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十:芳風散林花(之暖玉)

長安今冬的第一場雪也下了下來。午時的時候還是灑灑的雪點兒,到了薄暮,已經飄搖成了鵝毛一樣,将整座太極宮覆蓋成了銀白色的世界。

阿顧坐在東廂房臨窗朱漆楠木平頭案後,背脊挺直,抄寫着《孝經》。

“今兒天氣這般冷,娘子的手執筆露在外頭,豈不是冷了?”碧桐在一旁侍候筆墨勸道,想起當日之事,又不免抱怨起來,“毬場亭的事和娘子有什麽幹系?娘子不過是遭遇無妄之災罷了。太皇太後怎麽連娘子也罰了?”

“好啦!”阿顧執起手中的狼毫筆,在案前碧綠蓮花水盂中蕩了一蕩,笑着道,“皇祖母既然說了要我抄寫,還是早些兒抄寫完了,才是對皇祖母的恭敬。我就當是加練書法了!外面雖然下着雪,但閣裏也不算很冷,你要是擔心,不如再在暖爐裏添一些炭就是了。”

“娘子說的是。”碧桐聽了,立馬便去添炭去了。

書房之中炭火燃燒無煙,阿顧手執着狼毫筆,認真抄寫《孝經》,這大半年練習的書法便顯了效用,一個個端正妩媚的小楷在發黃的麻紙上一一瀉出毫尖:“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資于事父以事母,其愛同;資于事父以事君,其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後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

她抄寫了一會兒,怔怔的瞧着自己紙上的話語,心中思緒翻覆起伏,擡頭望着窗外飄舞在半空中的雪花,紛飛雜亂。

長安冬日寒涼,阿顧在窗扇大開的屋子裏吹了大半個時辰的涼風,便病了一場,在床上躺了小半個月。太常局中精通內科的禦醫馮轍診斷了之後,說是她身骨積弱,早年時候沒有保養好,忽遭風寒,內外交困,便一并發作了出來,開了一道方子,慢慢的喝上小半個月,也便就好了。病好了之後,太皇太後特意命安姑姑開庫取了幾兩火蠶綿,讓針工局的曹雲娘給宮中幾位公主和阿顧一人做一套夾衫。

這火蠶綿乃是宮中珍品,它并非一般綿絮,産自火洲,最是生熱耐寒的奇物。火蠶培育十分艱難,成年後吐絲量也極少,大周皇室歷年來搜羅,也沒有集起多少,據說,用它來絮一件棉衣,止用一兩,便足以抵禦冬日凜冽風寒,若是稍稍用的多一些,便會讓人覺得烘烤的受不了。在這一輩公主中,也只有已逝的大公主鹹宜公主姬慈歆早年得先帝賞過一件碧色蘭草繡火蠶衣,再後來八公主有兩套海棠紅紋和鵝黃牡丹繡火蠶衣,深冬的時候穿出來,縱然是大雪紛飛,只需着薄薄一件衫子,便可終日不被寒涼所侵。

冬日的長安,滴水成冰。新君登基已經滿了一年,雖然有些年少氣盛,但勤于政事,太皇太後瞧着年輕的皇帝處理國事頗有章程,便将權利大部分交還了他,自己只留在後宮之中享一享清福。她上了年紀,不太願意見神宗皇帝留下的那些妃嫔,倒是樂意看着子孫滿堂,因此,宮中的幾位皇子、公主每日清晨都趕到永安宮請安。這一日,阿顧坐着輪輿去永安宮,出了於飛閣旁的角門,轉過廊角,遠遠的見了八公主坐在七寶步辇上沿着西邊過來,停了下來,喚道,“八姐姐。”

“原來是阿顧表妹啊,”姬華琬從七寶步辇上探出身來,一身鵝黃火蠶衫在滿宮雪色中嬌美怡人,前襟的一枝牡丹刺繡栩栩如生,在遍地臃腫的冬日,越發顯的袅娜靈巧。目光掠過阿顧身上披着的蓮青色大氅,神色閃過一絲滿意,冷笑道,“算你還識趣,沒把火蠶衫穿出來。”她哼了一聲,“六姐姐和十妹妹兩位大周公主還沒有得到手的衣裳,你憑什麽穿?”

