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逃跑的姚哥

江滿在滿屋子爆笑中跑出會議室, 跑過來接起電話,一邊啼笑皆非, 對着慢悠悠若無其事的小姑娘說了句:“這小孩!”

“怎麽啦”電話裏姚志華問。

“你閨女。”江滿就跟他講剛才的事兒,說你閨女, 大人精似的, 跑去會議室喊江滿同志接電話。

姚志華:“哈哈哈哈哈哈……”

“你還笑,還不都是跟你學的!” 江滿好笑搖頭, “打電話什麽事兒”

“我分配的事。”姚志華說。

得虧剛被閨女逗得好心情,姚志華略帶遺憾地哎了一聲, 說他留校的事兒黃了。

“不是差不多都定了嗎”江滿忙問。

不是她自己吹,姚志華大學這四年,表現大約是的确不俗,成績不錯,還發表了好多篇小說,中篇小說《心墳》更是頗具影響,也有幾篇發表的評論,妥妥混了個青年作家的名頭。

怎麽黃了提起這事姚志華就呵呵了。幾個教授導師都支持他, 他們這一屆中文系兩個留校名額,系裏讨論推薦的是他和同系一個女生,結果報上去,姚志華的名字變成了另一個姓孟的男生。

“背後有人呗, 告啊。”江滿脫口而出, 還不是姚志華農村來的, 什麽背景人脈都沒有。

“告什麽呀。”姚志華說, “學習成績差不多,我比他強點兒,他成績也不差,我發表的東西比他多,名聲影響肯定比他大。他呢滬城本地人,發表過兩篇報紙文章,學校領導支持,說政治覺悟高。”

他拿這事折騰,豈不成了政治覺悟低了。

“所以打電話跟你商量一下,我現在面臨畢業分配選擇。”姚志華說。

因為留校的事,系裏導師大約就對他有些彌補心理,在畢業分配上算是有心照顧他,所以姚志華現在打電話找江滿商量,是選擇去中西部某個省會城市,還是去南方某省的藍城。

“你自己的想法呢”江滿想了想,“要單論地方,藍城肯定比那個西部省會強。”将來城市發展也會更好,這一點江滿很清楚。

“我也這麽想,就是……”姚志華頓了頓,“都挺遠的,怕你們去了不适應。其實我也可以要求回原籍,比如分到永城,可是我不太想留在老家。”

“我也不贊成你回原籍。”江滿說。永城,不管跟哪個比,在她看來都不如另外兩個選擇,直接排除。

至于适不适應的問題,她笑道:“這個你倒是瞎擔心,你瞅瞅你閨女,我估計比你适應能力還強呢。”

“那行,我去給教授回個話。”

“哪天回來啊,行李多就盡量走郵局。”江滿問道,“那你是先去藍城,還是先回來一趟”

“當然先回去啊。”姚志華笑道,“最要緊的,不得回家帶上老婆孩子嗎這邊我也沒多少行李,也就是鋪蓋衣服,然後就是書,書籍一類我先放這兒,等去了藍城,再讓這邊的同學給我寄過去。”

江滿剛準備挂上電話,又聽見姚志華哎了一聲,囑咐道:“估計我農歷十四到家,好吃的好喝的多給我準備點啊,那個辣豆醬、小蘿蔔幹、大肉包子、菠菜豬油渣的燙面包子,裏邊最好再放點兒粉條,還有那個幹扁豆皮炖肉……”

這個吃貨。江滿放下電話,搖頭失笑。

這年代的大學生,妥妥的天之驕子,雖然沒能留校是個遺憾,可分配到哪兒也不擔心前程。

江滿其實對“去哪兒”沒有什麽執念,去哪兒她也能混得很好,更加沒有什麽“故土難離”的想法,哪裏算是她的故土啊,姚家村排除老姚家,鄉裏鄉親日子是挺田園,她幾年下來也該呆夠了。

