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作文與做人

第十九章作文與做人

“文學作品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作品是真實生活的映照和升華,作品可以真實的反映出精彩的生活片段,生活的過程是對作品賦予了真實和生命。當然,生活本質就是體驗活着的過程,而作品就是形象具體的反映出生活的細節和體驗生活的感受。兩者是統一而且對立的,一方面生活的物質條件制約了文學的創作和思想靈感的誕生,另一方面文學創作需要真實而且催人奮進的生活作為參考和宣揚的事跡,也就是文學作品可以更加細微的反映生活的事跡,生活可以更加真實的圓潤和完善文學作品的缺憾和不足。

作文也是如此,豐富的閱歷和見識決定了作文的素材和多樣語言的積累和運用,“達者為師,即使朝聞道夕死也足矣”,古人尚且如此睿智,更何況是現在呢?所以說,睿智的人懂得積累和沉澱,不斷的充實自己,靈活的運用,即使不會寫作也可以誦讀并且出口成章。

做人更應該睿智和泊達、賢德而謙卑、敦敏而智慧,猶如“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愛的人平靜穩實,寬容仁厚,水善萬物而不争,淡薄處事而屈折自如的性子,也就是實事求是的看待事物的方法和态度,這樣要求自己以後,即使不能成就賢聖,路途也不會長遠。

一陽當空,午後的驕陽熱情奔放的揮灑着絢麗的光芒,天空間的少許白雲在金光的照耀下絢爛多彩,遠處枯黃色的土坡靜靜地躺着,少許的牛和羊悠閑自在的晃悠在高原溝壑之間,為單調的高原平添少許的熱鬧和活力,村子裏的柿子樹旁橫卧着三兩只幼貓,貪戀着午後的溫暖,久久徘徊不願離去。這會兒各家的院子裏熱鬧非凡,幼兒挑逗水窪處四處奔波找食的雞鴨,漢子們悠閑的看着小兒嬉戲玩耍,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老頭兒們愛惜認真地打理着自己的旱煙杆,不時緊繃眉頭,不知憂慮着什麽?婆姨們精心準備着中午的吃食,打算通過自己的雙手好好犒勞一家老幼,滿足他們奢侈的口福。福瑞家裏用黃稀泥精心制作的煙筒這時一縷縷淡淡的袅袅炊煙升起,空氣中頓時飄起蒸紅薯的香甜味道,期間夾雜着淡淡的燒土豆香味,偶爾從院子裏傳出張格格好奇的問詢聲,以及福祿和福瑞打趣笑罵的聲音,原來中午厚跟和福貴上工不回家,張紅梅留格格在家吃頓午飯,紅梅擔心家裏的粗食人家老師吃不習慣,怠慢了客人,專程讓福瑞去他大伯厚德家裏借了些粉條和大肉,來款待這位值得全家尊敬和感激的人兒。福祿知道張格格老師來做客之後也欣然前往他家,和他愛戴的老師見面聊天,訴說高原人的熱情奔放和醇厚質樸的傳統。

這時只見福祿用沾着鍋灰黑黝黝的手擦拭着額頭的汗水,原本黝黑清亮的大眼圓鼓鼓的打量着福瑞,惹得張格格開懷大笑,絲毫不顧及自己的形象,懵懂迷茫的福祿這時才注意的自己的糗樣,臉紅心跳加速地趕緊打水清洗自己,福祿圓鼓鼓的身軀上套着藍色的棉襖,黑色的棉褲套在腿上,綠色的棉鞋打理的還算幹淨,壯實的身體緊緊的撐着棉衣,迅速的清洗着臉和雙手,這時福瑞走出廚房,也放肆的大笑,惹得福祿瞪着白眼斜着露出威脅的表情。

三人清洗完畢後魚貫而出端着今天中午豐盛的午餐進入屋子放在早已準備的桌子上,福祿一臉饞像的用手撫摸滾圓的肚子,嘴巴喉嚨依次吞咽口水,只見桌上的深紅色表皮的蒸紅薯冒着白色的熱氣,空中填斥着紅薯香甜的味道,亮黃色軟軟的玉米餅散發誘人的香味,最主要的是大肉飄出來的葷香氣息,搭配着白菜的清香和土豆的芳香完美結合,福瑞、福祿的目光久久注視不願離開分毫,母親這時也坐起來,張格格為紅梅盛着菜和馍馍的碗遞給她,紅梅受寵若驚,趕緊接過來,随後福瑞打份菜端給老師碗裏面明顯多留着幾塊大肉,然後是福祿和他自己,張格格臉上表情裝出憂愁的樣子說道:你們倆幫助老師可以嗎?我最近胖了要減肥,不能再吃肉了但也不能浪費,所以你們就替我分擔些可以嗎?随後不等兩人猶豫趕緊把自己碗裏的大肉分給他們,最後還露出輕松開心的神色,好不自然,吃飯中的紅梅表情露出疑慮,動作一頓,其實張紅梅知道格格心疼高原上的孩子,故意這麽做的,滿滿的感動和欣慰,畢竟高原的孩子們有這麽位可敬可佩的人,生活都有希望了。午飯過後按照昨天約定好的三年級的同學去野外觀察生活,自然,有利于寫作和培養孩子們的洞察力和細心,猶如繪畫裏的寫生般需要融入自然,感悟其中細微的變化,身心達到融彙合一的狀态,就是最好的例子。張格格到達村頭時其他學生已經集齊等待着他們,向潔熱情地向他們招手,只見她今天穿着粉色的棉襖,嫩黃色的褲子搭配着綠色的棉鞋,柔順的長發整齊的紮成馬尾辮,潔白無瑕的臉龐開心地笑着,嫩白的小手賣力的搖擺着,身後是滿含微笑的劉俠和衣着光鮮的錢樂樂等人,在福瑞的帶領下,衆人嬉笑打鬧着出發,去此次風光旖旎的目的地。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