阿顧眉目收斂,淡淡道,“這火蠶衣幾位表姐妹都有的,只是我體質虛弱畏寒,皇祖母才特意吩咐先趕了我的出來,阿顧知道它的珍貴,但也不敢辭皇祖母的心意。只願時時服用,體念皇祖母的慈心。”

“好一張靈巧的嘴兒,”姬華琬揚了揚下巴,“我倒要看看,你究竟能得意多久。”回頭吩咐,“走。”

大宮人仙織屈膝應了一聲,起身吩咐“起辇。”四個小宦者應聲擡着七寶步辇,繼續往永安宮而去。

阿顧侯在宮廊一旁,瞧着姬華琬走遠了,才打算重新起行。“阿顧姐姐。”身後傳來十公主的喚聲。

Advertisement

她回過頭來,瞧見姬紅萼。這是阿顧在禁足抄經的懲罰結束後,第一次看到姬紅萼,她徒步而行,披着一件紫色帶毛邊大氅,站在雪地裏,愈發顯的氣勁勃發。

兩個人一起沿着宮廊向永安宮行走,阿顧看了一眼姬紅萼身後的兩個容貌陌生的小宮人,問道,“怎麽今兒不見凝朱姐姐?”

姬紅萼淡淡一笑,“我留在寝殿裏了。”

她薄唇抿成一條直線,“再周全能幹的奴婢,不能夠在危急時刻出來維護主子,我留着有何用?”她漂亮的眸中閃過一絲刀鋒般的銳意,“那時候我在毬場亭中和八姐姐争執,阿顧姐姐的羅兒都能上前幫着拉扯一把,她身為我的貼身大宮人,竟一點都不敢上前護主。”

阿顧怔了半響,“你說的也有道理。可是,凝朱畢竟在你身邊照顧了你多年。”

姬紅萼一笑,圓眸中閃過一絲柔和的笑意,“阿顧,我知道你的好心,我也不會埋汰她,只是從今以後,叫我再想信重她如舊日,是再也不能了。”

“阿顧,”姬紅萼默然了片刻,忽然開口道,“你知道麽?上次的事情,我雖然被皇祖母一道罰了,但心裏并不生氣,反倒是開心的很。”

她眼圈兒一紅,凝蹙起淚意來,“在這宮中,息事寧人是沒有用的。只有自己先掙一個尊嚴出來,旁人才會尊重你。如今已經是很好了,若是從前,有父皇護着,我便是受了天大委屈,也只有受罰的道理。小時候八姐姐有一天和五皇兄光王玩鬧,光王兄玩笑着說了一句:‘八妹妹和唐母妃生的一樣豐碩。’八姐姐聽着覺得光王兄是在嘲諷自己肥胖,惱怒起來大哭大鬧,父皇登時心疼不已,立時罰光王兄給八姐姐賠罪,此後整整三個月沒有宣光王兄入宮。還是光王兄沒有法子,輾轉收羅了多樣好物,一天送一個給八姐姐賠罪,足足送了小半個月,八姐姐方被他逗的笑了。父皇這才饒了光王兄。王兄才能夠重入宮門。如今,相比父皇對八姐姐沒有理由限度的偏袒,皇祖母肯這般一視同仁的罰我們,已經是公正嚴明了。”

阿顧望着面前清麗倔強的女孩,只能嘆了口氣。

進了永安宮大殿,一股炭火暖氣便撲面而來,阿顧解了身上的大氅,交給一旁侍候的二等宮人銀果。對着上首的太皇太後恭敬行了一個萬福禮,“阿顧拜見皇祖母,皇祖母萬福。”

太皇太後望着阿顧,面色十分慈和,“阿顧來我這兒坐。”将阿顧團團搡搡的安置在自己的羅漢榻上,握着她的手,查看她是否冷到了,“今兒怎麽沒穿火蠶衫?”

