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章節

把陳毅送到湘贛省委,請省委書記譚餘保處置。

譚餘保是老資格的共産黨人,認識陳毅,只是多年失去聯系,他并不了解陳毅的情況。他見陳毅的這副打扮,講的又是國共合作,聯想到前次上當的慘痛教訓,便認定陳毅是叛變了,大手一揮,喝道:“捆起來,別讓他跑了”游擊隊員們将陳毅五花大綁,捆在省委住的竹棚邊。入夜,省委開會讨論對陳毅的處理,有人主張把他殺掉,被捆在一旁的陳毅引頸大喊:“不能殺,殺掉我,你們要犯大錯誤”

第二天,游擊隊員們坐在一片樹林裏,對陳毅進行公審。陳毅回答問話時,乘機宣傳黨的指示精神。一部分參加公審的戰士被他說服了。他們建議譚餘保暫時不殺陳毅,先關押幾天,看看山下敵人的動靜,再做處置。

陳毅的性命,現在交給時間來決定了。一連幾天,山下的國民黨軍隊沒有上山“搜剿”,反而掉頭後撤。譚餘保對自己的警惕産生了懷疑,但他決定弄個水落石出,派出一名交通員星夜下山,去吉安城打探情況。交通員連夜帶回了黨組織的證明和《中共中央委員會告全黨同志書》,譚餘保眼睛潮濕了,親自給他曾下令捆住的黨代表松綁,連聲說:“我鹵莽,險些誤了大事。”

090成立新四軍(2)

“怪不得你,”陳毅握住他的手說,“你是個堅決的老革命,是個好同志”

經過陳毅、張雲逸、鄧子恢和曾山等人的分頭奔波,到1938年初,活動在長江以南的各地游擊隊,先後收藏好紅星帽,依依不舍地告別根據地,走出深山老林,奔赴抗日前線。

陳毅在九龍山遇險時,項英正在延安向中央政治局彙報。中共中央當即作出了《關于南方游擊區工作的決議》,指出:“各游擊隊成為今天最好的抗日軍隊之一部。這是中國人民一個極可寶貴的勝利。”

奇怪的是,新四軍還沒有成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就在9月28日發出通報,任命葉挺為新編第四軍軍長。并且說,這個任命是經過“委員長核定”的。

這個通報引起了毛澤東的高度重視。第一,國民政府對新四軍軍長的任命,沒有事先征得中共中央的同意;第二,國民政府一直拖延着宣布部隊改編的命令,為什麽又急于任命新四軍軍長呢?

其實,對葉挺的任命,是共産黨首先提議的。早在8月份,周恩來在南京談判以後回陝北的路上,就特意取道上海會見了葉挺,希望他出面來做改編游擊隊的工作。葉挺曾長期流亡國外,失去了黨的關系,周恩來主動找他,表明對他的信任。顯然,國民黨提前宣布他為新四軍軍長,是為了拉攏他。

但是,葉挺決不倒向國民黨一邊。他得到任命時,正在南京,便對秦邦憲、董必武和葉劍英說:“我完全擁護中共中央的政治軍事戰略,完全接受共産黨的領導。”

10月下旬,葉挺來到延安,同毛澤東商議改編的具體辦法。毛澤東說,新四軍的編制可以争取為兩個師四個旅八個團,同時還提出了新四軍主要領導人的人選: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周子昆任參謀長;陳毅任第一師師長,張鼎丞任第二師師長。

葉挺認為這個方案很好,希望黨中央多派一些得力的幹部到新四軍工作。毛澤東希望他按這個設想去做蔣介石的工作。葉挺答應一定盡力去做。交談過後,毛澤東在延安抗大禮堂主持幹部大會歡迎葉挺,熱情洋溢地說:“今天,我們歡迎葉挺軍長。為什麽我們要歡迎他?因為葉挺軍長是大革命時代的北伐名将,所以我們歡迎他;他贊成我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政策和主張,所以我們歡迎他;他願意同我們合作,擔任我們的新四軍軍長,所以我們歡迎他。”

葉挺激動地說:“同志們歡迎我,實在不敢當。過去那一段,好比爬高山,朱總司令等同志不怕艱險,堅決爬到山頂上去,我呢,只爬到半山腰又折回來了。今天又跟上來了。今後一定遵照黨所指示的道路走,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堅決抗戰到底。”

1937年12月25日,新四軍軍部在漢口成立,人選仍是毛澤東拟定的那樣,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張雲逸任參謀長。一支擁有一萬零三百多人的抗日隊伍誕生了。

