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15)

,才更覺得自己孤寂。

公主靠在窗邊的小塌上,把手爐放在絨被裏縮着手腳,擡頭去看這些天來難得晴朗的天,看着看着就走了思。

像思緒置身無邊霧海,四野空曠無人,她也不知道自己走到了何處,無邊寂寥卻又舒暢無阻。似乎裏面每一片雲霧都藏着一個小小的回憶,一頭栽進去就能撈起來。

她自幼畏寒又性子散漫,冬天的時候最容易着涼生病。太醫說冬日大晌午的時候日頭最高,女子這個時候陽氣也最足,這時候鍛煉身體再好不過。

未出嫁的那些年,皇後時常都會命令江俨監督她每日在長樂宮裏跑幾圈為強身健體,天涼時節尤為上心。

所以在冬天的午後,長樂宮裏的人時常見到小公主穿得厚厚實實的,像個圓滾滾的包子,在掃幹淨雪的空地上艱難地邁着步子,慢吞吞地跑。

江侍衛跟在她身後一步一休。走得那麽慢,路過的宮人看着都着急。

想到這兒,公主笑彎了眼。也不知母後怎麽想的,明知道江俨最疼她,卻偏偏要他來監督她跑步。合該換一個人的,哪怕喊紅素來監督她,她都得軟語求情一番才能糊弄過去。

而江俨只要看到她額角出了汗,就緊張了;聽到她開始大口喘息,就會手足無措了。

——是呀,他最疼她。

眼裏的笑意變淡了幾分,最終徹底沉寂了下去。公主微微合了眼,最近也不知道怎麽回事,總是愛回憶往事,大概是太閑了罷。

作者有話要說: 1.給皓兒的春聯是直接百度的,實在不想自己胡謅了……原始出處不确定,好像是某個高中的高考勵志對聯。

2.皇家過年給臣子送春聯以及宮訓圖的習俗來源于《清代宮廷過年習俗》的百度內容。

3.宮訓圖本是乾隆帝時候才有的,但本文架空,架得很空,官制參考明朝,民風國力參考盛唐,習俗參考清朝。非考據,随便看看就好……

4.皇後手腕上的割痕牽扯一段皇家舊事,這裏埋一個小伏筆,很久很久以後會用到。我覺得你們猜不到我的腦洞……設置這個情節真的不是作者一時腦抽,後文會把公主童年,文宣帝和皇後的夫妻情分,皇後娘家,先帝時的一些往事,以及反派……很多人物通通串起來。

這是個有套路有智商的文,後文涉及人物會越來越多……用盡了作者的所有智商……

Advertisement

☆、熱鍋子

小窗外的江俨站在公主看不到的地方,看她呼吸平穩似乎睡熟了,又貪心地多看了幾眼,輕輕把那扇正對着風口的小窗合上了。

公主還沒睡着,聽到這輕輕的動靜以為是紅素或者哪個丫鬟替她關了窗子,也就沒睜眼。正要睡去的時候,忽然聽到窗子又被打開了。

江俨把剛摘的一把象牙海棠插在窗棂的空隙裏,覺得插得不夠好看又調整了幾回,總是不太滿意。可又擔心窗戶開得久了公主會着涼,只好打算關窗了。

一低頭就見睡塌上本該睡熟的公主正睜着眼,眼一眨不眨地盯着他手中動作。江俨也不知怎的,莫名一陣心虛,噼啪一聲飛快地把窗子合上了。

帶起的一陣涼風吹得公主有點呆,怎麽江俨怕她怕成了這個樣子?不就摘了幾朵花麽,她又不會因為這點小事而怪罪……

正這樣想着,卻見窗子又打開了。

窗棂上的象牙海棠跟着抖了抖,像一大串紅燦燦的小辣椒,讨喜極了。

隔着一扇窗,江俨已經恢複到了平時面無表情的樣子,卻難得聲音聽起來比平時溫柔了兩分:“屬下路過暖閣的時候,見這花開得極好。明日又是除夕了,窗子上挂點紅色的也多些喜氣。”