“原是皇祖母關心,才賜下的好東西,阿顧十分珍惜,時常上身的。”阿顧笑着道,“那火蠶衣果然暖和的很,只是穿了有些日子,今日讓宮人清洗晾曬了。”

太皇太後點了點頭,道,“你身子底子弱,前些日子稍受了點風寒,便在床上躺了大半個月,這火蠶衣雖好,終不能時時刻刻穿在身上,這樣吧,”回頭吩咐安姑姑,“安娘,将我庫中的那塊仙壽暖玉取來。”

安姑姑福身應是,轉身而去,過了一會兒,捧着一個朱漆海棠春睡托盤進來,太皇太後取了盤中的暖玉,替阿顧戴在頸上,拍着她笑道,“阿顧,這可是好東西,你便戴着吧!”

阿顧低下頭去看胸前這塊仙壽暖玉,一塊大如鵝卵的瑩潤白玉用桃形黃金鑲了邊,從頂引出鏈子來,伸手捧起,只覺質如羊脂,觸手生溫,握在手中漸漸的便生出一絲暖意,隔着衣裳從心口浸入,發散到四肢百骸,肌膚所觸之地玉質漸漸泛起煙霧微溶之感,潤澤神奇,端的是一塊奇物。

她感念太皇太後的慈心,應道,“皇祖母,我定會好好戴着它的。”

永安宮上頭,太皇太後和阿顧祖孫二人和樂溫馨,下頭,八公主姬華琬盯着阿顧手中的暖玉,美眸閃過火花。

太皇太後給阿顧的這塊暖玉,她是知道的。

這塊暖玉乃是昆侖上貢的貢品,玉質細膩,自生暖澤,佩戴能夠溫養身體。應天女帝晚年就佩着這枚暖玉,八十餘歲仍面目年輕如三十餘許。女帝退位之後在上陽宮病逝,暖玉便歸了皇帝內庫。她曾經向父皇索要過。一向疼寵她若掌上明珠,幾乎百依百順的神宗皇帝卻破天荒沒有答應,反而将仙壽暖玉敬獻給了馮太後。太皇太後是父皇的嫡親母後,父皇事母至孝,将這塊珍貴的暖玉敬獻給了她,自己也沒有什麽好不滿的。但如今,太皇太後竟将這暖玉給了阿顧這個外姓女——

她瞪着阿顧,心中氣恨不已,陰陽怪氣道,“皇祖母真是疼阿顧妹妹,竟是連宮中所有公主都越過了。阿顧妹妹福氣真好。”

這道聲音雖然不大,卻也沒有遮掩,一時之間,殿中人士都聽見了。太皇太後面色一沉,望着姬華琬沉聲喝道,“八丫頭,你胡說什麽呢?”

“八妹妹,”姬玄池坐在一旁,忙勸着姬華琬,“快跟皇祖母認個錯。”

姬華琬瞧見太皇太後的臉色,微微瑟縮。知道自己沒了靠山,低頭道,“皇祖母,阿燕多嘴了。阿燕不該一時忍不住氣就胡說的。”

太皇太後哼了一聲,這個孫女兒小時候花容月貌,千伶百俐,也曾有過十分可愛的時候,漸漸大了,卻不知道怎麽,越來越刁蠻自我了。神宗皇帝的其他孩子大多成才,唯有這個放在掌心疼寵的愛女卻養成這麽一副傲慢自大的性子,可見得孩子的成長的确是不能太過寵溺的。她着實不喜歡姬華琬的性子,但念着不在了的神宗皇帝,到底,姬華琬終究是神宗皇帝最寵愛的女兒,自己終究還是想要将她教好了,“看來你前些日子抄的一百遍《孝經》竟是白抄了!”她板着臉威嚴訓道,“莫說孝經講的孝順親長、友愛兄弟的道理,便是連大周公主該有的雍容氣度竟都沒有學好。實在是太讓我失望了。”

她聲色迅疾,斥責不留情面,姬華琬何曾受過這般重話,一股激憤從胸前湧出,倏然昂起頭來,将之前所有的收斂,忍耐都抛到一邊去,指着阿顧道,“皇祖母,你對這個破落戶疼一些,我也沒話說,但這仙壽暖玉是雪國進獻的寶物,曾随應天女皇貼身佩戴,皇祖母若是賜給皇室的哪位姐妹也就算了,這個丫頭有什麽資格佩戴?”