新四軍全軍共轄四個支隊。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副司令員傅秋濤。第二支隊司令員張鼎丞,副司令員粟裕。第三支隊司令員由張雲逸兼任,副司令員譚震林。第四支隊司令員高敬亭。其中,第一支隊、第二支隊和第三支隊由長江以南各省游擊隊編成,第四支隊由紅二十八軍和豫南游擊隊、鄂東北獨立團編成。

1938年1月,新四軍軍部移駐南昌。

091八路軍敵後抗日(1)

八路軍群雄在敵後大戰日軍。

太原失守後,國民黨軍隊退到黃河以南,留下八路軍在華北堅持開展獨立的游擊戰。劉伯承随時在琢磨打擊日軍的戰術。有一次,他和參謀處長李達策馬同行,坐騎突然不安地嘶叫,拼命向前奔跑。他們勒馬站定,發現一群黃蜂在馬屁股上和肚子上亂蜇。

“這麽個龐然大物,還怕小小的黃蜂”劉伯承若有所思,“嗯,我看這好有一比。”

“比什麽呢?”李達很想聽下文。

劉伯承來不及回答,又有一群黃蜂飛來,坐騎戰栗,嘶叫兩聲,朝前奔跑。劉伯承指着黃蜂說:“這就好比游擊戰。你看這黃蜂雖小,威力卻大。這馬好比日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是個龐然大物。這黃蜂好比我們游擊小組,短小精悍,行動靈活。”

接着,他們從黃蜂談到八路軍一個連打“麻雀戰”的範例。

1937年冬天,日軍大約六百名步兵和一小隊騎兵在範村附近向八路軍進攻。八路軍只有一個連,戰士們分散在十多公裏的廣闊地帶上,從四面八方向日軍襲擊,不時改變射擊位置。他們好像麻雀一樣飛來飛去,日軍難以捕捉目标,束手無策,顧此失彼,結果傷亡了近百人,還損失了一輛汽車。

劉伯承他們琢磨出兩個新名詞:“黃蜂戰”和“麻雀戰”。這兩種戰術,八路軍經常使用于游擊戰。

八路軍指揮員們牢記着毛澤東在這一年發出的指示:“整個華北工作,應以游擊戰争為唯一方向。”劉少奇發表了《抗日游擊戰争中的基本問題》,中共北方局號召“共産黨員脫下長衫到游擊隊去”,堅決而迅速地把黨的主要力量從城市轉到農村,派遣大批黨員和革命分子到鄉村去組織人民抗日武裝。

八路軍在敵後積極地開辟抗日根據地。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也處在抗日戰争的前沿。陝甘寧特區在1937年9月6日改名為陝甘寧邊區,林伯渠任邊區政府主席,管理着二十三個縣和兩百多萬人口。八路軍在延安設立的後方總部留守處,在這年12月改編為八路軍留守兵團,蕭勁光任司令員。原來的地方紅軍和游擊隊編成了邊區保安隊,共五千多人,高崗任保安司令部司令員。另外還有二十多萬自衛軍,是不脫離生産的人民武裝。

延安是抗日民衆向往的地方。全國有無數愛國青年和抗日志士投奔這裏。高士其是來到陝甘寧邊區紮根的第一位自然科學家。1938年元旦的新年晚會上,毛澤東走到他身邊,緊握他的雙手,說:“歡迎你,中國紅色的科學家。”

高士其在一首詩中寫出了他初來延安時的激動:哦,我是一個不能走路的人。不能走路,也來到延安,也要在路旁助威吶喊:趕走日本強盜,還我中華河山!

加拿大胸外科醫生白求恩在同一年初到達漢口。他在來華途中丢失了醫療器械,求助于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主任葉渚沛。後者慷慨解囊,用多年的積蓄給他購置了全部醫療設備和行裝。葉渚沛聽說白求恩此行的目的地是延安,大吃一驚,問道:“為什麽一定要去延安呢?”白求恩回答:“因為那裏是中國抗戰勝利的希望。”

當山西戰事吃緊的時候,陝甘寧邊區的黃河河防受到嚴重威脅。中央軍委決定将神府到宜川以北的河防劃分為三個地段,由神府河防司令部、兩延河防司令部和綏德等五縣警備司令部負責守衛,蕭勁光任河防總指揮。

1938年2月下旬,日軍山岡師團主力沿汾離公路西進,27日進占黃河東岸的軍渡和碛口,猛烈炮擊西岸八路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