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聯手忽悠

并州因為賈诩的事情陰雲密布,然而遠方的荊州卻陽光燦爛,諸葛瑾本想讓諸葛亮留下,結果因為諸葛亮本人不願意來荊州,之後又有周瑜的一通忽悠,諸葛瑾頓時就下定決心要去并州了。

畢竟在周瑜的描述裏,諸葛亮對他這個大哥極為想念,什麽傷春悲秋對月嘆息什麽的,看到落花流水都要感嘆一番,諸葛瑾頓時就心疼的不行,當即下定決心要去并州了。

這件事諸葛玄并沒有阻攔,畢竟諸葛瑾是諸葛亮的兄長,如今也已經成年,他要去并州照顧弟弟這是名正言順的事情,誰都不好阻攔。

更不要說看到諸葛瑾與諸葛亮兄弟兩人感情深厚,諸葛玄只有高興的分,又怎麽會反對呢?

搞定了諸葛瑾,周瑜第二天就去提出去拜訪司馬徽,司馬徽是荊州名士,像周瑜這樣年輕有才德的年輕人,來荊州的時候得了機會自然是想要拜訪一下的。

更何況之前徐庶才剛來過,諸葛玄又見徐庶和周瑜相談甚歡自然以為他們是朋友,因此周瑜提出想要拜見司馬徽,諸葛玄當即就為周瑜牽線搭橋,于是挑了個大晴天,并州來的兩大兩小就出門去拜訪司馬徽了。

司馬徽這些年也不再出仕,隐居山中,平日裏也就讀讀書教教徒弟,自然是不希望有凡塵俗世打擾的,因此司馬徽住的地方其實還是有點偏僻的。

至少爬山就要爬上一段時間。

大概是眼見着任務能完成,周瑜的心情還是很不錯的,再加上周圍風景秀麗,他又博古通今,趁着心情好侃侃而談,可以說四人這一路上一點都不無聊。

只是山爬了半截,諸葛亮開始呼哧呼哧的大喘氣了,眼看着是爬不動了。

其實這也挺正常,他本就是個小孩子,又不像孫權因為有孫策這麽個坑貨哥哥,這些年被折騰的經打耐摔的,爬山什麽的比起孫策的訓練來那是輕松多了,諸葛亮沒這個條件,就算平日裏也練練劍術,但多是為了文人風雅,和孫權自然是沒得比的。

而孫策周瑜這兩武将更別提,爬山到現在連口大氣都不喘的,半點不累。

只有諸葛亮自己累的跟個撲街天策似的,只是他性格倔強并不願意開口示弱,只是閉着嘴巴跟在幾人後面悶頭爬山。

就在諸葛亮爬的實在是辛苦的時候,原本走在前面的孫權卻又回過頭來對他伸出手:“小亮你拉着我,我帶你走。”

諸葛亮微微側過臉:“我自己能走。”

孫權想想說道:“嗯,我知道你能走,可是山道狹窄,我怕摔了,我們一起走吧。”

Advertisement

說着,又把手往前遞了一點。

諸葛亮抿了抿唇,他當然知道孫權那是借口更是好意。

于是他最後還是握住了孫權向他伸出的那只手,只是心中卻暗自發誓這次回并州之後一定要好好鍛煉身體,他如今這體質比起尋常文士是好點,可跟孫權這種從小被孫策教導武藝的人比起來就差多了。

孫權拉着諸葛亮也不再提這一茬,他也體諒諸葛亮現在這說話都費勁的狀态,因此只是拉着他的手繼續往前走。

不過……剛剛好像看見小亮有點臉紅呢=v=

前面的孫策回頭看了一眼:“權兒和小亮的關系倒是好。”

畢竟是同學嘛,小孩子又能玩得到一起去。

周瑜倒是更高興一點:“他們關系好,這是好事。”

