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逛街

從聚寶閣出來,盛蘭走了幾百米路,就來到古玩市場最繁華的地段。

不同于高端商場走在全球時尚前沿,古玩市場的繁華充滿了傳統與市井氣息。

長長的一條大街,看不見高樓林立,目之所及,全都是古香古色的仿古建築,給人一種穿越到古代的既視感。

道路兩邊,擺着一個又一個的攤位,攤上擺放着各種稀奇古怪的老物件。

有塵土滿布的秦磚漢瓦,有銅鎏金、銅鎏銀的佛造像,也有栩栩如生的木根雕……

但更多的則是瓷器,什麽汝窯、哥窯、元青花、永樂甜白、成化鬥彩、乾隆粉彩的。

畢竟這裏是瓷都,要是攤位上不放幾個像樣點的瓷器,都不好意思将攤子擺出來。

從外觀上來看,這些各式各樣的古玩,都經過了歷史的沉澱、歲月的洗禮。

每一件就是時代的見證,每一件都充滿了收藏價值,買到就是賺到。

當然啦,這些都是無良攤主用來宰無知小白的說辭。

要是買下來就能大賺一筆,傻子才會把這麽好的賺錢機會白白送給別人。

盛蘭的前身在聚寶閣當了好幾個月的學徒,雖說沒有學到什麽真本事,卻也大致了解古玩市場坑人的套路。

面前這些所謂的老物件,基本上都是做舊出來的,真正的古玩寥寥無幾。

在古玩攤裏買到假貨,圈內稱之為“打眼”,就是說一個人沒有眼力。

但古玩這一行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不保真。

因為古玩市場存在着巨大的利益浮動。

要是買到假貨,要求店家退貨賠錢,那麽低價撿漏暴富的那些人,店家是不是可以要求補償差價?

所以,混這一行,撿漏買到真貨算你走運,買到假貨打眼,也只能自認倒黴,怎麽告怎麽投訴都沒用。

至于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就要看個人的眼力。

盛蘭開啓尋寶之眼,往四周的攤位上掃了掃。

如她預想的那般,攤位上的這些物件,超過95%都是假的,只有不到5%是真的。

而這不到5%的真品中,眼中浮現出來的基本上都是黑光,也就是幾萬塊錢。

僅有一只玲珑小巧的觀音瓷瓶冒着淺淡的白光,價格大概在二三十萬左右,被攤主放在攤上最顯眼的地方,想撿漏幾乎不可能。

果然啊,買的沒有賣的精。

這些攤主,好多都是在古玩市場混了二三十年的老油條,想從他們手裏撿漏哪有那麽容易。

連續看了好幾個攤位,都不曾發現有什麽可以撿漏的物件。

盛蘭看得眼都酸了,正要關上尋寶之眼時。

一道炫目的青光從不遠處射了過來,盛蘭心下一喜,趕緊走了過去。

“喲,是盛小哥啊,你不在店裏幫福伯,怎麽有空過來溜達?”

那攤主顯然認識盛蘭,見她過來,笑眯眯打着招呼。

盛蘭通過腦海中的記憶,知道這個攤主名叫張三,是古玩城出了名的老狐貍,為人特別陰險,擅于坑人,聽說福伯年輕的時候,也被這家夥坑了好幾萬。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