出一個小時的時間來學這本書,誰知道什麽時候就派上用場了。”
————————————————
第二天一大早,蘇嬌楊是被腦海中出現的‘爐子與煙囪’設計給吓醒的。
各種各樣的爐子,奇形怪狀的爐子!
各式各樣彎彎曲曲的煙囪,有的已經被堵了七七八八,有的還算勉強暢通。
蘇嬌楊被吓得坐在床上倒吸涼氣,等她回過神來之後,才發現是左鄰右舍與樓上樓下的人開始做早飯了。
騎車去小食街上給蘇爸爸蘇媽媽買早飯的時候,蘇嬌楊腦子裏都是自個兒這自行車的模型,甚至她還聽到自己愛車的鏈條出了點問題,決定抽空騎去修自行車的地方給鏈條上抹點油。
買上早餐後,适逢一輛拖拉機迎着蘇嬌楊的面轟然而過,蘇嬌楊腦海中十分應景地出現了那拖拉機的全貌,她甚至還聽到了拖拉機郵箱上有一顆螺絲松動之後發出的噪音。
蘇嬌楊低頭往地面上一看,果然地上多了一道淺淺的柴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