“放肆,”太皇太後氣的渾身發抖,大聲喝道,“你給我滾回去,閉門思過。”聲色嚴厲至極。

“稀罕。”姬華琬揚高了頭,轉身離開。

“我怎麽養了這麽個孽障孫女,”太皇太後跌坐回身後的羅漢榻上,神色無力。

“殿下你別生氣,”梅姑姑勸道,“八公主年紀還小,教教就好了!”

“只好這樣想了,”太皇太後頹然道,“小八在這樣下去只怕就毀了,為了先帝着想,說不得,我只得再盡盡力了!”

姬華琬一路奔回鳳陽閣,将自己抛在次間的錦繡小榻上,氣悶不已。

唐貴妃聽聞了消息,匆匆趕過來,坐在姬華琬身後,笑着問道,“阿燕,這是怎麽了?”

“我就不明白,”姬華琬氣的粉面緋紅,“那姓顧的丫頭究竟給皇祖母下了什麽藥,皇祖母怎麽就被她給迷了心竅,竟不偏着我這嫡親的孫女兒,反而向着一個外八路的丫頭。”

“胡說,”唐貴妃皺起了眉頭,喝道,“這話也是你能出口的?”

她問清了永安宮中發生的事情,皺眉斥姬華琬道,“你做什麽這麽看不慣顧家那個丫頭。她得的那塊暖玉雖說珍貴,但你鳳陽閣中的連珠帳、蠲忿犀、如意玉,哪一樣不和那塊暖玉一般貴重?她是你六皇姑的獨女,自幼流落在外,受了不少苦,又不比你自小身子康健,太皇太後也是因為那塊暖玉能夠溫養她的身子,才将暖玉賜給了她。你何必這般斤斤計較,失了自己大周公主的尊重?”

姬華琬怒極,“我便是不喜歡她又如何?我有多少好東西,那都是父皇給我的。和她何關?那塊暖玉是應天女帝的寶物,如何能落到她一個外姓女手中?母妃,你總是幫着姓顧的臭丫頭說話,究竟她是你女兒,還是我是你女兒?”轉身摔了簾子,撲進自己的八寶床上,不肯擡頭。

“阿燕,”唐貴妃急急喚的聲音從身後傳來,“你這孩子,怎麽這麽不懂事?算了,我說你了,你自己好好想想吧!”

姬華琬聽着身後簾子輕響,自言自語道,“阿顧,我定要叫你好看。”

於飛閣中此時氣氛融融。“喲,”賴姑姑看着這塊仙壽暖玉,精神一震,贊道,“這塊仙壽暖玉,對娘子可實實是個好東西啊。”

“哦?”公主坐在其上,聽了賴姑姑這話,奇道,“怎麽說?”

“小娘子幼時受難,損了血氣。奴婢雖然盡力為娘子調養身體,但人力手段有限,終究不能令娘子身體恢複到最佳狀态。倒是這仙壽暖玉為自然鬼斧神工之力造化,長久佩戴,有溫養心脈,促進血氣運行之功效,對娘子的身子狀況是最好的。若是娘子長久佩戴,調養身體便省了大半之力,別的不說,便是日後添上十年壽數,也是可能的。”

公主一聽之下,立刻将暖玉重新放進阿顧的衣襟裏,囑咐道,“留兒,從今兒起,你除了洗漱之時,必須戴着這塊暖玉,一刻也不能離開身邊。”

阿顧笑道,“哪有這麽離奇?”見公主豎了柳眉,忙應道,“好了,日後我一定會時時不離身的!”

第二日,太極宮中豔陽高照,阿顧在東廂中讀書,小丫頭紗兒沖進來,興奮的喚道,“娘子,娘子。”

“噤聲!”碧桐惱了,豎手指在唇邊做了一個手勢。

紗兒吐了吐舌頭,低頭道,“碧桐姐姐,我知道錯了。”

阿顧将一張寫好的帖子放到一旁,聽着簾外的動靜,嘴角翹起一個細微的弧度,揚聲道,“好了,紗兒,有什麽大事呢?”

“娘子,”紗兒性情活潑,聽了這話忙打了簾子進來,朝阿顧行了個禮,擡起頭來笑道,“我得了一個消息,想着你聽了一定開心。太皇太後遣了身邊的莊姑姑到八公主那兒,教導八公主禮儀規矩呢。”

“哦,竟有此事?”阿顧的眸子訝然,奇道,“真的麽?”

