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跟八珍一個對視,引得顧九曦又想起宮裏的經歷,兩世為人,貴妃不管是死是活,依舊是壓在所有人頭上的利劍。

她急忙将頭一側,掩飾般看着依依,笑道:“許多日子沒見了,依依可還記得我是誰?”

這話說出來屋裏一時間安靜了,連小周氏手上的鈴铛都不搖了。

顧九曦自覺失言,可是究竟為了什麽?

老太君看她一眼,眼神裏有了點什麽,笑道:“現在可不叫依依了,前日貴妃賞了名字,叫做朝楠,我們依依有了大名了,顧朝楠。”

招男?顧九曦一下子愣住了,下意識往小周氏看去。

小周氏一臉的落寞,可是還是笑道:“朝是朝陽的朝,楠是楠木的楠。朝是早上,楠木是棟梁之材,娘娘這個名字起得很好。”說着小周氏還笑着去問女兒,“喜不喜歡這個名字啊,朝楠。”

屋裏一瞬間又響起嘈雜的聲音。

顧九曦急忙拉着八珍說話,“這些日子你怎麽瘦了?”

八珍也是如同掩飾一般,聲音都比往常大了幾分,笑道:“這不馬上就是祖母的壽宴了,又是過年……我一過完年就及笄,要是長胖了,新衣服怎麽穿?那麽多人看着呢。”

兩人就在老太君腳下的矮凳上坐着,這段對話自然也飄進了老太君耳朵裏,老太君笑着拍了八珍一下,“感情你說要給你老祖母捶腿也是因為要多動動,可憐你老祖母還以為你是真有孝心呢……”

八珍就勢靠着老太君的腿蹭了一下,道:“是真有孝心!您看看九妹妹,小腰怕是還沒到一尺六,我都一尺八的腰了……”

老太君樂的呵呵直笑,“你妹妹愛美吃得少。”又對八珍說,“你放心,回頭我多賞她些好吃的,等這個年過完了,讓她的腰跟你一樣粗。”

小鄭氏聽見這話湊了上來,笑道:“老祖宗再多喂她們兩個吃些好東西,一尺八也算細腰了,讓我們這兩個嫂嫂看着好生羨慕。”

衆人齊齊一聲笑。

顧九曦垂下眼簾,所以……她被貴妃折騰病了,在老太君嘴裏就這麽輕描淡寫被定義成愛美了?她從八珍手裏搶過一個美人錘來,輕聲道:“我也給祖母捶捶腿。”

Advertisement

屋裏正說話,外頭進來一個在二門上當差的婆子,進來先是給老太君請安,又給兩個少奶奶,兩個姑娘請安。

老太君心情正好,打趣兒道:“這家裏人多了……唉,我知道你是二門來的,必定是有事兒回報,幸虧今兒三個太太還有六靈七巧不在,否則要誤了差事了。”

能在二門上當差的婆子都是一張利口,當下笑道:“人丁興旺是老祖宗的福氣,要說也是我們這些當下人的嘴慢了些。”說着,她從袖口裏抽出一張帖子來,道:“門房收了一張帖子,給八小姐的。”

八珍接過帖子一看,笑道:“是林婉夕找我去她家裏玩,明天去。”

“林婉夕?”老太君重複道,又問:“哪兩個字?”

八珍不過猶豫一下,就遞了帖子給老太君看。

老太君一邊接過帖子一邊道:“女孩子家家起名字不過就那幾個字。”

顧九曦明白過來,貴妃叫做明菀,她叫做九曦,這人名字裏頭兩個字,都跟她們家裏人重了。

不過……老太君怕是也想看一看這帖子。

顧九曦稍稍擡頭朝老太君看去,見她視線是掃過整個帖子的,而不是直接找到最後去看人名字。

半響,老太君一笑,顧九曦知道這字怕是不重了,至少沒跟貴妃重。

“讓九妹妹跟我一起去吧。”八珍笑道:“她在家裏都待了好久沒出過門了。”