對于諸葛亮的事情周瑜倒是知道一些的,據說是蘇雲卿親自找賈诩點名要留下的人,雖然不知道幾年前的蘇雲卿是看中了諸葛亮的哪一點,但周瑜清楚,就憑着蘇雲卿的這份重視,要不了幾年諸葛亮長大步入官場,自然就和其他人不同了。

因此孫權和諸葛亮的關系好也挺不錯的。

因為之前有諸葛玄指過道路,因此幾人上山之後倒是沒抓瞎,成功的找到了司馬徽的住處,之後就簡單了,周瑜和孫策拜見司馬徽,諸葛亮孫權跟着拜見過之後便也算了。

大人談事情,小孩子自己出去玩。

這時候剛巧大儒龐德公在給學子們講課,諸葛亮和孫權便也一起去聽,龐德公也不介意多兩個人,只是他卻有意要考校兩人一番,便專門問了幾個問題,書院的學子們回答的中規中矩,基本都在龐德公的預料之中,最後龐德公點名詢問了諸葛亮和孫權。

對于龐德公的問題,孫權和諸葛亮對答如流,且思路清晰條理分明,不少觀點雖然略顯天真稚嫩但卻已經顯露不凡,這讓龐德公十分意外,他原先是看這兩小孩是司馬徽身邊的童子引過來的,因而也不介意他們聽課,卻怎麽也沒想到這兩個小孩的見解卻比在座很多二十多歲的大人都要精彩。

于是龐德公便問:“你們二人叫什麽名字?師從何人?”

荊州地界什麽時候出現這麽出彩的孩子了,而他居然一點都不知道?

諸葛亮和孫權恭恭敬敬的報上名字,又說是師從鄭玄,這下龐德公恍然大悟。

“原來是康成公的弟子,難怪小小年紀便如此不凡。”

鄭玄的名聲天下皆知。

但也因為這個,龐德公心中便大致知道這兩個孩子都是來自并州了,據傳聞并州牧蘇雲卿雖是女子但卻比這世上大部分男子都強,以女子之身稱霸北方,無人敢觸其鋒芒,前些時日又聽說蘇雲卿迎奉天子去晉陽,後又被天子加封武安侯。

武安這個封號是個什麽意思讀過點書的人都知道,那得是白起、李牧那個等級的才行,天子給蘇雲卿封武安,雖不是武安君,可這其中的意思實在是耐人尋味。

當然,不提蘇雲卿,只看眼前這兩個小孩,由小見大,可知并州強盛并非是運氣。

只是這樣一比卻顯得龐德公的弟子都不怎麽樣,明顯是比鄭玄的弟子差了一截了,自古文人相輕,龐德公雖然對鄭玄沒什麽意見,甚至是很尊敬這位大儒的,可這比較的心思卻不會少,于是當下便點了坐在角落裏的一個孩子來回答問題。

這孩子坐在角落裏,又貌不驚人,打扮也樸素的很,一開始還真就被忽略過去了。

原本諸葛亮和孫權也沒怎麽注意這孩子,畢竟他們雖然不至于驕傲自滿,但是對自己還是有點自信的,再加上之前龐德公那些弟子的襯托,他們便覺得好像除了徐庶并此處并沒有什麽值得關注的人了,而徐庶此時正陪着司馬徽接待周瑜孫策呢。

可這被龐德公點名的孩子開口說了沒幾句,不管是諸葛亮還是孫權的神色都變了。

見解不凡啊!

兩小孩對視一眼,諸葛亮小聲問道:“怎麽樣?這個要不要帶回去?”

孫權又聽着那孩子說了幾句,最後下定決心似的一點頭:“帶!”

先忽悠回去再說!

