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又過了兩日,顧三娘聽聞劉二之所以上門滋事,正是受了縣裏那兩家金氏繡莊的掌櫃指使,這兩家的掌櫃本是金氏一族的子侄,靠着金氏刺繡的聲名,在縣城裏的買賣也還算過得下去,誰知好好的橫插進了一個珑繡莊,最氣人的是金氏當家人還允了這顧三娘在縣城裏開鋪子,原本可以獨吞的大餅偏偏有人來一起分吃,這兩個分號的掌櫃自是不樂意。
起先顧三娘的珑繡莊沒甚麽生意,金氏的這兩掌櫃還暗自發笑,誰知沒過多久,城裏有不少大戶人家專程找到顧三娘的鋪子裏去做活計,眼看着她家的買賣好了起來,這兩個掌櫃的氣不過,便找了街上的無賴劉二,給了他半兩銀子,叫他尋幾個人把顧三娘吓唬走,誰知顧三娘倒是個硬氣的,再兼之她跟縣衙的秦捕快是幹親,這事也就不了了之,反倒是沒過幾日,縣城傳的風言風語,說是金家沒有肚量,連先前給自家出過力的繡娘都容不下,這兩個自作聰明的金家掌櫃,被金氏的當家人叫了過去,劈頭蓋臉就是一頓臭罵,指責他們為了一些蠅頭小利敗壞金家的名聲,自此那兩個掌櫃也就不敢再找顧三娘的麻煩了。
鋪子那日被砸了,秦林将作禍的劉二等人拉到縣衙打了幾板子,這還不算完,砸壞了人家的鋪子,這幾人還需照價賠償,劉二偷雞不成蝕把米,只得自認倒黴了。
不過,從那一日之後,顧三娘又開始避着沈拙了,起初沈拙還不曾發現,後來他見顧三娘日常起居跟先前不同,心裏也就明白了幾分,于是他索性每日待在東廂,輕易不走出大門,沒過幾日,秦大娘也發覺這倆人又鬧起別扭來了,或者說是顧三娘單方面冷着沈拙,這秦大娘不禁替沈拙抱起屈來,她告訴顧三娘做人不能沒良心,哪裏能用人時朝前,不用人時朝後,這顧三娘也不辯解,過後卻是該怎麽做還是怎麽做。
這一回的波折過去了,顧三娘鋪子裏的買賣仍舊紅火,如今她也算是攢下了幾銀兩子了,隔着幾日就拿着算盤打一回,甚至于有一日她還特意跑到德昌典當行裏,求着掌櫃的把沈拙抵押的那件玉獸把件拿出來看了一看,那濕潤光澤的玉石雕琢的玲珑精致,一看就不是凡品,聽說這還是沈拙他娘留下來的,要是就這麽當了出去實在可惜,顧三娘暗自盤算了一回,自家鋪子裏的生意還算不錯,只是近期想把這件玉石贖回來,她還短缺了一大筆的銀子,如今她一門心思就想着要把欠沈拙的還上,可是從哪裏弄銀錢呢?顧三娘自然而然又想起了那胭脂水粉的買賣。
顧三娘權衡了幾日,終于下了決心要往州府桐城去一趟,只不過鋪子不能少了人看守,她頭一個想的就是朱小月,當秦大娘聽說她要往桐城去時,少不得又勸了起來:“你這丫頭,真正是心太大了,鋪子的買賣又不是不好,何苦又想着要去做甚麽胭脂生意,這桐城你人生地不熟的,萬一出了岔子可怎生是好?聽大娘一句勸,老實守着鋪子過活就是了。”
顧三娘沉默了半晌,複又開口對秦大娘說道:“前日的那場鬧劇我是怕了,我總想着給多給自己找條退路,再說了,我也就是去看看罷了,到底做不做得成,還未知呢。”
秦大娘自是心知她一個寡婦頂門立戶不容易,她嘆了一口氣,說道:“你也別自己吓唬自己,好歹還有林子呢,那些潑皮流氓不敢拿你怎麽樣。”
顧三娘卻只是低頭不作聲,莫小紅看了她一眼,她和顧三娘認得好幾年,最是清楚她的脾性,她這人一定拿定了主意,就是九頭牛也拉不回來的。
“大娘,你和小月就幫幫我罷。”顧三娘悶聲說道。
秦大娘見這顧三娘不聽勸,唉聲嘆氣了幾句,說道:“算了算了,我說了也不中用,你去罷,鋪子和小葉子有我們看管着呢。
顧三娘臉上一喜,她感激的望着秦大娘,說道:“大娘,又要勞煩你們了。”
秦大娘瞪了她一眼,罵道:“知道給我添麻煩還不安安生生的呆在家裏?得虧你上頭沒有公婆和男人掣肘,要不像你成日在外頭抛頭露面的,看誰家還敢要你。”
顧三娘抿嘴一笑,秦大娘是個嘴硬心軟的,自租住在秦家,她就得了她們許多照拂,此次往桐城,她想着一定要撿着那些好吃的好頑的帶回來送給她們,也算是表一表自己的謝意。