容婉玗抱着絨被慢慢地坐起身,整個人縮在絨被裏,縮得圓圓滾滾的只露出一個腦袋。反正她所有狼狽的樣子江俨都見過,她在江俨面前,從來不用在意所謂的公主儀态。

“你回過家了?”她見江俨換了一身新衣服,通身透亮的靛藍色,難得不是宮中墨色的侍衛服,這樣看去,竟覺修身筆挺,十分得好看。

江俨察覺公主的目光,難得有點不自在,扯扯剛剛遮住手腕的衣袖低聲道:“我娘久不見我,衣服做得小了些。”

容婉玗忍不住發笑,難怪她看着總覺得跟平日有點不一樣了。原來江俨平日穿的侍衛服雖不至于松松垮垮,可為了行動方便總是略松一些的。今日這身新衣修身筆挺,原來是做小了的。江夫人可真有趣……

她轉了視線,盯着那串像極了小辣椒的象牙海棠發呆,緩緩自語道:“明天就是除夕了啊……”

江俨“嗯”一聲,習慣性地等她走完神,卻見公主轉過臉朝他綻開了一個笑。江俨忽地一愣——這笑不是往日那種恬淡的得體的微微勾唇的笑,而是眼角眉梢都在笑的那種笑。

江俨看得一陣目眩,只聽窗內的公主笑容溫婉,聲音卻有點鄭重輕輕道:“江俨,我想吃辣。”

公主你體質陰虛吃辣易傷身傷胃又快到月事的時候了不能吃辣……這些拒絕的話江俨還都沒說出口,與他隔着一扇窗子相望的公主又補了一句,這次還能聽出點委屈的味道來。

——“我都五年沒吃過辣了。”

江俨一怔,一瞬間就明白了公主未說出口的話。

他進宮第四年的時候,那一年的臘月二十九那一天,江俨跟公主告了半天假。

他作為近身侍衛,便是在過年時候也是要當值的,只好抽了個空趕在年前回了趟家,跟家裏人一塊兒熱熱鬧鬧地吃了熱鍋子,又趕在宮門下鑰前回了宮。

宮裏處處燈火璀璨,遠遠的宮殿裏還有絲竹悅耳聲,在這空曠的夜晚能傳得好遠。

偶爾還能瞧見小丫鬟們藏在林子裏點着焰火棒追逐笑鬧,就算被負責巡夜值守的宿衛軍逮到了,也難得不會被冷聲訓斥,只告誡她們玩焰火棒的時候離林子遠些,小心走了水。

世間一片祥和安寧,讓人看了就心生歡喜。

江俨目力極佳,走進長樂宮後,隔得老遠就看到小公主穿得厚厚實實的,披着毛茸茸的兔毛披風,縮在園子裏的連廊下坐着,像一個鼓鼓囊囊的小包子,眼睛眨也不眨地朝長樂宮大開的宮門看。

身後紅素絮晚表情擔憂,生怕她吹了寒風受了涼。

江俨一驚,連忙快步跑過去問她:“公主怎麽在這裏?”看到江俨出現,紅素和絮晚都舒了口氣。

離得近了,江俨才注意到公主頭上戴着一頂虎皮小帽。這小帽他這兩日老見,是前幾日國舅爺送的。本是民間男娃才戴的樣式,偏偏公主喜歡得很,又自己縫了兩只同色的護耳,暖和極了,卻也怪異得很。連江俨都覺得不好看,也不知道公主為何喜歡。

聽了江俨問她,公主起身的動作一頓,抿抿唇沒答他的話,走了兩步卻突然扯了江俨的袖子,鼻尖輕輕聳動了下,眨了眨眼好奇問他:“江俨,你身上是什麽味道?”