于是對接下來的生活還挺期待。放下電話,她抱着暢暢說,爸爸媽媽要帶你搬去一個能經常去大海邊玩的地方了。

小姑娘這兩年被她帶着東跑西跑,也算見過世面的,對搬家這個詞沒啥感覺。

臘月十四,姚志華回到家中,便開始可着勁兒殺雞、殺鴨子吃,要搬走了,争取這個春節把家裏的一大群雞鴨都吃完。大冬天他自己不敢下水,便沒事騎個自行車跑去水庫買魚,紅燒野雜魚,幾乎隔天就炖一盆。

所以這一個年關吃的,整天雞鴨魚肉,以至于家裏的雞和鴨子們,看見姚志華就跑。

因為恢複高考的特殊時間,是在77年底,姚志華這一屆學生就成為了特殊一屆在冬季畢業分配的學生。

肖秀玲打電話來,說姚志華要分配了啊,去藍城,好像離我們又近點兒了。

近什麽呀,江滿心說,地理距離是近了一點兒,還隔着省呢。

“你們今年過年不回來了”

“不回去了,沒辦法。”肖秀玲道,“楊楊正在生氣呢,嘴巴撅得都能拴毛驢了,他爸正在哄。”

沒法子,這年代也沒有春節小長假,陸安平工作忙,也不好請那麽長時間假,讓肖秀玲帶着楊楊娘兒倆回去過年,他又萬萬不能放心。那麽遠路,肖秀玲暈車,一路都得他照顧。

“讓暢暢跟我說句話。”

江滿一聽,便把暢暢叫過來:“暢暢,快來,大姨要跟你打電話啦。”

小姑娘聽了,慢悠悠放下玩具走過來。人小,肖秀玲搬走這都一年了,秋天村裏裝上電話,肖秀玲打過來兩回,也叫暢暢接過電話,小姑娘嘴裏乖巧叫“大姨、楊楊哥哥”,其實看樣子都不太想得不起來了。

“大姨。”暢暢甜甜軟軟地叫了一聲。

“哎,暢暢真乖,大姨可想你了呢。”然後聽見電話裏肖秀玲喊,楊楊楊楊,快來快來,小妹妹找你接電話。

電話被接起來,喂了一聲:“暢暢,我是哥哥。”

“楊楊哥哥。”小姑娘甜甜軟軟又叫了一聲,傻樂呵地看着媽媽,那小眼神就是:我都叫過了,可以去玩兒了嗎。

江滿心說,小沒良心的,你大姨和楊楊哥哥剛給你寄來一箱子好吃好玩的呢,瀛縣那邊當地的土特産,幹果、果脯,還有新玩具,還有一頂頗具民俗風情的花帽子。

“你跟楊楊哥哥說,“江滿貼在她耳邊小聲教她,”好好吃飯,好好聽話,好好學習,過年要跟爸爸媽媽高高興興的。”

江滿說一句,小姑娘就學舌一句,奶聲奶氣地說着大人話,電話那端小陸楊大概被她一本正經的小人精口氣逗樂了,笑了起來。

完了江滿又跟肖秀玲說了幾句,約定等到大年二十九,讓肖大叔、肖大嬸來等着,肖秀玲給爹娘打電話過來。

然後就是拜年,辭行。回娘家送年禮,約了江谷雨一家三口一起去的,跟江老爹說要搬走了。

姚志華琢磨以後逢年過節都不一定回來了,給江老爹塞了二十塊錢,結果一出門江谷雨就撇着嘴說,姐夫你給他錢還不如給他買包煙呢,你信不信,一轉臉他估計就交給大嫂了。

年前姚志華回老宅,姚香香過年又沒回來,姚志華就問了一句,說她結婚嫁人都半年了,家裏連個人影子都沒見着,到底怎麽回事兒

“她不是工作忙嗎。”姚老太說,“工作忙,又有喜了,懷着孕呢,那麽遠路你讓她咋回來你不是難為她嗎”

“當我沒問,您覺得合适就行。”姚志華忍不住刺了他娘一句。

一提他分配的事情,姚老太便嘀嘀咕咕地數落他,咋分去藍城了,那麽遠,家裏有事也指望不上。要是近點兒,有個啥事家裏還能沾上光。

“你就不能跟你們學校說一下,故土難離,回家來多好,給你分那麽遠,比如分到咱們縣城吧,永城更好,你當個什麽官職有面子了,家裏都能沾光照應,你哥、你侄子們也能有個好出路。去那麽遠,家裏都指靠不上了。”

