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誰人謀算

第三十九章誰人謀算(大修)

皎月挨到晚飯的時候才見到了徐捕頭和陳主簿。

皎月悄悄觀察兩人,至少面上神色是輕松的,連她爹看起來也恢複了往常的和煦。不知道是大人們善于僞裝還是已經尋到了解決之法?

徐捕頭輕拍了下她的腦袋,朗聲笑道:“小丫頭,琢磨啥吶!”

皎月趕緊眨巴眨巴眼睛裝可愛,堅決不承認啥。

晚飯仍是大人孩子圍坐在一處,徐捕頭和陳主簿逮着肉猛吃,皎澈抱着酒壺給爹爹和兩位叔叔倒酒,皎月則殷勤地勸菜,一頓飯也吃得熱熱鬧鬧的。

吃飽喝足,撤了飯菜換了茶來說話。

皎月給弟弟使了個眼色,皎澈眼珠轉了轉,便知道他姐要留下,便十分配合地跟着姐姐在屋裏屋外地跑來跑去,困得直打哈欠都不肯回去睡覺。皎月內疚地朝弟弟笑笑,可她一定要知道真相,只能對不住弟弟啦。

果然,熬了沒多久,裏屋就說起正話來。

徐捕頭道:“皎兄弟你放心,既然咱們查出來是誰挑的頭兒,這事兒就在不難辦。”

陳主簿卻道:“依小弟之見,這事兒只怕背後有人支持。不然,光憑幾個佃戶,無論如何也不敢拿一季的秋糧跟東家叫板!”若是別的人家還有可能,可這麽明白地挑戰皎家卻有些令人意外。

皎琮臉上還帶着薄薄的酒後紅暈,頭腦卻很清醒地道:“嗳,咱們是兄弟,讓兄弟們跟着受累,我也不多說啥了。都在心裏啦。這事只怕還要抽絲剝繭,細細找出由頭,減租是沒道理的。”

“不過還是那句話,皎家對佃戶自來算得上寬厚仁和,這次決不會退步!唉,此番一鬧,不管怎麽處置,至少也是主雇離心,最壞的情況便是兩敗俱傷!”

徐捕頭和陳主簿對視一眼,不免心中一震!

徐捕頭見氣氛有些凝重,便哈哈一笑,拍着皎琮的肩膀,道:“皎老弟說得對!這一次為了芝麻花生你退讓了,下次指不定又要提種棉栽桑了。得寸進尺,世人自來如此。只要兄弟你說不退,咱們就按不退的辦!”

有了明确的方向,幾個人當下便有細細商量起來。

Advertisement

屋裏的聲音漸低,皎月在外屋聽着有些模糊,剛想牽了弟弟去湊近聽,這才發現皎澈已經歪在外間的塌上睡着了。

皎月顧不上偷聽,趕緊把弟弟擺正,脫了鞋襪,免得睡得不舒服,又尋了條被子蓋上。

忙完這些,皎月又腳步輕輕地走到門邊兒,附耳細聽。

只聽陳主編在算計着:“。。。光南窪的地就超過一千五百畝,你那片地不同別處,秋糧至少能收六十萬斤,去掉免稅部分,綜合賦稅計糧四萬五千斤。

縣城邊上新補上的那片兒也有八百畝,這确實族裏的。如此倒很難斷定,對方針對你個人還是針對族裏。”

徐捕頭搖搖頭,道:“我懷疑族田不過是迷惑人的。實際納稅的田畝數雖然差不多,可到底皎兄弟的占了大頭。且據我調查,那邊兒的佃戶多數跟南窪有些關聯。”

皎琮面色冷峻,真若是沖他來的,倒是不得不防!

“皎兄弟可有什麽線索?比如得罪過什麽人?”

皎琮想破頭也想不出來得罪了誰。他攤攤手:“你們知道的,我這平常都在鄉下,不說村裏縣裏,我能得罪誰,或者怕得罪誰?”

