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大漢華章(57)

咳, 坦白說關于這點魏尚內心也是十分焦灼的,因為從他的角度來說,他是既希望這互市早些個結束, 又不希望。

理由很簡單。

賺錢啊。

這次互市的大筆稅務收入歸的可都是他們雁門郡,這是劉啓給邊境兩個口子的福利, 但在那之前他們也都沒有想到就這麽短短二旬的貿易額會如此巨大。後來雁門郡的農人看着有些意思, 甚至報了名來售賣瓜果蔬菜。

這東西立刻就遭到了匈奴人的哄搶。

匈奴所在的土地上基本很少有水果出産,除了春季的沙棘野果, 或者東邊還有些小漿果之外, 哪裏見到過這麽個靠人工養殖沒心沒肺長得水靈又酸甜可口的小果子喲!

而且吃了這名為冬瓜的果子之後, 好像連每日上廁所時候也順暢了些,價格又不貴,雖然漢人說這要煮了吃, 但是他們覺得生吃也沒問題。

還有雞肉,哎喲!雞肉好吃的呀!哎,北邊什麽都好, 就是養不了禽類,禽類戀家還怕冷, 沒法子跟着遷移, 他們尋常都吃不到這些。

“吃不到啊?”翻譯和他們閑聊,“可你們那不是也有鳥嗎?”

他指的是每年春秋季往返于漢匈之間的過冬候鳥, 這些鳥逐水草和湖泊而居,冬天南下到大漢的長江流域過冬,春天則到匈奴的地盤,“這些鳥的數量可不少。”

然後他就看到了匈奴人「這你們都吃?你們大漢人真是太可怕了!」的眼神。

匈奴人艱難地用通譯能夠理解的詞彙對他們說, “我們一般是不吃這些鳥的,除非非常, 非常,非常的饑餓。”

他一連用了三個“非常”以加重語氣。

通譯看了眼天上飛的正在南遷的鴻、鹄。

前者後來被漢人馴化成了鵝——吃。

後者雖然沒有馴化,但本身就能抓來吃。

Advertisement

咳。

這個話題要謹慎一些……他暗自提醒自己。

通譯一臉純良裝作自己剛剛什麽都沒說過,他故作不解,“為什麽?這兩個有毒嗎?那它們的蛋能吃嗎?”

“蛋可以吃,”匈奴人對于這個話題沒什麽戒心,他解釋道,“不知道你們大漢叫什麽,我們是叫做@%&$%&”他說了一個通譯沒聽過的名詞。通譯在心中自動将這個音節記錄了下來以取代鹄這個詞。

然後就聽漢子說,“這個在我們那裏是神鳥,因為它們非常能飛,如果按照距離算的話,如果往北面,它們還能再飛差不多從這裏到你們長安那麽遠的距離,然後才會落地。”

通譯眸光一閃,“從這裏到我們長安,那太誇張了吧,鳥怎麽可能可以飛那麽遠,而且那時候你們那裏還在下雪吧,它們是吃草的,哪來的食物喲?”

“哈哈哈!”匈奴漢子放聲大笑,他的笑聲引來了旁的匈奴,幾個漢子都湊了過來問他在笑什麽。幾句匈奴話溝通之後,匈奴漢子一個接一個的對他說道:“你們太小看鹄了……”

“是啊,這東西可能飛了,它離開時候一次性吃飽,可以扛非常久,它飛到我們那裏的時候草也還沒長出來,但是它們會吃水草的根。”

“偶爾它也會吃些小魚,只要水面解凍了它們就會來,每年我們看到鹄來了就知道春天要到了,然後就會準備出……”

後面的話他咽了下去,漢子們警惕得看向了這個漢人通譯,通譯正一味感嘆這鹄的厲害。見這漢人似乎沒察覺的樣子,匈奴漢子悄悄松了一口氣,然後他幹咳一聲,轉移話題“而且你們不知道,每年這鹄到得越多,就說明魚越多,所以我們那裏都把它們當做神鳥,一般都不會輕易地射殺。”