豈止是好久沒出過門,顧九曦低下頭來,她長這麽大,就去過一次吳家。

不過顧家還有一個……顧六靈,她是二房的庶女,二伯母将嫡庶之分演繹倒了極點,顧六靈長到十六歲,也是一次都沒出去過。

老太君開口,卻不是順着八珍說下去,而是道:“夕字取得不好,這個夕是日落的意思,我們家九姑娘的曦字是早上的太陽。”說完又把帖子遞給了八珍,道:“她病才好,出去你還得分心看着她,再說這帖子是下給你一個人的,你再帶上一個,小心下次沒人找你玩了。”

八珍笑道:“我都說了好幾次妹妹了,她們都想見來着。”

老太君笑笑,沒搭理她的話茬,跟方才來報信的二門婆子道:“你回去的時候再去一趟廚房,吩咐她們做些梅花點心。”又對八珍道:“早梅已經開了,這個剛好應景兒,去別人家裏別空手。”

八珍點了點頭。

顧九曦在老太君屋裏坐了一會,看着老太君有些困了,便和八珍一起出來。

八珍看着她欲言又止,半響才道:“我們能不能再不進宮了。”

可能嗎?

只是沒等顧九曦回答,八珍像是察覺的到自己說了十分不該說的話,急匆匆朝前走了兩步,道:“我先回去了,明天穿什麽去還有得想呢,妹妹好好休息,等我回來給你帶好吃的好玩的。”

八珍說完不等顧九曦同她道別就走了,九曦回到屋裏,看見聽蘭已經回來了。

“黎姨娘好好的。”聽蘭等到顧九曦坐下,站在她身前回報道:“肚子大了許多,姨娘說怕是不到兩個月就要生了,又說幸虧是在國公府裏,不然到時候天寒地凍的不好坐月子。”

顧九曦點點頭,追問道:“姨娘臉色如何?吃飯呢?晚上睡得好不好。”

聽蘭一一作答,說都好,又遞給顧九曦一個抹額,顧九曦接過來一看,是老人家的款式……

聽蘭道:“姨娘說她知道姑娘這半年遭了大罪了,怕是沒功夫做針線,便自作主張替姑娘做了一個。若是能用便用,不能用也費不了多大工夫,反正她整日無事,也就是做做繡活了。”

顧九曦将東西捏在手裏,摸着抹額上細細的陣腳,半響才對一直等在她面前的聽蘭道:“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老太君屋裏。

等到一屋子人走了個幹淨,錢嬷嬷上前攙扶着老太君,道:“您去屋裏躺躺?這鬧了一天了。”

老太君道:“不躺了。冬天本就日頭短,萬一躺睡着了夜裏還睡不睡了。”說着,她靠在椅子上,道:“你坐這兒幫我參詳參詳。”

錢嬷嬷搬了矮凳坐下,老太君道:“下月初七……你說要不要請客人呢。”

錢嬷嬷一笑,“雖不是整壽,不過過了六十就是高壽,別人巴不得老太君請她們來呢,好沾一沾福氣。再者大爺請了戲班子,正好人多熱鬧。”

“話雖如此……”老太君臉上閃過一絲厭惡,“請了客人不能不請姻親,我就是看不慣吳家那個樣子,請她們來我的壽宴,我倒是不如不做這個宴席!”

老太君說完還覺得心裏堵着慌,又加了一句,“我兒子給我請的戲班子,不是為了給吳家人唱戲的!”

錢嬷嬷安慰道:“那便不請,就國公府裏的人熱鬧熱鬧也是不錯的,咱們家裏的人也不少,兩位少爺又才回來。”

老太君嗯了一聲,“你看看吳家,他們家的商隊去了西北現在都沒回來,他們手上沒了周轉的銀子,居然打起糧食的主意了,這些日子被吳家囤了多少糧食?本來臨近過年,糧價就貴,現在有了吳家,生生又給擡上去三成!”

錢嬷嬷也道:“賺這種銀子,也不怕禍及子孫!”

“可見商人都是黑心腸的!”老太君下了定論。

錢嬷嬷卻有點擔憂,“說到西北戰局,很久沒消息了,也不知道究竟怎麽樣。”

老太君雖然也不知道,不過她消息稍稍靈通一點,知道這裏頭怕是皇帝做的局,只是她再信任錢嬷嬷,這話也是不好說的,當下道:“西北過來消息還得一個月呢,興許現在已經勝了呢?”

