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中秋過了沒幾日,朝野又因聖人的一則旨意又熱鬧了起來。

聖人傳谕,“朕知命之年,子有十。長次皆夭,朕時傷懷。而餘者及弱冠之數,各有所長,朕心甚慰。先祖诏:後十有六者,離宮造府,上聽廟堂,下達萬民,治國治民,日夜不怠。”

此谕一出,前朝重臣全然不顧聖人三子到七子早就過了十六歲的年紀,皆是叩拜聖人賢明,後宮有子的妃嫔皆無不自喜。特別是德妃、良妃,她們的兒子早過弱冠歲數,聖人遲遲不曾封她們兩的兒子為王,一直将其困在皇子所中,便是三皇子、五皇子想做些什麽都得在聖人眼皮子底下行動,又因為沒封王,無實權。辦的差事都是些不觸及核心的,這又如何體現他們的才學,讓聖人多看他們幾眼呢?

所以,封王這件事情是好事,聖人雖知命的歲數了,可身體一向極好,這皇位只怕還要坐上許多年。先太子夭折後,聖人不曾再立新儲。這一次,只封王,不立東宮,只怕是要從諸子中擇一人為儲君。

禦史府忙了數日,終将這一批離宮開府的皇子封號及職權定了下來,當然皆以聖人之意辦理。

三皇子謝景蘇年二十有二,居長,賜封號“端”,理工部事宜。

五皇子謝景塵年二十有二,次之,賜封號“康”,理禮部事宜。

六皇子謝景懷年十八,賜封號“德”,理吏部事宜。

七皇子謝景瑜年十八,賜封號“慎”,理大理寺事宜。

當朝設三公六部同治朝政,其分轄隸屬暫且不提。三公六部之外,又設禦史府,行監察百官、傳達天聽,起草诏書之責;又設大理寺,掌刑獄、律法。三公六部、禦史府、大理寺互相牽制,共治前朝政事。

含光院前院設香案、從主到仆皆沐浴焚香,跪迎聖旨。

吳嬷嬷聽着旨意,眼淚都快憋不住了,終于,殿下終于封王了。

既封了王,自然皇子妃也會封為王妃。陳青瓷跪在那兒聽旨的時候,心中還是迷迷糊糊的,她遠嫁時,家中擔憂她進了京便會成為寡婦,誰能想到短短幾月,七皇子封了王,她就成了王妃了。

封王是大事,謝景瑜領了旨意,要前去叩謝聖人,後又去太極殿告慰先祖。而這一切,陳青瓷都不用參與,是而她将接旨時的大衣裳換下之後,終于松了一口氣。方才足足跪了三刻鐘,大監才将旨意念完。

“姑娘。”琉璃喜極而泣,若是家中知道,姑娘成了王妃,不知該多高興。

謝景瑜換上了蟒袍玄服,頭束五龍蟠頂金冠,跟着禦前大監一路行至禦書房,他的兄長們皆已在此等候,見他來了,互相見過禮,齊齊走進禦書房中,給聖人行禮。

Advertisement

聖人見自己四個兒子如今皆做一般的打扮,看着各個都是頂天立地的男兒了,有些感慨,“朕年輕的時候,也同你們這般。日後,你們不可離心,切記守望相助四字。”

聖人逐一看過去,并沒有多看誰一眼。

幾家歡喜幾家愁,這一回封了四個皇子,七皇子以下年歲皆未滿十六,還是光杆皇子。八皇子間謝景澤今年十五,明年自該封王,只這九皇子謝景玉才十歲,封王之日還早的很。等他封王之時,這朝中勢力怕是早就被他幾個哥哥拉攏了。皇後一想到這兒,頭痛腦熱便犯了。

“皇上為何要這般對本宮,難道景玉便不是他的兒子。”皇後帶着抹額,躺在門窗掩的死死的寝殿內,眼淚哭濕了一整張帕子。旁的皇子都封王了,為何單單落下了她的兒,皇後怎麽都想不通。

她那貼身嬷嬷知她鑽了牛角尖,忙寬慰道:咱們九皇子這不是年歲尚小,還未到分封的年紀嗎?”