公主從小長在宮裏,因為體虛吃的都是宮裏的食醫做的精致藥膳,養生效果極佳,食醫做藥膳的時候十分認真,就連一個手抖鹽撒多了兩粒都會重新做過的。葷素油米都上小稱子精确稱量過了才開始做藥膳。下鍋起火的時辰都要卡着西洋表,一分不能多,一秒不能少。

吃了好幾年藥膳,乍一聞到江俨身上噴香濃郁的火鍋味道,公主難得好奇。

以為自己身上的醬料煙火的味道太重,熏得公主難受,江俨退後兩步站得離她遠了些,這才答:“屬下先前回家吃了熱鍋,這就去更衣。”

誰知小公主又抿抿唇,湊近他又嗅了嗅,揚起小臉看着他,極為認真地說:“我也想吃。”

那時的小公主十三歲,已經是個楚楚動人的小姑娘啦。雖然眉眼還沒完全長開,可江俨也不知怎的,總是看得失神。

每每小公主仰着頭跟自己說話的時候,他心裏仿佛開出了花一樣,只覺春光明媚,繁花錦繡。

江俨微怔——那一天,是臘月二十九。公主一向與文宣帝皇後和承昭太子一同用晚膳,本不該那麽早回長樂宮的。

提前回了長樂宮……是因為……發現他不在麽?

看他沉默不語,小公主難得有點失落,低喃了一聲:“啊,我又不能吃麽?”垂着頭走了。

公主畏寒,一到冬天就穿得厚厚實實的,可自小學的儀态早已刻在了骨子裏,仿佛穿得再臃腫如球,卻也能步步生蓮似的。

紅素扭頭瞪了江俨一眼,快步去追小公主了。

第一次聽到公主說自己有想做的事,江俨自然萬死不辭,剛才不過是習慣性反應遲鈍沒醒過神來。別說想吃頓熱鍋子了,就算小公主要他的性命,他也會毫不猶豫地自己動手。

于是那年的除夕當天江俨又出了一次宮,他是能在宮中帶刀行走的近身侍衛,卻也怕宮門口的守衛查得太細。只好把煮好的食物和蘸料放進食盒,并上一小兜子辣醬都藏在懷裏,身上裹着個厚實的披風就這樣回了宮。

食盒裏面裝滿了滾燙的湯汁,溫度透過食盒透過衣裳,江俨胸膛被燙起了一片燎泡。

又從廚房偷了一副碗筷,趁着傍晚帶着公主找了園子裏最隐蔽的一角,偷偷摸摸地吃熱鍋子了。可惜大冬天冷得凍手,小公主沒一會兒握不住筷子了,江俨就自己拿了筷子喂她。

食物不怎麽熱,又只有他們兩人坐在這冰涼的石桌上吹冷風,一點都不熱鬧。連江俨都替她委屈。可公主還是吃得很開心,那一個晚上便開懷笑了好幾回。

吃完後江俨還沒忘了毀屍滅跡,把碗筷洗幹淨放回了廚房,食物殘渣也都清理得幹幹淨淨,沒留下丁點“罪證”。

江俨自以為做得神不知鬼不覺,結果當天夜裏,就被陛下身邊的暗衛拎去內務府挨了一頓板子。

那時他才知道——原來在這宮裏,就沒有能瞞得滴水不漏的事。

不過執刑人幾句明示暗示,也讓江俨明白了陛下和娘娘的意思,既然在公主吃熱鍋子蘸辣醬的時候他們都沒出來阻止,應該還是默許了他的行為的——用一頓板子實打實的告訴他:公主想吃民間小吃的時候,可以視情況給她吃一些,但不能多吃。

此後江俨就不需要從宮外偷偷夾帶辣椒進宮了。每隔半個月,就跟小廚房的人私下說一聲“公主想吃什麽什麽了”,他們自會準備好。

偏偏皇後還特意吩咐了,不要讓公主知道這是宮裏邊的禦廚能做出來的。只讓江俨偷偷摸摸地帶公主到林子裏吃,什麽熱鍋子、炙肉、叫花雞、挂爐烤鴨、幹鍋排骨、蒜泥白肉卷……辛香鮮美,叫人食指大動。

