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查探
呂嗣榮做了二十年的閑散王爺,讀書無數,但最為人稱道的還是寫的一些無病呻吟的酸詩。沒有人認為他能做好這樁差事,他确實是個青瓜蛋子。
與蕭季淩感嘆了一會兒之後兩人便開始商量起來。
“從前的二十載歲月,眼光盯在太子和儇王的身上,沒有機會也從未想過經營自己的黨羽,如今需要之時,才發現自己認識的都是一些風花雪月的閑逸之人。”明明擁有雄心壯志,卻不知該從哪個方向施展拳腳,這就是呂嗣榮現在的問題。
“誰說醉心于風花雪月的閑逸之人就不能在正事上有所作為?”蕭季淩笑得狡黠,也是他這麽一說他才想起來。
戶部的張尚書是江至如的入幕之賓,江至如一出道他就捧着,兩人的關系也有好幾年了。
“您現在擁有三花團,就相當于擁有了這姑臧城裏最高貴廣闊的情報網,何不把至如叫來問問?”
呂嗣榮的腦子很聰明,只是缺乏經驗,他這麽一說他就明白了。在蕭季淩離開後,他立時派人去請。
呂嗣榮把江至如找到書房來,先噓寒問暖了幾句,弄得江至如有些受寵若驚。遙王是因為蕭季淩才将三花團買入府的,他和支博彬雖然心有不忿,但是也接受了這個結果,畢竟遙王府的日子比之泰葉園要好上太多。
“殿下有什麽需要盡可直說,至如賣身給遙王府,理當為殿下效力。”他跪着誠懇道。
呂嗣榮沒有直說的原因是有些不好意思,上回是他先看不起他們的營生在先,雖然事後道過歉,但這麽快又要找人家幫忙,确實是有些難以啓齒。
“本王就是有件事想找你幫忙,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我等被殿下買入遙王府,自然是遙王殿下的人,您有什麽事兒盡管吩咐便是。”江至如恭恭敬敬地回答他。
“聽聞你與戶部的張尚書常有往來,有件事想讓你幫忙探探口風。”
“在下自當遵命。”江至如行了個禮,說。
依靠伶人、娼妓打聽消息,是富人之間的慣例,江至如他們做慣了。所以也不覺得有什麽不好,只要錢給到位又有什麽是不能做的呢?呂嗣榮把事情簡略地給他說了一遍,江至如就表忠心:“遙王殿下放心,七天之後在下正巧與張尚書有約,一定将消息帶回來給您。”
呂嗣榮手背在身後點了點頭,沒想到這件事竟這麽好辦。若不是蕭季淩的提議,他現在還一籌莫展呢。
Advertisement
“行,你先回去吧。待事情辦好本王必有重賞。”他揮揮手讓人下去了。
時間過得很快,江至如坐着馬車去赴七日之約蕭季淩陪着呂嗣榮在書房裏等消息。
因為戶部尚書張大人的老婆是只母老虎,每次江至如把人伺候完之後就會被裝上馬車送回來。別看當張大人已逾不惑之年,可養的一堆門客都是藥師,尋常女子根本受不住他的玩弄。江至如的身子不知比女子強上多少,可每每結束後也總是被擡着回來的,這回也不例外。
若不是呂嗣榮派去的暗衛給他喂了一顆提神的藥恐怕他已沉沉睡去,他們就是怕他睡了一晚上起來會忘記打探到的消息。
“真是辛苦至如了,快将人扶去休息。”呂嗣榮從小在宮裏耳濡目染,自然明白用人之道,所以早早地就準備上了。
“王爺,張尚書是太子的人,可他手下的兩位侍郎是儇王指派,這些人各自為政,不是自家主子開口根本調動不了他們。”江至如氣喘籲籲,藥物只能強吊起他的精神,卻在加重他身體上的疲勞。
他很累,但是只有藥效過去之後才能睡着。
呂嗣榮早就猜到了這個結果,現在江至如的打探更是印證了這個想法。讓他先去查探就是怕打草驚蛇。
“至如今晚便睡在這裏,不必回雷豆軒了,好好休息吧。”看着那胸口隐隐約約漏出來的青紫傷痕,呂嗣榮只覺得不可思議,張尚書是科舉出身的飽學之士,平日裏看着也十分正派,沒想到口味竟這般奇特。
人,真的不可以貌相。他覺得自己還是有點太單純了。
江至如支起身子謝恩,被呂嗣榮給攔住了。
第二日,呂嗣榮給了江至如三百兩銀子的酬勞後,就去了戶部,問起江南将軍繳上來的五千兩黃金稅收。
揣着明白裝糊塗跑到戶部來問這件事是為了履行正當的查案手續給皇帝看,果然不只是張尚書和他手下的兩位侍郎,戶部上上下下口風都十分一致,都說這錢沒問題。呂嗣榮的下屬去找來了戶部的數簿呈上來給他,呂嗣榮随便翻了兩頁就放下了,因為上面的紀錄根本沒有問題。
不過他也沒有把希望寄托在正常的查案程序上。江至如已經為他查清了底細。
太子與儇王,五千兩黃金的稅收,這個責任落在誰的頭上都會影響其形象。
不過若是能利用起兩虎相争的形式,或許他就不會這麽被動了。他在想,假如介時他們争相将貪污的帽子往對方頭上扣,自然而然的就會暴露出一些線索。
從前他呂嗣榮是逍遙的王爺,是不管事的人,從未與這些龌龊之事打過交道。只能嘆一句,要是走正常程序,查貪真是猶如大海撈針,波雲詭谲,難難難啊!
呂嗣榮容好不容易才從呂依卻那裏要到這嶄露頭角的機會,如果這次的案子查不出來,那他先前的保證将沒有任何意義。他的父皇會覺得他無能。
在呂依卻的心中,他的形象也會一落千丈,那他可真要安安分分做上一輩子的閑散王爺了。
他既不想去求太子,也不希望他的父皇覺得他沒有能力,那他該如何是好?
他陷入了沉思。
如今的突破口不過是太子和儇王,不甘于平庸,便非要選擇一個。
太子為正統,繼承皇位名正言順,又對呂嗣榮多番招攬,為人寬和大度。不能說是最好的去處,可除了儇王就是他了。
呂嗣榮和儇王結過梁子,而且儇王根本無意招攬他做盟友,呂嗣昭的麾下是決計不能去也擠不進去的。
思前想後,他還是決定去求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