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竹籮 、箕畚、蝈蝈籠

周日白靈回小楊莊,周隊長跟周嬸也在,像是在聊什麽,衆人笑的合不攏嘴。周嬸見到白靈回來,一把拽過她:“好日子來啦,以後啊,咱們家家戶戶都能過上好日子啦!”

白靈疑惑的問:“發生什麽了?我怎麽看不明白?”

白靈從大家的談話裏明白大概,國家允許社員從事人民生活服務相關的附屬生産,也就是家庭副業,這個名詞白靈在歷史書上見過,她清清楚楚的記得,書上寫着,家庭副業的恢複始于1959年中央發布的五條緊急指示,從那開始,農民們可以私人喂養禽類,享有自留地。等到了1962年,又添了新的內容,允許的範疇更加廣泛,比如可以進行編織縫紉等家庭手工,還允許采集野生草藥、進行農副産品加工等活動。

白靈穿來之後,發現這裏跟歷史書上寫的不一樣,1962年人們日子依舊清苦,自留地倒是有,但家庭副業允許的範圍很狹窄,大概是因為各地的實施情況不盡相同。

誠如周嬸所言,以後的兩三年的日子,真的要好啦!先不往長遠裏想,國家允許農村開展各種副業,對白靈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在這個時代舉步維艱,只能規行矩步,如今政策變了,她可以活動心眼做一番事情!

周隊長過來是傳達縣裏的意見,省內全面開放了家庭副業,允許社員們各顯其能,充分利用農村的資源跟剩餘勞動力,增加大家的收入,過上好生活!

當然這種家庭副業也是有局限性的,跟後世的市場經濟不能相比,比如像桑紅芹養雞養鴨,每個月需要上繳一定數目的雞蛋,會有供銷社的人上門來收,上繳完一定的數目,剩下的是自己的,上繳不是免費的,每斤雞蛋按照一斤五角二分錢收走,還能額外給點糖票。

一般人家養的雞不多,也就兩只,雞還得吃糧食呢,養多了養不起,桑紅芹養了三只,數目已經算是不少了,他們老兩口吃的少,養雞綽綽有餘,雞蛋有營養,刨去需要上繳的,剩下的足夠一家幾口吃,桑紅芹舍不得吃偷偷攢着,本來打算讓白靈拿去賣掉,白靈不願意,說賣不了多少錢,還不如自己家吃呢,一頓煮了四個雞蛋,非讓老兩口吃點補營養。

小楊莊人人幹勁十足,現在不是吃大鍋飯的年代,人們的生産積極性提高不少。

周隊長開始琢磨小楊莊做些什麽好,回去跟大家夥商量商量,成立一個副業隊,大夥願意合夥幹也行,自己單打獨鬥也沒問題,總之就是改善每家的生活。

現在雖然不像饑荒那兩年餓死人了,可糧食産量低,每家每戶分到手的糧食也吃不太飽,加上娃娃太多,一張嘴就得吃飯,日子還是不好過啊。

孫玉柱遞給周隊長一根煙,表情活絡:“政策寬松了,咱們放開膀子幹,還愁沒好日子過?以後一定過的上天天吃大米白面的日子。”

周嬸笑道:“可不是嗎?我剛才一直琢磨做點啥,聽說刺繡縫紉手工好的,還能做東西賺錢呢,我趕明兒試試。”

周隊長瞥了他婆娘一眼:“就你那手藝,還是別丢人現眼。”

孫玉柱心裏已經打好主意,他曾祖解放以前是一個編竹匠,手藝在十裏八村都算好的,一代代傳下來,到他這就會點皮毛,平時最多編幾個竹筐涼席留着自己家用,可現在不同了,這些東西可以換錢!一想到這,他就動力十足。

孫玉柱關上門一家人商量一番,白靈很贊同,無論什麽年代,手藝人都餓不死,像孫玉柱編一些竹籮 、箕畚、蝈蝈籠出來,一定能賣上好價錢,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副業的東西得賣到國家收的機構,比如木器社,如果上山采一些蘑菇、藥材等土産,得賣到土産公司去,這些經營是有範疇的。

Advertisement

周隊長的意思,做副業的人家,每天得往生産隊繳一塊五,剩下的可以自己揣兜裏,聽起來交的錢多,但是架不住副業掙錢。

白靈這個周末待的十分放松,桑紅芹走路生風,一直哼了兩天歌兒,老兩口一直琢磨着幹點啥,桑紅芹基本很少參加體力勞動,算是半個閑散人,她衣服鞋做的好,小時候跟老裁縫學過幾個月,後來結婚生孩子,早就扔下了,不過桑紅芹手巧,做布鞋、織毛衣、做衣服褲子很有一套,不比買的差。

現在這個年代手工的不值錢,勞動力充足,反而是機器生産受追捧,白靈聽着聽着,心下有了一個主意,不過只是一個想法的雛形,想實現還比較困難,便沒有說出口。

消息跟長了翅膀一下飛到各家各戶,周一白靈上班老大姐還問她:“白靈啊,我聽說現在農村能搞副業了?那可真好,你們家打算做啥?”