“原來如此!”通譯一幅「我長知識了」的模樣,顯得極其真誠,這種和善的姿态在匈奴人看起來格外順眼,尤其在這個通譯偷偷摸摸給他們拿來了些漢人釀的酒之後,他們的友誼更加牢固了。

漢人釀的酒在匈奴那邊賣得特別紅火,畢竟香啊。

草原上的糧食珍貴,是絕對不會拿來釀酒的,草原漢子想要喝酒的時候要麽靠搶,要麽就是自己釀馬奶酒。

要說馬奶酒這東西釀造難度還挺大的,要是有一家的娘子特別擅長釀酒,模樣長得還不錯,那不用問了,她一定是當年篝火大會被追求的主角。

“那麽厲害啊!”通譯左右環顧了一下看看周圍沒有人注意到他,悄悄喝了一口酒,然後趕緊将蓋子掩好。見幾個匈奴漢子一幅嘲笑模樣,他趕緊說,“當值呢,不好多喝,我也是很能喝酒的,千杯不醉!”

“你們漢人事情就是多。”那匈奴漢子接過他遞來的酒壺,先往嘴裏頭灌了一口,解了饞瘾,這才注意到了一個細節,他拿着酒壺細細端詳,表情有些嚴肅,“這……你這壺好生漂亮,賣不?”

通譯一愣,他看了看酒壺,有些猶豫地說道:“這東西不适合你們,這東西不耐敲打,容易碎。”

“嗨,這是我的事,我覺得你小子很不錯,爽快,來,你說個價,合适的話我就和你換了。我們偷偷換,不交稅。”匈奴人将酒壺拿在手中上下端詳,覺得這和青玉一樣的質地簡直精美得就像是大草原上最美麗的寶石,手指下頭摸過去更是像摸羊脂一樣的滑潤。

什麽時候漢人弄出了這東西?

他咂咂嘴,一看漢人一臉糾結的模樣,頓時有些不樂意了,但是他看看手上實在是過于精美的酒器,按捺下心思,蒲扇般的大掌拍了拍通譯看似纖細的肩膀,“嘿,我富勒可是我們草原有名氣的講義氣,你把這個賣給我,我們就是朋友了。”

“我們草原男人對于朋友那可是非常的夠義氣的。而且你做通譯有什麽出息啊,難道就沒想過賺上一筆?我可知道你們漢人有些特別想要的東西,只要價錢合适我們也不是不能商量的。”

通譯愣了一下,一時搞不清楚這是魚餌還是意外之喜,但他決定無論哪一種都暫且不上鈎。

保險一些總無錯事,于是他伸手就要搶回酒壺,匈奴人沒想到他會是這反應,一時不防竟然被他得了手。通譯滿臉憤怒地說道:“在我們漢朝,做商人可不是什麽好事,你這是在看不起我。”

“哎!!你這可是冤枉我了!”匈奴漢子忙好說歹說才将人的情緒安撫了下來,然後他帶着一臉勉強的通譯去看了自己放置牲畜的地方,得意揚揚地拍了拍咩咩直叫的羊羔,“不是我吹,我的羊,這裏說第二,那就沒人敢說第一,看看,這毛多白,就像天上的雲朵一樣,你再看看這牙,這蹄子。”

匈奴大漢驕傲地說:“我的家族是左部最強盛的家族,所以我們的羊都是養在水草最豐饒的地方,這羊肉好不好吃和它們吃什麽很有關系,所以你和我換絕對不虧。”

見通譯皺眉思索,大漢立刻加價:“兩頭羊,換你一個酒壺,這你可不虧吧!”

“開玩笑!”通譯立刻瞪他,他小心翼翼地舉着自己的瓷酒壺:“這是瓷,瓷你知道嗎?”

匈奴大漢滿臉茫然,他不知道啊。

見他如此,通譯哼了一聲,将瓷器在大漢過去一年的各種發展給人說了。匈奴漢子一聽這東西目前就大漢皇家和貴族用得起,頓時用懷疑的小眼神看他了。通譯聳聳肩,說道:“我當然也應該買不起,但是我們陛下這次運來了一批賣給你們,我順便……嘿嘿。”

“賣?你胡說,我第一天就來了,根本沒有看到。”匈奴大漢非常憤怒,然後他就聽到了一個殘酷的事實。瓷器只在代郡進行售賣,就像米糧只在雁門郡售賣一樣。

你們大漢人太會玩了!