“當然是真的。”紗兒道,“這位莊姑姑是永安宮中的積年老人,最是為人嚴苛肅刻的。”唇角牽起了一絲幸災樂禍的笑容,“她到了鳳陽閣。八公主這時候啊,定是在水深火熱中了!”

“別這麽說。”阿顧訓道,“太皇太後這麽做,也是為了八姐姐好。”只是自己的唇角也淺淺的翹了起來。

“身為公主,自當為天下禮儀之表率。禮儀規矩這些東西,學到表皮還不夠,還需學進心中,才算是過關。”鳳陽閣中,莊姑姑五十餘歲年紀,身材中等,頭頂圓髻梳的一絲不茍,身子立的筆直,淡淡的對八公主訓導道。

“莊姑姑是吧,”姬華琬一身雍容華裳,微微靠在背後青金引枕之上,瞧着面前的綠裳女官,揚了揚下巴,倨傲道,“本公主的規矩禮儀已經很好了,用不上你的教導,你還是回皇祖母那兒去吧!”

“單憑公主說的這句話,就知道公主的禮儀不過關了!”莊姑姑道,“老奴雖只是個宮人,但如今奉了太皇太後的命來教導公主,公主便當以師長之禮敬重,這也是敬重老奴身後的太皇太後的意思。”她遙向太皇太後永安宮的方向行了個禮,“老奴來鳳陽閣前,太皇太後特意賜了老奴一樣東西。”回過頭,虛舉雙手,接過小宮人遞上的一把黃楊木戒尺。“此尺乃太皇太後所賜,若是老奴覺着公主不受教,便可以此戒尺懲治于公主。公主若想要過好日子,便還是好好的跟老奴學着些。”

“你個老虔婆,”姬華琬霍然起身,瞧着莊姑姑冷笑道,“本公主便是不肯被你教,你能耐我何?”轉身向着大開的閣門而去。

莊姑姑面色一沉,揚聲問道,“公主确實是不肯受教了?”

“自然。”姬華琬冷笑道。

莊姑姑揚起下巴示意。身後跟着的幾個老姑姑一擁上前,将八公主押了起來。姬華琬大喝,“放開我。”将頭昂的老高,容色碩豔逼人,“本公主從小到大,還沒有一個人敢碰過我一根手指頭。”

莊姑姑抿了抿唇,不理會姬華琬的話,擎起姬華琬雪玉般的手,執起戒尺,“啪”的一聲責打在姬華琬的掌心上。

姬華琬手猛然一縮,一股劇痛迅速蔓延上來,忍不住嘩的一聲眼中淚水落下,她從小到大,從未吃過這樣的皮肉苦頭,暴怒到極處,拼命掙紮,瞪着閣中的宮人怒聲喝道,“你們都是死人麽?還不把這個老虔婆給我拿下?”

閣中宮人們噤若寒蟬,将頭低的幾乎埋在地衣中,不敢直視八公主的目光。

她們也曾伺候在八公主身旁,在宮中耀武揚威,什麽都不放在眼中。可是日前,毬場亭中那一場争執,讓她們知道了世事無常的道理。

當日在亭中對十公主出手的宮人事後都被重罰,打了十杖之後,從鳳陽閣中光鮮亮麗的公主侍女,下放成宮中人人都可踩一腳的浣衣女,可謂天差地別。縱然是八公主,也沒有法子救下她們。鮮血一樣的教訓這才讓她們真真切切的明白過來:太極宮中貴妃母女風光的日子已經過去了,以後,她們只是宮中一個普通的宮人,若再如從前一般的氣勢嚣張,不将其他主子放在眼中,就會落得和當日宮人一樣的下場。

莊姑姑是太皇太後遣過來的教養姑姑,手中持着的是奉命可責打公主的戒尺。就連貴太妃都對她十分尊重,她們如何敢聽公主的話和姑姑作對?

姬華琬的美眸中閃過憤恨,不甘,瞪着莊姑姑摞下話來,“今天你敢這麽辱我。總有一日,我會讓你好看。”

莊姑姑不以為意,淡淡笑道,“那就等公主先從老奴手上過關再說吧!”

“現在,”她彬彬有禮道,“老奴可以開始教導了麽?”