“娘娘,且寬心。九皇子可是聖人嫡子,這自古嫡庶有別,九皇子前程不會比前頭那幾個差。”

貼身嬷嬷又指了指天,“如今聖人身體康健,娘娘不若攏住聖人之心才是,讓他能愛屋及烏,多疼咱們九皇子幾分才是。”

貼身嬷嬷未說出口的是,七皇子也是嫡子,如今封了王,進的可還是六部之外的大理寺,那個地方可是有實權的地方。九皇子又被皇後溺愛的不成樣子,上回當衆頂撞聖人,被關到了中秋,若不是嫌丢醜,聖人怕是連中秋都不會放九皇子出來。

“你以為我不想攏住他的心,他心裏頭除了那個死人,哪兒還裝得下我。”皇後忿忿道,她不甘心,人活着的時候壓她一頭,人死了還是要壓她一頭。

貼身嬷嬷忙攔住她的話茬,“娘娘,可使不得。”

孝昭皇後大行後,雖立新後,宮中卻再未進過新人,連留宿後宮時數都少了大半。人人都說,聖人心中還裝着孝昭皇後,一直未曾走出其逝世的傷痛。

“我替他主理六宮這麽多年,且不說有功,但也從未出過差錯。他怎麽就,怎麽就不願意多念着我幾分。”皇後暗自神傷,她年輕時進了宮,聖人也曾是翩翩佳公子的模樣,她一顆心都挂在聖人身上,可是後宮有那麽多的女人,她也只是其中一個罷了。

雖說已經下旨封王了,可這王府還并未完全修建好,在這宮裏頭還得住上月餘。但皇子所裏頭卻熱鬧的很,整日裏都在清點着要搬走的物件。

陳青瓷倒也沒覺着有什麽差別,只皇後犯了頭痛病,她們這三位兒媳需得日日侍疾。皇後作怪,可她是嫡母,拿捏兒媳連聖人都無法說。不過侍疾三日,等從坤寧宮出來,何牡丹揉了揉站了一天而酸痛的腿,和陳青瓷手挽手地往回走。

“咱們再過些日子便能出宮了,端王府離慎王府不遠,咱們可得時時串門子。”

陳青瓷抿着嘴點點頭,她累的小臉煞白,不知是不是皇後刁難她,她端藥,熱了冷了都被訓斥,一日來回奉皇後用藥,都得花上小半個時辰,而她都得舉着藥碗在一旁伺候着。

“咱們要熬出頭了。”何牡丹輕聲安慰她道。

可不是?皇後如今能用侍疾為藉口折磨她們,等她們出了宮就能松一口氣了,不過一旬才進宮來,又都是王妃了,主理一府之事,皇後想要拿捏她們便難了。

何牡丹未語之言,陳青瓷懵懂之中也有所悟。

雖未遷府,謝景瑜卻腳不沾地的忙着前朝之事,如今同她更是深夜了才能見上一回。

有一日,謝景瑜進宮上奏,聖人留下了他,“如今你也要開府了,這後院只有一位正妃可不像樣,朕有意,替你納側妃。”

端王同康王自不提,早是将一正二側妃取進了後院,只謝景瑜一人無側妃了。

“父皇,兒臣有一言,還請父皇揮退兩旁。”謝景瑜也不意外,但他早有應對之策。

大監領着宮人退至禦書房外聽候,不過一炷香的時間,裏頭喚人,大監忙領聖命去請太醫來。

“可是真的?”聖人聲音有些抖,眼神一錯不錯的看着正在問診的倆人。

又過了兩刻鐘,裏頭才宣人進去伺候。聖人坐在書桌後頭,人像是蒼老了幾歲般顯出了疲态。

謝景瑜心中有過一絲愧疚,複又消失不見,與太醫無聲地交換了一個眼神。他不會納側妃,也不會讓陳青瓷頂着罵名,他自己擔着便是。

“父皇,您若不信,還可請國師,國師也曾。”

“罷了,你不用說了,朕知曉了,你回去吧。”皇帝擺了擺手,止了他繼續說下去的話茬。他心裏是難過的,對于這個他同阿玥唯一活下來的兒子,他本就多看顧幾分,他前頭兩個兒子皆是阿玥所出,可當年朝政動蕩,看顧不力,皆早殇。這個好不容易盼來的兒子,也在阿玥去後,變得病怏怏。

聖人念及此,雙眼緊閉,思念亡妻。

作者有話要說: 第二段聖人傳谕那一整段文言文都是我瞎編的(編了十分鐘才寫出來100字不到,我菜),不可考據。

gogogo 我明天要是寫不到三千字一章,我就是個弟弟!

真的!寫不到我就是個弟中弟。

慎這個封號是有寓意的,後面解釋。

明天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