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項羽的召令,韓、章組隊

78項羽的召令,韓、章組隊

就在許風領軍從函谷關趕回鹹陽,處理北地叛亂和雍縣被奪等一系列糟心事件時,項羽也在雒陽重整旗鼓。

用了半個月的時間,項羽在雒陽重新收攏潰兵,招募新兵,以及召集各路諸侯軍人馬重聚雒陽。

之前,項羽率領進攻函谷關的四十萬大軍,其實真正屬于他自己直屬的兵馬,只有不過二十來萬。

剩餘的近二十萬大軍,那是其他六國諸侯軍湊起來的。

不過,因為此時六國諸侯将領,都已經歸附于項羽,所以他們的軍隊,也統一歸屬項羽指揮。

函谷關一敗後,項羽都潰逃了,其他各路諸侯軍就更不用說了,直接被秦軍打散了,各自逃命。

等逃出去之後,這些六國諸侯軍首領們,也紛紛在各地重豎大旗,也和項羽一樣收攏潰兵,盡可能的挽回損失。

但可惜,其他六國諸侯軍的聲望,遠不及項羽,除了原本的親信之外,他們收攏到的潰兵,遠不及在雒陽的項羽。

此時,除了其他各路諸侯軍外,項羽在雒陽的兵馬,再次突破十萬人,而其他各路諸侯軍加起來,也不過區區幾萬人。

項羽之前的聲望太高了,即便是經歷了函谷關一敗,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項羽一家實力,依然遠超其他各路諸侯軍。

這種情況下,項羽作為諸侯軍盟主的地位,依然不可動搖。

随即,項羽向各路諸侯軍首領,再次發出召集令,要他們前來雒陽議事,甚至連楚懷王這次也要親至。

項羽召集各路諸侯軍前來雒陽議事,還是為了進攻鹹陽一事。

說到底,項羽對于此次敗給秦軍,還是不甘心,他對大秦恨意太深,不覆滅大秦,他豈能甘心。

召集令發出去之後,此時身在各地的諸侯軍首領,很快就收到消息,準備前往雒陽參與這次議事。

Advertisement

不去不行啊,此時項羽就是各路諸侯軍盟主,被代表着六國力量的各路諸侯軍認可,就代表着正統。

如果不去,就會被排斥在這些反抗大秦的諸侯軍集團之外。

一旦日後項羽真的覆滅了大秦,對他們開始清算,到時候恐怕只有被消滅,這一個下場了。

即便是,與項羽最為不和的劉邦,在漢中郡南鄭城收到項羽派人送來的命令,也不得不選擇親自前往。

“章邯和司馬欣失蹤,董翳被秦軍所殺其他各路諸侯軍将領呢”

此時,在雒陽城內,項羽望着身前的項莊,說道。

“是的,上将軍,根據我們收攏回來的将士所言,他們在逃跑時,親眼看到董翳被秦軍騎兵殺死。

而章邯和司馬欣兩人,則趁亂擺脫了我們将士的看管,不知所蹤,不知是否也死于亂軍之中。

至于其他各路諸侯将領,魏王豹和田都兩人,受了些輕傷,其餘諸侯将領都無礙,都逃出來了,沒有被秦軍俘虜。”

項莊回答道。

“嗯,其他諸侯将領無事就好,至于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三人,不管是失蹤還是被殺,對我們都沒有太大影響。

只可惜了章邯,本來本将軍還打算,在攻入關中後,封他為王,将他安置在關中,替本将軍牽制劉邦。

現在看來,他沒這個命啊”

項羽聽到項莊的回答後,臉色好看了些,沉聲說道。

不管是章邯,還是司馬欣,亦或是董翳,都是投降項羽的秦将,重要性自然不可能和其他六國諸侯将領相比。

只不過,項羽對于章邯此人,還是非常欣賞的。

按照項羽的計劃,他在覆滅大秦之後,會按照周制那樣,分封諸王,章邯将會被他放在關中,替他看着劉邦。

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這一次項羽敗于函谷關,章邯也在亂軍中失蹤,也就讓項羽的這些計劃,全都白想了。

“各路諸侯将領是否都有回信了,是否都服從了本将軍的召令”項羽繼續問道。

“回上将軍,各路諸侯将領都派人回信,十天後,他們會準時來雒陽,就連此時身在漢中的劉邦,也是同樣的回複。”

“哈哈,那就好,算劉邦識時務。”

項羽聽到劉邦也只能聽從他的召令,乖乖趕來赴會,心情很不錯。

随即,項羽繼續問道:“對了,鐘離昧的傷勢如何了”

“鐘将軍傷勢已經被大夫治療,保住了性命,不過由于傷勢較重,恐怕得休養大半年才能好起來。”

“嗯,那就好。待會我先去看看亞父,然後再去看望鐘離昧,這次苦了他了。”