錢嬷嬷點頭,老太君又道:“你去跟明澤說一聲,就說我兩個孫子今年才回來,我們自己家裏人熱鬧熱鬧便成,今年就不請人了。”

錢嬷嬷領命前去,老太君卻被方才一段話勾起了心緒。

“老大家裏的手太長,老二家裏的嘴太硬,老三家裏的那個根本上不了臺面,”老太君一邊抱怨,一邊嘆氣,“原以為娶了兒媳婦就能享清福了,這幾十年過去,孫兒媳婦都有了,還得我操心!”

十月初四,離老太君的大壽還有三天。

這天早上,顧九曦帶着聽音來給老太君請安,正好遇見戲班子班主的婆子來給老太君送戲單,看見她來,老太君招手笑道:“來得早不如來的巧,一起來看看,看你有什麽想聽的沒有。”

顧九曦在老太君身邊坐下,聽那婆子道:“按理來說是該等到老太君正日子那天再點戲的,只是我們家班主是個精細人,再加上化妝換衣賞還得半個時辰,幾場戲這麽一來,怕是準備不夠,怕砸了自己招牌,因此鬥膽叫我前來先請老太君點戲。”

京裏三四家出名的戲班子,就他們一家是這個規矩,不過他們戲唱得好,再加上這個頗有幾分清高的規矩,反而越發的受人追捧了。

因此老太君也不找鬧,笑道:“依我看,提前點戲這個規矩很好。你們戲單子上長長這一串,若是等到正日子才呈上來,我看怕是都要看半天呢。是這個也想聽,那個也不想放過。”

一席話說得那婆子越發的興高采烈了。

老太君一邊看,一邊說,旁邊錢嬷嬷手裏也有一張單子,在老太君點了的戲上頭劃了個勾。

這邊正點戲,七巧也進來了,老太君擡眼看她,吩咐丫鬟又搬了一矮凳,七巧跟九曦兩個一左一右在老太君腳下坐着。

老太君挑完一遍,又将單子遞給顧九曦,笑道:“今兒你來的巧,就給你一人看,不叫她們知道。”

七巧笑了笑,道:“妹妹真是有福氣。”雖然還有幾分不忿,但是卻比以前的語氣好太多了。

顧九曦心下狐疑,只是這時候沒什麽空閑給她多想。

她接過單子,回憶起方才老太君點過的戲來,說起來正日子不過也就是唱上兩個時辰的戲,老太君已經點了七八出了,兩個時辰怕是都唱不完。

顧九曦想了想,笑道:“我記得有個大鬧天宮特別熱鬧,已經點了?”顧九曦又看,“還有什麽金銮殿受封?這個也有了。”

老太君笑道:“你按照你喜歡的點。”

顧九曦道:“我喜歡熱鬧的。”這倒不是為了奉承老太君,上輩子念了十年經,她現在的确是喜歡熱鬧一點的戲。

只是……一邊說她一邊看着顧七巧,雖然臉上一瞬間變了變,可是居然什麽都沒說。

婆子湊到錢嬷嬷跟前,看了兩眼笑道:“老太君的孫女兒跟老太君喜歡的一樣,正是再好不過的了。”

老太君聽了一笑,道:“那便先是這些吧。”

婆子拿了東西離開,老太君跟她們兩個說:“戲班子被安排在了花園子裏的西山閣裏,你們這兩日若是去花園,注意些別叫人沖撞了。”

顧九曦答應,聽見七巧笑道:“天冷,好幾日沒去花園子逛了。”說着,她又拿出一個兔子皮做的手筒套來,道:“您看看我這次做的怎麽樣了?”

老太君接過東西,摸了摸笑道:“比上回針腳密了些。”

七巧又笑,“祖母看看暖不暖和?”

老太君臉上的笑容淡了些,顧九曦猜想她是明白顧七巧想做什麽的。

“祖母帶上看看?”七巧撒嬌道:“試試舒不舒服,專門給祖母做的呢。”

老太君将手往手筒套裏放了放,道:“難為你這麽孝順了。”

顧九曦急忙低下頭來,生怕別人看出來她的不自然,說起來其實這東西看着不錯,卻沒什麽大用途。

老太君冬日裏最多在抄手游廊裏走一走,遠的地方一概不去,這兔皮做的雖然暖和,但是對老太君來說就是熱了,怕是也沒什麽上手的機會。

七巧最近這是怎麽了?