白靈也不方便提,敷衍道:“我姥姥姥爺正琢磨呢,搞副業還得往生産隊交錢,怕賺不回來呢。”

老大姐壓低聲音說:“放心吧,賠不了錢,個人能落下不少呢,我有親戚也是農村的,都準備大展拳腳。”

白靈的情緒很複雜,她從開始的欣喜若狂變成了現在的憂慮不已,白靈是知道歷史的發展走向的,目前的繁榮只是昙花一現,三年之後,再盛放的經濟之花也會調零,全民重新陷入到一片死氣沉沉當中。

也是基于此,白靈沒辦法像衆人一樣開懷大笑,這份喜悅裏,總會夾雜着一切不确定跟憂慮。老大姐又道:“日子再苦也得熬,好過一天是一天。”

老大姐不經意的一句話,卻猶如明燈一樣照亮了白靈,是啊,好過一天是一天,總不能因為以後的困苦,而阻擋了此刻前進的步伐,哪怕在那場運動來臨之前,給自己和身邊人攢出足以順利度過去的資本也好啊。白靈抛去心頭陰霾,告訴自己要把握當下。

現在街頭沒有賣報紙的,好在學校是教育機構,上面的一些精神需要往下面傳達學習,學校總會訂一些報紙,新的舊的都有,白靈問了老大姐,說想看看報紙,像報紙普通老師看的不多,老大姐說沒問題,中午給她拿兩張。白靈特地囑咐:“要最新的報紙。”

白靈中午沒回家吃飯,她坐在辦公室拿着報紙,從裏面搜尋最新的消息。看來周叔說的沒錯,他們省真的要開始放寬政策了,報紙上明确寫了,要允許農村進行家庭副業的建設,促進農民增收,下面還有一大堆指示精神,白靈大致略過一眼,除了這些,白靈還找到其他有用消息。

上面有一篇社論,裏面的內容白靈沒細看,她瞧見有幾句話大致是這麽說的,年輕人不要死氣沉沉,艱苦樸素固然好,也要有些青春活力雲雲。裏面的內容就穿衣着裝有幾句評價,意思就是可以穿的稍稍英氣利落有些,但是不要攀比,要做獨立自主、積極向上的青年人。

白靈算是領悟了含義,這也隐隐印證了她的想法,從今年開始,政策确實開始放寬,體現在方方面面,看來以後上街,不一定全是灰藍的天下……

白靈放下報紙,看看手腕的表,剛剛一點鐘,她完全有時間回家吃飯再過來,不過午休是不太可能。

白靈回家進地窖看看,剛搬出來不久的糧食,又所剩無幾……空間裏的存糧不算太少,如果一家三口吃能吃一年多,但是這遠遠不夠,等到了十年動蕩的時期,才是真正需要糧食的時候……現在她不能節流,必須想辦法開源。

周大壯買了一輛自行車,一百二十八塊五,外加12張工業券,錢省吃儉用攢攢也就出來了,畢竟現在這個年代花費小,但是工業券難得,像學校裏的老師,都是互相借着用,一些單身漢平時票用的少,都被拖家帶口的同事搶過去用。周大壯為人厚道,管大家夥借工業券也都願意借給他,反正有的人家不買東西有閑餘的,他人好不怕不還。六年級一個老師,管同事借工業券借了一年多找各種借口不還,後來都臭了門子,同事們都不愛搭理他。

周大壯上班時間不長,攢的工業券有限,加上以前還花過兩次,上次買碗櫥櫃管同事借的三張已經還上,這次又借他還怕借不到,誰知道同事都很熱心。

有年長的女同事打趣周大壯:“周老師也快二十了吧?也該說親事了,有對象嗎?沒有大家給你介紹,三轉一響你有了一轉,人也踏實,不愁找不到好姑娘。”

周大壯被打趣紅了臉,連忙搖頭說不用,旁邊一個年輕男老師說:“我看啊,大壯心裏有喜歡的人啦。”

周大壯像是被說破心事一樣,沒回話,低頭整理自己手中的工業券。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