“娘,國家需要,那是我能說了算的”姚志華對他娘反正也習慣了。

倒是姚老頭囑咐了幾句,說什麽好好工作,常回家看看之類的。

姚老大去年沒報名當加工戶,這一年便眼睜睜看着村裏家家掙錢,有了錢,整個姚家村過年都喜氣洋洋的,連年初一的鞭炮聲都比往年更響亮了,噼裏啪啦響個沒完,弄得姚老大兩口子心裏貓爪子撓似的。

姚老大湊過來問:“老三,你媳婦弄個公司,連工資帶分紅,這一年得賺不少錢吧”

“應該吧,我沒細問。”姚志華道。

“老三,你借我點錢,你看高産都該娶媳婦了,沒錢啊。”

姚志華就問:“借多少”

“有多少借多少。”姚老大說,“我預備給高産定親娶媳婦用,高升也不小了呢,你也知道,我家裏困難,三個兒子。”

姚志華一聽,有多少借多少,登時就不想理他了。

其實姚志華這個人,心腸好是真的,心軟,重情,姚老大要說借個十塊二十,還是多少,姚志華沒準還考慮一下,反正他經濟條件好,江滿也從來也不計較錢的事。

可是姚志華心軟不等于傻啊。

“大哥你看,我剛畢業,一分錢工資還沒掙呢。”姚志華慢吞吞說道,“過完年,我就得去藍城工作了,千裏迢迢人生地不熟,連安家費都得花我媳婦的,她一個女人賺錢養家,這個節骨眼我們也不寬裕,你讓我開口跟她幫你借錢”

“老三,那不是,你們日子好嗎。”姚老大嚅嚅,“我聽說,你媳婦光分紅就得有上千塊。”

姚志華心說,你打聽得倒挺清楚,沒法子,路子好掙錢快,這分紅還是在公司幫村裏通電、留足了公司發展資金的基礎上。

他笑笑說:“可能吧,我真沒細問,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大學四年,一分錢不賺,還得我媳婦養我呢,車費零花都是她給我,我一個大男人,她一個女人家掙了錢,你讓我再跟她後邊要我可沒那個臉。”

姚老大被堵得老半天沒說話,停了一會兒再接再厲:“那你……你搬那麽遠,家裏東西啥的帶不走的,都給我呗你那個自行車,反正那麽遠路也不能帶上,正好你給我,高産、高升大了,出個門也好騎騎。”

他這話一出來,別說姚志華,連老二姚志軍都側頭瞥了他一眼,還真是會見縫插針啊。

姚志華心說,家裏那些桌椅板凳舊家具,用了這麽多年,本來也不當好東西,也沒法帶,江滿都随口就允給誰了。至于家裏的一個“大件”自行車——

“大哥你這話早說呀。”姚志華笑道,“我那個自行車,送給暢暢她小姨了,她上班騎。”

真話。江谷雨原本住的離她上班的供銷商場也就步行五分鐘,家裏自行車小劉騎的多,她大多數就走着上班。

家裏的自行車還大半新呢,江滿就說送給谷雨得了。

“老三吶,你自行車不給自家人,你送給你小姨子”姚老大一直被堵着,堵得難受,終于找了個由頭,氣道,“老三,咱們是親兄弟吧,一個娘生的,你還知道你姓姚啊,高産、高升是你親侄子不你好好一個自行車,不給你親侄子騎,你給個二姓旁人小姨子”

“誰是二姓旁人”姚志華也火了,脖子一梗,“來來來你跟我說說,什麽叫二姓旁人我們家暢暢生下來,沒人管沒人問的,前前後後都是她小姨照顧,伺候江滿坐月子,伺候大人孩子,要沒她小姨,娘兒倆還不知道餓沒餓死呢,也沒見誰去幫忙照顧一下。一個自行車,江滿買的,她想給誰給誰,誰管得着嗎”

姚志國堵得半天接不出話來。

“一個個的,一年到頭不着我的家,到我跟前就吵吵。”姚老太氣得罵,想要尋死覓活折騰一下,又怕大過年咒着她自己,只好指着兒子們罵,“忘本東西,不孝順的玩意兒,白養了你們這些白眼狼了!”