“爹爹!”皎月聽到這裏跨進門來。

“月兒?怎麽還沒回去?”皎琮瞧着女兒進來,繃着個小臉,水亮亮的杏眼裏都是傲然怒氣。

皎月沒接話,而是對他道:“爹爹難道是忘了麽?在豐河鎮上的時候,什麽’花容月貌年方十六’的事了?”

不是皎月要翻她爹的小帳,而是線索!線索!

皎琮稍一回想,“哎呀!”他一拍腦袋,“月兒不提我倒忘了,是有這麽回事兒。”便把來龍去脈跟兩位好友細細說了。

“事後可查過?”陳主簿蹙了眉頭。

“當時說是州通判府上的,便沒在意。”皎琮有些後悔,不管是否有關系,都是自己大意了,很該查清了防範一番。

不過,世上沒有後悔藥吃,還是想想眼下吧。

陳主簿抹了下胡須,微微眯着眼道:“雖不足慮,卻不可不防。”

皎月見大人要商量事,便借機張羅茶水轉身離開了。

***

她悄悄招來青書,抱着皎澈回了他的院子。看着小厮給皎澈擦了手臉和腳丫,換上睡衣,掖好被子。

皎月又四下打量一番,順手提起水壺看了看,裏頭卻只有半壺涼水。又打開點心匣子,點心倒是晚上廚房新做的,兩匣子點心一樣只剩了四塊,一樣只剩了兩塊。

皎月冷冷地掃了衆人一眼,又溜達着挨個屋子看了看,才往廳裏坐了。

“把袁姑姑叫來!”

這種事情她可以出手處置,不過這些人也是該袁姑姑管的,她也要給袁姑姑一個機會。

袁姑姑在路上就從落英嘴裏打探了個大概,心裏不免對這些走門路的人搖頭不止,能進姑娘和少爺的院子裏伺候是多大的體面,當時争得急赤白臉的,争到了又不愛惜。被姑娘抓個正着,真是太不争氣了!

見到姑娘臉色不虞,也不敢多說,只用眼睛往屋子裏掃了一遍,不由皺起眉頭。這樣子看着就松散了。

皎月可不等她再看什麽,拿小手敲打着桌子,淡淡地道:“我只問姑姑兩句話。少爺回了房,只有半壺冷水,吃殘的點心。什麽時候輪到少爺吃下人的剩了?這是誰教的規矩?姑姑想好了再答複我的話!”

說罷,她竟起身走了。

留下袁姑姑一臉通紅地站在那裏,盯着皎月特地擺在她面前的點心和水壺。。。。。。

***

皎月眼下沒時間看她處罰下人,總歸要讓她滿意。而現在她還得去爹爹那聽消息去呢。

只不過大人們好像已經談完了要緊的,見她進來便笑着說起別的來。

皎月不問心裏不踏實,便跟她爹道:“女兒聽說有佃戶抗租,這是怎麽回事?爹爹可不能瞞着女兒。女兒年幼,不一定能幫得上什麽,可若不知情,萬一扯了後腿兒就不好了!”

“瞧瞧,瞧瞧,還是月兒最聰明。別人打探消息哪個不是拐彎抹角的,她倒是能找個光明正大無法反駁的名頭出來。世人都以為陰謀論,卻不知這善陽謀的人才最厲害!”

陳主簿不由大為贊賞。

“她小孩子家家的,哪裏懂什麽陰謀陽謀,不過是任性罷了。”皎琮愛惜地揉了揉女兒的頭發,笑着問道:“又偷聽了?”

皎月嘿嘿一笑,朝她爹道:“女兒擔心!”

皎琮含笑點點頭:“你們姐弟知道一下也好。”

“前些時候爹爹就接到線報,說是有些佃戶放着麥子稻谷遲遲不收,倒是把地頭壟邊的芝麻花生等雜糧先起了個幹淨,這眼瞅着都到了秋收末尾了,那些人還沒有動靜。

爹爹帶着人趕過去查看,果然,大片的麥子已經倒伏了不少,滿地的稻子也沒人割!”

