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顧三娘的雙目緊緊盯着那碗熱騰騰的豆腐,也不知道為甚麽,她的心頭忽然就酸澀了一下,只是要說緣由,就連她自己都有些說不明白。
兩個人相對而立,誰也沒有說話,沈拙看着一言不發的顧三娘,而後又低頭望着籃子裏的豆腐,過了半晌,他開口說道:“有個學生家裏要辦喜事,在東街的豆腐坊磨了兩板豆腐,他老子娘剛剛看到我,便送了我一塊。”
顧三娘耳根一紅,她嘴裏嗫嚅着說道:“真是好笑的很,你無緣無故跟我說這些做甚麽?”
沈拙滿臉無辜,他說:“我看你一直望着這碗豆腐,只當你也想吃呢。”
“哪個想吃豆腐了?”顧三娘更是面紅耳熱,她扭頭就走,不想再搭理沈拙。沈拙看着她嬌小的背影,想也不想就追了上去。
兩人一前一後的走了半條街,沈拙冷不丁的開口了,他說:“吳家的親事我給拒了。”
顧三娘腳步停頓了下來,她轉身直視着沈拙,口不由心的笑道:“可見是糊塗了,吳家的姑娘配你哪裏差了,竟要這樣落別人的臉面?”
沈拙擡着下巴,他微微想了一下,說道:“終身大事非同兒戲,若是找了個不合心的人,豈不是下半輩子就像是守着一個泥塑人過日子?吳家若是要記恨我只管由他們去,舍己為人的事可不是用在這上面的。”
他說的理直氣壯,渾然沒有絲毫的自責內疚,顧三娘呆了一下,又靜默下來。
沈拙擡頭看了一眼遠處的天邊,他說:“天色不早了,回罷。”
顧三娘楞楞的點了兩下頭,這次換成她跟在沈拙的身後了。
關于孫姨婆給沈拙說親的事情,巷子裏閑聊了一段日子後,也就慢慢淡了下來,,這期間也有傳聞說那登門求親的女方就是城東賣豆腐的吳家,不過很快又有人說是住在城西邵捕頭的內侄女,總之真真假假,沈拙本人卻是從來沒有回應過的。
轉眼間便到了端午節,郦縣靠着一條大河,每年到了端午節,縣上的富戶們都會出銀子舉辦賽龍舟,到時附近四裏八鄉的百姓都會趕過來湊熱鬧。
端午節前兩日,顧三娘鋪子裏的生意十分紅火,遇着過節,但凡是過得去的人家,除了吃喝,少不了要添置幾樣新東西,尤其像她店裏的香包和胭脂,比平日賣得好多了,她做的香包精致好看,花樣兒也多,婦人孩子沒有不愛的,還有那胭脂水粉,有幾樣兒甚至是賣斷了貨。
早幾日,顧三娘托人給戴春林的掌櫃帶信,她又進了不少貨,這回她沒有去桐城,而是請戴春林的掌櫃直接把她的貨送到客船上,她再往柳林鎮去取,一來一回也就一日的工夫,只需付給客船上的夥計一些跑路銀子,這着實省了她不少的事。
端午節正日,鋪子裏的生意淡了下來,只因大家夥都要去圍觀賽龍舟,前兩日小葉子和禦哥兒就鬧着也要去看熱鬧,是以顧三娘到了這日,鋪子裏便決定歇一日。
端午的規矩多,除了挂菖蒲喝雄黃酒,最叫人期待的便是包粽子了,每到這個時候,孩子們聚在一起,總要比一比誰家的粽子更好吃,昨日,顧三娘和秦大娘兩家一起合夥包粽子,住在她們這院子裏的三戶人家,都是人口簡單的,故此粽子就包了兩樣兒常見的,一樣兒是棗仁餡兒的,另一樣兒是臘肉餡兒的,婦人和孩子都愛吃甜口的,沈拙和秦林兩個大男人,倒更願意吃鹹口的。
今日一大早,顧三娘梳洗一番,因着她寡婦的身份,她從頭到腳仍是一片素淨,只有發髻上多戴了一串月娘豆兒,不一會子,小葉子也從屋裏出來,顧三娘在她頸子上挂了一個長命縷,又叮囑道:“這是護身的東西,別取下來了。”
端午節給孩子佩戴長命縷也不知是從哪朝哪代興起的規矩,說是專門庇佑孩子平安的,除非自己脫落,否則不能随意取下來,總歸是個好寓意,顧三娘自然也就随大流,給小葉子備了長命縷。
除了長命縷,顧三娘還給小葉子繡了香包,香包是魚戲蓮花的花樣兒,還有一個‘葉’字,這是小葉子特意要求繡上去的。
母女二人說話之時,禦哥兒來了,他的頸子上也挂着長命縷,當看到小葉子跟他一樣,樂得拍着巴掌說道:“姐姐有,我也有。”
小葉子指着自己的香包,故意逗着禦哥兒說道:“我還有娘做的香包。”
