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大漢華章(11)
漢朝建國将近五十年,然而直到今日卻遇到了一個尴尬的問題——漢室的人才缺口越來越大。
漢室建國之時,人才并不匮乏,甚至可以說富裕,但凡亂世必出英雄,英雄多了,難免引起帝王警惕之心。
兔死狗烹說白了也建立在攻臣足夠多,有替代品的份上。就一個兩個能用的,你看帝王能怎麽辦,就算再顧忌也得頂着胸口一把刀——忍!
然而,随着時間的推移,老功臣去世了,朝堂上能夠有資格坐着的人也從大功臣變成了小功臣,最後轉為了功臣之子亦或者旁系。
就在景帝想要為自己的孩子預備将來的輔政大臣時,他猛然間發現,他已經無相可任。
功臣之子已是極限,總不能再任上孫輩吧?
會導致他如今無臣可用的原因,不完全在景帝本人,整個漢帝國的帝王都要背上這個鍋。
劉邦建國之後,叛軍四起,他不是在平叛的路上,就是在折騰廢太子的路上。
其後,漢惠帝即位,同年便發生了人彘事件。此後他在位七年,全無建樹。而後朝政幾乎都由呂後把制,等到其崩之後,呂後更是堂而皇之欲要使天下改姓。
培養人才?不,她忙着殺劉家的宗室鏟除異己保證其能順利上位呢。
而此後文帝大力發展民生,輕徭薄賦,總算使得此前一片血色的大漢天空澄澈了些。期間,還屢次面對匈奴南下的壓力,自然無暇關注人才問題。
景帝即位後緊跟父親的腳步,又受母親影響,崇無為養民,再一次地削減民間負擔,減刑罰,好不容易稍稍空出了些手想要收權,卻又引發了“七國之亂”。
時至今日,一直到他決定先立太子之時,才猛然驚覺,大漢的朝堂之上出現了人才斷檔。
既然立了儲君,哪有不立輔政之理,結果哪怕他是拿着篦子梳來梳去也只能扒拉出三瓜兩棗。
少得可憐。
另外兩個還被他一時失策派去了劉勝那,目前人幹得好好的他也沒理由把人拉回來,否則不是平白給太子結仇。
Advertisement
他自有意要擇選人才,卻也發現了如今人才選拔的途徑匮乏,且幾乎都為宗室所操縱。
而劉啓最想要的便是削減宗室在朝堂上的存在痕跡。
何況七國之亂剛剛平定。景帝正處于對這些諸侯王疑心最重的時候,在這樣的環境下,他自然不能用亦不敢用他們推舉而上的官員。
既然推上來都不敢用,那就只能自己培養。
這又要說到一個老問題——老劉家都是平民出身,呂後出生也是凡凡,滿朝臣子也是外戚、武将出身居多,一把抓下去,有底子的文化人着實有限。關于怎麽培養人才,大家都兩眼一抹黑,都一竅不通。
但有個道理景帝還是很清楚的,如果能将讀書的成本降低下去,重量減輕之後,那就會有越來越多的讀書人出現。
讀書人多,明理的人也就多了,如此便會有人才出現。
“故而這東西還是需得賣得越便宜越好。”景帝這般說道。
眨着烏溜溜雙眼的小劉彘歪頭思考了一下,忽然問了一個問題:“父親,勝哥哥說這只是用稻杆做的,那是只能用稻杆做嗎?能不能用草來做?要是用草也可以的話,兒子便能在宮中種些草,日後便能像娘織布一樣自給自足給爹爹做書啦!”
劉啓雙眼一亮。
幾日後,夏安然收到了他老爹的一封信。
如他所料的,他老爹敏銳地注意到了造紙的重要性,并且就種種瑣碎事件向他發問。
最後,他的皇帝爹給他這紙命名為中山紙。但同時,帝王令他暫且不允他售賣這些紙張。朝廷想要将之收為專賣以控價,當然,作為對兒子的補償,劉協直接免了中山國未來十年的獻費。
獻費?