宮裏自有能人會做民間各種地道小吃,特地少油少鹽少料,做得精致給公主吃。放了辛香誘人的調味汁,吃起來比藥膳有滋有味多了。

公主自小聽話懂事,太醫要她不能食辣她就不吃,不能用冰她就不用。太醫跟小廚房的人交待過煸炒烤炸不易養身,小公主一日三餐就只能吃得上蒸煮焖炖……

她知道太醫為了開每餐不同的溫補方子已經想破了腦袋,故而這味道寡淡沒滋沒味的藥膳便是吃膩了吃煩了,每次用膳都吃得心中難過,也從來不與人說。

這還是她頭一次陰奉陽違,吃起宮外頭這些味道新奇的東西;也是頭一次知道,這天下美食,真的是宮中禦廚做不出的味道。

公主只以為這都是江俨趁着每月一次出宮的時候,從宮外頭帶回來的民間特色小吃。這是違了宮例的,故而每次都吃得小心翼翼,跟做賊似的,生怕被別人知道。卻不知這是父皇母後默許了的,所以江俨做起來才能如此輕車熟路。

其實陛下和娘娘的這份默許聽來十分複雜,想想卻深意良多——既不讓不相幹的人知道公主的飲食喜好;公主自知身體情況也不會多吃,吃完還會有一點做了壞事的愧疚感;公主又以為這些都是民間的特色,以為宮裏的廚子只會做藥膳那般滋味寡淡的,自然不會纏着小廚房的廚子主動要求,養身藥膳該吃還得吃。

最最重要的是,文宣帝和皇後看到一向性子涼薄的女兒難得如此有童心,像別的孩子一樣會瞞着父母做些事了,竟然覺得有點欣喜。

每每公主跟江俨在樹林子裏偷吃的時候,藏在樹上的暗衛都肩負重任——得把公主說的每個字、笑的每一聲都記清楚了,回去後好學給陛下和娘娘聽。

江俨舍不得說她,常常任她吃個暢快。小公主偶爾吃撐了、吃辣醬胃疼了、上火起口瘡了……江俨一向監管不力,每每趁夜深後自己默默去領罰。

後來他到了太子身邊,而公主嫁進了徐家,沒有他在中間搭橋,小廚房的人不知道公主想吃什麽,又都被食醫認真交待過公主的飲食,肯定不敢明知故犯;公主自然也不會跟他們說,免得她們因為悖了食醫的話而為難。

江俨鼻尖一酸,幾個呼吸間已經把前因後果想得通透,鄭重地點了點頭:“吃,今晚就吃。”

☆、講故事

那頓心心念念五年的熱鍋子總算得償所願,這次江俨不用偷偷摸摸的了,小廚房的人細心地備齊了各種食材蘸料,牛肉湯、牛油、豆豉、花椒、丁香、桂皮、香葉……尚膳監的大廚用了好些香辛料親手炒的秘制鍋底往鍋中一放,開火後那香味聞着就要人流口水。

容婉玗見幾個守門的小丫鬟都眼巴巴地瞅着,看着怪可憐的。讓紅素交待下去,索性讓廚房多取出幾個爐子,鴛鴦鍋不夠便用大鍋頂上,反正小廚房葷素果蔬什麽都不缺,今晚整個人長樂宮全吃熱鍋子好了。

不一會兒,外頭就傳來叽叽喳喳的歡呼聲,動靜太大又驚動了宮內值守的宿衛軍,聽來總算多了些年味。

熱氣袅袅升騰,看着就叫人覺得暖和。皓兒湊得最近,盯着鴛鴦鍋裏咕嘟咕嘟冒泡的熱氣,整張臉被熱得泛了紅。每等一小會兒就擡起頭看看江俨,眼睛裏是滿滿的期待。江俨搖搖頭,意思是“還沒煮好,再等一會。”

皓兒撐着下巴等啊等,等到下巴都被熱氣蒸的濕潤潤的時候,總算好了。他自己選好了醬料,江俨站在一旁,彎着腰舉着公箸問皓兒:“世子要吃牛肉嗎?”

