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漢華章(32)

“村必建兩坑, 糞尿分集,以戶為單位,将家中穢物交于村, 若有違者,役三日。”

“村長、裏正須得想出可行、公正之法, 以用糞肥, ”

“坑邊需要架構明顯護欄,寡人不想聽聞有人因此出事。”

夏安然頂着周圍人難以言喻的表情踩在田壟之間, 神色淡淡:“若爾等認真育肥, 待到來年, 土地便不用輪更了。”

農家肥對于土地的作用并不僅僅是出于讓植物加速生長的目的。對比針對植物各生長期起效的化肥,農家肥服務的對象與其說是農作物,不如說是土地本身。

水稻田長期灌水, 對于土地來說這些水分其實就等于在土層上方持續不斷得施加壓力,這會使得土壤表層以下極易板結。即便乍一看來水稻田的表層多以泥濘柔軟的姿态出現,但只要以手伸入便可知曉稻田土的下層有多堅硬, 那是連成年人都無法輕易搗散的重量。

姑且不讨論這樣的環境是否适宜水稻本身生長,但可以肯定的是, 這種缺氧的環境并不适合于微生物生存。

微生物是一整個生态鏈的源頭, 因此也可以說水稻田的生态比之普通的田地要更為脆弱。

而在田地空閑時候向下加入底肥,此舉并不是為了給予植物的糧食, 而是以農家肥投喂微生物。農家肥被埋到土下後,在其分解過程中,成為了地底下的微生物的口糧和繁殖的基床,同時分解有機質疏松土壤。

等到加水之後, 這些微生物會養育蜉蝣動植物,而這些又能引來以此為食的動物, 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生态。

在沒有化肥農藥的時代,這種生态圈對于稻田的糧産格外重要。

其實夏安然本以為關于堆制肥料的訊息下達之後能夠得到農人自發執行,畢竟在他心裏頭後世農人對于肥這件事是極其在意的,甚至比起好用的工具更加關注。卻沒有想到民衆對于這件事情存在有顧忌,還有一些談不上可愛的小心思在。