禦哥兒湊過來看了一眼香包,随後輕輕張着嘴巴,臉上帶着失望的神色,他也好想有個香包呢。
顧三娘瞪了小葉子一眼,又對禦哥兒說道:“別聽你姐姐的話,嬸娘也給禦哥兒備了香包。”
“真的?”禦哥兒臉上一喜,顧三娘從針線筐裏拿了一個香包,上面繡着獅子滾繡球,禦哥兒嗅了一下,朝着顧三娘甜甜的笑着:“真香。”
“禦哥兒喜歡嗎?”顧三娘問道。
禦哥兒點着頭:“喜歡。”
這時,只見沈拙也從對面走來了,他站在門口,對着屋裏的顧三娘和兩個孩子說道:“劃龍舟等會子就要開場了,若是去晚了,只怕占不着好位置呢。”
顧三娘看他來了,在針線筐裏找了找,翻出一個喜鵲登梅的香包,她遞給沈拙,說道:“過節,帶着頑兒罷。”
沈拙接過來,他直直的看着顧三娘,嘴角帶着淺淺的笑意,顧三娘被他這麽看着,心裏一慌,她連忙低下頭再多拿出了幾個香包,像是對自己說,又像是對沈拙說:“秦大家她們一家也有,雖說小月會做,多少算是我的一片心意。”
沈拙笑意加深,他望着顧三娘,仍是沒有說話。
顧三娘被他看得不好意思,于是将香包丢到筐裏,扭身進了廚房。
卻說顧三娘燒好早飯,等到出來時,沈拙和禦哥兒父子已回了東廂,她向對面看了一眼,招呼着小葉子吃飯。
這次看龍舟,除了秦林要當差以外,秦家院子裏的人都要一同前去,只待三家人收拾妥當,朱小月鎖上院門,他們這一群人就朝着賽龍舟的地方去了。
這個時節不冷不熱,大人和孩子們都穿着薄衫,路上還能看到三三兩兩的行人,都是和他們一樣去看賽龍舟的,有些熟人見了面,還會閑聊幾句。
走了小半日,他們一行人到了賽龍舟的河邊,只見河面并排泊着五六條色彩斑斓的龍舟,那些賽手們摩拳擦掌,只等着一聲號令就要開始比賽,再看沿河兩岸,到處都是人來人往,集市上賣吃食的賣日常零用的攤主正在賣力吆喝着,這會子賽龍舟還未曾開始,許多婦人們都樂意四處逛一逛。
顧三娘四處看了看,有些驚訝的說道:“今年好像比往年更熱鬧呢。”
秦大娘說道:“可不是嘛,聽說米商楊家花了大錢,說是一定要拿到這回龍舟的魁首旗。”
每年賽龍舟的都是縣裏的這幾家富戶,這一年難得一次的盛事,為了讨個好彩頭,各家都是卯足了勁頭,想奪個第一回來,此時對岸搭着一處高臺,上面安放着涼棚,這涼棚是留着給縣太爺和那些富戶們觀看的地方,只等他們到來,比賽便可以開始了。
沒過多久,秦大娘和朱小月在集市上看到秦林舅舅一家,她婆媳二人自帶着小哥兒跟親戚們說話去了,只剩下顧三娘和沈拙帶着兩個孩子,為免擠着禦哥兒,沈拙将他扛在肩頭,禦哥兒站得遠看得高,樂得哈哈大笑。
上回在桐城就是因為看熱鬧惹出事端,這回顧三娘和沈拙只管帶着孩子們找了一塊人少的空地,誰知等到日頭漸漸升到頭頂時,就連他們站的這塊空地也擠了不少人,觀看眼見人群越來越多,顧三娘緊緊拉着小葉子的手,叮囑道:“千萬別松手,要不然一不小心就該擠丢了。”
小葉子說道:“娘,你放心罷,我認得回家的路。”
到了正午,不知是誰喊了一句‘賽龍舟開始了’,衆人聽到這句話,紛紛朝着河邊湧去,顧三娘和小葉子本來不想往前面去,也迫不得已的被人群卷着走,沈拙也好不到哪裏去,他和她隔着幾個人,既要照看禦哥兒,又要看着顧三娘,生怕她們母女被踩到。
就在一片熙熙攘攘之中,賽龍舟開始了,只聽得一聲鑼響,河面上的龍舟猶如離弦的箭一般,鼓點又急又促,兩岸的人群跟着一起吶喊,打頭的果然就是楊家的龍舟,緊跟在後面的龍舟只隔了半個舟身,幾條龍舟你追我趕,誰也不讓誰,到最後仍是楊家最先敲響鑼鼓,一時兩岸的人群呼聲震天,仿佛自己就是撥得魁首的人。
賽龍舟結束後,衆人還聚在原地沒走,原來是縣太爺要給魁首的龍舟送賞銀,這也是每年的慣例,顧三娘見差不多完了,她正要帶着小葉子回去,頓時感到不對勁,本來拉着她的小葉子竟然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