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一隊人馬在官道上不快不慢地前行,前面是騎馬的隊伍,最後是一輛雙駕馬車。馬車看着不起眼,可若仔細看這兩匹馬就不難發現不是一般人家能有的。

祁襄坐在馬車上,無所事事地吃着小松帶來的梅子、糕餅之類的零嘴。他嗜甜,也嗜酸,不過從身體大不如前後,酸的就不是大敢碰了,倒是這許久未吃的糕餅,現在吃起來,居然美味得讓他心生愉悅。

白君瑜親自來接他回去,完全在祁襄的意料之外,卻是比賢珵來更好的結果。所以他嘴上說了拒絕的話,但事際上他還是會跟白君瑜回京。

這幾天他跟白君瑜都沒有太多交流,分隔多年,消息閉塞,他并不了解白君瑜的情況,不知道他是不是成親了,也不敢問,就像個陌生人一樣與白君瑜相處,互不幹涉,卻又難以自制地心存挂念。

到了一處茶攤,已經是中午時分,一隊人停下來休整吃飯。

小松端了碗熱湯面到車前,“公子,這邊茶攤只有熱湯面,您湊合吃點吧。”

祁襄沒下車,只将簾子掀開一點,接過了碗,“謝謝。”

“公子別客氣,有什麽事再叫我。”

熱湯面,湯底是豬骨熬制,配菜有白菜和雞蛋,熱熱的很鮮美,适合這樣的季節。

祁襄慢慢吃着,再有兩天他們就能抵達京城,回去報信的家将已經跟他們在路上遇到了,也帶來了賢珵的回信。

賢珵的語氣一如從前,就像他們從來沒有分隔過一樣,用詞很随意,也沒有假客套,讓祁襄看得很暖心。

賢珵說讓他不必顧慮那麽多,他們既然要接他回去,就不怕那些流言,這事四皇子也在不知道他們要接他回來的情況下,向太傅提議并下了保,說必然會保他周全。

如果祁襄不願意住大地方,賢珵自己也有個小四合院,開始是準備給太傅做書庫的,但暫時還沒用上。院子位置不錯,處在深巷之中,也算是鬧中取靜,很适合祁襄。如果祁襄願意,可以住在那裏。

這當然是最好的選擇,這樣他在京中的活動會更順暢些。

白君瑜吃完飯,過來看祁襄的情況,祁襄不願意下車,他也知道原因,并不勉強,但是……

“白天你不願意下車就算了,晚上總要出來走走,整天拘着身體也受不了。”白君瑜掀開車簾說。

平日裏,白君瑜是不管他的,這也讓祁襄覺得舒服,同時也有一點點失落,可總比過分關心要好些,人嘗到了甜,就更難去品苦了。

“好。”祁襄應着,不願意跟白君瑜多争辯,多說就會有更多接觸,何必呢?

看到祁襄還剩下大半碗的面,白君瑜問:“不合胃口?”

“沒有,吃多了糕餅,吃不下了。”

糕餅盒子只剩個底,可見是真沒少吃,“吃不下就別吃了,你倒是越發好養活了。”

祁襄想說:你在那邊餅子鹹菜吃五年,也會覺得有糕餅充饑是件特別滿足的事。但話說回來,對京中的少爺小姐們來說,糕餅只是零食,可有可無的東西,他用來當主食,自然會被說幾句。

“很久沒吃了。”祁襄現在飽着,手也沒往那伸。

白君瑜沉默了一會兒,說:“京城郊外有一家宋氏糕點鋪,賣的糕餅味道獨特,就是遠一些,京中有條件的才會特地去買。等路過了買些給你。”

“謝謝。”他身上沒錢,潘管家也沒多少,就算知道好吃,他也必不可能買。白君瑜提出買給他,他本應該客套拒絕,可想到入京後還不知是怎樣一番場景,那份糕點且當是一點回味吧……

抵達京中,賢珵已經在四合院等了。

馬車辘辘而來,人數有所減少,也是避免太過惹眼,與應有的低調不相符。

馬車停在門口,賢珵都沒顧上和白君瑜說話,直接去掀了馬車簾子,“聞景!”