匈奴漢子頓時猶豫了,他盤算了一下雁門郡到代郡的距離,又算了下現在過去不知道還來不來得及。

這次大漢開了兩個口,大家都沒想那麽多,當然哪個方便來哪個。對于這個漢子所在的部落來說,他更熟悉雁門郡,畢竟經常來打谷草,咳。

他們哪裏想到大漢居然會兩個口子售賣不一樣的東西。

這個叫做瓷器的器具是多麽的精美,通譯說這是陶器的升級版本,在代郡他們準備了很多瓷碗、瓷杯子,都是特別實用的生活器具,可以說家裏頭用陶器的地方都能用這個。

而且這次考慮到匈奴人的生活習慣,大漢的皇帝還命令他們還準備了不少祭祀器具,等到你們明年春天開祭的時候,用這種瓷器盛裝祭祀的物品是多麽的精致。

妥妥能在別的部落面前大出一次風頭。

但是現在,都沒有了……

因為他跑錯了地方!

眼見着匈奴漢子的表情愈加猙獰,通譯忙勸慰道:“沒事啊,起碼你在我們雁門能換到代郡沒有的麥子不是?你之前不是還說有了麥子你們可以過一個好冬天啦?”

這怎麽一樣?匈奴漢子瞪圓了眼睛。

冬天過不好可以搶,但是祭祀落了風頭可……咦?

他摸了摸下巴,對呀,我怎麽剛剛沒想到?雖然祭祀的風頭搶不回來,但是祭祀的用品可以搶過來嘛。

現在趕到代郡去肯定來不及了,東西早就被搶完,但是他們可以劫掠回程的商隊啊。如果可以将他們換來的東西搶走,那不是等于大賺了一筆?無本買賣啊!

無獨有偶,有同樣想法的絕不止他一人。

代郡的匈奴人和別部在聽聞雁門郡有兌換麥子的時候都瘋魔了。

他們在代郡嘗到了非常非常美味的麥餅,都是現場烤的,還有幾個攤子是在一塊大平板上頭用麥子醬糊出來的薄餅,這個餅子熱乎的時候很脆,冷了之後卻很有韌性,不容易撕破。

不會說匈奴話的大漢人給他們做了示範,這東西鋪開後往裏頭放肉菜,再放些黑糊糊,一口咬下去味道別提有多美味了!

一口氣簡直能吃掉十個不止。

這讓漢子們不由想到如果能有麥子,他們就能讓家裏的女人先糊好餅子,然後在外頭游獵的時候拿出來,直接吃也可以,如果有了獵物就用這個抱着獵物吃,怎麽想都美啊!

然而,這東西在代郡沒有賣。

代郡賣的只有鹽巴和瓷器。

他們一開始覺得瓷器這東西賊好看,拿出去老有面子的,但是面子有什麽用?能吃嗎?

這一刻,雙方團隊有志一同地冒出了一個想法——

搶他丫的。

匈奴部落間的友誼小船搖搖欲墜之時,從大漢王庭亦是下達了指示,這次互市體諒諸位長途不易,延長一旬。

不過官方這邊的貨物基本已經交易一空,段時間內調撥不出更多的貨物,接下來的互市主要以民間商隊為主。

匈奴人還沒來得及發表抗議,就被琳琅滿目的民間貨物吸引住了眼光,硬生生地将還沒出口的「咱們就要麥子和瓷器,你把兩個售賣點換一下不就好了嗎」給咽了下去。

比起官方商隊的嚴謹樸素,民間商隊帶來的貨物那是什麽品種都有,尤其是南邊上來的商隊。他們帶來了很多匈奴人看都沒看過的玩意,有一些東西就連邊境的通譯也不知道,尤其是漢匈之間語言語法不同,翻譯的詞彙也無法達到它的意思。

