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二十一

夥計劉光将來同景堂一個多月,倒是有幸見過他們家樊爺幾次。

掌櫃的說了,若不出什麽意外,這個時辰,他們樊爺會在慶福樓聽春熙班的小玉團唱戲。

說來,慶福樓離同景堂也沒多遠,也是他們樊爺的産業之一。

東顏朝一直奉行前朝重農抑商的政策,不許商人穿絲綢,不許商人“名田”,也不許商人入朝為官。

但那都是早些年的老黃歷了,如今的商賈,除了不許入朝為官,已沒了其他的限制。

說起他們家樊爺,那就更是風光了。

兩年前蜀地大旱,顆粒無收,他們爺一下子捐給朝廷五千擔糧食,解了聖上燃眉之急。

聖上龍顏大悅,特封了他們爺一個散官,雖無實職,卻有俸祿四百石。

俸祿多少根本不在關鍵,關鍵這也算光宗耀祖了不是。

如今這長安城裏,即使是王公貴族,誰人不給他們爺幾分薄面。

還有這滿長安城裏的媒婆,個個都上過門。可一般的姑娘,哪裏能配上他們爺。

要知道他們爺不止銀子多,也不止有能耐,關鍵長相好,就連脾氣也好。

他們這些下人們都說,他們爺肯定得做大人家的女婿呢!

不知今兒來的是哪路神仙,瞧那氣勢,嘿,也就是掌櫃的膽小,若叫他,就是不尋,那又怎樣!

劉光一出了同景堂的門就慢了下來,悠悠噠噠地到了慶福樓外,和慶福樓的夥計打聽了他們家爺在哪個雅間,都上了樓,卻又變了主意。

萬一來的并不是什麽人物,他冒冒失失擾了爺看戲的心情,倒黴的可是他。

Advertisement

這麽一想,他沒敢靠近,找了個角落一蹲,窩成了球,等。

茶喝了一盞又一盞,茅房都去了兩次。

蔣肆不耐煩地催促,正趕上同景堂來了幾個瞧病的,一個掌櫃,三個夥計,忙得不可開交。

徐昭星也懶得再等,掀了麻布簾子,從內裏出來,問那掌櫃:“你遣夥計去了什麽地方尋人?告訴我地方,我自己去。”

那掌櫃還正猶豫,她又道:“我只帶了一個家奴,橫看豎看我也不像是尋事的,怕甚?”

掌櫃覺得有理,心說,她一個女人,興許是真有事情。再者,自己跟了爺這麽些年,還是第一回有女人找上門。

他道:“我們爺應當在慶福樓,若沒什麽要緊的事情,爺都會在那兒聽戲。”

徐昭星點了點頭,道了聲謝,又吩咐蔣肆,“包些紅果,回家做果條吃。”

蔣肆明白她的意思,包了兩包紅果,給了掌櫃的一錠銀子。

徐昭星将到慶福樓,正趕上小玉團拉完最後一個唱腔,她踩着滿堂的喝彩聲音,直奔二樓的雅間。

據說,這慶福樓光雅間就有十個。原是打着站樓梯口堵人的主意,不曾想,剛上樓,就瞧見了同景堂的夥計。

蔣肆還來不及出聲喚他,就見他從東面的角落裏站了起來,直奔對角的雅間門口。

雅間的門就在這時,“吱呀”一聲打開了。

打先出來的是一個十二三歲的小厮,緊跟着出來的男子,身高至少一米八,穿的衣服很是詩情畫意。內穿帶有暗紋的淺米色圓領長衫,外披圓領寬袖白色絲綢褙子,前襟、後襟的下擺及袖口處繪有水墨蘭竹,絲綢的飄逸和水墨的雅致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若換個粗犷或者陰柔的人穿這身衣服,就顯得不倫不類了,偏偏那套衣服映襯的那個人英俊又儒雅,衣服與人相得益彰。

雖說那模樣與往昔不太一樣,蔣肆還是認出了那人是誰,昔日同吃同住的兄弟,如今倒成了人上人,瞧瞧那周身的氣度,再瞧瞧自己,他的心裏說不出該是什麽滋味。

徐昭星認真地想了想,發現昭娘,甭管是對蔣伍還是樊星漢,記憶都少之又少。

她自己感覺那人應該就是他,便腳下不停。

來慶福樓的,多半是沖着小玉團而來,他每日只唱一場,這一場唱完,人至少得走一半。

走廊上的人越來越多,徐昭星混在過往的人群裏,并不顯眼。

距那人約有三四步的距離,她聽見同景堂的夥計道:“爺,有人到同景堂找您?”

那人問:“誰?”

夥計支支吾吾說不清。

已經走到那人身後的徐昭星,拽了拽那人寬大的袖口,待那人轉過了頭,她道:“我,就是我找你。”

他的眼神有些複雜,她辯了許久,也辯不清,只分辨出了那雙清亮的眸子裏頭有些許驚訝的情緒。好在,不是驚喜,也不是驚恐。

還是蔣肆道:“怎麽?自己當了主子,就不認識以前的主子了?”