夏安然外頭思索了半天,終于想起來了這樣東西的存在。
沒錯,諸侯王臣雖然拿着皇帝封地的稅費,并且可以自己鑄幣自己征稅,但同時他們也需要給朝廷交納一定的費用,費用沒有個定數,純屬心意費。
——當然,誰要是交得太少……總歸還是會吃排頭。
但等他打聽後卻發現,事實上自之前削藩令下達之後,為表抗議,那一年諸侯國除了景帝的幾個兒子,旁的叔伯均都不曾向朝廷納獻。
加上今年的七王之亂,在戰亂之中更是不可能有收入,朝廷其實已經有兩年不曾收到過諸侯王的獻費。
作為今年剛剛就藩的中山王,他今年當然也不必交這個費用。要不是帝王這一提,他倒是真的不記得了。
夏安然扒拉了下手指,盤算半天發現自己不太合算。
他重點沒有放在這十年的免供上,他在意的是這谕令所帶有的含義。
雖看似就只是給兒子的一份獎賞,但其言下之意便是:當皇帝的并沒有忘記你們應盡的這一份義務。
他至始至終也不曾下令說藩王可以不交供奉。
簡單說,這一份不是發給夏安然看的,而是給旁人的一份敲打。
做皇帝的總不能直白地跟下頭的人說:朕沒錢了,你們該交保護費了吧。只能用這種委婉的方式來進行催促,至于不能接住這個領頭,就要看個人造化了。
意外省下了一筆支出的夏安然,很快便将這件事情置于一旁。雖然皇帝免了他這份開銷,但作為兒子和孫子的他到明年過年的時候,若真要空手進京那也實在太難看了。
有些錢不能省。
節省小錢,定然要損失大錢。
這件事夏安然心中門清。
在回信的時候,夏安然将這些時間做出的紙張留下了兩成,其餘全數讓人帶往了長安。他爹既然想将造紙這件事情轉為國營,夏安然當然不會去觸他的黴頭。更何況老爺子只是讓他不能賣紙,又沒說不能賣書。
機靈的寶寶都要會鑽空子呀!
如果放到之前,夏安然可能還要心疼一下,但是手裏握着瓷土,還是白色瓷土的他現在絲毫不在意這點損失。
現如今他也并不打算在中山國大力發展造紙業,因為造紙對于水的污染還是有挺大的。如今小規模造紙也罷,這一點污染可以被自然界所淨化。
但是如果他爹想要供應全國的大規模的造紙,勢必等不到紙張自然轉白。要人工脫色就得上堿,屆時在漂洗中這樣的堿性水對環境一定會有影響。
雖然以如今的制造技術,再怎麽樣也比不上現代的造紙廠的産能,對于環境的污染也不會那般嚴重。
但能夠避免,還是要避免的。
中山國為農業主産區,他們這兒又是偏上游,如果水受到了污染,整個華北平原的農作物都有可能受到影響。
現在上頭的意思這樣倒也合他的心意,但這一點他也必須要同他父親提上一句。
造紙廠可千萬不能集中在一個地方,否則很容易對當地的生态造成巨大影響。在農業國裏面,生态發生變化的後果,很可能會傷害一大片的。
先不說別的,鹽堿地就免不了,一并地還會帶上漁業的減産,河流邊的作物減少自然會帶來水土流失。
官方規劃不可怕,可怕的是若是有人私下造紙……私人産業可不會顧及太多。
就在這一來一回間,已入深秋。
農民們交完了這一年的稅糧,又趕着氣候尚暖播下去了一波菜種,随後便歡歡喜喜地開始了貓冬模式。
今歲天氣不錯,雖然他國也有戰亂發生,但是并未波及到中山國。
新到任的國主至今并未發布加稅的通令,一切按照原有制度來,以往的地痞流氓全數消失,沒有人收保護費也沒有額外支出的農人就覺得日子美滋滋的。
而且前一段時間中山國國主購買他們的舊稻草也讓他們小賺了一筆,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大賺一筆的是倒買倒賣者。
在問清楚了負責收購的府官明年依然會收這些稻草之後,這一年大家在處理稻草上的問題上便穩妥了許多。
以往被視作雜草的稻草第一次感覺自己得到了尊重。
因為夏安然想要收購的是發白的舊稻草,故而大家都靈機一動,在處置多餘稻杆時紛紛将其平攤開,方便其接受風吹雨淋。
此地一年四季風都不大,是一塊風力資源為0的地方。
這些稻草平攤在外面,都不需要壓上些什麽重物,便能保證一般情況下并不會被吹散。
而有心思靈活的人緊跟着便向村民們收購稻草,自行拿回去在空地上炮制。
雖然現在賣出的價格較為低廉,遠不如府官收取的價格,但是,這畢竟是眼門前的利益,誰又能知道來年中山國小國王還會不會收取這些東西呢?早些賣也是降低風險。
故而,選擇提前将這些稻草賣掉的農人也不在少數。
當然也有些家庭硬扛着不買,碰着上門來游說的便梗着脖子撐着說:咱不管,咱就相信咱們殿下。
關于稻杆的生意和各種風聲傳來傳去,鬧騰了一整個秋日。
此處環境封閉,信息不通,娛樂措施又很是缺乏,一有點新消息便要翻來覆去地講,大冬天的,也算是增加了些顏色。
作者有話要說:
漢代人才到了景帝末期呈現凋零之勢,所以到了武帝初年,他沒人用,還被草包舅舅給騙啦!