由于周瑜的關系,孫權倒是清楚并州的文官們忙成了什麽樣子,就連周瑜這種有點智商的武将都被抓了壯丁,吓得趙雲剛打完仗就自請駐守邊疆不會來了,可見并州加班文化的兇殘程度。

尤其是這個叫龐統的孩子很好啊,他年紀比諸葛亮還要稍大一點,屬于那種忽悠回去過個幾年就能用的類型,可比帶其他人好多啦。

再說了,自己養幾年以後用起來也放心啊。

只是,兩小孩看了看卻覺得龐統好像不太受歡迎?

先不說他見解獨到顯然是很有才華的樣子,就說龐德公對他那麽看重,龐統也應當是書院裏的風雲人物吧?結果龐統卻坐在角落裏,且周圍并沒有人願意和他坐在一起,而在龐統侃侃而談的時候,即使回答的十分精彩,但除了龐德公,其他人臉上的表情可不是那麽一回事。

暗自記下這一點,孫權和諸葛亮二人并不多話,只是繼續聽龐德公講課。

等一堂課結束,大家出去活動的時候,果然龐統還是一個人坐在那裏,孫權向來會賣萌,他當即跑出去找一個學子攀談起來,孫權相貌可愛學識也好,又是大儒鄭玄的弟子,再說了,人家還是遠道而來的客人,這裏的學子也沒什麽壞人,見他一個小孩子單純的樣子自然是問什麽都說了。

沒多久孫權就回來找諸葛亮了:“龐統真的人緣不好,據說是因為長得醜。”

諸葛亮回頭看看坐在角落裏的龐統跟着點頭:“長得是不怎麽樣。”

可是……

“就因為這個也不至于大家都不喜歡和他一起吧?”

這什麽道理啊!

然而并不是真的沒有道理。

這年代不是現代社會,現代社會提倡不能以貌取人,可對于這個年代來說,以貌取人是很正常甚至是理所當然的,當官也是看臉的,長得醜的人才華再好也不能當官,萬一面聖的時候吓到皇帝怎麽辦?

總之,這年代不僅要求德才兼備,還要求要有一張好臉蛋,因此說古代出美人這真不是假話,因為長得醜的都不讓做大官_(:3ゝ∠)_,因此官員們的平均顏值自然也就上去了。

當然,也不是沒有特例,比如曹操長得也不怎麽樣嘛。

但是人家曹操家裏有錢有勢啊,他父親當過太尉,家中又資産豐富,曹操長得雖說不怎麽樣但也還不至于吓人,因此勉勉強強也就當官了。

龐統自然不能和曹操比了。

再加上龐統不僅相貌不好,氣質也不好,他平日裏沉默寡言不擅言辭也就算了,偏偏還看起來有點呆呆的,這就更不讨人喜歡了。可偏偏龐統學習好呀,他能把書院裏的學子們都比下去,這下好了,本來相貌就不讨喜,還偏偏比所有人都要強,又沉默寡言的不說話,大家能喜歡他才奇怪呢。

孫權一臉嚴肅的摸了摸下巴:“這種人簡直就是為并州量身打造的嘛。”

咱并州顏值高,是時候來個人拉低一下平均水準了。

當然,最重要的是,龐統可以拉高智商平均值,孫權覺得吧,只要智商高了,并州是不會介意顏值低一點的。

于是兩個小孩颠颠的跑到龐統那裏去了,龐統對他們兩過來一點都不意外:“你們找我有事。”

“你怎麽知道?”

問起這個,龐統看向孫權:“我看見你去找外面那些師兄說話了,回來之後就朝着我這裏看了好多次,這時候又來找我,不是有事情要和我說又能是什麽呢?”