皎月擰起了小眉頭,道“莊戶人不是有句話,糟蹋糧食是要遭天譴的。怎麽他們就敢這麽幹?難道那些人的家人也都不反對?”

皎琮冷哼一聲,道:“你哪裏知道這些人的心思!不過是等着我去了,拿這些糧食作籌碼,提減租的要求罷了。只要咱們今天退了步,估摸着明後天他們就能召集到人手把地收完。不做了這番準備,他們也是不敢打這個主意的!”

皎月道:“咱們家算得上是最厚道的東家了。連女兒都知道,四六或者五五的田租是鄉間的舊例,五五分成的是免稅的祭田,咱們拿六成的卻是含稅的!更何況,咱們既不要他們折了銀錢繳租,也不用送糧入倉。”

楚國朝廷的稅收是跟土地原主收取,講究以民為重,所有稅綜合起來從田畝裏出,為十稅一。此外任何人或官員不得另外再攤派別個名頭的稅,一旦被發現就抄家流放!

皎琮注重言傳身教,對待子女也和別個不同,只要有可能,他總是把孩子帶在身邊看着他做事。因此,皎月姐弟是從小便跟在爹爹身邊,學着如何處置事情的。因此,他們對一些庶務或大事顯得陌生,甚至是耳熟能詳的。

皎琮幾個大人都欣慰地颔首,陳主簿更是贊道,“嗯,丫頭學的不錯。送糧入倉要有牛有車,還要有人手看護糧食。若是用銀錢折價,還要受糧價高低影響,價高了自然是好,低了就得自己虧。”

皎琮道:“這些佃戶提出,要麽五五分租,要麽許他們劃出一部分麥田或者稻田改種雜糧。”

“改種雜糧。。。”皎月的腦袋飛快的轉了起來,很快便想到了什麽,驚訝地問道:“難道如今雜糧價高出很多?”

楚國人向來看中稻谷小麥這些能飽肚子的五谷,因此,除非雜糧價高得離譜,不然再不會拿好地去大量種植雜糧。

陳主簿點點頭:“雖不中亦不遠矣!

如今有榨油的新法子,芝麻、花生、油菜籽等都能榨出清亮亮的油來,且出油也多。且已經在京城和各州府盛行開了。這兩年糧價已經下跌了些,而這些油料的價錢都在上漲,到了今年秋收,更是漲到了糧食價錢的兩倍左右,所謂財帛動人心!”

皎月總算是明白了,不由高聲道:“這麽說來,他們目的是改種雜糧?”

徐捕頭豎起大拇指贊道:“丫頭好腦筋!”

陳主簿和皎琮也微笑着點頭。

“那爹爹打算如何處置?咱們自己可有人手收糧入庫?”

如果她沒記錯,皎家庫裏的存糧大都被官府借去救災了,族裏自救赈災也用了一部分,而她們家的糧除了村子裏,縣城裏救災用掉大半,還有一部分借給了大伯、二伯等親戚家周轉。

皎琮沾了茶水,在桌上寫了個數字,皎月知道,這便是存糧的數目了,八千斤!如果族裏不能支援,只怕就得等別地的秋糧上來了。便是能籌糧交稅,難道地裏的六十萬斤糧食就能白扔了不成?

六十萬斤,任誰也不會坐視不理的!!!

“爹爹不必發愁,只要他們肯先收一半,剩下的女兒想想法子,咱們用幾天也能拾掇了。”皎月不知道自己的精神力能支撐多久,法術沒問題,但她實在年幼,談不上什麽修為,最多是平常的積累。

在空間裏幹活那是增加修為的事,收多少都沒問題;在山谷,她們每天能幹多少是多少,不必勉強。只這件事上怕有難度。她雖然嘴上這麽說,自己心裏也有些打鼓。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