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團寵
不過衆人剛吃了幾口, 外頭就傳來了太監尖利的通傳聲——皇上駕到!
衆位妃嫔連忙起身, 誰知道還未站起來了, 太皇太後就沖着她們擺擺手道:“坐下, 都坐下, 今個兒是他皇額娘過壽辰,他來遲了,本就是他的不是, 哪裏能叫他叨擾了咱們用飯?”
大家聽聞這話,都笑了起來。
玄烨進來的時候, 衆位妃嫔臉上都帶着笑,太皇太後更是率先道:“皇上今兒來遲了,可得自罰三杯才是!”
宜寧看着那抹走進來明黃色的身影, 只覺得幾日不見,他好像憔悴多了,似乎也瘦了點,如今面上雖帶着笑,可仔細看來, 那笑意似有似無,看的并不真切, 可見不是真的高興。
玄烨只道:“老祖宗既然發話了, 朕哪有不從的道理?”
說着,他更是走上前去,沖着太後作揖,“兒臣恭祝皇額娘平安康泰, 日日順遂。”
“好孩子,不必多禮!”太後看着玄烨,面上滿是笑意,她雖不是玄烨的生母,可在玄烨十歲那年,聖母皇太後便已去世,那個時候太皇太後就對她說,她膝下無子,玄烨沒了額娘,以後她就是玄烨的親生額娘了!
這幾年來,她對玄烨一直十分上心,如今更是道:“只要皇上好,只要大清朝好,我就好!”
玄烨更是道:“只要老祖宗和皇額娘好,兒臣就好……”
“好了,你們一個個的,這是做什麽?大家夥可都瞧着了!”太皇太後是個爽朗的性子,只要玄烨坐在自己身側,道:“皇上想必這幾日又沒有好好吃飯,瞧着都瘦了,今兒可得多吃些。”
玄烨應了一聲是,也不得太皇太後吩咐,先是自罰了三杯酒。
一家人瞧着是其樂融融的,不管從前如何,不管先前那些妃嫔們私底下是怎麽勾心鬥角的,可如今在慈寧宮,一個個把自己的小心思都收了起來,上頭的那位可是太皇太後喲,她們使個眼色,太皇太後就能知道她們心裏在算計着什麽小九九。
可這個道理,唯獨昭妃不明白。
當着玄烨的面,太皇太後又把昭妃送的碧玺挂串拿出來說了一通,只說昭妃是用了心思的。
後宮之中向來和前朝是息息相關,縱然遏必隆當初在知鳌拜惡行仍保持緘默不加以勸阻,可他到底是跟着太宗皇帝出生入死打江山的,更是輔佐先帝爺和玄烨這麽多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再加上鈕祜祿一族一直對當初後位的事耿耿于懷,所以太皇太後一直都頗為照拂昭妃,更何況,這些日子,遏必隆病的厲害,據她老人家所知,只怕遏必隆的日子不多了。
于情于理,她該對昭妃好些。
玄烨也知道遏必隆的病情,順勢也跟着誇贊了昭妃幾句。
昭妃就像是個小孩子似的,得了長輩幾句誇贊,便是滿臉笑意。
可要說太後真喜歡什麽,那就是宜寧送的那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了,她只問道:“……翊坤宮的宜常在是誰?”
被點到名兒的宜寧正躲在下頭吃羊肉鍋子了,這羊肉鍋子做的味道極好,羊肉乃是用的從蒙古一帶運過來的馬頭山羔羊,味道鮮美且沒有一點羊膻味兒……
宜寧忙站起來道:“嫔妾正是翊坤宮的郭絡羅氏。”
“哦?又是一位郭絡羅氏?要是我沒有記錯的話,當初二月選秀的時候,宮裏是添了一位郭常在的。”太後看着宜寧那張明豔溫柔的一張臉,只覺得半點印象都沒有,她記性不錯,若宮中有這樣一個人在,她不可能不記得的。
宜寧笑着道:“嫔妾剛進宮不久,太後娘娘您說的郭常在,正是嫔妾的妹妹。”
“哦,原是這般。”太後點點頭,這樣說來,她就有幾分印象,太皇太後曾和她說起過,最近宮裏頭新添了一位常在,頗得玄烨寵愛,想必就是這一位了,“你為何要送我一卷開過光的佛經?”
後宮妃嫔送什麽的都有,大多是像昭妃這樣送首飾的,還有些則是送屏風,送帕子之類的,送佛經的,唯有這一位,偏偏也是這卷佛經最得太後喜歡。
原本殿堂裏有人在說話的,可見着宜寧起身,一個個眼睛直往這邊掃。
玄烨也停下手中的筷子看着她,聽聽她到底要怎麽說。
宜寧笑着道:“原先嫔妾祖母在世的時候就癡迷于佛經,嫔妾想着太後娘娘什麽好東西都不缺,所以想着送太後娘娘一卷佛經試試看。”
太後微微颔首,道:“你倒是有心了。”
宜寧展顏一笑,正欲坐下的時候,誰知道太皇太後順着玄烨的目光看去,只見玄烨的目光落在宜寧面上舍不得挪開,笑着道:“來,丫頭,走過來叫我瞧瞧!”
