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喜事

一連數個晴天,河堤的建造也逐漸進入尾聲,工期加緊趕着,總算在新拟定的府試日子前完工了。

考生們猶如迫不及待下湯的餃子,在盛夏吱吱的蟬鳴中冒着騰騰熱氣湧入考場。

與他人的迫不及待相比,楊瑾的迫不及待則有些不同了。在軍營時還好,能天天與馮知春見面、說話,等一回到府城,馮知春以“不能打擾你學習”為由,帶着知夏、知秋和楚雲先行回縣城去了。

楊瑾雖知此時當以考試為重,須得忍耐,但到底有些不安——畢竟被拒絕的往事歷歷在目,他生怕馮知春回去“好好地”想一想,又拒絕了他的求娶。

思來想去,他還是叫趙豐帶着他的親筆信回中周縣,請縣令尹大人與縣令夫人姚氏做媒,速速把這門親事敲定下。

姚氏本就極喜愛馮知春,對馮知春的終身大事自也十分上心。待看過楊瑾的親筆信,她掩唇直笑,對着夫君打趣道:“人又不會跑,他有何擔心的,竟猴急成這樣。我瞧你這寶貝下屬将來是要被媳婦吃得死死的!”

尹良正也笑道:“他們能成正果,自是件好事情。”

姚氏抱起女兒,揉揉她的臉蛋問:“玲兒,可想看漂亮的新娘子?”聽到女兒糯糯稱“要”,她眉開眼笑地親了親女兒。

楊瑾收到趙豐帶回的信,似吃下粒定心丸,安心準備起考試。

而在他備考和考試的期間,姚氏也麻利地操辦起來。

她提着彩禮登門問名時,王彩花與幾位街坊媳婦子,正巧相約在馮家晾曬、腌制食材,一窩蜂地起哄,哄得馮知春滿面羞紅。馮知春沒有家長,這群女人便自告奮勇當起家長,加入到準備的事宜中。也因着她們,馮家長女與楊大官爺的即将成親的喜事迅速傳開,大夥都說當日要來湊湊熱鬧。

馬老爺捶胸頓足,相好的兒媳婦成了別人家的,叫他這幾日對着兒子吹胡子瞪眼睛沒有好臉色。。

好不容易熬過三場考試,楊瑾簡直歸心似箭、馬不停蹄,下了回中周縣的牛車,他急急忙忙奔回新租的小院。遠遠就見褐色的院門刷的油亮,門檐左右各挂一只大紅燈籠,裏頭立着長亮燭,燭火光在白天尚不明顯,暈出一小塊,向來往的人預告着屋主喜事将臨。

突然間,楊瑾就舍不得再往前邁出一步了。

他駐足在門前,擡頭望着紅燈籠,心想道等成親那日,門上還要貼大大的紅雙喜,要點十九盤的鞭炮,喜慶的紅色鋪天蓋地,而他,就站在這裏,翹首以盼他的新娘子……

“吱呀——”

Advertisement

院門突然自內打開,打斷了楊瑾的幻想,他一驚,轉頭去看,面上有未收回的呆愣。

若旁人看到,指不定心中驚奇:向來長得聰明模樣的楊官爺此刻怎麽透着股傻勁?定是自己眼花了。

可開門的人卻沒顧上想這些——楊瑾看她面熟,應是與王彩花交好的街坊媳婦子——她此刻的神情與其說是驚愣,更不如說是驚悚,仿佛大白天活見鬼似的。

楊瑾不太記得她姓什麽,便雙手合袖做了個見禮,道:“您……”

好字還未發出音,就被迎臉面蓋來的手掌卡在楊瑾的喉嚨裏,他被媳婦子兜頭蓋了結結實實一巴掌,腳步往後倒退幾步,院門就“啪”的關上了。

捂着頭的楊瑾:“……”

那媳婦子的聲音隔着門傳出來,慌慌張張的,“不是說明日才回,怎麽今日人就到了?”

院裏有人問:“你不是要出去拿東西,怎麽又回來了。”

“新郎官回來了!”

“誰?”

“哎!楊官爺!人就在門外頭呢!”

“什麽?不是說人明日才回嗎?哎哎哎!知春,這沒什麽事,東廂房的東西還沒收拾呢,你先去看看。”

“這怎麽辦?新娘子和新郎官成親前可不能見面。”

“無妨,你小聲些,他們二人不知,也不算壞了規矩。”

杵在門外頭聽的一清二楚的楊瑾:“……”

不一會楊瑾也緩過神來,扶額笑了笑,自己太着急,反倒把別人吓着了。于是,當院裏頭的人再次推開院門時,門外哪有未來新郎官的人影呢。

……

吉時吉日,轉瞬即到。

舒錦和身穿大紅的喜服,端坐在自個屋的床邊,由着楚雲為她細細着妝盤發。

屋外鬧哄哄一片,左奔右移,一會就挪到新娘子這,門前眨眼間冒出好幾個人影,喜氣洋洋地晃動着。

是喜娘、王彩花、知夏、知秋他們。

不等喜娘開口,王彩花先火燒眉毛似地催道:“吉時快到,你們好了沒有?”

也不知怎的,馮知春說妝容太豔,想重畫,硬是把十分充裕的時間銳減到手忙腳亂。

楚雲手下未停,頭也不擡,回道:“快好了!”