中山國已經是較為富裕的地區。但可能也是因為中山國本身農地的産出已經足夠傲視大部分農産區,所以以民衆的想象便覺得就算施了肥,産量增長也就這樣了,便不以為意吧。

在田邊視察的夏安然眼看着縣官因為那個“用了肥便不再需要輪更的消息”瞪大了眼睛,并且立刻告辭離開他視線後沿途一路大吼大叫讓村人幹活的模樣,彎了彎嘴角。

在郅都拿到夏安然送過去備案留底的谕令時,他覺得量刑過低了。

若是有這種公然違抗藩王谕令之舉,起碼役十日起版。

Advertisement

所謂“役三日”就是匠人罰作免費的役夫三天時間,這三天并不計入尋常的勞役範圍之內,也就是說純粹是懲罰,并不是個人義務。

是不給工資還得自備口糧的那種。

這份谕令在最後下發到城鄉的時候,經過了一定的細化,也增加了許多條框和量刑規則。

尤其增加了對于原材料的浪費、藏匿,亦或者明知對方浪費或藏匿而不舉報的,均同罪同罰。

這一套對村民們還好,城市裏面的衆人就麻了爪。

但好在他們很快得知,城市內收夜香者與城市人說,屆時會由他們負責收集和運輸,一切照常便好。

當然,這一切也照舊是有償服務。

總之,這一道總讓人覺得帶着點味道的谕令席卷了整個中山國,剛剛開春土地堅硬,但是有“不用輪更”的胡蘿蔔吊在前頭,中山國內所有的縣官都對此充滿了積極性。

建設大大小小的糞坑成了公元前153年中山國的第一件工程,根據各村情況不一,國家唯一的要求是:其度最深處不得超過三尺。

常言道人的習慣養成只需要二十多日,夏安然就親眼目睹了這些人養成這個習慣的整個過程,并且親身鑒定了這一規律。

會發生如此情況倒不是他真的那麽關注這件事,完全是因為至今為止他都沒有收到長安那邊允許他出封地的允許,只能滞留在此。

中山國快馬來往長安約莫兩旬,當然他們這種不是緊急調令的會慢一些,但是給諸侯王傳信也不會慢到哪裏去,一個月足夠來回了。

本來幾個小藩王都算着時間出動,現在都已經移到了可以直接出國的地方。原計劃拿到允許後他們直接就出封國了,現在卻被谕令卡得很是尴尬。

幾個皇子們都感覺莫名其妙,兄弟幾個交換了一番信息,發現誰也沒收到允許出國的通知。原本是日常的報備,現在卻因遲遲未收到回複而蒙上了一層陰霾。

長安那邊一定是出事了,幾個皇子幾乎同時意識到了這件事。

夏安然歪頭回想了片刻,努力從自己腦中挖出了些相關印象,最後得出了應當是帝王要冊封太子了的結論。

想來正因為突然冊封太子,景帝此舉雖出乎衆人意料之外,然為保萬一,他們這些諸侯王就全數被擋在了帝都之外。

畢竟諸侯王入京時可帶護衛軍隊,單個諸侯人數不多,但若幹個聯合在一起數量也蔚為可觀。這些還是純軍隊編制,并不包括役夫、仆傭在內,若是連這些都加上數字可不小。

總之諸侯王入京确确實實是一個較為敏感也帶有危險性的情況,哪怕其軍隊必須停在長安郊區也一樣。為了省事,景帝施展拖字訣也可謂是明智之舉。

而且如果他所料不錯,景帝非但會用拖字訣,還會幹脆免去了此次拜谒。

等想明白這一點,夏安然立刻下手重新劃分貨物,派遣令官,讓人将原本準備送到長安城打廣告的瓷器、紙張還有蠟燭等先往他的哥哥們的封地那裏送去——都已經打包好了,放着不用多浪費呀,都是自家兄弟,總得給阿兄們機會贊助一下弟弟的商業事業。