大家都是聰明人,這種事根本就瞞不過去。

孫權一點都不在意自己的用心被說破,反而道:“我确實是去打聽你的事情了,我只是對你好奇而已,剛剛那麽多人,只有你是有真才實學的。”

其他人或許不算差,可要孫權來說,一輩子當個縣令也就頂天了。

這種人和龐統是沒得比的。

說起這個,龐統卻搖了搖頭:“那又如何呢?沒有一副好相貌便注定了我連個縣令都當不了。”

“那可不好說,”接話的是諸葛亮:“一個人能取得怎樣的成就,固然與他本人的能力有關,更與他所處的環境有關,縱然才華再高,可若是沒有一個好的環境來施展,那便一點用處都沒有,我看你才華是不缺的,所以只需要給自己找一個能施展才華的地方就可以了。”

聽到這話,龐統覺得這兩個小孩雖說聰慧,可到底沒經歷過人間疾苦,總是有些太過天真了。

世上的事情哪有那麽簡單的呢?

劉表不僅僅是荊州牧,也是荊州名士,平日裏劉表也喜歡結交士人,對待司馬徽十分客氣禮遇,有次司馬徽帶着龐統一起去,結果劉表見了龐統就皺眉頭。

劉表自己才學好,身材高大相貌英偉,因此自然是很喜歡長的好看的,見了龐統之後都不需要龐統說話,只看容貌劉表便頗為不喜,但劉表到底還是很有風度的,他除了對龐統冷落,不願多搭理他一句之外,并不做什麽過分的事情,也不去譏笑龐統的相貌,只能說是無視掉了而已。

再對比劉表對其他青年少年才俊的熱情,他對龐統的冷落就更加明顯了。

于是回去之後,司馬徽長嘆一聲,只是能對龐統說,劉景升并非你的明主,日後若想出仕可不必去找他了。

也因為這個,龐統更加清楚的認識到,他的才學再好也沒用,相貌不好就注定了他必然不能得到重視,甚至如劉表這般只是冷遇并不譏笑,維持了面子上的客氣的,都可以說是劉表仁厚了。

可是相貌不好也不能怪他啊,相貌是天生的,并不是他自己想怎樣便怎樣的,如果可以他也想身材高大容貌雄偉,可這種事根本沒得選啊。

孫權和諸葛亮對視一眼,都覺得抓到了忽悠龐統的重點,孫權當即說道:“你不要因此灰心啊,只要願意找,總能遇到那個不介意你相貌的人的。”

這樣說着,孫權還給龐統舉例:“你知道并州的典韋吧?典韋長得也不好看,其實他那相貌完全可以說是吓人了。”

說着,孫權就給龐統講了典韋的事情。

據說有次典韋和呂布一起打獵完事回家的時候,半路上遇到個小孩子哭鬧,典韋其實很心善的,他當即就準備把自己新抓到的大兔子送給那孩子哄他開心,那兔子是呂布挑剩下的,呂布的意思是兔子個頭又肥又大,不适合拿去給蔡琰養,幹脆丢給典韋讓他帶回家吃肉了,此時這白白胖胖的大兔子剛好被典韋拿來哄小孩。

然并卵,典韋一開口,那小孩別說哭,吓得連氣都不敢喘,直往自家大人身後躲,典韋也不介意,只是把兔子遞給那大人之後便自己牽馬走了。

典韋是真的不在意,他清楚自己相貌不好,這種事他早就想通了,再說了,主公也不介意他長得不好啊,照樣重用他,軍營裏那些士卒們也不在意,小孩子又不了解他是不是好人,突然被吓到不願意搭理他很正常嘛。

你看孫策家的小孫權就一點都不怕他啊。

所以典韋心态其實真挺好的。

聽着這話,龐統摸摸自己的臉,他雖然也不好看,但還不至于到吓人的程度啊。

這麽說起來,那個叫典韋的得比他還要難看一點吧?

心疼。

不,其實也沒什麽好心疼的,龐統突然意識到,典韋雖然長得不好,但是如今也是并州将軍,深得重用,人家又有朋友有同僚,可比自己這個沒人搭理的要好多了。

只是……

“若是那典将軍的相貌真的如此……并州牧就一點都不在意?”

怎麽說也是自己的手下,得時不時在自己面前晃蕩的吧?蘇雲卿看着典韋就不覺得難受?

