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欲言又止

與李殊明夫婦有共同話題的大概就只有姜衡,他們在吃面的時候,只有他陪着。

用完餐後,李殊明主動把碗收進廚房,李均将他們的碗洗淨才放進碗櫃裏。

梁芷緣等人全都聚集在客廳,背景是開着靜音的電視機,黃芯芮、何宛星、林立舒三人坐一張沙發,梁芷緣盤腿坐在地上,餘下的另一張沙發位置,留給了姜衡和李殊明夫婦。

李殊明笑道:“這是準備開茶話會呢?”

黃芯芮一向目的明确,眼看姜衡的路子走不通,李導這肯定不能放過,趁着李殊明夫婦二人用餐時,她回房間重新補了個妝。

她抱着個抱枕裝可愛,擡頭望向李殊明:“李導,坐下來聊天呗。”

茶幾上擺放着黃芯芮早上帶來的一堆零食。

梁芷緣三人也期盼着李殊明能跟他們聊一聊,李殊明也知道躲不過,就和夏安敏一塊兒坐下來了,姜衡則坐到另一邊的單人椅子上,跟他們拉開了點距離,他可不想被提問,心靈雞湯不适合他。

李均是最後從廚房裏出來的,他沒去沙發區域湊熱鬧,而是坐到前臺椅子上,轉頭盯着架子上擺放着的相框和節目組特制的公仔,他取下一沓明信片,取出翻看裏面的內容。看一會兒,又将明信片擺放回去,其他人都在認真聽李導發表“導演自我修養”的感想,李均興趣不大,輕輕将椅子挪到到窗邊,望向窗外一大片沐浴在月光下的農田,有種萬籁寂靜,怡然自得的悠閑。

其實客棧距離農田還有一段距離,中間隔着一條馬路和一些房屋樹木,但他們這裏地勢高一些,遠遠看過去,還能看見田間豎起的稻草人,像極了身姿挺拔的崗哨,正集中精神守護着他們的家園。

外面的蟲鳴鳥叫似乎沒有被室內忽高忽低的聊天聲音影響,它們該幹什麽就幹什麽。

李均忽然有些羨慕這些蟲兒,自由自在的,不用擔心身邊人哪天會突然把你忘記。

姜衡在片場出事一事,他還是從新聞上得知,當時差點覺得天都要塌下來了,一直擔心着,直到見到本人安然無恙,生龍活虎後他才緩過來,然後迎接他的卻是更大的噩耗,姜衡把他給忘得個徹底。

其實李均可以找姜衡的前生活助理作證,但沒到必要的時他也不想走這條途徑,姜衡忘記他肯定有原因。算了,暫時不想這個,現在的姜衡也很有意思,李均再一次告訴自己不要着急。

李殊明在跟他們講述他和一個演員之間發生的趣事,坐在他身邊聆聽的人都笑了起來,看得出來李殊明是個幽默的男人,他的出現讓大家暫時忘記白天幹活的煩惱,李均忙了一天,有點累,沒心情附和,也不想融入,轉頭又将視線落在窗外,繼續發呆。

他想起有一次他和姜衡吃過晚飯,兩人一起看了一部影射美國黑人歧視的電影後躺在小院子裏喝西瓜汁、曬月亮。

Advertisement

這部電影從人物角色,劇本,再到演員都堪稱完美,同年還獲得多個國際電影節獎項,幾乎沒什麽可挑剔,不過他們讨論卻是另一個問題。

論導演、編劇、演員三個角色到底哪個更重要。

導演需要有掌全局的能力,編劇需要将創作劇本,演員需要将劇本中的角色完美的呈現出來,如果三個角色都完美達到一致,那麽一部電影就成了。

可是現在的拍電影沒有想象中簡單,導演如果不能扛事,那麽編劇就要接收多方的建議,這個制片說這樣不行,那個投資方說這樣不可,也有可能連宣發方都會摻一腳,讓人非常為難,所以一部好的電影需要一個能扛事的導演。

李均知道姜衡是想轉型幕後當導演,這是許多演員到一定地位後都會向往的方向,姜衡也不例外,不然他也不會跟李均讨論這個問題。

李均科班出身,姜衡卻不是,他是十七歲那年就開始參演電影角色,具有出色的表演天賦,再加以琢磨,後天再刻苦用功,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演技自然而然越發精湛。

話題結束後,李均問姜衡:“你要是當了導演,那我得當你第一部 電影的男一號。”

姜衡粘在他身上說:“絕對的男一號,我也只配給男一號提鞋了。”

李均推推他的頭,溫熱的呼吸輕撫掃過他的脖間,有點癢,他縮了縮脖子,問道:“那誰是男二號?”

姜衡指指自己:“導演、編劇、男二。”

李均笑了起來,聽他這麽一說,導演編劇演員哪個更重要的問題,好像解決了,三合一即可。

姜衡被他的笑容吸引,輕掰過李均的臉,輕輕咬了上去,剛吃過冰鎮西瓜的唇,冰涼冰涼的,是夏夜裏唯一能讓人體溫升高的“冰淇淋”。

再回過神時李均臉頰微微發燙,姜衡不知什麽時候站在他旁邊,他這邊的光線比較暗,應該看不見自己的臉發紅吧。

姜衡不知道李均發什麽呆,也不知道他為什麽不加入那群人,感覺他有點不合群,當然,他自己也一樣,兩人意外的在這一點上達到了共鳴。

姜衡作為老板,努力釋放關懷:“很晚了,去休息吧。”

李均點頭,順手将窗肩關上:“好。”

其他人也聊得差不多,準備去休息,李殊明和夏安敏已經不在大廳,提前撤離。

大廳燈一盞盞被關掉,只留下走廊裏比較昏暗的路燈。

李均和姜衡前後往房間方向走,站在門口時,李均欲言又止的看了看姜衡,嘆了口氣後直接推門進房間。

姜衡:“……”他剛才好像有話跟我說吧?有什麽話你就說啊?到底是什麽?是要憋死我嗎?