一并前去的還有幾封他親筆書寫的信函。

此時大漢雖還沒正式開啓重農抑商之路,但托秦朝的福,商人較之于農人稅負的确要重上一些。

夏安然在自己本國經商當然不需要交稅,就算交了也是左手從袋子拿出來放到右手袋子裏,但是他如果要到別的諸侯國,或者沿途旁的郡縣進行商業活動自然情況就不一樣。

先不說各地都有入城費,而且稅款要價不一,全看諸侯王良心,基本每個諸侯國都會定下商品稅。

夏安然這是打算去要一個親情價呢。

他是現在封王的裏頭最小的弟弟,想也知道當哥哥的看到他的書信之後一定會一腦門官司,但礙于面子也會給他一些優惠。

當然便宜也不白占,這些優惠他也一定會通過購買當地的特産拉動經濟給人賺回來。有來有往,才有未來嘛。

如果條件成熟的話,夏安然想要建立一個類似于華北地區商業脈絡的存在。

中山國的地理位置極其優越,貫穿其南北東西。在東漢時期,劉備途經中山國時,便曾感嘆于此處的商貿風氣之豐,便是依托于其良好的地理物流條件。

中山國本身處于西漢的交通主脈絡當中,其為由南向北運輸的必經之路。如果要往北面運送物資,自太行山以東,除非是走小道,否則只能通過中山國。

這條從長安城一直能夠通到遼西的大道成為了源源不斷給中山國輸入血液的大動脈。

這樣的環境之下若不經商未免也太過浪費,他完全可以将中山國發展為華北地區最大的貿易集散地以及旅游度假中心。

當然,這事他一人是幹不成的,得拉着哥哥們一起。

劉小徹這丫是開挂的,咱們不能和他玩,與其想着搗亂還不如認真賺錢提高GDP呢。

等兵士和使者減輕了大量貨物堆存的負擔後,夏安然帶人回到了盧奴,先前所在的小縣城并不足以負擔一整個大型拜谒團隊的開銷。

此時的商業環境極其脆弱,尤其是糧錢等價的環境下,哪怕他們是用錢買糧,都有可能造成當地的通貨膨脹。

所以在抵達此處之後他們所用的糧米全都是從盧奴調動而來,一來一回自然免不了物資消耗。

而且如果他們不走,整個團隊全都是在公款吃喝,可以說每一天燒的都是錢,回到盧奴後大家就能各回各家,這一把全無必要的花費就可以省下了。

仔細算算此次無功而返的消耗已經把夏安然給心疼壞了,胸悶了好些時間呢。

事實證明他這番舉動完全正确。

來自長安城的命令一直到大半個月以後才抵達中山國,此時春耕都快要結束了。

劉啓封劉榮為皇太子的同時,還下達了一條讓人看不懂的敕令。

漢朝重新封關了。

這是一道極為微妙的令,且寓意深沉。

自高祖以來,為鼓勵百姓人流自然流動以休養,并且增加部分荒地的生息,大漢朝的關口實行的是敞開制。也就是到了時間開關門以後,民衆可以自行出入,不必出示身份證明。

當然入城的話還是要按規定出示身份證件的。

但現在封關以後,意味着出行的民衆都會和入城一樣需要出示自己的戶籍證明,同時還需要告知自己緣何到此。

這樣的舉動毫無疑問不利于民衆的日常生活,首當其中會被影響的便是商隊,他們的通行時間将被大大拖慢,路上浪費一天,便奪了一天的成本消耗。

但夏安然非常清楚,此舉并不是針對商人而出。

被針對的應當是藩王,還有匈奴人等外族。

此前七國之亂的時候,匈奴人有意借此良機南下,并且還牽上了藩王的小手,但因七國之亂被平定得過于迅速,匈奴人沒來得及出動,相反還暴露了自己的爪牙和意圖。

此事使得景帝極為惱怒。

但去年諸事可謂風雨飄搖,景帝又自斷一臂,自不敢有大動作,便只能忍,一直到今歲朝政稍緩,才一同爆發。

但這些和夏安然已經沒有什麽關系。

因為他老爹明确地告訴他:秋季也不用來了。

一整年都不需要他進京拜谒當然并不是他爹要疏遠他的意思,都不需要開小會,從他給夏安然派了一個新的任務便可看出這點。

景帝給他兒子下達了一個非常非常艱巨的任務。

現在還留在宮中的小皇子們,除了太子劉榮之外全數被派出長安,夏安然的同母哥哥劉彭祖被分配到了中山國稍南一些的趙國,成為了趙王。

如此,趙國、中山國、河間國三國便形成了一個等腰三角形,趙國便是那個尖尖頭。

此舉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帝王這是表示最強之人已在皇宮,這一場不明不白的宮闱競争已然落幕,勝利者便是皇長子劉榮。

至于其他的兒砸,自然要趁着他們還沒反應過來趕緊派上幾個臣子打發走,免得留在長安城掀起波瀾。

是這個道理沒錯,然而……

夏安然木着臉快步行到城門口,在那裏,他接到了他的弟弟。

打破了最小封王記錄的膠東王劉彘,也被夏安然的同母哥哥在就任東行的時候一并帶上了。

作者有話要說:

您的漢武快遞VER豆丁版,已經到達,敬請簽收。

夏喵:挾(未來)天子以令諸侯.jpg

哥哥們:崽,你已經不再是最小的弟弟了,你已經是個成熟的弟弟了,要學會不要占阿兄的便宜。

=====

農家肥對植物起效很慢,但是能夠涵養土地,農業大學有個課題就是花了十年還是二十年時間,測量土地的有機質氮磷鉀,關于化肥VS農家肥VS化肥+農家肥。

最後得出效果是最後一個最高,在年年耕種的情況下,有機質含量比起沒有耕種前還要高,所以現在的農民們都是推薦大家化肥+農家肥一起用的。

化肥不是不好,千萬不要被“有機食品”這個概念洗腦哦!化肥就類似于我們平時吃的營養液,比如VC小藥片,農家肥就是你平日裏頭吃的蔬菜水果。

前者看着不咋地,但是對于主角(蔬菜)來說沒有負擔,基本不用花腦子吸收,後者就比較複雜了,會胖、會拉肚子、會覺得難吃、還要花費時間洗水果切水果,甚至還有可能水果過敏。

道理是一樣一樣滴。

稻田的生态鏈~去農家樂玩過就知道了。

水田土水的高度基本在3厘米的,如果遇到大降雨沒有及時放水還會更高,所以水田土會被壓得非常密,其實是不利于根系生長的。所以種植水稻的時候會在幾個節點放水,讓根系呼吸,而且在新的一年之前會盡量深犁,并且暴曬。

如果有人要問……那以前咋沒這事。因為以前木有農藥。

稻田裏面的特産——黃鳝泥鳅就類似于蚯蚓的作用,會幫着松土,但是一旦撒了農藥之後就會導致小動物數量急速減少,生态被破壞的結果也作用到了水稻上。

但也因為水稻一直在被培育出新品種,這個也不太明顯,一直到科學家們研究出結論為主,所以現在的生态養殖水稻越來越多啦。

(大概也有野生黃鳝能賣很多錢的原因)

之前我好像有說過主糧産品國家在壓價吧(好像說過?)雖然對于農民來說會有補貼和各種政策,但是利益不算很大,于是機智的農民伯伯現在水田裏頭養各種衍生産品,其實就是在重塑水田的生态。

對了有沒有寶寶好奇既然這樣為什麽不幹脆不種水稻……

那是因為稻田改為旱地,成本非常巨大,而且犯法……= =

我聽過一耳朵,好像要審批确定你這個土确實沒啥肥力了才能改,而且這等于說是土地的退化,反正一般都是盡量治的。

現在水田基本是農家肥+關鍵時間點化肥,農家肥養土,化肥輔助,如果運用得當沒有遇到天災的話稻田土一般不會退化,還會越來越肥。

(文裏的和現代的情況不一樣哦!)

而且現在的化肥也會盡量控制以不傷害稻田生态為基本。

在我們不知道的地方一直有一大群人在努力着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