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抛夫棄子女知青2

第23章 抛夫棄子女知青2

不管願不願意,下鄉的日子還是在周母不間斷的忙活中很快到來了。

這時已經是農歷9月初,天氣漸漸涼了下來。

所以周念夏的行李中還準備有兩床厚厚的棉被,幾個大大的包裹倒襯得行李的主人周念夏身子越發小巧了。

出發的這天,周父、周母和周大哥都請了一天假,早早地就起來了。這是準備直接送周念夏并一堆包裹到火車站,打算親眼送着女兒/妹妹上火車才放心。

這時候華國的交通并不發達,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也就是綠皮火車了。

而坐火車從上市到遙遠的雲省足足要坐兩天兩夜,吃食什麽的都是家裏準備好的,火車上氣味難聞、人又多,路上艱辛可想而知。

好在下鄉知青們的車票是知青辦統一購買的卧鋪票,雖是硬卧到底比硬座要好得多,不然以周家的能力可買不到卧鋪。

一家四口人在車上人山人海中擠擠攘攘,好一會兒才找到了周念夏的位置,幾人幫着把行李放上行李架。

周母又對着周念夏絮絮叨叨囑咐起來,什麽路上吃食不要省着、什麽行李到時拎不懂也不要顧及面子就托別人幫個忙、什麽到了地兒缺了什麽就寫信回來他們給寄,拳拳一片母愛盡在其中,周念夏都一一應了。

再是不舍,離別的時刻終要到來。

在乘務員的大力吆喝聲中,周父周母及周大哥只得一步三回頭地下了車,立在站臺處凝望着火車一點點駛遠。

周念夏也将頭湊到窗前,一個勁的揮着手同周家人告別,淚水不禁漸漸漫出眼眶。

再見了,我的親人!

===層,一般是兩邊互相面對面的,也就是說6個人同處于一片空間內。

幸運的是周念夏這片的6個人都是女生,想來是特意安排的。也可見這個時代男女大防還是要有的,尤其他們這樣年輕的小姑娘、小夥子,最是需要忌諱。

Advertisement

周念夏暗暗在心裏記住這點,以後可要注意點。

=====

周念夏的鋪位處于上鋪位置,下面中鋪是一個看起來就不太好惹的嬌小姐,下鋪的則是一個老實巴交的瘦長臉女孩,看身上衣服補丁及吃的午飯,周念夏猜測不是家裏條件特別不好就是在家裏不受寵的;

周念夏對面的則是一個圓臉小姑娘,一張臉笑眯眯的,看起來就叫人有好感,再下面是一個沉默寡言、年級有點大的姑娘,最底下則是一張滿臉興致盎然、充滿生氣的臉孔。

6個人年紀相差不太大,但倒是6種截然不同的性格,周念夏在心底暗暗記下幾人性情。

接下來還有兩天時間同吃同睡,周念==

周念夏的失态旁人都沒有在意,因為在場的大多都是一樣的情緒不佳。

此時車上基本都是像周念夏這樣的年輕人,這讓周念夏都開始懷疑,這是一輛知青專車了。

離別的憂傷籠罩了整節車廂,人們的情緒都很是低落,車上很長時間都是一陣靜默無言。

若說前兩年,還有知青是真的為了心中的理想、為了建設農村那片大有可為的土地而選擇上山下鄉;

那麽現在,聽多了鄉下生活艱難、歸期無望的這群青年們,卻實打實的對即将到來的農村生活提不起一點期望。

這種狀态一直持續到午飯時間,火車并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感覺到饑餓的衆人才紛紛從自己的行李中拿出家裏準備好的吃食。

但是顯然,大家的家庭經濟條件不一樣,拿出來的吃食水平也不一樣。

似周念夏拿出來的是黃澄澄的雞蛋餅,而對面的姑娘拿出來的就只是幹糧餅子了。

吃着東西,大家才打起了精神,有心情互相介紹起來。

火車硬卧的格局分為上、中、下三夏知道這關系不說搞好、但肯定不能弄僵的。而且如無意外,日後怕是還有相處的機會。

大家互相認識之後,就開始問起了各自下鄉的地點。

一問才知道,6個人裏就有2個和周念夏一樣去的同一個生産隊,是雲省安市一個叫前進大隊的地方,另兩人分別是周念夏中鋪、以及對面中鋪的姑娘,其餘3人也在同一個公社下面的不同生産隊。