皓兒認真地說了聲“謝謝”,然後搖了搖頭。

江俨沉默,這到底是吃還是不吃?卻見小孩從他手中接過公箸,穩穩地從用大骨熬作湯底的白鍋中撈了一勺食物,用公筷夾出都放到了公主碟中,這才又從紅鍋裏夾了放到了自己碟中。

江俨頓時悟了,“謝謝”是小世子表示感謝的态度,搖頭是表示不用他夾,接過公箸自己夾是因為小世子在更小的時候已經會自己用筷子了,一向自己的事自己做,不用別人伺候用膳。

江俨心中唏噓:小世子還這麽小,便知道孝敬母親了。公主把小世子教得真好。

可這樣一來,他就成了這桌上唯一多餘的人了。江俨直起腰,難得有點無措,腳尖擡了幾次,卻留戀着不想離開。

容婉玗看他一眼,猜他尴尬,于是笑說:“坐下一起吃吧。”

江俨也不推辭,立馬拖開一張椅,坐在了靠近皓兒的一邊,垂着眼盯着咕咕冒泡的鍋。

被公主出言挽留,江俨心中歡暢。過了好一會兒,這才覺得三人這樣沉默着實在不好,冥思苦想了一陣,猶豫地問道:“世子想聽故事嗎?”

皓兒來了興致,咽下嘴裏的食物,覺得太辣了又灌了兩口溫水,眼神亮晶晶:“要聽!”

江俨沉思下,就着這面前的熱鍋子說了起來:“這火鍋起源于百年前,那時有個村子于夏季大旱,好多莊稼都枯死了,收成便少了許多。過年了沒糧食吃,只好殺了家中畜牲、又上山挖些野菜,勉強過個年。”

“有一戶人家天天吃這烤肉、野菜肉湯、野菜炒肉……實在吃得煩了,便往鍋中撒了些各樣調料,把肉片菜葉都切成薄片燙熟了,如此吃來別有一番風味。”

“此後這熱鍋便慢慢地流傳開來。吃得滿頭大汗便可以解郁除濕,開始時只在冬季較冷的北方流行,後來就慢慢傳開了。”

江俨講完了,這才發現小世子紮巴紮巴眼,眼裏有些失望。江俨抿抿唇,低聲問他:“世子不喜歡聽麽?”

皓兒認真地想了想,毫不留情地批評道:“跟太傅說書一樣,聽得都快要睡着了。”

江俨表情不變,垂了頭眼神卻難得有點迷惑,聽了這話心頭還微微有點低落。其實他沒想明白,什麽叫“跟太傅說書一樣”?難道是這故事太無聊了?

忍不住朝小世子看過去,眼裏似有詢問之意。皓兒無奈,放下筷子數落道:“魚叔叔你講的故事不錯,可太沉悶了,聲音平平板板的,語氣幹巴巴,那麽好的故事都被你講糟蹋了。”

容婉玗噗嗤一笑,江俨轉頭眼巴巴看過去,卻發現公主微笑着點了點頭,明顯是認同的意思,意思是他講的故事真的不好聽。

江俨忍不住想問——那公主為何聽了這麽多年都不說呢?公主從小玩樂少,講故事從很早以前,就已經成了他逗公主開心的老法子了。

他想了好一會也沒想明白,最終卻還是沒有問出口。

——原來公主這麽多年,一直都在忍耐自己講的幹巴巴的故事;原來,自己并沒有逗她開心。她聽後微笑只是出于尊重與體貼,并不是被故事逗樂了。

這鴛鴦鍋挺小,估計是廚房的人想着只有公主和小世子二人用膳,所以專門挑了個小的,熟的也能快一些。可加上江俨,很快就吃完了。

放入新一波食材的過程中又得等啊等,皓兒等得好生無聊,主動道:“魚叔叔再講一個”,完全不記得剛才還毫不留情地批評了人家講得不好。

江俨只好放下筷子,飛快地把腦子裏為數不多的存量搜刮了一遍。公主剛搬到長樂宮的頭幾年,晚上總是不敢一個人睡覺。便是紅素她們守着她睡下,公主也很容易被丁點聲音驚醒,但凡眼前有些許恍惚光影就怕得不行,總得聽人說幾句話才能再睡得着。