項羽點點頭,說道。

三天前,龍且、英布兩人,率領三萬餘收攏的潰兵,趕來雒陽和項羽彙合,也将範增和重傷的鐘離昧帶來。

此時,就在項羽和項莊談論起章邯的時候,章邯這個時候,還與司馬欣身在雒陽以南上百裏外的梁縣一帶呢。

這個時候,與章邯在一起的,還有八千餘士卒,以及另外一個青年男子,韓信。

沒錯,此時的韓信就在項羽軍中任職郎中,曾經韓信多次向項羽出策,但都沒有被項羽采納。

韓信也曾告訴項羽,要他小心秦軍可能會夜襲,但卻被項羽喝退出去,甚至看向韓信的眼神中,露出輕蔑之色。

項羽那個時候,重兵在手,連滅秦國兩大主力軍團,目空一切,已經不将剩下的秦軍放在眼中。

再加上,在函谷關的時候,項羽和範增都認為,許風這邊已經中了他們的激将法,答應和他們三日後決戰,也讓項羽警惕性下降了很多。

但可惜,項羽忘了兵不厭詐這句話,許風從沒想過和他正面決戰。

論計謀,許風身邊的郭嘉絕對強過年邁體衰的範增,郭嘉早就識破了範增的計策,索性就來了一個将計就計。

等到秦軍在淩晨之前,突然對項軍大營發動夜襲後,韓信率領的士卒們,是最先反應過來的。

但可惜,韓信那時候只不過是項羽麾下一個小郎中而已,即便是他最先反應過來,也無法阻止秦軍夜襲成功了。

既然項軍潰敗已成大局,無法阻擋,韓信自然也不可能逆勢而為,索性帶着身邊的不少項軍将士們逃走。

逃亡途中,正是有着韓信的率領,在他正确,冷靜的指揮下。

他們的潰兵隊伍,才能數次避開追擊的秦軍騎兵,數次擊敗追上來的秦軍,讓他帶着更多士卒逃了出來。

也正因為如此,這些逃出來的士卒們,非常感激韓信,選擇投靠了韓信。

這個時候,韓信在這八千士卒中,威武特別的高,這些士卒們甚至已經以韓信馬首是瞻。

而韓信在手裏有了這樣一股力量後,也是心情澎湃,想要效仿其他各路諸侯将領一樣,起兵造反,不再去投靠項羽。

歷史上的韓信,一直懷才不遇,投靠項羽不得重用後,才選擇了投靠劉邦,被蕭何慧眼識珠,随後才真正展現出可怕的軍事才華。

但這一世,項羽沒有攻克函谷關,也就進不了關中,更到不了鹹陽,也就讓韓信無法見到蕭何,歸效劉邦。

反倒是,因為秦軍在函谷關外,擊敗了項羽這一次,讓潰逃的韓信趁亂拉起一支自己的隊伍。

這讓他欣喜若狂,別人的隊伍再好,也不過是別人的而已。

只有自己拉起一支隊伍,才是真正屬于他自己的人馬。

沒人願意寄人籬下,給他人做事;誰都想自己做老大,韓信也不例外。

決定起兵自立韓信,便遇到了章邯。

項軍潰敗之後,沒有顧得來章邯和司馬欣,他們兩人便也趁亂主動逃走了,沒有投降秦軍。

章邯和司馬欣很清楚,他們之前投降項羽,讓大秦損失二十多萬大軍,等于犯下了滔天大罪,如果落到大秦手裏,必死無疑。

所以,他們倆不敢返回大秦,司馬欣想重回項羽那邊,但章邯卻也不想回到項羽身邊。

項羽之前言而無信,坑殺了他麾下投降的二十萬秦軍降卒後,已經讓章邯對項羽産生了記恨。

随即,章邯和司馬欣便分道揚镳,司馬欣去雒陽重新投奔項羽。

而章邯則毫無目的的亂逃,在梁縣這邊,恰巧遇上了韓信。

兩人之前在項羽軍中,就曾見過面,算是認識。

韓信對于章邯的才能,也還是很欣賞的,主動邀請章邯一敘,章邯同意了。

兩人見面喝酒暢聊了一夜,這一夜他們談了很多,竟然有很多見解不謀而合,不由得産生惺惺相惜的感覺。

“章邯兄,男兒生于亂世,當提三尺青鋒,做一番大事,受天下人敬畏,才不枉此生。

一夜深談,信才知章兄這一身才藝,滿腹經綸,讓信折服,豈可碌碌無為。

信觀這天下,很快就會大亂,群雄逐鹿,正是咱們大展身手之機。

信在這裏,特邀章兄加入我們,與我們共舉大事,同圖大業。

管他是秦軍還是項羽,亦或是其他各路諸侯将領,咱們統統都不加入,咱們自己幹,在這亂世開辟一方嶄新天地。

章兄意下如何”

最後,韓信主動向章邯抛出了橄榄枝。

說實話,這個時候的章邯十分迷茫,真的不知道接下來該去哪,去幹嗎。

這麽巧,在章邯最迷茫的時候,遇到了韓信,兩人惺惺相惜,又被韓信這麽一頓勸慰,邀請。

索性,章邯便答應了下來。

“好,反正我也無處可去,既然得信弟如此相邀,我豈能拒絕。

日後,我章邯就和你一起幹了。”

章邯雖然此時有些醉意,但他頭腦卻很清醒,對着韓信說道。

“哈哈,好,信得章兄相助,便是如虎添翼,信相信未來這天下,必定有咱們的一份。

來,幹”

聽到章邯同意留下入夥,韓信也是激動的不得了,搖晃着身子站起來,舉起手裏盛着酒水的碗,對着章邯舉起了,喊道。

“哈哈,說得好,幹”

不久後,兩人齊齊醉倒,但一股新生的勢力,也就曾誕生。

韓信,章邯兩人的命運,都因為函谷關一戰而改變,或者說是因為許風的到來而被改變。

韓信和章邯兩人的組隊,可以稱得上是強強聯合了,不知道後面他們能掀起怎樣的風浪。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