……

太陽從西邊落下,莊姑姑退出了鳳陽閣。姬華琬跌跌撞撞的沖進了寝室,投在柔軟的八寶床上,莊姑姑教的那些似是而非的大道理,她一個字也不信。那些兄弟友愛的道理聽着倒是似模似樣,但從來宮中過日子不是過着道理的,只要自己有足夠的權勢寵愛,不要說一個外八路的表妹,便是那些尊貴的皇子親兄弟也可以踩在腳底。

在她看來,阿顧不過是個寄居宮中的破落戶。事實上,她連自己的姑母丹陽公主也有些看不上,覺得她空有嫡公主的尊貴身份,卻絲毫沒有智慧魄力,在夫家韓國公府受了委屈,堂堂一個大周嫡公主,竟是避讓妾室風頭避到皇宮中來,也就是父皇好脾氣,看在皇祖母的份上,肯收留這個不争氣的妹妹。但無論如何,丹陽公主總還是皇家的女兒,姓得一個姬字。她阿顧算是個什麽東西?她明明有自己的父家,卻死皮賴臉的留在宮中。什麽時候,皇家不僅要養歸家的女兒,連外孫女也要一并養着了?

姬華琬驕矜的擡起頭來,

她可不同于丹陽姑姑,也不同于自己那些不争氣的公主姐妹,她是神宗皇帝最寵愛的女兒,出身高貴,生母是唐貴妃。皇祖母雖然待她冷淡些,但相較于六姐姐和十妹妹,自己已經算是她最寵愛的孫女兒了。如今雖然冒出了一個阿顧,但她堅信,外孫女兒始終是比不過孫女兒親的。最重要的是,他是皇兄姬澤最念在心上的妹妹,就算父皇已經不在了,只要有皇兄在,自己便永遠是大周最尊貴的公主。

作者有話要說:寫到這一章,倒覺得八公主其實有點百折不撓的傲骨了!

(亂入:親,傲骨是這麽用的麽?)

其實太皇太後肯派姑姑去教導,就代表着對八公主還有希望。

但是八公主肯不肯受教,就是另一個問題了。

本章中火蠶綿、連珠帳、蠲忿犀、如意玉皆出自唐同昌公主嫁妝。

《杜陽雜編》記載:鹹通九年,同昌公主出降,宅于廣化裏,賜錢五百萬貫,仍罄內庫寶貨以實其宅。至于房栊戶牖,無不以珍異飾之。……堂中設連珠之帳,卻寒之簾,犀簟牙席,龍罽鳳褥。連珠帳,續真珠為之也。卻寒簾,類玳瑁班,有紫色,雲卻寒之鳥骨所為也,未知出自何國。又有鹧鸪枕、翡翠匣、神絲繡被。其枕以七寶合成,為鹧鸪之狀。翡翠匣,積毛羽飾之。神絲繡被,繡三千鴛鴦,仍間以奇花異葉,其精巧華麗絕比。其上綴以靈粟之珠,珠如粟粒,五色輝煥。又帶蠲忿犀、如意玉。其犀圓如彈丸,入土不朽爛,帶之令人蠲忿怒。如意玉類桃實,上有七孔,雲通明之象也。又有瑟瑟幕、紋布巾、火蠶綿、九玉釵。……

宮中收羅盡天下珍寶。但就算是宮中,也有些珍品是稀少到皇帝太後要像當家主婦一樣量入為出的。設定中火蠶綿就是這個檔次的寶貝。所以,就算是公主,也只有受寵的能夠分到一兩件。所以太皇太後珍愛阿顧,也沒說多賜幾件給她換洗輪流着穿。

從火蠶綿的分配來看,早年最受神宗寵愛的公主是鹹宜公主姬慈歆。後來自然是心愛的唐貴妃生的八公主啦!

火蠶綿聽着很神奇吧!比現在的羽絨衫強多了,好希望有一件這樣的神奇衣服,冬天就不必怕冷了!

瞧了下時間表,玉真公主大概很快要出場了!

這個公主很爽快利落,大概是你們喜歡的類型。

以及,顧家為什麽會丢了女主之後瞧着像沒事的原因,大概文中這一年過年新年後就會交待。其實,以這個更文速度,也不久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