有時候公主發了噩夢驚醒,不管紅素幾個怎麽哄都再難睡着,只有江俨低聲安慰的聲音才管用。

那時候在門外廊柱下值夜的江俨一聽到裏間傳來喚人的聲音,就進去外間,隔着一道紅木四君子屏風隔斷,跟裏間的公主說話。

可他平日一貫沉默,說不出什麽有趣的話來,公主也不愛說話,經常是兩個人一起沉默,靜極了的時候公主害怕,就輕輕喚他一聲,江俨“嗯”一聲作答。

如此,公主就知道他守在外面,敢放心地睡了。

久而久之,連江俨都覺得自己無趣得厲害,便從宮外頭淘換了許多民間的話本子,篩掉那些兒女情長小姐書生一類不靠譜的故事,剩下的有趣故事他都記在腦子裏。

有時候也去鐘鼓司轉轉,裏頭有幾位來自宮外的說書人,其中有個老頭兒心善,常常有宮人沒有差事做的時候便去他那裏聽他講段子。江俨便每天抽空到那兒聽一段,聽老頭說一句,自己跟着念一句。

等老頭兒腦子裏的段子挨個講完了一遍,再講不出新鮮花樣的時候,學有所成的江侍衛已經出師了。

腦子裏記了那麽多有趣故事,一到公主夜間睡不着了的時候,江俨就輪換着講給公主聽,倆人總算不用隔着一道屏風沉默了。

那時候,江俨腦子裏裝着數不清的故事,能連着給公主講一年沒有一個重樣的。

可這好幾年沒給別人講過,現在倒是忘了大半,只能揀着印象最深的那幾個講。适合小世子聽的故事,應該要簡單些,寓意明亮些,要有教育意義才好。

江俨沉思了下,只好往孔孟之道上講。“孔子有天要外出,出門便發現天下雨了,可是他沒有雨傘。他的學生跟孔子說:‘子夏有呀,老師可跟子夏借。’孔子一聽便覺得不妥,解釋道:‘子夏自小家貧,十分護財。我要是跟他借,他不借給我,別人會覺得他不尊重師長;可要借給我,他肯定要心疼。’于是孔子淋着雨走了。”

江俨講完,心中稍有那麽點忐忑,生怕小世子嘴裏又蹦出一個“不好聽”,徹底嫌棄了他。

卻不料公主聽了他講的故事,卻微微睜大了眼,顯得有點吃驚。江俨不明所以,只好繼續道:“所以和人交往,要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為人着想,要多體諒別人的短處,如此才能使友誼長久。”

“魚叔叔講得不對!”聽他說完,皓兒皺着小小的眉思索了一番,反駁道:“這個故事娘親也給我講過,帶了傘的不是子夏,而是子貢啊!”

江俨回憶了一遍,确定自己沒有記錯。可看小世子明顯存疑的樣子,一會兒看看公主一會兒看看他,很明顯是在思考兩人誰講得是正确的。江俨不假思索地回道:“公主講得對,是屬下說錯了。”

皓兒又皺眉,“就算是子貢,那也講得不對。娘親說孔老夫子自己買了一把傘。魚叔叔你講得不對。”

江俨從善如流,又主動認錯:“公主講得對。”

容婉玗偏頭去看江俨,忍不住微微笑彎了眼。她剛想跟皓兒認錯呢,這人倒提前一步了。

心中便想:誤導了皓兒好像不對,可做娘的失去權威好像也不好……畢竟一個人名而已,好像也不是很重要……至于孔聖賢,想來不會買不起一把傘……

臉上窘迫,心中只好這般安慰自己,講錯了便講錯了罷,左來想說的都是一個道理……

正這麽神游天外的時候,就見皓兒探口從鍋子裏撈起一片肉,還不怎麽熟的樣子,有點失望說:“魚叔叔再講一個。”

江俨也沒有推拒的道理,只能逼着自己再從腦海裏挖故事。

“世子在宮外住了四年,可知道民間過除夕的風俗?”