顧七巧見老太君收了東西,笑道:“祖母好好戴着,我回去寫字了。”說完看也不看顧九曦就離開了。

等她出了門,老太君将手上東西摘了下來,道:“這幾日你生病,也沒人跟我念經了。”

“那現在過去?”顧九曦一聽就知道老太君的意思,“缺了這幾日,也不知道菩薩會不會怪我。”

“你只要心誠——”老太君話沒說完就打住了,站起身來道:“我們去佛堂。”

坐在熟悉的蒲團上,顧九曦一邊念經一邊還能分出心來想顧七巧這般反常是為了什麽。

顧七巧不怎麽發脾氣了,又特意的來奉承老太君,就是說老太君身上有什麽是吳氏沒法給顧七巧的。

顧九曦又想起來她剛能出門那兩天,顧七巧還專門過來耀武揚威了一趟,到現在不過短短十幾天過去……顧家一切照舊,那就是吳家發生了身邊變故。

吳家的生意出問題了,顧七巧已經及笄半年,卻還沒定下親事來,吳家這一時半會怕是騰不出手來了,所以顧七巧轉身想讓老太君給她找個婆家。

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吳氏和顧七巧兩個一直覺得三房會被分出去,跟老太君日常相處裏也能流露岀一二來。連她都能看出來,更何況是老太君呢。

顧九曦收斂心神,越發虔誠的誦經。

老太君不會答應的,不然上輩子顧七巧就不會嫁給皇商之子了。

十月初七,一大早起來便是熱熱鬧鬧的。

顧九曦換了新衣裳,又專門上了胭脂,頭上戴的是老太君賞的簪子,往正房去了。

六靈、七巧和八珍已經到了,幾房太太想必是要幫着辦宴席,因此還沒到。

一看見她,六靈就笑道:“九妹妹總算是來啦,可就等你一個了。”語氣裏難掩的妒忌,聽得九曦心裏一驚。

八珍道:“說了許多日子的新衣裳終于得了,九妹妹還不快來試一試?”

“九妹妹平日裏眼神最好了,”七巧終于忍不住也開口了,“怎麽這個卻看不見了呢?”

九曦擡頭,看見前頭榻上放着兩件紅色的比甲,袖口領口都是一圈的兔子毛。因着老太君今日做壽,榻上的罩子也換了紅色,因此她剛進來的時候才沒看見。

“你們不許說她。”老太君皺了皺眉,語氣稍稍嚴厲了一些,“她日日這個鐘點過來,你們呢?今日遲了明日早了,沒個定性。”

“九姑娘快來試一試衣裳。”錢嬷嬷笑道,“專門等到今日,等你們兩個穿上了,今兒頭一個讓你們給老太君磕頭。”

九曦沖八珍一笑,兩人上前,一人一件穿了起來。

待她們兩個穿好轉過身來,老太君看着八珍愣住了,她口裏喃喃道:“真是一模一樣。”

聽見這話,顧九曦只覺得眉頭一跳,身子已經先于頭腦跪了下去,“祖母福壽安康,年年有今日,歲歲有今朝。”

老太君才在恍惚間,被她吓了一條,随即笑道:“你這孩子。”

顧九曦餘光掃了八珍一眼,見她已經跪下來了,便道:“孫女兒讨個巧兒,先給祖母拜壽了。”

八珍這才開始叩頭說吉祥話,又對顧九曦假意埋怨道:“好好的說跪就跪,倒顯得我粗苯了。”

老太君笑道:“不白受你們的頭,錢嬷嬷,紅封給她們,九曦給兩個!”