她年紀大了,縱然精神不錯,可眼神卻不如從前。
每日玄烨做了什麽,吃了什麽,都有人與她老人家禀告的,所以對于這位宜常在,她是久仰大名。
宜寧好不容易放回肚子裏的一顆心又重新懸了起來,只能硬着頭皮走到了太皇太後身邊。
太皇太後拉着她的手,恨不得把她從頭到腳打量了幾遍,最後只笑着道:“是個标致的丫頭,瞧着也是個有福氣的。”
說着,她更是褪下自己腕子上的玉镯子,道:“這镯子是我出嫁的時候從科爾沁帶去了盛京,又跟着我來到了京城,算算年頭,也跟着我有幾十年了,算不得什麽好東西,你戴着玩吧!”
太皇太後賞賜下來的東西,就算不是好東西,可經她老人家賞下來,不是好東西也變成了好東西。
宜寧低頭一看,的确是普通的玉镯子,還帶着太皇太後身上的體溫,忙道:“這镯子跟着老祖宗多年,嫔妾不敢收……”
這镯子既是太皇太後從科爾沁帶來的,那就是太皇太後的陪嫁了。
太皇太後親手将镯子套在了她的腕子上,只道:“當初我的姑姑就對我說,玉養人人養玉,我這玉镯子跟了你,也算是她的福氣……收起來吧!”
宜寧不知道該收還是不該收,只偷偷窺着玄烨,希望能從他面上看出些端倪來。
玄烨見狀,一笑道:“老祖宗給你,你收着便是了,同老祖宗這般客氣,當心老祖宗以後得了什麽好東西不賞給你了!”
宜寧這才笑着道謝,“嫔妾謝過老祖宗。”
“不必道謝,以後盡心盡力伺候皇上便夠了。”太皇太後活了活了大半輩子,見了不知道多少人,遇了不知道多少事兒,看人是極準的,這丫頭眼神清明,是個好的。
如此一來,她這才放宜寧下去了。
衆人對宜寧的羨慕又多了兩分,只覺得宜寧這命實在是好得很,宜寧沒瞧見,宜芳面上同樣流露出歆羨的神色來。
接下來,太皇太後又賞了些東西給赫舍裏皇後、榮常在、布常在這些懷有身孕的人,說了幾句要諸位妃嫔早日替玄烨開枝散葉的話,一場壽宴也算是到了尾聲。
太皇太後和太後年紀大了,就算是精神再好,也撐不了這麽久,用完了午膳,便回去寝殿歇着了。
這場壽宴算是這般散了。
等着回到了寝殿,蘇麻喇嬷嬷只說要服侍着太皇太後歇下,誰知道太皇太後卻是擺擺手,道:“不必歇了,年紀大了,若是這個時候睡上半個時辰,只怕晚上就睡不着了。”
蘇麻喇嬷嬷見狀,便喊了兩個宮女來替她老人家捶腿。
太皇太後喝了幾口茶,才對着蘇麻喇嬷嬷道:“今日的事兒,你如何看?”
“老祖宗指的是哪件事?是昭妃娘娘,還是那位新進宮的宜常在?”蘇麻喇嬷嬷跟在太皇太後身邊幾十年,對太皇太後的心思揣摩的是一清二楚,“今日這事兒,昭妃娘娘的确是做的不厚道,她出生鈕祜祿氏,家中不缺銀錢,故意當面顯擺,可叫旁的妃嫔心裏如何想?”
“更何況,阖宮上下誰不知道太後娘娘喜歡素淨,不喜張揚,昭妃娘娘送太後娘娘一串碧玺挂串,只怕就今日太後娘娘戴一戴,等着回去之後就會命人收起來……叫奴婢說啊,昭妃娘娘這東西不是送給太後娘娘的,而是送給宮裏頭所有人瞧的。”
說着,她沉吟片刻,只道:“至于這位宜常在,倒是個妙人兒,方才奴婢一直替您留意着了,皇上雖一直坐在您身側,陪着您說話,可那眼神卻是時不時落在宜常在身上。”
“那宜常在胃口也是好,皇上見了直笑……倒是皇後娘娘那邊,皇上倒是沒和她說上幾句話。”
她是看着赫舍裏皇後長大的,知道赫舍裏皇後性子娴靜溫柔,只是有的時候性子太過于執拗、鑽進牛角尖之後就鑽不出來了,要是赫舍裏皇後沒有顧忌那麽多,如今哪裏會落得這樣的局面?
說起赫舍裏皇後,太皇太後卻是長長嘆了口氣,當初赫舍裏皇後是她親自與索尼求娶的,沒想到卻落得這樣一個境地。
其實她老人家也不是什麽都沒做,聽聞赫舍裏皇後與玄烨有了嫌隙之後,太皇太後去過坤寧宮一趟,可不管她怎麽問,赫舍裏皇後都說沒事兒。
她知道,赫舍裏皇後是怕她操心,可這個丫頭啊,就是太死心眼了些!她就算是想勸,也不知道內情,不知道該如何去勸玄烨。
作者有話要說: 我好喜歡太皇太後的,有大智慧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