王彩花瞧這倆半大的姑娘家慢悠悠的樣子,頓時有種“皇帝不急那啥急”牙疼感,又催道:“外頭可掐着時辰等放炮呢,你們慢了,後頭也亂了,新郎官得急死……啊呸呸呸!”大喜日子說什麽死字!

馮知春居然還抽空回上一句:“早嫁晚嫁,早晚要嫁,他急個一時半刻死不了。”

衆人:“……”

好在楚雲及時叫道:“好了!”,才将一切扭回正軌。

花轎停在門外,從新娘的屋子到上花轎,這段路當由家中的父輩或兄弟背着新娘走過。馮家只餘一個男丁——年虛十二歲的馮知秋,他的個頭還沒馮知春高呢。

他轉過身,略微屈膝彎下腰,朗聲道:“姐,上來吧!”

經水災一事,小少年好似洗去了些稚嫩,馮知春看着他窄瘦的背,突然心中感慨萬千。

馮知秋以為她覺得他個頭小,不願讓他背,忙道:“姐,我背的動!”

馮知春淺淺一笑,雙臂環上馮知秋的脖頸。馮知秋雙臂一收力,穩穩将長姐托起,為了這一天,他私下沒少練習。馮知春比他想象中的要輕,只可惜他個頭還未長得足夠高,走起路來還是略顯失衡。

“吉時到!”

随着喜娘一聲喜氣洋洋的喧喝,十九盤的鞭炮被點燃,火星快速燃盡引線,“噼裏啪啦”鬧起來。

原本楊、馮兩家人丁稀疏,馮家還帶着罪名,這場喜事是大辦不起來的。但以馮知春讨喜的人緣、楊瑾的遠近聞名,有尹知縣保駕護航,街坊自發幫忙,這場喜事只是形式從簡,熱鬧程度倒不比平常人家小。

灰藍色的薄煙裹住衆人喜笑顏開的臉,新娘入花轎,兩個吹唢吶的吹着喜曲走前開道,王彩花、楚雲等人在屋前抛撒喜糖,惹來滿地的孩兒們打滾。原本聚在馮家門口的人群,亦跟随着花轎湧向這對新人的新居。

且将時辰往前撥些,再從楊瑾這邊說起。

他與宗家斷絕關系,自立家門,家中也無長輩。衙裏的同僚道他年紀輕輕,哪知道娶妻的規矩,必當手忙腳亂的,便毛遂自薦、越俎代庖,給他當起了臨時家長。

于是乎,楊瑾雖早早起了,豎冠着服後,卻無事可做,真真是個清閑十足的新郎官。

他站在院門前,如他設想多次的那樣,對着巷口翹首以盼。

唢吶聲較近,守在巷口的王炳喜氣洋洋地回頭道:“來了來了!”

負責點鞭炮的孫寧立馬正了正身,将手中的紅線香點燃了。

花轎剛在巷口露出一角,十九盤的鞭炮就噼噼啪啪被點燃了。

馮知春頭蓋喜帕,再次聽到鞭炮聲,便知已經到了。喜娘不停說着喜慶祝福的話,外頭道賀聲不絕于耳。

轎簾掀開,她的心跳突然怦怦加快了。

楊瑾指節分明的手掌朝上伸進來。

“知春。”

馮知春輕輕把手放進他的手裏——像以往無數次那樣。

這一刻,她才真正意識到:她真的嫁了。

拜堂當三拜,兩家都無長輩,高堂座上由尹知縣和姚氏代之。

再接着就是四方賓客流水宴席,楊瑾也不知聽了多少句恭喜,天色漸晚,衆人才放過他,讓他見新娘子去。

後院,馮知春早等的腹中空空。她看向窗外的天色,也不知道楊瑾什麽時候能結束前院的熱鬧……新房的圓桌上擺了四菜一湯兩份主食,均出自百福樓,色香味俱全,飄香的氣味快要饞出她肚裏的蟲兒。

好在這兒她獨大,倒沒有傳說中富家官家那麽多講究,身邊也沒有丫鬟婆子們圍着“監督”。在肚子又一次唱“空城曲”時,她再也挨不住,掀起紅蓋頭,坐到桌邊夾起一個豆沙包。

豆沙包與她拳頭大小相近,白色的面皮中間一點紅心。包子還熱乎着,筷子戳一戳,便凹下一處,複回彈一些,可知咬下去是怎樣的香軟。

馮知春把豆沙包直接破成兩半,團在包心的甜糯香氣立即飄飛出來,紅豆沙呈軟泥狀,顆粒細膩,是經過耐心磨出來的。

有這樣的色、香,味道自然差不到哪裏去。

正當馮知春直接上手掰開第二個豆沙包時,屋門“吱呀”一響,楊瑾踏着輕微的酒意走了進來。

他們的屋子沒有幾進幾室,寝屋、書房、會客三項合一,是以馮知春穿着喜服一手拿着半個豆沙包呆住的樣子,就這麽被楊瑾一覽無遺了。

馮知春:“……”

楊瑾:“……”

作者有話要說:

最近看完p大的《有匪》,發現裏頭也有個角色叫楊瑾……【捂臉】還好倆角色一黑一白……哈哈哈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