他舅田蚡真心是個人才,他自己知道自己才幹不足,于是在面試前招攬人才背了一堆的面試材料,結果年少的武帝就以為他真的是人才惹。
哈哈哈哈昨天你們都在說怎麽搞出可以替代橡膠的東西呀,還給作者君安利了杜仲膠和橡膠草。
話說我看到這個的名詞是在報紙糊牆大大的《南北雜貨》裏面,當中大大就有說到杜仲樹,當時我也是:哇!還能這樣,但是研究了一下發現……
要配氫氧化鈉溶解它,然後用石油醚提取
氫氧化鈉還好一些,石油醚怎麽提???
先不說要咋配溶液提取,單單說提取後了……
這丫
與其說是橡膠,不如說是塑料。
它是沒有彈性的硬塑料,雖然叫膠但是和你們想的不太一樣啦,當然拿來做鞋底、車輪子是沒有問題,畢竟這個主要需要耐用,而且杜仲膠扛壓、扛爆性很強。
唯一的缺點就是沒有彈性。
當然現代經過硫化加工之後,可以使它改變一下增加彈性,但是硫化這事吧……文科生作者君看了半天,覺得我也沒法子在古代搞出這條件啊!又不是熏一下硫磺就行的!!賊複雜。
而且它好像還是要和橡膠混合才能有彈性。
就為了封個口子……太浪費了,也有別的替代品咧(小聲叽咕)等我哪天想要弄出自行車啊輪胎什麽的再研究研究。
而且這東西原聲物種是在秦嶺淮河一代,北邊木有!!用的時候還得動動腦筋呢!
橡膠草我是真不知道,然後研究了一下後也悲傷的發現就地理條件來說,夏喵找不到這個草,國內可以提取的是銀膠菊……但是,夏喵的領地木有這個草。
于是我就只能放棄啦!
太過分了,故宮是要我們住在北京嗎?明年我有34個想看,咬手指
2019年3月
龍鳳呈祥——故宮博物院藏龍鳳題材文物展
齋宮、誠肅殿
千年文脈 大美雄安——雄安新區歷史文化展
武英殿
18世紀的東方盛世及清高宗乾隆皇帝
俄羅斯莫斯科克裏姆林宮博物館
?鳳舞紫禁:清代皇後的藝術與生活
美國史密森學會賽克勒博物館
2019年4月
宮廷禦醫藥展
? 永和宮
大聖遺音——古琴文化展
鐘粹宮
2019年5月
乾隆皇帝的文人會
文華殿
2019年7月
良渚玉文化展
武英殿
天下龍泉——龍泉青瓷與全球化
齋宮、誠肅殿
2019年8月
穆穆之儀——來自莫斯科克裏姆林宮的俄羅斯宮廷典禮展
神武門
2019年9月
萬紫千紅——中國古代花木文物特展
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
2019年11月
洪武、永樂、宣德瓷器大展
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
藏傳佛教文物展
文華殿
故宮文房特展
景仁宮
2019年12月
故宮文物修複成果展
香港科學博物館
紫禁城與海上絲綢之路展
澳門藝術博物館
2020年3月
故宮鐘表專題展覽
英國
2020年4月
清代漆器特展
景仁宮
2020年5月
韓熙載夜宴圖——歷代人物畫作品展
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
海上四任書畫特展
文華殿
壯麗河山:透過兩位皇帝看中國明朝
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文物借展)
2020年6月
陶瓷館
武英殿
2020年9月
《清明上河圖》與歷代風俗畫
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
乾隆玉器展
景仁宮
奉先殿原狀陳列
奉先殿
2020年10月
養心殿原狀陳列
養心殿
2020年12月
康、雍、乾瓷器大展
午門正殿及東西雁翅樓
時間待定
我在故宮修文物
鹹福宮
外國文物館
延禧宮
《大藏經》及書版展
體仁閣迤南庑殿、迤北廊房、弘義閣及迤南廊房
瓷器倉儲展
禦茶膳房
明式家具館
南薰殿
毓慶宮原狀陳列
毓慶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