孫權搖頭:“大人早說過了,長得好有什麽用,如今這世道又不是長得好人家就服你的,要說長得好,她還比兖州曹操長得好呢,也沒見曹操說要把兖州徐州這些地盤都送給她呀,可見相貌這東西是沒什麽用的,好看自然是好事,不好看也不必太在意,用人嘛,重要的是才華能力。”

諸葛亮點點頭,特別誠懇的安慰道:“即便書院裏的大家不喜歡你,劉表也不看重你,你也不要灰心,不要放棄,說不定日後就能找到蘇并州那樣的主公了呢。”

聽到這話,龐統脫口而出:“蘇并州手下還缺人嗎?哪怕是個看門的都行!”

只要蘇雲卿願意用他,他就有自信憑自己的真本事當大官!

他所缺的,只是一個機會而已。

只要有人能給他機會就行了。

聽到龐統這話,諸葛亮和孫權頓時就知道事情成了,當然,此時也不能高興的太早。

諸葛亮假意想了想才說道:“聽說蘇并州的手下如今正缺謀士呢,并州的求賢令那是一月一發,若不是我現在年紀還小,早就報名去州牧府做事了。”

聽到這話,龐統覺得自己似乎終于找到了奮鬥的方向!

并州簡直就是他夢想中的天堂!

此時的周瑜孫策并不知道兩個小孩聯手給他們忽悠了個人過來,不過他們的心情也不錯,一番長談之後,徐庶基本是沒跑了。

周瑜終于松了口氣,有了徐庶再加上個諸葛瑾,這次回去賈诩得對他笑臉相迎了吧?

至少不用擔心被打死了呢=v=

艾瑪,好開心,接下來的日子都可以放大假使勁浪了。

結果周瑜這裏開心了,龐德公那裏不開心了,原因是龐統自己跑來找他說要去并州,且這孩子還是一副心意已決非去不可的樣子。

龐德公剛想說你的學業怎麽辦,結果就想起來并州還有鄭玄和蔡邕呢,龐統的學業是怎麽也不會耽誤的。

好吧,這一條不行,那就再換個理由。

龐統現在年紀還小啊!

可龐德公剛說出龐統年紀小不适合單獨出遠門,更何況是并州那麽遠的地方,結果龐統就說他師兄徐庶已經決定要去并州了,如果龐德公現在答應他,那麽他剛好可以和徐庶一起走。

龐德公:“……”

感情這孩子什麽事都算計好了是吧?

于是周瑜幾人來的時候是四個人,離開荊州的時候卻是七個人,多個除了諸葛瑾徐庶兩個成年人,還多了龐統這個未成年人,算是組成了一個規模可觀的隊伍了。

龐統其實還是有點自卑的,孫權諸葛亮的相貌都不錯,孫策也不差,周瑜那就更別提,貌似這一衆人裏只有他一個長得不好的。

可周瑜在見到龐統之後卻并沒有輕視他,當然也沒有過分客氣,只是态度與對待尋常人一樣而已,可就是這樣的做法真正讓龐統感動。

輕視譏笑自然不用說,過分的熱情恐怕也很有可能是裝出來的,反倒是周瑜這樣尋常的态度才更證明周瑜對他沒有半點輕視之心,而是真正的平等相待。

手下的周瑜尚且如此,那麽作為主公的蘇雲卿呢?

龐統不知道。

但是他如今到底還不是立即出仕的年紀,他大可以在并州先看幾年再說。

離開荊州之後,一行人的下一個目标便是去孫策的老家了。

可就在一行人走到半路的時候卻見一個男人攔在路中間,他見了幾人開口就問:“你們當中誰是孫策?”

那手握兵器氣勢洶洶的樣子,看起來完全就是個尋仇的啊!

周瑜不由的看向孫策:“你認識?”

難道是孫策什麽時候得罪人了?

孫策特別茫然的搖頭:“……我沒見過啊。”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