皓兒掰着手指頭數了好幾個:“貼對聯、貼福字,晚上會在府裏挂好多好多紅燈籠,放炮仗和煙火。然後看戲班子表演,一起吃團圓飯。吃完飯等太奶奶和娘親發壓歲錢,然後守夜等到子時正再去睡覺。”

江俨語氣特意放溫和了些:“世子說得是京城富庶百姓的除夕,可農村的老百姓買不起煙火,也請不起戲班子,他們的除夕卻不能過得這般奢侈。”

皓兒豎起耳朵聽着,連容婉玗都認認真真地聽。

“屬下家中曾有個長随,後來家中發跡了便贖回了自己的賣身契。有一年過年的時候,就上門與我父親說,請我與兄長和妹妹幾個孩子去鄉下過年玩。我們幾個好奇得不行,就随他去了。”

“除夕一大早起來,他們要在自家院子裏撲上芝麻稭,全家都都用上去踩踩,這叫“踩歲”,寓意着長命百歲的好兆頭。白天的時候要理發沐浴洗衣,一定不能把髒的東西留到第二年,不然會留下黴氣。”

“晚上吃年夜飯的時候,桌子上一定要有魚,這魚任何人都不能吃,連筷子都不能碰着它,這代表着年年有餘,吃了這魚便是破了福氣。年夜飯也不能吃完,最好留一些剩飯放到大年初一早上吃,這隔夜飯取得也是年年都留有餘糧的意思。”

“吃過飯後,他們會給土地爺、竈君、財神、門神都上好香,挨個磕了頭。再窮的人家晌午都得吃一頓餃子,便是買不起肉,野菜餡的也得吃一頓。做完這些就會在麥場裏點起稻稭杆,火燒得紅通通的,能把整個黑夜都照得火紅一片。家家戶戶都敲鑼打鼓吹唢吶,圍着篝火堆跳舞,這叫鬧秧歌。”

“到了晚上跟咱們京中一樣,也是要守歲的,小輩不能睡得早了,而要為家中的長輩攢福壽。守歲守得越久,家中的長輩能攢到的福壽就越多。到了子時正鞭炮齊鳴,這時候還要再吃一頓餃子,吃得飽飽的再去睡,新的一年才不會餓到肚子。”

江俨語氣平板,卻耐不住這民間風俗都是倆人沒有聽過的,所以這唯二的聽衆都聽得津津有味,十分給面子。公主聽得入迷,皓兒也聽得眼睛亮晶晶的,連鍋子裏的肉片煮老了都沒有去在意。

這些事都是他們沒有聽過的,宮裏自不用說,徐家久居京城,平頭百姓的過年習俗也丢得差不多了,這些風俗往年都沒有聽人說起過。

江俨又道:“這守歲的習俗不盡相同,像蘇州,到了子時正的時候,寒山寺會傳來恢弘的鐘聲,聽到這鐘響就意味着新的一年開始了。所謂‘姑蘇城外寒山寺’,說的就是這鐘聲。”

話音剛落,就又被皓兒打斷,小孩控訴道:“魚叔叔你跟娘親講得不一樣,娘親說《楓橋夜泊》這首詩,是詩人張繼在唐朝天寶一十五年的秋天寫的,那時候不是除夕呀!”

江俨擡頭看向容婉玗,見公主點了點頭,公主自小熟讀詩書,這是一定沒錯的。江俨想也沒想,低下頭斬釘截鐵地對小世子說:“公主說得對,是屬下講錯了。”

皓兒卻聽得來了興致,自打他入了蒙學的這兩年來,每天每時每刻都聽人耳提面命的,經常有人告訴他“怎樣怎樣是對的”“應該怎樣怎樣做”,雖然知道長輩說的話是為了自己好的,可聽得多了,總會覺得枯燥煩悶。

難得出來江俨這麽一個人,講的故事中有不少漏洞,皓兒自然很感興趣。比聽太傅講學還要認真,誓要把江俨話中的每個小錯誤都捉出來。

江俨後面又講了幾個故事,都是以前給公主講過的,皓兒小的時候公主又講給了皓兒當啓蒙故事聽。但凡聽到和娘親講過的不一樣,皓兒總是會興致勃勃地打斷:“魚叔叔你講錯啦!”“魚叔叔你又講錯啦!”