姚志華:“大哥你看,你又惹娘生氣了吧。”

姚老頭:“老三啊,你別惱,你大哥也沒有壞心,你們終究是親兄弟。“

“我沒惱啊。”姚志華說,“這不是大哥先惱了嗎,因為一個破自行車沖我嚷嚷。”

他拍拍屁股站起來:“娘你消消氣,大過年別吵吵了,我出去轉轉,給幾家近房老長輩們拜個年去。”

他說完起身就走,姚志軍随後緊跟着也溜出來了,走到大門口追上他,安慰道:“老三你別生氣,大哥那人你還不知道,他就這樣兒,我現在算明白了,人窮志短,他自己不長進,發愁日子還在後頭呢。”

姚老二這一年收入還不錯,二嫂編果盤掙錢,又有一筆公司分紅,日子總算看到了指望,兩口子說話都比以前坦蕩了。

姚志華心裏總算還有點安慰,拍拍他二哥:“二哥你說的對,你跟二嫂好好的,往後我去了藍城,離得遠,老家這邊也就指望你了。”想了想,商量的口氣說道,“要說爹娘年紀也确實大了,我過了年就得搬走,平常估計也很難回來,我還尋思,趁着這會兒,爹娘得提出我們三家養老的事兒呢。”

“老三你就沒看明白”姚志軍說,“眼下咱們三家,我和你兩家養老反正不推脫,該咋養咋養,你條件好,我們家困難點,可也不裝孬,眼下誰最困難爹娘嘴裏說的好,其實還不知道偏心誰呢,讓大哥一家給哄的,指不定還想着貼補大哥呢,要不咋也不提養老的事情了提出來大哥那邊也不敢應承。以後你工作了,拿工資了,你心裏可有個數,誰的錢不是錢啊。”

姚志華:“……”

過了年,正月初六,姚志華幾乎是在一種“逃”的心态下離開了姚家村。

趕火車,換汽車,奔赴他畢業分配的藍城。

去了以後,報到分配進單位,隔了四天就打來電話,說分配到藍城市人事局去了,在他的要求下,單位最快速度給他安排了住房。

“我去看了,新建的宿舍樓,房子還不錯,我們一家三口住着挺寬敞的。”姚志華在電話裏頭叫,“媳婦你趕緊帶着暢暢過來吧,我這正忙着買床、買家具呢,都準備好了,”

“這麽快”江滿笑道,“我們還尋思着得等一陣子,過了元宵節,吃完了湯圓再說呢。”

“別啊,過來我們一家子,一起過元宵。”姚志華哀怨的口氣,“你可不知道,我一個人在這邊,清鍋冷竈的,連個認識的人都沒有,今早在食堂就吃了一個冷包子,味道還特別怪,忒難吃了。”

江滿被他那口氣逗樂了,便調侃他:“難吃你不會轉臉往北吃也沒見你四年大學吃食堂餓死呀。”

“少廢話,沒良心的女人。”姚志華埋怨道,“你趕緊帶着我閨女過來。你現在就打電話,叫小劉先給你買火車票……”開始詳詳細細說路線,到哪兒坐車,到哪兒轉車,轉車中間要等幾個小時,可以在哪兒休息,然後到哪兒下車……

“行啦行啦,你就放心吧。”江滿打斷他,“我知道,不就是藍城嗎,我又不是沒去過。”

姚志華:“……”

忽然不想理她了。

想想卻又囑咐道:“叫老隊長去鎮上借個車送你們去永城坐火車,行李能寄的就寄,能拖運托運,剛過年,車上擠死人了,現在外邊有點亂,你自己一路多注意,千萬把暢暢看好了啊。要不然,幹脆我回去接你們”