随即,尾音消失的異常突兀,只剩下傻愣了。

祁襄知道這是為何,沒讓相見的喜悅留在這種事上糾結,從容地笑道:“爾勉,好久不見。”

賢珵回過神,立刻伸手去扶他,也貼心地暫未多問,“一路辛苦了。”

賢珵嘴角天生含笑,一直就是京中有名的風流公子,這風流不是說他與女人關系混亂,而是他琴棋書畫無一不通,樣貌也俊逸倜傥,在勾欄瓦舍裏有不少紅顏知己。這些人大多不是自願堕落,能有個好人家公子理解她們,不會瞧不起她們,是件足以讓人滿足的事。

所以賢珵在這種地方,尤其是藝館是非常受歡迎的,但這些女子注定登不上名門的門檻,也不做此奢望,而那些門眉與賢家相配的人家的姑娘也不願自己的郎君是這樣的人,所以直到祁襄離京,也沒聽賢珵與哪個姑娘議過親。

祁襄下了車,潘管家和小松來行禮,賢珵關心了潘管家幾句,才想到白君瑜也在。

“兮擇,辛苦你跑這一趟。還是我有先見之明,不然聞景還知何年何月才願意回京。”

白君瑜的字“兮擇”與祁襄一樣是太傅所起,在過去的歲月裏也一度讓祁襄覺得自己終于有了與白君瑜一樣的東西,還暗自竊喜了許久。

白君瑜跑了這好幾天,也是一身風塵,現下眉間也有了疲憊之意,“不必客氣,沒別的事我就先回去了。”

“好,改天請你吃飯。”

白君瑜沒應聲,便帶着人走了。

賢珵拉着祁襄進了屋,“你坐。”

說着給他倒了杯茶,“這是爺爺新得的白茶,你嘗嘗。”

“多謝。”祁襄輕抿了一口,沒什麽表示。

賢珵給自己也倒了一杯,但喝茶對他來說并不是重點,急急地問:“你這臉……”

祁襄笑說:“在那種地方,帶點傷總是難免的。”

賢珵嘆氣,“是我無能,沒有照顧到你。”

“和你沒關系,我是戴罪流放,你也做不了什麽。”祁襄一臉釋然,像是對這事已經不在意了,“不說這個了,說說你吧。這幾年過得好嗎?成親了嗎?”

賢珵苦笑:“別提了,三年前,我母親病重。你也知道,自我父親去後,我母親一直郁郁寡歡,積郁成疾了。她知道自己時間有限,就希望能看到我成親。但京裏姑娘不好找,我名聲說不上壞,可讓一個門當戶對的姑娘嫁我也沒那麽容易。”

“也是趕巧,我母親那邊有個表妹,長的漂亮,就是身體不太好。過了十八也沒有個好人家。表妹為人和善,知書達理,我母親回娘家時,表妹與她也十分親厚。母親就想讓我娶她。她不住在京中,對京中的事不了解,加之她長年藥不離口,一般人家怕也是供起,倒不如入我賢家。我陪母親回娘家時,也見過幾回,印象不錯,就同意了。”

說到這兒,賢珵長嘆:“我母親在我成親第二年就過世了。表妹的身子比我們預想的要糟糕,半年前也走了。”

“節哀。”祁襄說。

短時間內失了母親和妻子,不可謂不是打擊。

賢珵喝着茶,說:“都是命,不多想也不那麽難熬。”

賢珵名聲不夠幹淨,可以太傅的名聲,不至于得不到一份好姻緣。而且能讓賢珵願意娶一個來往不多的表妹,想必還是有幾分感情的。

考慮須臾,祁襄問:“對你這樁婚事,太傅沒反對?”

賢珵是賢家獨苗長孫,娶一個病歪歪的姑娘,太傅作為賢珵的親祖父,是有立場讓孫子找門更好的婚事的。

賢珵笑道:“沒有。現在皇子們都長大了,京中早已進入局勢緊張的狀态。我們畢竟是跟着四皇子一起讀書的,身份敏感,我娶一個無權無勢的姑娘,皇上也放心。”

果然,所有事背後都有與政治相關的原因。

“有此種打算,也是應當。”祁襄也不能多做評價,誰身在賢珵的位置,怕也是一樣的,“太傅今日去給皇子們上課了?”