江俨一點都不固執己見,完全随機應變,聽小世子的話把這幾個故事改得面目全非。

公主簡直不忍卒聽,心中窘得要命,索性一心一意吃熱鍋子了。難得沒有紅素在身邊監督,她嘗了嘗紅鍋裏的,覺得也不是很辣,一人倒吃了不少。

等到江俨發覺的時候,公主已經小小吃撐了,平素總會顯得蒼白的臉上紅紅的,嘴唇也紅豔豔的,辣得眼淚都出來了。大口喝了好幾口水,可溫水一點都不解辣,舌頭麻得直嘶氣。

江俨被公主淚眼朦胧臉頰飄紅的樣子看得一愣,忙接過了她手中的杯子,往裏面倒了些醋,輕輕晃了晃就融開了,把這杯醋水遞給了公主。

容婉玗憋着氣喝下去,酸得差點一口吐出來,她從小不喜食酸,含着這口醋不知道如何是好,吐出來也不是,咽下去更難,可憐兮兮地看着江俨。

江俨不着痕跡地撫了下唇,愣是把憋得肚子疼的笑意憋了回去,嚴肅道:“酸能解辣,公主盡量喝下去。”

容婉玗摁着嗓子硬是灌了一杯醋水下去,說來也怪,嘴裏的酸味還在,剛才那難以忍受的辣味卻很快消散了。

她有點微窘,覺得剛才那辣意又不知怎的飄到了臉上,臉上覺得更燙,估計是這火鍋的熱氣熏的。如此想着,只好消無聲息地把椅子往後挪了挪,離熱鍋遠了些。

乍一擡頭,這才發現江俨在笑,唇角微微翹起,僵着臉時如刀劈斧削一般的冷硬弧度都柔和了下來,眼神看起來溫柔極了。

容婉玗心尖微微一顫,忙撇開了眼不敢去看。

江俨眼神一暗,如昙花一現般的微微笑意定在臉上,心頭微澀,只眨眼的功夫就重新斂了神色。

“娘!娘!娘!娘!娘!”皓兒一疊聲叫了好幾次,吐着舌頭直呼氣,他不小心吃到一個半生的辣椒,把自己也吃辣了,醋瓶子蓋了又開,又是好一通忙活。

吃罷飯,皓兒先離開了——這兩天各宮都要自己做燈籠,等到除夕夜裏的時候把各式各樣的燈籠都挂在禦花園裏,比比哪個宮做得最好,能博了彩頭,這是歷年來的習俗,也是宮裏為數不多的娛樂。

所以這幾天皓兒一有空就跟在手巧的太監仆婦後頭,興致勃勃地跟着他們學紮燈籠。

容婉玗已經吃飽了,江俨怕她等得急匆匆用了些,只吃了個五分飽的樣子,就要放下筷子起身了。

容婉玗給他倒了杯溫水,放在江俨面前:“你慢慢吃,不急的。”

江俨看了她一眼,想說些什麽卻總歸想不着說什麽好,只好重新拿起筷子慢騰騰地吃了起來。

他做了多年侍衛,平時吃飯總是習慣用最快的速度去扒兩口,冷的熱的全然不顧,只為圖個速度快,吃相自然不那麽雅。

此時心中不由有些緊張,生怕公主看了嫌棄,只好放慢速度小口小口去吃。雖沒擡頭,卻也能察覺到公主一直在看着他吃,再被這熱氣一蒸,江俨更是一腦門子熱汗。

他倆都不是多話的人,多年來常常整日整日的相伴,除了講故事時候話說得最多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