“還怕我路上把你閨女弄丢了啊”江滿取笑他:“放心吧,你能丢,我們娘兒倆都不帶丢了的。”

江滿是在衆人的“歡送”中離開姚家村的。恬靜安閑的海濱小城,江滿帶着暢暢下了車,便越發有些歷史滄桑之感。

她上一世還真來過的,相對于百年後這座城市的發達,此刻的藍城作為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卻像個剛走出家門口的少年,路還剛剛開個頭。

姚志華興沖沖跑來接她們,一路回到新建的單位宿舍樓,抱着暢暢指着說:“小乖乖,看看,我們以後就住在這兒了,那個三樓,就是我們的新家。”

“爸爸。”小姑娘對新房子似乎沒多大興趣,轉圈看看,“大海在哪兒”

“大海在……”姚志華指了下,“在港口,有大輪船,你和媽媽先休息一下,等星期天爸爸就帶你去看大海。”

“挖螃蟹。”小姑娘提醒道。

“對,挖螃蟹。”姚志華說,“給咱們暢暢買大魚,買海鮮吃。”

“你帶她上去,我拿東西。”姚志華把暢暢放下來,拎起行李上樓。

江滿搬家的能力果然一流,姚志華來時帶一部分,郵局寄一部分,不能帶的東西該處理處理,該送人送人,人家娘兒倆來時,統共就帶了兩個行李包。

一進樓棟門,迎面出來一個有點發福的中年婦女,看見姚志華,目光順着在江滿和暢暢身上打量一遍,就笑着招呼:“呦,小姚啊,家眷接到了”

“接到了,接到了。”姚志華忙介紹道,“這就是我媳婦江滿。江滿,這是韓大姐,我們局裏劉科長的愛人。”

“韓大姐好。”江滿點頭笑笑。

“哎,好,好。”韓大姐忙笑道,“一路還順當吧,你們上去歇着吧,我下樓買個東西。”

擦肩而過,走到三樓門口,江滿憋不住噗嗤一笑:“我怎麽覺着進了黃風洞了”

“啥意思”

“小妖(小姚)啊。”江滿學着韓大姐的口氣。

“你……”姚志華反應過來,在三樓門口放下行李,手指虛虛地點點她,“我算看出來了,你要是一會兒不擠兌我,太陽都能打西邊出來。”

他掏出鑰匙開門,然後不知怎麽話題跳到了太陽上:“對了,哪天我們早點兒起,帶你們去海邊看日出去,可壯觀了。從我們單位門口坐公交車,半小時就到海邊了。”

開門,一家三口進去,江滿裏外看了看,典型八十年代的兩室一廳布局,的确是新房子,這年代算很先進闊氣了。看樣子姚志華打掃過了一遍,陽臺不大,但是陽光充足,站在上面視野很好,看得見遠處高高低低的房屋和林蔭道。

暢暢也饒有興致跟着媽媽,裏裏外外轉一圈,人小還沒有陽臺的牆高,叫姚志華抱她舉高高看看。

“挺好。這房子,窗戶再大點兒就更好了。”江滿問,“怎麽給你分人事局去了開始不是說去哪個區文教局的嗎”

“別提了,運氣好。”姚志華笑道。

他拿着畢業分配手續來到藍城,當然先到人事部門報到,結果他的檔案到了市人事局,人事局有個副局長是個愛好者,業餘也爬爬格子,當然沒啥成就就是了。檔案經過他手裏一看,哎呦,這不是寫過《心墳》的那個青年作家嗎,分到我們這兒來了哎呀太好了,也別分給別的單位了,這樣的人才,我們自己留着吧。

就把姚志華給藏私截留了。

忙忙碌碌,算是把家安頓下來了,一家三口以家為中心,開始探索這座城市,尋覓地方美食,星期天去趕海、看日出。

江滿對這座海濱小城的生活還算滿意,恬靜安然,暢暢小姑娘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蹲在海灘上挖沙子,一玩大半天。

不出意外,他們就要在這座城市落地生根,安定下來了。

可江滿沒想到,才上了幾個月的班,姚志華這家夥就膩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