“正是,知道你今日回來,說放了課就來看你。”

“不敢不敢,以我如今的身份,怎敢勞動太傅來看我?若太傅不棄,理應我上門拜謝才對。”太傅當年對他是真的好,經常私下悉心教導,借他書文,還總讓他跟着賢珵回去吃飯,祁襄一直銘記這份恩情。

“你舟車勞頓,本就辛苦,爺爺沒那麽多講就,咱們随意就好。”對着祁襄,那些繁文缛節能省就省了。

祁襄敬重太傅,但現在他的确疲累,讓他去賢府拜訪,他的身體實在不允許。只能麻煩太傅來一趟,等他休息幾日再去,也不算失禮。

“看你現在這樣,我就是不問,也知道你過得不好。”賢珵嘆氣:“明天我找大夫來給你看看,以後一切都會好的。”

祁襄慢慢喝着已經晾溫的茶:“別麻煩了,太高調容易惹眼。在西陲時潘管家找人幫我看過,照着那副藥吃就行。”

賢珵反對:“那怎麽成?西陲缺醫少藥的,萬一診的不好,不是耽誤了?這事你得聽我的,就這麽定了。”

祁襄思量片刻,說:“那好,我就不與你客氣了。”

“這就對了。”賢珵滿意了。

傍晚時分,太傅的馬車停在了小院前。

讓他們沒想到的是,白君瑜又來了。

祁襄也顧不上驚訝,出大門跪行大禮,頭重重地碰于石磚上,口稱“太傅”。

太傅趕緊将他扶起來,與祁襄離開那年相比,太傅又生出了許多白發,但看着精神矍铄,面有紅光,激動又克制地拍着祁襄的手,“好孩子,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祁襄扶住太傅,“勞太傅惦念,學生有愧。”

“你父親的事本就與你無關,有何可愧?你若願意,以後繼續跟着我讀書便是,趁我還能教得動,多教你一些,你們這一門,只有你能踏實跟着我學,他們啊,就是來應付的。”

太傅說的“他們”,是指與祁襄一起讀者的賢珵等幾人。

祁襄沒有接話,只恭敬地将太傅扶進廳內。

賢珵和白君瑜跟在後面,賢珵問:“你怎麽又過來了?”

白君瑜看了看在前面說話的兩人,道:“我母親知道聞景回來了,叫人做了些飯菜讓我送過來,說這裏也沒個照顧的人,聞景剛到怕是吃不好飯。我就順路去接太傅,說一下聞景的情況,以免太傅沒個準備,再驚着。”

“還是你想的周全。”賢珵笑說,眼睛也不禁瞟向祁襄,不知道祁襄聽到這話會不會高興。

“既然來了,晚上就留下來一起吃吧,當是給聞景接風。”賢珵說:“聞景身份敏感,不好去酒樓大肆慶祝,就咱們陪着吃頓飯,也是份心意。”

“好。”白君瑜應下了。

賢珵欣笑,覺得白君瑜這幾年也是越活越有人情味了。

今天值得高興,沒人說掃興的話,也不提朝堂之事,太傅喝多了些,賢珵扶着他離開時,已經打晃了。

“今日多謝。”大概是一路上日日能見白君瑜的緣故,祁襄的思念找到了落處,裝淡定也越發純熟,而心中的悸動只有他自己明白。

白君瑜坐在桌邊等潘管家把盤子洗淨收拾好,他才好回家禀明父母,“不必客氣。你我父親做過同窗,你我也是同窗,就算對你的本性不夠了解,也知道你在家中的處境。既然事情與你無關,我也沒有避嫌之理。”

沒想到五年後,他們的交談居然如此順暢熟稔,以前明明不是這樣的。

想到五年前的種種,祁襄一咬牙,問:“你,可成親了?”

作者有話要說:感謝支持!

祁襄:字:聞景

白君瑜:字:兮擇

賢珵:字:爾勉

改錯字~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