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緣盡

桃戈膳後離開西苑,蕭氏這便吩咐丫鬟取來紙筆,蕭氏寫完,正要署名,丫鬟卻道:“蕭姨娘,您可記得當年是六叔公執意要趕走三小姐的,如今信中若提到接三小姐回府,六叔公會過來麽?”

蕭氏微愣,是因這小丫鬟所言句句在理,她停住手,斟酌了一番,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便急病亂投醫,看向那丫鬟,道:“那依你之見,這信要怎麽寫?”

丫鬟想了想,道:“不如只說請他過來有要事相商。”

如今六叔公可是家主,她單說有要事相商,六叔公也不一定會過來,不過經這小丫鬟這麽一說,她倒是想出法子了。

她另取一張紙來,寫道請六叔公前來王府,有要事需談,署名卻是琅琊王。

畢竟是琅琊王相邀,六叔公即便不想來,也不好拒絕,何況信中又寫道有要事想商。

桃戈回到北苑,便回了屋中,本是站在桌旁倒下一杯茶來,正要喝下。

卻有一個丫鬟在外喚道:“桃戈姑娘,前院送來一封信,說是你的。”

桃戈應了聲,并不急着出去拿。

倒是子霁,正巧從隔壁屋子裏出來,與那丫鬟迎面,便瞥了一眼,卻見那是桓伊的字跡,當即怔住。

桃戈喝完茶也正好出來,接過那信封見是桓伊的字跡,又見子霁在一旁面色有些僵硬。

子霁曾模仿桓伊的字跡給她寫信,那她必定認得他的字跡。

桃戈拆開信封,只見信上幾個大字,原來桓伊約她速去醉仙樓。

丫鬟已走,子霁夠着頭佯裝看一眼信,打趣道:“又是哪家公子約妹妹出去吃茶?”

既然子霁如此,那她便也順着她,桃戈佯裝不快,當即将那封信撕得米分碎,道:“竟是桓伊的,想他當日如何負我,而今竟要我同他和好!”

子霁假意勸和,道:“桃戈,桓子野有心同你和好,你何必還同他怄氣。”

桃戈佯作愠怒,道:“姐姐這胳膊肘子怎麽往外頭拐!”說罷扭頭便進屋,将自己關在裏頭,子霁見勢,一時間也放心了些。

只是今日之事既有一回,必定還有兩回三回,這可如何是好……

這會兒是清晨,桓伊要她速去醉仙樓,可她為避開子霁,一直未能出去,只好等到去西苑用了午膳,待午膳後,方才急急忙忙趕過去。

到了醉仙樓,卻未見桓伊,她以為桓伊等不及走了,正準備離開,卻被人喚住。

她轉身,卻見是陶淵明,“怎麽是你,桓伊呢?”

陶淵明面色異常平靜,“是我以子野之名邀你過來的。”

自打想起幼時之事,桃戈每見陶淵明便不大自然,“什麽事?”

“我帶你去一個地方,”說着,極其自然的拉起桃戈的手,将她拉上馬車。

馬車出了建康城,停在秦淮河畔那一排五棵大柳樹下,桃戈被陶淵明扶着下了馬車,随即被他扶着登上五柳下的一只小船上。

小船沿着秦淮河順流而下,片刻之後,望見一條小溪,船夫便劃着船往那小溪去,那小溪也正正好能容下一條船駛過。

沿着小溪順流而下,不知過了多久,忽然茅塞頓開,小溪寬敞了許多,溪水兩岸乃是一片桃花林,長達數百步,花瓣随風落下,宛若仙境,桃戈一路看下來,正感嘆如夢似幻,陶淵明坐在她身側,見她如此神情,微微笑過。

船繼續前行,到了桃林的盡頭,眼前竟是一座山,小船靠岸,停在山下這片草地上,桃戈跟随陶淵明上岸,朝前走只見那山下一個洞口。

這洞口頗窄,只容一人通過,陶淵明先進了去,桃戈緊随其後,大約走了幾十步,眼前敞亮了許多,再仔細一看,竟是一片土地,一排排房舍鱗次栉比,桑樹竹林随處可見,雞鳴犬吠随處可聞。

炊煙袅袅,百姓在田間往來耕種,衣着與外人無異。

桃戈驚嘆,目不轉睛的望着眼前之景,問道陶淵明:“這是哪兒?”

陶淵明側首看着她,微笑道:“世外桃源。”

想不到桃花林的盡頭竟是這般景致,桃戈看向他,笑道:“世外桃源?是神仙住的地方麽?”

忽有一頗是蒼老的聲音笑着回道:“不是。”

二人聞聲看去,只見是一老者,那老者走近,笑道:“你們二位打哪兒來?”

陶淵明道:“建康。”

“建康?”老者有些詫異,似乎并不知建康。

忽聽聞一陣“咕嚕”聲,桃戈摸着肚子,她餓了。

老者笑了笑,道:“小姑娘餓了吧,随我來吧。”

他們這便跟着去了。

老者吩咐家中老婆婆擺酒設宴,好生款待了他們二人。

飯後,老者同他們二人說,此處名為桃花源,他們的祖先為避秦時戰亂,攜家中老小及街坊鄰居而來。

老者忽問:“秦始皇想必早已駕崩,不知如今是秦幾世?”

桃戈略驚詫,道:“秦朝已亡,如今是東晉太元六年。”

“東晉?”

這裏的人尚以為如今仍是秦朝,亦不知有兩漢,更莫說兩晉。

膳後,夜幕降臨,他們二人就在此歇息,直到翌日,方才離去,臨行前,老者交代:“我們這個地方,不值得你們對外人提起。”

他們明白他的意思,點頭應了,這便朝洞口去,桃戈走在前頭,至洞口處,陶淵明忽然駐足不前,低喚:“桃戈。”

桃戈回身,頗是不解,笑問:“怎麽了?”

“我已辭官,明日便回浔陽。”

桃戈微愣,原來他帶她來此,是為同她道別!

她未語,陶淵明又道:“我要娶妻了,是翟家的小姐,她同你極像。”

桃戈怔怔不語,陶淵明上前緊緊擁住她,良久後忽然在她耳邊低聲道:“其實我從一開始便知你是素素。”

她有些不知所雲,陶淵明複道:“我想通了,你我有緣無分,即便青梅竹馬,也并非天生一對。”

陶淵明說罷,便松開她,轉身回去,桃戈杵在原地,望着他漸行漸遠,忽然喚:“元亮哥哥!”

聽喚,陶淵明停步轉身,桃戈跑過去,取下那只玉镯,微微笑道:“這只玉镯,替我還給翟家姐姐。”

陶淵明強裝欣然,接過玉镯扭頭就走。

桃戈亦是離開桃花源,只是頗為感傷。

船夫始終侯着,帶着桃戈回到秦淮河流域,到了五柳下,遠遠便見一輛馬車等在那裏,而馬車下站的,是司馬道子。(未完待續。)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