譬如,中山國的燈籠。

其本身就是個全新的名詞,翻譯眼珠子一轉,字正腔圓的漢話說了出口。匈奴人滿腦袋問號,然後就看到大漢人給他們演示了下這燈籠怎麽用。

賣給匈奴人的燈籠,夏安然自然懶得染色。但是考慮到大草原的狂風,這些燈籠下頭留了一部分可以放置重物的地方,至于放什麽那就靠匈奴人自己想了。

匈奴人見到這種可以保護火苗不被吹熄的東西極其震驚,連聲稱贊這是好東西。

來到代郡口子的匈奴人當戶一看這燈籠,立刻要求批量訂購。

草原上的動物畏懼火光,但是這種畏懼與其說是害怕被火灼傷,不如說是因為火焰會暴露他們的藏匿的身影。所以他們其實更怕的是足夠亮的光,而不是火焰本身。

而最重要的是,火光所在的地方可以幫助部落的勇士們看清楚周圍,畢竟他們的敵人絕不僅僅是牲畜,還有過不下去來掠奪的別部。

然而在大風大雪的天氣,如何保護火苗增添了不少的麻煩。

草原上不像中原有那麽多樹木,他們使用的燃料一般多為動物幹燥的糞便或者是廢棄無用的皮毛。這些資源在冬天能省下一些就是一些。所以他們不可能耗費大量的燃料就為了造一盆足夠大的火堆。

匈奴人已經本能地發現,風就是加速燃料消耗的兇手。所以他看上的與其說是燈籠本身,不如說是這一防風技術。

而且……

“你們,這個,更大的?”他用生澀的漢語随便拉來了一個漢人,被他拉住的漢人正是負責檢查貨物質量的牙人,後者也正在為如何定等這個沒見過的貨物而苦惱,被匈奴人一拉,他眼珠子一轉,連比帶劃對着匈奴人解釋:“這個,非常非常貴的。”

他指了指上頭的紙張,“貴人們才能用一點點。”

匈奴人皺起眉,他有些遲疑地戳了戳上頭這層“紙”,被那光滑到極致的觸感驚了一下。中山國用來遮風的蠟紙的觸感極其微妙,這種滑溜的感覺在匈奴人看來是平生從未見過的。

他本以為是堅挺一些的布料,現在看起來卻不是這麽回事。

這應當是一種全新的材料,至于是什麽材料他本身興趣不大。但按照現在的審美傾向,越是細膩柔軟的越是昂貴,這一點他心裏清楚。

“怎麽市?”他說出了最熟練的一句漢話。

牙人非常真誠地對他說:“一頭羊一個燈,你買的多還能送一根蠟燭。”

蠟燭又是什麽?

匈奴人覺得自己已經沒有辦法弄明白漢人們的語言了,他左右看看,忙揮手找來人讓人去把通譯給架過來。

最後,中山國接到了一筆私人訂制産品。夏安然拿着工房遞上來的申請材料的條子有些震驚。

他皺着眉頭和這群人重新确認了一遍:“匈奴要定可以挂在門口的大燈籠?”

“是。”

夏安然捉摸了下匈奴尋常用的帳篷,再看看上頭寫的大小,這,這恐怕不是能挂,這都能算是天燈啦!

得專門做一根杆子才挂得起來吧?

匈奴人來訂制的是兩盞接近半人高的燈具,并且他們還說了如果效果好,就臨走前下個大批訂單,明年來拿。

正因為這筆訂單需要大量的資源,匠坊的人無法做主,趕緊來請示。

夏安然沒猶豫,他大筆一揮在請示的文書上落印,然後他對匠坊的人說:“我記得,我們之前還做過紅色的燈籠?”