那人方才回了神,将她上下一打量,張了張嘴,興許是想叫二夫人,又怕人聽了去。

徐昭星便一拱手,大咧咧道:“叫你一聲樊爺吧!”

他也拱了拱手,眼神不明:“我們……到裏頭說話!”

他将徐昭星和蔣肆讓到了裏頭,把自己的小厮和夥計均放在了門口,又吩咐人重新上茶,這才在徐昭星的對面坐好。

蔣肆有些不忿。

他則直接道:“我就不給二夫人磕頭了。”

那本就不是徐昭星在意的,她笑了笑,開門見山:“樊爺,無需給我磕頭,幫我辦事就行。”

他又是一驚,“我能給二夫人辦什麽事情?”

說罷,覺得不妥,趕緊又道:“或者我這樣說,二夫人身居後院,而我就算能耐再大,也不能插手宣平侯府後院中的事情,我實在不知二夫人這話是從何說起?”

徐昭星道:“我也不知該從何處開始和你說。”

是啊,她又不能說,以前的昭娘挂了,她來了之後,大殺四方,殺的那叫一個痛快,可後遺症來了,老是覺得不安心腫麽破!

要她自己一個人不安心,她頂多當自己是閑出了被害妄想症。可章得之又橫插一杠……

對面的樊星漢一張好好的俊臉,快皺出了包子褶兒,徐昭星也知道自己的話說的不明不白,這事兒肯定難辦。

她想了想,又道:“我和你說說最近我那邊都發生了什麽事吧!”

見他點了頭,她抿了口茶,從頭說起:“前些日子,我大嫂想給我保媒,男方是她娘家兄弟洪堂。我弟媳婦呢,想給我女兒保媒,對方是餘家嫡幼子。我和我女兒都不願意,那些人不依不饒,我心煩難耐,尋了回死。當然,沒死成,要不然也不會坐在這兒和你說話了。然後呢,我大伯和小叔想借着我尋死的事,給我請立貞潔碑,我沒同意。還有,就是前些日子,我在侯府的西邊,另開了個門,開放了我家二爺的書房。”

徐昭星的故事講的是真沒意思,語氣平淡無奇,提也不提自己大殺四方的事情,還好像在說別人的故事。

可聽在樊星漢的耳裏,樁樁件件,戳心窩子。

他禁不住道:“他們,怎麽敢?”

蔣肆瞧見他的臉色,腹诽了一句,還算他有良心。

徐昭星攤了攤手,認真道:“沒什麽不敢的。”

她覺得這次她或許沒有找錯人,便打鐵趁熱:“這麽跟你說吧,我心慌。我一個……”

她停頓了一下,把到了嘴邊的“初來乍到者”給咽了回去,重整詞句:“我一個弱女子,眼界有限,有好些事情瞧不清,可我的直覺很準,總覺得最近要發生點什麽不好的事情。我手頭能用的人有限,便想到了你。你交際廣闊,能不能幫我打聽打聽最近關于蔣家的,特別一些的事情。”

徐昭星也沒有想到樊星漢會答應的那麽幹脆,約定好了下次見面的時間,她便和蔣肆匆匆往回趕。

這一次出門,她想要避人耳目,并不敢耽誤太長時間。

蔣肆掩護着徐昭星到了藏書房,又掩護她到了暗間,等她換好了府中丫頭的衣裳出來,他便行禮,想要告退了。

徐昭星叫住他問:“你知不知道當初二爺為何要将蔣伍趕出蔣家?”

蔣肆一愣,和慧珠一樣,一口咬定道:“回二夫人,不是奴才不說,是奴才确實不知情。”

敢情,這還真是一樁懸案!

要不下回見面的時候,問一問樊星漢?

徐昭星當然好奇。

世人都有“事不關己、高高挂起”的毛病,那章得之幫她兩回,她不但不領情,還想躲他遠遠的,就是因為不清楚他肯幫她的真正原因。

別說什麽為了正義,也別說什麽看不得欺淩弱小,她不相信,她更相信的是他願意捏住蔣恩的把柄。

所以,輪到樊星漢,也是一個道理。

她想,蔣福把他趕了出去,而不是發賣,直接給了他身契。或許他肯幫忙,是念着這點子舊情?

同景堂的小夥計劉光都快要吓死了,那不知是哪路來的神仙走後,他們樊爺,對,就是他們谪仙一樣的樊爺,居然動了怒。

抽翻了茶水,踢壞了桌案,要不是他躲得快,說不定還會挨上一腳。

到底是怎麽了?

也沒誰敢多問一句。

只知道,樊爺忙的腳不沾地,還親自上門給宰相家的夫人瞧了病。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