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雪蓮花.仕途
她是典型的漢家女子,儒家門第。
香茗冷墨,信手做來。
他讀書寫字,她便安靜立着給他磨墨。
尖尖的指,上面染了如霞丹蔻,同墨色相疊,似乎沼澤裏開出绮麗的芍藥來。
美得很。
他看一看,怔一怔,然後繼續讀書。
袅袅的茶香萦繞,模糊了她的容顏,糾纏着竹簡的冷漠。
不動聲色。
日子合該這樣過下去。
合該。
他偶爾也會思索自己的今後。
已經過了童試與鄉試
念書,會試,做官。
或者不幸名落孫山,那便繼續苦讀,再會試,做官。
讀書是他的宿命,而加官晉爵,是這場宿命唯一的終點。
會試将至,父母喜的無以複加。
Advertisement
早已打點好一切,就等着挑個吉日,讓書童伴着他前往京城。
她幫他打點,他看着她四處忙碌。
張張嘴想說什麽,卻覺查自己竟還不知她閨名。
薛氏,薛氏。
他只知她姓薛,卻從不懂薛後有什麽。
天邊的雲卷雲舒,遠山的長風寂寥。墨香染着竹簡,也不知最終會變作什麽?
他想問她,又不知從何問起。
離開那時,天尚未明。
他去交路引,身邊卻忽有一隊人路過。
銀飾叮咚,足音輕巧,伴着低低的悠遠的碎語。
苗疆人。
他一愣,那隊人急急地來,又匆匆地去。
銀光于半明不亮的人間一閃而過。
身旁有同上路的學子,年長的啐道,“晦氣,大好的日子見到這樣龌龊的事。”
他不明所以,問,“什麽?”
年長人撩起眼皮掃他一眼,贊嘆道,“果真是書香門第的公子,這種事竟丁點不知。”
說罷他又冷笑道,“但終究也得知道點,免得讓什麽苗疆的妖精勾去魂靈。”
江斯年心底一跳,眼前仿佛憑空出現雙杏仁的眼,蔥綠的紗飛揚而起,纏繞成早春一株細嫩的柳。
一旁有人議論。
“聽說是苗疆大族的女兒。”
“可不是,看這銀飾,少說也得這個數!”
身旁的書生多是邊城人士,苗疆的習俗了如指掌。
他于一旁聽,終于是弄了明白。
偷親。
這是苗疆自個兒特有的婚事——偷親。
苗疆人不同于中原子弟,他們不興說媒,也不講禮。婚事從來不聽父母之命。
他們有各式各樣的節氣,聚舞,唱歌,憑着好嗓子讨要姑娘的芳心。
若是兩情相悅,便顧不得指教父母,直接夜裏偷了姑娘便走,第二日再上門提親。
他聽愣了神,扭頭看去。
仿佛還能看見那點銀光一般。
身邊人低頭不屑,“真是——好不知廉恥。”
“傷風敗俗!”
他卻一直一直盯着遠處,那裏晨光初起,遠山綿延。
出了城門,依然有人談論。
他默不作聲地聽。
京都遙遙。
他順着這條康莊大道。
一步一步。
背後,是一整片雪山晨光。
日裏趕路,夜中讀書。
好容易到了京都,打尖住下。
客棧不是頂好,他也不在乎。
給家裏寫了信,也就潦倒住着。
提筆慰問了家人,思及妻子,頓住,竟然不知寫什麽。
他對她知之甚少,大婚這麽久,并未說過什麽話,甚至連容貌都不甚明朗。
依稀只是她低下的頭,挽起的發。
仿若隔着一層層面紗,看不清、看不清啊。
思至此,他無端手一抖。
筆尖一滴濃墨墜下。
打濕了宣紙,又半滴染在鞋面上。
低頭看看。
滿目荒唐。
讀書,會試,放榜。
清晨他還睡得糊塗,外頭忽得噼啪作響。
書童手忙腳亂爬上來,一個勁賀喜。
位列一甲,榮登殿試。
他緩緩睜了眼看去,似乎聽得懂他說什麽,又似乎聽不明白。
不同于其他學子此刻的廣結人脈,過了會試他便成日的睡。
大夢一場接着一場。
夢裏綿延的雪山,夢裏水洗的藍天。
夢裏蔥綠的薄紗,遮着一雙傾城的杏眼。
為何醒來?如何醒來?
他一時有些懵懂。
這金榜題名,到底是醒着,還是睡着?
童子喜得不成,催着他拿喜錢,給報喜的人。
客棧因着他摘了一甲,噼裏啪啦放着炮仗。
底下喧嚣嘈雜,書童笑彎了眉眼。
他扯扯嘴角,面皮卻紋絲不動。
這因他而起的喜慶,卻獨獨。
将他堵在了外頭。
古人總道世事難料,世事難料。
當真不假。
若是可料,又哪裏還是世事?
童子贊他必定大放異彩,官拜翰林。
同路人紛紛賀喜,說光宗耀祖指日可待。
可誰知。
正待殿試,卻忽聞今年有舉子舞弊,聖上大怒。
所有入圍之人,皆遭貶斥,永不再試!
一時之間哭嚎遍地。
他愣愣。
指尖還攥着尚未送出的報喜的家書。
像攥着他十數年的大好光陰。
他垂了眸,将信一點點撕碎。
灑在風裏。
功名利祿,夢醒人間。
他其實無甚感覺。
潦草地整理行裝,他便攜了書童一并回去。
山遙水遠,人間寂寥。
方一回鄉,尚在城外長亭歇腳,卻又聽人私語,“聞得苗疆族長的幼女出嫁了。”
他怔怔。
“可別說,那小丫頭真是俊俏。”
“人俏,名字也長。”
“似乎說來是叫雪蓮花?”
手裏的茶已吃光,他仍舉着杯,抵在唇旁。
春光正好,草長莺飛。
綠柳依依,東風拂過,柳條纏綿中交錯成明眸杏眼。
他低垂下眉目,恍然覺得自己還在京城,十裏繁華,笙歌綿延。
明黃的皇榜舉于頂上,一點點,碾碎十年的寒窗。
不是不痛,只是那痛一直積攢着着,似乎一年變作十年,十年成了百年。
終于是釀成了一壇陳年的女兒紅。
于她出嫁之時,開封見世。
胸口攪成一團,像萬條銀絲緊勒,勒進心肺。
他猛得抓住桌沿,捂胸急喘。
茶盞碎落一地。
“公子!公子!”
雪蓮花開,遠山崩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