因着目的地相同相同或相近,6個人的關系很快就親近了起來,尤其周念夏他們仨更是。

雖然周母準備的飯食都很好,但因着大家都在一起吃喝,周念夏就特意沒好拿出如雞蛋、肉醬之類的吃食。

一是,容易将自己與其他人隔離開,二是,東西若拿出來了怕是還要分出去的,這年頭糧食金貴,周念夏不願也不想窮大方。

反倒是周念夏中鋪的姑娘,每頓好吃好喝,惹得周邊一片的人眼紅不已,但人家也不在意,照樣該吃吃該喝喝。

周念夏不由佩服她的粗神經。

時間就在衆人吃吃喝喝聊聊天中過去了,路上陸陸續續有人下車,也有人上車。

等到兩天後,一路安然無事的火車終于到了安市下面的一個小縣城,周念夏6人才算是到了地兒。

等拖拽着行李下了火車,已經是上午9點,從封閉的火車下來,重見了光明,衆人紛紛呼出一口濁氣,總算是到了。

環顧四周,周念夏才發現到同一個縣城的足有二三十人,這些人又是往不同的公社去。

一群人下了火車又轉坐不同的公共汽車,分別向下面的集鎮開去,這時同路的還有十來個。

=====

汽車一路沒有停留,直接給大家帶到了分配的前進公社大門口,,一路過來大多是土路,颠簸的衆人早已饑腸辘辘,這時已經是中午了。

公社領導帶着一群幹事迎了出來,首先對知識青年下鄉支援農村建設表示了歡迎與鼓勵,随後便帶着周念夏他們去公社食堂吃飯,這讓衆人不由暗松了一口氣。

只有三個年輕的小夥子,被公社領導派去下面的三個生産大隊通知一下大隊長來接人。

顯然從公社十分簡陋的外觀來看,公社的條件也不是很好。

公社的食堂就在後院,此時正有兩個人在竈前忙活着,不一會兒,一大筐子白面摻高粱面的大馍、幾大碗鹹菜并一大桶蛋花湯就被大師傅搬了出來。

每人發了兩個馍馍、一碗雞蛋湯,一桌放了一堆鹹菜,衆人就開動了。

因為桌椅不夠,周念夏他們坐在了食堂的桌邊,倒是公社的一群幹事沒了座位,都端着自己的飯碗、或站或蹲地吃着飯。

周念夏注意到,他們用的飯碗都是統一樣式、但那些幹事們用的卻是花紋各不相同的,周念夏囧囧的想到,那些飯碗可能因為公社飯碗不夠而從自個家裏帶過來的。

周念夏不由再次感嘆這個生産力低下的年代。

雖然飯菜只能算簡陋,但吃了兩天冷硬的幹糧的青年們見到熱乎乎的飯菜,也都沒有嫌棄,反而差不多是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

這一路,他們是深刻體驗到了,出門在外有多不容易,不過他們不知道的是,因為他們此時的表現,免去了後面的一些小磨難。

旁邊公社的幹事們都不由露出滿意的微笑,這一批知青看來都還算懂事。

不像前面那幾批,一來就嚷嚷着飯食難吃、對不起他們辛苦支援、不支持上級領導指示等等之類的話,真真白瞎了他們的糧食,不過公社領導當時也暗示了幾個大隊長好好磨磨他們的性子,時間久了才算老實一點。

簡單吃過飯後,生産隊的隊長們也趕着隊裏的騾車到了公社,說是騾車,其實就是一輛并不寬大的板車,人就是坐在上面估摸也只能坐在車沿上。

在簡單的一番言語鼓勁後,公社幹事們又開始忙着組織知青們分配到各個生産隊,每個大隊接收知青的名單早已經定了下來,只需要把一個隊的人聚在一起帶到大隊長旁邊就行。

14個知青,分為三隊分別塞進了三個大隊,周念夏他們分配到的正是前進大隊,聊天中周念夏也知道了前進大隊的前身是錢家村,在華國建立後才改名前進大隊,意在表明前進的決心。

周念夏知道,在歷史前進的巨浪中,公社和生産隊終會被鄉政府和居委會的模式所取代。

但在這時,公社領導和生産大隊可以說是他們這群知青的絕對權威了。

他們掌管着所有勞動力的公分和口糧,甚至能一手把控住知青們回城探親和回城名額,是他們絕對不能得罪的存在。

好在周念夏從原書中知道,前進大隊的大隊長,錢老頭,是一位可靠的,固然有幾分圓滑可也堅持底線的大隊長,即使有時看不慣偷奸耍滑的知青、可也沒怎麽刻意為難過他們。

最終周念夏3人并2個男青年,一行5人便一起坐上騾車,奔向他們即将面對的未來生活,不知歸期。

一路上,周念夏不可避免的回憶起原書劇情。

若說女主是賢妻良母的正面典型的話,原主就是絕對的負面典型。

作者有話要說:??竹裏:新鮮出爐的一章。這章要查資料,寫的有點小艱難,可能還有bug什麽的,看見的童鞋可以指出來我努力改。

話說為什麽會有小天使覺得我會早點更新呢,捂臉.jpg。

吆喝聲,求收藏、求評論,路過的瞧一瞧看一看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