“多謝祖母。”顧九曦又行了個禮。

等到六靈和七巧兩個也磕過頭,又一一送了針線活,大太太身邊司琴過來,笑道:“回老太君,院子裏已經擺好了,太太們請您過去。”

錢嬷嬷伸手扶着老太君起身,老太君笑道:“今兒可是全交給她們三個了,我就做一天的甩手掌櫃。”

顧家三位太太,也就只有這一天才能稍稍管管事兒。

顧九曦跟在老太君身後,一行人到了花園子。

戲臺搭在暖房的正前頭,上頭已經布置好了,兩邊坐着的藝人已經開始敲鑼打鼓吹奏起來,老太君聽了很是高興。

兩邊的偏廳裏則站滿等着磕頭的下人。顧家三位太太則站在暖房門口,看見老太君前來,大太太親自掀開簾子,笑道:“母親請。”

老太君遞給她一個贊許的眼神,誇道:“辦得不錯。”

大太太臉上一喜,誰知老太君立即道:“你們三個都不錯。”

大太太腳下一頓,不過立即趕上來,笑道:“二弟妹管的宴席菜品,我安排的家裏下人,戲臺子交給三弟妹了。”

老太君一邊聽一邊點頭,大太太又道:“不如先叫她們來給您磕個頭?”

老太君坐下,又對顧九曦等人道:“你們坐你們的,不用拘束,誰家都沒有勞累還沒出嫁的姑娘的規矩。”

之後才對大太太說,“我們府上七八百的下人,這要磕到什麽時候?”

“沒安排那麽多人。”大太太笑道:“就安排了府上得體的婆子,各房管事的,還有幾位爺的姨娘們,加起來也就五十餘人。”

老太君這才點頭。

先從大房開始,生了八珍的姨娘先來磕頭,老太君坦然受了,又有錢嬷嬷給她遞了紅封,只是坐在一邊的八珍很是坐立不安。

下來是二房的妾,最後輪到三房。

顧九曦立即看見黎氏,露瑤扶着她,挺着個大肚子,緩緩走了過來。

顧九曦壓抑不住想站起身來。

老太君皺了皺眉頭,擔憂道:“你肚子都這般大了,怎麽也來湊這個熱鬧?好好歇着便是,”說完又覺得自己語氣稍稍嚴厲了些,補充道:“紅封兒少不了你的。你閨女今年第一個磕頭,我給了她兩個,你肚子裏還有一個,我也給你兩個!”說着,老太君自己也笑了起來。

黎氏笑道:“那更要給老太君磕頭了,不是為了我,更是為了我肚裏這個孩子。”黎氏摸了摸肚子,“我替他也得磕個頭。”

“你這肚子……”

顧九曦站了出來,兩步走到老太君身前,笑道:“我替姨娘磕頭!我再替我弟弟也磕一個。”

聽見弟弟二字,老太君笑逐顏開,“今兒的紅封全讓你一人得了。”已經是默許了。

顧九曦松了口氣,剛跪在蒲團上,便聽見方才還如春風化雨一般舒緩的鑼鼓唢吶聲,突然尖利了起來。

砰!

這的一聲響,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顧九曦下意識縮了縮身子,卻發現黎氏被這麽一驚,扶着肚子皺着眉頭,腿軟了就要倒下來。

露瑤沒反應過來,只扯着黎氏的袖子。

撕拉一聲,袖子破了。

顧九曦來不及多想,急忙撲在地上去接黎氏,又想這地上都鋪着毯子,想必摔不着。

她剛撲在地上,就覺得姨娘壓了下來,重重的壓得人生疼。

身上雖疼,不過心裏卻是喜悅的,總算是沒叫姨娘摔了。

可是……她立即覺得手上濕了,像是被澆了熱水一般。

顧九曦不敢置信将手移在眼前,松了口氣又大叫,不經意間眼淚都流了出來,“叫嬷嬷!姨娘羊水破了!”

“什麽!”老太君一拍桌子站了起來,看清地上一圈深色的水印,随即一陣頭暈又朝後跌去,重重倒在了椅子裏。

錢嬷嬷一陣心驚肉跳。

外頭的鑼鼓聲敲的越發的熱鬧了。

顧九曦想起方才大伯母說的,戲班子交給吳氏負責,她在人群裏找到吳氏,發現她滿臉的幸災樂禍看着她們兩個。

你等着!

顧九曦死死咬着牙,若是她姨娘有什麽三長兩短,她搭上這條命也要跟吳家不死不休!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