說是紅色,其實是一層尋常染色紙黏在蠟紙上的操作,蠟紙要上色那簡直就是一大難題。所以出于市場需求,便出現了這種投機之物。這東西外頭刷了桐油,也有一定的防水防風效果,但是成本很高。對精打細算的小國王來說,他算了半天還是将這一創意設計先行擱置。

但是既然是送給匈奴人就沒關系啦。

到時候可以鼓吹一下這紅色是多麽的稀有,雖然游牧民族都崇白,但是他們用紅、綠的也不少。到時候茫茫白雪中一展紅燈,不要太有腔調。

——對于大漢的軍隊來說,也很顯眼就是了。

除了燈籠的事,南下的商隊還帶回了一大批的牛羊,此前帶到代郡的貨物全數售罄,商隊的人還沒離開,一方面他們也打算和別的商隊交換些貨物,另一方面也是想要觀望一下匈奴本身的貨物。

但沒東西傻賴着也有些尴尬,所以商隊過來問問咱們中山國還有沒有別的東西能賣。

這個問題倒是讓夏安然為難了下。

陶瓷是不能賣的,現在陶瓷完全是官方壟斷貿易,量如果一下子大了的話就容易影響物價,而且還會導致兩邊的匈奴物資充足,可以和平解決各自的需求,這不是大漢想要的結果。

所以最好售賣一些一次性産品……

他想到了匈奴人要的燈籠,眼珠子一轉,就讓人趕緊制造了一批動物模具。

用模具制造蠟燭極其簡單快捷,兩片陶板合起來灌入蠟油,然後放到冷水中,在這個漸漸轉涼的秋季,幾息之間就能夠完成一個。

匠人們加班生産此物,不過小半日便出産了大量的蠟燭運往代郡。

這種形态的蠟燭照明效果其實一般般,因為形狀不均勻,勢必會産生蠟油不能充分燃燒的問題,但是沒關系,異形蠟燭誰是用來燒的呢?

夏安然多狡猾啊,他讓人趕緊配制出一批木盒來,把這些本來不值錢的蠟燭往裏頭一放,整理出了一套牲畜大禮盒來。

牲畜的本意就是用來祭祀的動物,對于大漢來說,每一年的大小祭祀本身都是一件極其奢侈的事情,更不要提物資匮乏的匈奴了,偏偏他們還有越匮乏越要祭的習慣在。

如此,用這一整套蠟燭替代貨物長伴神靈邊上豈不是更好,平日裏頭就一次點一個,大祭祀就各個品種一起上。

你看,不光光有祭祀大熱門的牛,我們還做了你們北方沒有的雞鴨魚,是不是非常貼心?

商販被小國王這一番話說地目瞪口呆,他低頭看看被小國王用看上去很高級的染色紙絲作為陪襯的包裝盒,各種小動物就如同羊脂膏一樣躺在紙絲上,的确是有一種非常高級的感覺,頓時被說服。

他被說服後自然也有信心去說服別的人,畢竟有底氣在嘛。

除卻中山王宮派出去了商隊,中山國國郡之內,數家商鋪亦是聯合發出申請,表示這個跨國貿易,他們也想做。

這年頭,內銷轉出口是必然,尤其在雙方物價不對等,文化科技點也不對等的情況下。

單靠着彼此間的科技點差異,進步的一方就能在落後的一方上頭大賺一筆。這是全世界通用的道理。

中山國本身地理位置優越,雖然比不上南邊的邯鄲等地區,但是也不差,畢竟他們有向北運輸的優勢在。

這次漢匈彼此的貿易通商裏頭規定,但凡想要參加這次商業活動的商行彼此之間需要互相協保,五個商行一個編組,一人出問題剩餘的四家都得出事。

除此之外,他們還需要得到郡級別最高長官的審查和認可。

但是這一步,就被卡在這兒了。

作者有話要說:

雁門郡通譯:(打探消息打探消息)

代郡通譯:……這個怎麽翻?

代郡通譯:這個又要怎麽翻?

代郡通譯:不翻了。

雁門郡匈奴人:(被刺探消息)叽裏咕嚕叽裏咕嚕

代郡匈奴人:買啊!買!啊!!這個也要買!

夏喵:送你一根蠟燭。

夏喵:送你兩個紅燈籠 。

夏喵:哎,如果有的話我想送你GPS定位點。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

夏喵掏出了記仇小本本。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