因李均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姜衡在床上跟烙餅一樣翻了兩個小時才入睡。

睡着前還在想,李均到底想跟他說什麽?

至于李均,他想說的很多,但當時确實沒有要說話,他只是故意做出欲言又止的動作而已,臨場發揮。

姜衡有個毛病,不把故事聽完就睡不着覺,這也是李均進門前想起來。

有一次,他給姜衡講了他外婆講過的故事,然而,講到一半時忘記了恐怖故事的結局,于是姜衡就一個晚上沒睡,還把熟睡的他挖起來,一定要他繼續回憶故事結尾,李均不得不在第二天早上去問舅舅故事的結尾,第二天晚上姜衡才睡得心滿意足。

姜衡看小說一定要看完結文,不能看連載的,因為連載文的作者有可能會棄坑,他怕一輩子都會記得那篇文,做夢都有可能夢到後面被割掉的劇情。

一想到姜衡在隔壁糾結半天,李均睡着都能笑。

翌日,太陽照常從東方升起,沒有被烏雲遮蔽,目測是個晴天。

南市的天氣就跟翻書一樣,前一刻還陽光普照,明媚萬分,下一刻就有可能烏雲密布,暴雨突襲,令人防不勝防,作為南市人,包裏随時備上一把雨傘,大概是南市的特色之一。

李均習慣早起,平時在家裏會運動半小時到一個小時,然後開始制作簡單的早餐,有工作就出去工作,沒有工作就在家裏看看電影,或者是揣摩一下角色,保持演員最好的狀态。如果姜衡在家裏,那麽他倆會一起運動,然後一起做早餐,有時候姜衡興致勃勃時,他會先被吃,然後才能填飽肚子,總之,節奏特別容易打亂,但他也樂意這樣的生活,這樣的他被人愛着,他覺得很幸福。

而今,幸福在半個多月前戛然而止,剩下的就只有迷茫和不解罷了,當然,他還是做不到對姜衡置之不理。節目錄制中也不适合運動,李均挽起袖子進了廚房。

剛進廚房就發現有人開着冰箱,不知在找什麽,看來今天有人比他起得更早,是李殊明的妻子夏安敏。

李均找到合适的稱呼:“夏姐,早。”

夏安敏擡頭,眼裏閃過詫異:“你也很早,這才六點半。”

李均說:“習慣了。”

夏安敏說:“那你的習慣蠻好的,我認識很多年輕人他們完全爬不起來,有可能這個點才睡下不久。”

李均笑了下:“我大概是異類。”只能自我調侃一下,明明他這才是健康的生活節奏,他轉移了話題,“夏姐,你剛在找什麽?”

夏安敏說:“在想早餐吃點什麽,你們昨天早上怎麽解決的?”

李均心說夏安敏适應這兒的環境還挺快:“我昨天是在村裏的早餐店裏買的,品種還算豐富。”

夏安敏:“這樣啊,那要不今天早上我來給大家準備早餐吧,就是不知道工具齊不齊全。”

李均:“你要什麽工具?”

夏安敏:“蒸籠就行,我想蒸包子。”

李均:“蒸籠有,在櫥櫃,食材還要出去買,冰箱裏的大多食材被我昨天清掉了,放久了不新鮮。”

夏安敏:“那成,我們去買吧,很久都沒有逛過早市了。”

兩人提着買菜的環保袋開車去了村裏。

李均昨天在這邊露過臉,很多店鋪老板都認得他,連在旁邊擺攤的阿婆都對他笑眯眯,用不标準的普通話問他要不要買剛采下的新鮮辣椒,李均還沒說,夏安敏就掏錢給買了。

兩人買了青菜才去肉攤,包包子的肉餡一定要買前腿肉,肥瘦相間,吃起來不會軟綿綿的,很勁道。

肉是李均挑的,出錢的是節目組,夏安敏看他買得順手,還跟老板講價,就知道他肯定有生活常識。此刻她有所感慨,大概是富裕的生活過久了,已經找不回當年買根菜都要摳索一下的感覺。

“我有個和你年紀差不多大的外甥,長這麽大連超市的賣菜區都沒去過。”

李均不了解夏安敏的外甥,但他覺得夏安敏也是個懂生活的女人,不便評價他人,便謙虛道:“我也就懂點皮毛,能煮熟而已。”

夏安敏笑了下:“你倒謙虛,昨晚的清湯挂面就很和我胃口,回頭你告訴我怎麽煮的,我平時就煮不出這種口味。”

李均一口應下,兩人都有着豐富的買菜經驗,很快就買夠需要用的食材。

回到客棧,還沒有人起來,李均和夏安敏在廚房裏分工合作,一人揉面,一人剁餡,很快就将一個個包子裝進蒸籠裏。

夏安敏開了燃氣竈,突然問李均:“你覺得男人更喜歡吃粥配包子的中餐,還是更喜歡牛奶配面包的西餐?”

什麽意思?

李均剛領悟夏安敏話裏的意思,被迫早起的姜衡聽到廚房有聲音就走了過來,他看到李均和夏安敏正聊得起勁兒。

一大早,有什麽好聊的?

他努力側耳傾聽,然後聽到李均說道:“我不知道別人喜歡中餐還是西餐,又或者是中西合壁,但我個人喜歡比我傻一點兒的。”

姜衡:“……”你、你說誰傻!?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