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三戰西涼揚威名(一)

北地多有動亂,大漢有外憂之時,卻不想內患再起。

漢靈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爆發于冀州巨鹿郡(今河北省邢臺市巨鹿縣)。初,钜鹿張角自稱“大賢良師”,奉事黃、老道,畜養弟子,跪拜首過,符水咒說以療病,病者頗愈,百姓信向之。角因遣弟子八人使于四方,以善道教化天下,轉相诳惑。十餘年間,衆徒數十萬,連結郡國,自青、徐、幽、冀、荊、楊、兖、豫八州之人,莫不畢應。

遂置三十六萬,方猶将軍號也。大方萬餘人,小方六七千,各立渠帥。訛言“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以白土書京城寺門及州郡官府,皆作“甲子”字。中平元年,大方馬元義等先收荊、楊數萬人,期會發于邺。元義素往來京師,以中常侍封谞、徐奉等為內應,約以三月五日內外俱起。未及作亂,而張角弟子濟南唐周上書告之,于是車裂元義于洛陽。靈帝以周章下三公、司隸,使鈎盾令周斌将三府掾屬,案驗宮省直衛及百姓有事角道者,誅殺千餘人,推考冀州,逐捕角等。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馳敕諸方,一時俱起。皆着黃巾為标幟,時人謂之“黃巾”,亦名“蛾賊”。殺人以祠天。角稱“天公将軍”,角弟寶稱“地公将軍”,寶弟梁稱“人公将軍”。所在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據,長吏多逃亡。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

黃巾起義軍主力為張角所領導的太平道信徒,起義軍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分別為張角三兄弟所領導的黃巾軍主力,波才、彭脫所領導的東方黃巾軍和張曼成領導的南方黃巾軍,這三部分起義軍分別和東漢官軍鏖戰于河北地區、颍川地區、宛城地區、兖州。

漢靈帝見太平道如此厲害,慌忙于3月戊申日以何進為大将軍,率左右羽林五營士屯于都亭,整點武器,鎮守京師;又自函谷關、大谷、廣城、伊闕、轘轅、旋門、孟津、小平津等各京都關口,設置都尉駐防;下诏各地嚴防,命各州郡準備作戰、訓練士兵、整點武器、召集義軍。

皇甫嵩上谏要求解除黨禁,拿出皇宮錢財及西園良馬贈給軍士,提升士氣,而呂彊又對靈帝上言:“黨锢久積,若與黃巾合謀,悔之無救。”漢靈帝接納提案,在壬子日大赦黨人,發還各徙徒,要求各公卿捐出馬、弩,推舉衆将領的子孫及民間有深明戰略的人到公車署接受面試。

之後,漢靈帝又啓用朱儁,盧植等人為中郎将,主持平亂大軍。

不久,在西涼聽到消息的北宮伯玉大喜,與邊章,韓遂商議之後再次起兵十餘萬來襲。東漢護羌校尉伶征率兵圍剿聯軍(為了加強對羌族人的防禦,漢朝政府特設立護羌校尉,專門負責管理河湟一帶羌事),結果伶征也被聯軍殺死。

司空張溫谏道:“事有緩急,黃巾亂賊雖然聲勢浩大,但在各地人馬配合下遲早都會鎮壓下去。但是那北宮伯玉與零羌外族勾結,此國家存亡之大事,臣以為應速速派軍前往西涼協助皇甫将軍,先平胡患,再鎮黃巾賊寇。”

靈帝只得答應。

于是令司空張溫代理車騎将軍,召中郎将董卓,封為破虜将軍,周慎為蕩寇将軍,歸張溫指揮,征讨邊章、韓遂。張溫調集各州郡兵馬,約八萬人,進駐破羌與皇甫嵩合軍,得兵一十二萬。

而此時已經是六月中旬了。

呂布作為一員副将,手下七百人交給侯成周留二人負責,自己則是跟着張溫,周慎等人去見北地第一名将皇甫嵩。

漢軍都督府,一幹讨伐将領齊聚。

張溫因為身為司空,且是援軍主帥,因而與皇甫嵩分坐,為了表示對皇甫嵩的尊敬,張溫主動坐在右側。而下首當先二人則是破虜将軍董卓,蕩寇将軍周慎。其餘例如李催,郭汜,公孫瓒也是依次坐下。呂布雖然年紀不大,但是得漢帝親口賞賜副将之職,為表對聖上的敬意,皇甫嵩破例讓他也有一席之地。

“此次北宮伯玉來襲,與零羌外族合軍,達十餘萬。探馬回報,北宮伯玉以金城,武威為基本,分兵三路而來。一路由他親領兵八萬出金城與枝陽;第二路由邊章韓遂,領兵三萬出令居;第三路則是羌胡的兩萬人馬。剩下三萬老弱則是駐守各地,以防動亂。”皇甫嵩身為主帥,第一個發言,也将大致情況告知衆将。

Advertisement

董卓道:“敵人勢力看似強盛,但其後勤不似我大漢底蘊,有各州郡縣支持,因而只要能抵抗住先前一段時間的攻擊,待其士氣低落,我軍再尋戰機,定可一戰而畢全功。”

董卓不愧是西涼大将,分析的極有道理。

皇甫嵩也是贊同道:“仲穎說的在理,只是一味防守卻也是消極,只怕久守之下難逃一破。”

執金吾袁滂建議道:“不若兵行險招,撥出一支人馬效仿當年霍去病,潛入敵軍後方,等敵人軍心不穩之時兩面夾攻。”

衆人細細思考,覺得這倒是一個辦法,只是這支人馬基本是九死一生,也許還不能成功。

“此議倒是可以稍後再說,畢竟敵人陳兵十餘萬在前,我們若是要派出一支人馬多了怕被發現,少了也無什麽作用,更何況現在的情景不似當年霍骠騎。那是霍骠騎偷襲匈奴後方,是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且對方城低牆矮,而亂軍已經坐擁城池,只怕不能得手。”

經皇甫嵩這樣一分析,衆人也是想通,果然風險太大。

一旁的張溫也說道:“我看還是先依董卓将軍的意見,先把破羌的防守穩固才是。”

皇甫嵩道:“是該如此。公孫瓒何在?”

有一将越衆而出道:“末将在。”

皇甫嵩吩咐道:“令你帥本部人馬到城外多砍樹木,同時搜尋百姓保護他們進城。”

公孫瓒大聲道:“末将明白。”公孫瓒接過将令後,迅速出營點齊人馬按皇甫嵩所說辦事。

“郭汜何在?”

“末将在。”

“令你所部人馬尋于破羌三十裏範圍,不得有誤。”

“末将接令。”

“閻中何在?”

“末将在。”

“令你點查糧草辎重,負責後勤大事,可勝任否?”

“不敢負将軍之望。”

短短時間內,皇甫嵩連發數道将令,事無巨細一一吩咐,而且在之後,仍然對衆将問道:“諸位将軍,可有纰漏,若有,請大膽明言。”

諸将皆道無有。

唯有呂布起身道:“末将想到一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