定下了去往桐城的日期後,顧三娘先把手頭幾件緊急的活計趕了出來,又把鋪子裏的事情跟朱小月交待一聲,只待後日一早登船,順着江水走三日,就能到達桐城了。
且說顧三娘要往桐城去的事沈拙還不知情,直到這日無意間聽到小葉子說起他才得知,他心裏躊躇了半日,猜到顧三娘想來是去打聽那胭脂水粉的行情,只是她家的鋪子剛剛起步,此時當以穩為主,再者她一個婦道人家,孤身前往幾百裏地的桐城,路上要有個三長兩短,那可不是鬧着頑兒的,是以沈拙找到秦大娘,想請她勸陰顧三娘。
秦大娘正在曬幹菜,她聽了沈拙的話後,拍着大腿說道:“你當我沒勸呢,任憑你好話說盡,她就是不聽,這個三娘呀,哪裏都好,就是主意太正了。”
沈拙微微皺了皺眉頭,說道:“倒不是說不能去桐城,不過她路上無人照應,又是那麽遠的路程,到時有個甚麽事,就是想搭把手也鞭長莫及啊。”
“誰說不是呢,你說她好好守着鋪子,給小葉子存些嫁妝,日後再尋着個好人家嫁了,不比甚麽都強,幹啥一定要給自己找罪受呢。”
秦大娘嘴裏念叨個不停,直說顧三娘不聽人勸,沈拙立在院子裏思索半日,轉身回到東廂去了。
很快就到了啓程的日子,一大早顧三娘收拾整齊,她随身就帶了一套衣裳和些幹糧,至于銀錢這些東西都貼身放着,只在荷包裏放着十幾個銅板備用,小葉子這段時日都未曾跟顧三娘分開,想到她娘十多日不在家,小葉子便拉着她的衣角,依依不舍的說道:“娘,你要早去早回。”
看着乖巧的閨女,顧三娘心裏也有幾分舍不得,她摸着小葉子的頭頂,說道:“娘回來給你帶好吃的,你在家要好好聽秦奶奶的話,要是上完學就記得到鋪子裏去幫你小月嬸娘。”
小葉子巴巴的點着頭,說道:“娘,我都知道了哩。”
眼見時日不早了,泊在碼頭的船可是不等人的,顧三娘又叮囑了小葉子幾句,便提着包袱出門了。
乘船的地方在城外的秦河碼頭,顧三娘到的時候,碼頭上已有不少人,河岸邊泊了一條烏漆色的大船,此時岸邊的乘客正在上船,顧三娘跟在人群後頭,只報了自己的名字,那守在踏板邊的人在一個小冊上勾了一筆,便放顧三娘上去了。
沒過多久,船上擠滿了人,顧三娘尋了一個位置坐下,她放眼一望,這一船怕是有七八十人,聽聞他們先要乘坐兩個時辰的船到柳林鎮,再轉乘大船去桐城。
這柳林鎮坐于三江交彙之處,鎮子原本也就兩條街,只因周圍沒多少農田,鎮上的人全靠着打漁可活,日子也是窮得很,誰知前幾年朝廷下了一道旨意,在柳林鎮建了碼頭,憑着地利優勢,沒過幾年柳林鎮竟比他們縣城還要熱鬧幾分。
船行了半日,江河上還算平穩,等到了柳林鎮時已過正午,顧三娘遠遠望去,只見岸邊停泊着無數大大小小的船只,那碼頭上人頭攢動,每日從天南海北的貨物經由此地,再由陸路輸送出去,看了這番熱鬧的情形,顧三娘不覺眼花缭亂,一雙眼睛都看不過來似的。
船只很快靠了岸,那掌船的船家将他們送了去,指着旁邊一艘三層的大船,說道:“這便是去往桐城的客船,再過半個時辰就要出發,你們或是到船上歇歇,或是四處逛逛,只不可誤了時辰,否則這乘船的銀錢可是不退的。”
顧三娘在船上蕩了半日,巴不得能下去走一走,她又素來是個膽大的,也不怕來到這生地走失了,出了碼頭後,顧三娘哪裏熱鬧就往哪裏去,靠近碼頭的地方,各種茶寮飯館,勾欄瓦肆比比皆是,逛了一陣,顧三娘眼見時辰差不多了,随意在路邊買了一碗豆花,就着她帶的幹糧吃飽了肚子,這便前往碼頭上了客船。
這艘客船分上下三層,住在二三層的皆是出得起銀子的,顧三娘為了省錢,住的是一層通鋪,整個倉內不分男女皆在一處,這倉內除了她和一個五六十歲的老妪,其餘竟全是老爺們,她剛走進去,便被無數雙眼睛上下打量,顧三娘忍着不适,正想找個靠裏的地方時,迎面撞上一個人,等她擡頭一望,不覺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