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三美的成長1

三美在看到沈旗雲的時候,就覺得沈旗雲很熟悉,随着一天天長大,她就越懷疑沈旗雲是以前收養她的媽媽。媽媽以前不是沒有機會結婚,但由于當時有了自己,心思不怎麽在自己身上。三美深深的相信,如果沒有自己,媽媽不會這麽辛苦,回過的更幸福。沒有孩子,有正式的工作,誰不喜歡呢。

現在有了充足的時間,三美也在一點點總結自己的上輩子。無疑她的性格給自己找了很大的麻煩,她不是長袖善舞的人,但如果再加上不識擡舉就注定是個悲劇了。人們都不喜歡給自己擋路的人,成人之美有什麽不好的呢。她上輩子的前一半有媽媽的陪伴,但也耽誤了自己的媽媽。這輩子怎麽着她也不能再拖累她了。

安靜的三美在慢慢的長大,一美二美也升上了四年級。一美當了班長,二美慢慢的也入了門,成績跟上來了。家裏蓋房的債務已經還清,趙秀梅還在三美三歲的時候開始種桑養蠶,家裏的物件越來越多,楊大新的教師工作也順風順水,據說要升副校長。家裏事事順利,唯一的不順就是楊大新還缺個兒子。

也正是由于這個衆所周知的原因,三美在家裏一直是個小透明。楊大新有時候出去臨近鄉裏去交流,第一個想起來的肯定是一美。趙秀梅出門趕個集上個店,想起的往往是忽略了二美。楊奶奶倒是能夠一視同仁,但人老了精力也跟不上,在家裏只能洗衣服做飯。偶爾的零花錢也存着不願意花。有什麽好吃的好穿的往往是最後一個,加上三美不怎麽愛說話,也不喜歡往自己爸爸媽媽跟前湊,被忽視也變得理所應當似的。

但三美也不怎麽在乎這些,她最喜歡的是去王芳家,那裏有一個用布幔子隔開的小小的醫務室,村裏的孩子有個頭疼腦熱,都到這裏來拿藥打針。王芳雖然初中畢業,但她自己認為自己是個知識分子,雜七雜八的書收集了很多。這個環境是三美最熟悉的,她上輩子的家裏就是這種環境。越熟悉就越喜歡來,王芳生了兩個兒子,沒個閨女,現在又計劃生育不讓生了,就對這個自己看着出生的三美很是偏愛,簡直當半個閨女養了。

王芳的老公在村西頭,叫柳培東,他們的家族在柳花泊村是最大的家族,祖上也是柳花泊村最大的地主。王芳的婆婆是個厲害人,姓阮,生了八個孩子活了八個,六男兩女,全部成活。活到現在都七十多了牙齒還杠杠好,那個兒子不順她的心,拄着拐棍就到那個兒子門口去罵,兒子媳婦都個個不敢嘚瑟。

老太太養兒子不容易,挑兒媳婦更不含糊,每個兒媳婦都是精挑細選,盡量保證臉蛋過得去還能過日子,并且在娶每個兒媳婦的時候都極盡全力,家裏有什麽出什麽,根本沒有其他家長那種給大兒子娶媳婦的時候還要給小兒子留點什麽的想法,按照老太太的說法就是,東西都是死的,人是活的,我這麽多兒子就不信東西掙不來了。因此老太太的每個兒媳婦嫁進來的時候都是風風光光。

六個兒子也聽話,老娘讓幹啥幹啥,給老大柳培勝娶媳婦的時候就花光了老太太的家底,六個兒子不用找人就在村裏蓋了新房,娶了鄉裏供認最好的姑娘。結婚以後立刻分家讓小兩口單過,把她大兒媳婦楊槐花的老爹高興的滿鄉裏說自己親家的好話。

楊槐花真是能獨當一面,把自己小家日子過的紅紅火火,還偷偷摸摸的通過自己老爹給自己家的二弟劉培榮在鄉裏初中食堂找到了個幫廚的臨時工的活。老二第一個月發錢就交給老太太,老太太就一句話“這錢存着給你娶媳婦”。柳培榮沒用着這錢,人家自己領回來一個媳婦,家裏條件很好,就這一個女兒,上了初中,但學習不好,一眼就看上了柳培榮。

老太太帶着大兒媳婦楊槐花扯了花布拎着豬肉找了個媒婆就去送姑娘順便提親了,邊的老頭也不含糊,反正你兒子多,就讓小兩口到我們家過吧,家産都給你。老太太一點沒含糊,“這不行,我兒子雖然多,但不倒插門”。最後協商了一下,由姑娘那邊批地,老太太帶着幾個兒子給二兒子在女方那裏蓋了三間房,算個單門獨戶。以後有了孫子,第一個姓柳,第二個給媳婦家傳香火。

解決了老二的問題,老太太托了人讓初中畢業的老三劉培現去當兵,給家裏也緩緩勁。并且當兵有津貼,還光榮,媳婦都是自己往上貼,老三也争氣,慢慢的竟然自己憑着自己有文化又有眼力勁留在了部隊,這下老太太家的門檻都被說媒的踏破了,最後選了趙秀梅他們村最漂亮的趙蘭香做兒媳婦。說這個兒媳婦根本要蓋房子,結婚半年後就哄着老太太高興跟着劉培現随軍了。

有了三個兒子帶的好頭,又有老三不時給家裏攢點錢寄來,老四劉培田的媳婦根本沒費什麽事情,蓋上房子就找到了媳婦。

四個兒子有媳婦了以後,老太太終于有了修養生息的幾年時間,因為四個兒子下面跟着兩個姑娘,暫時不用考慮給兒子找媳婦的事情。這個時候,老太太家的名聲開始傳出去了,兒子聽話,婆婆精明,沒有什麽烏七八糟的事情,因此兩個女兒找婆家都很順利,老太太不挑人窮富,就看人,親家怎麽樣,小夥怎麽樣。大女兒柳鳳仙在臨縣的坡莊找了個代課老師,小女兒在據鄉裏不遠的西高村找了個婆家。

最後剩下兩個兒子,老五柳培友和老六柳培東。柳培友腦子活絡,嘴巴會說,一看就是很靈活的人。在很小的時候就到河邊沙地裏撿些野鴨子下的蛋去集上賣。為此還差點被人抓住批成資本主義。被阮老太太用棍子攆着跑了好幾圈,沒辦法老老實實去上工,但柳培友對地裏活實在幹不來,但上面老太太壓着,他也不敢不去,就哄着弟弟給他幹。弟弟柳培東也好脾氣,幹多幹少不計較。不過鄉親們眼不瘸,沒幾次就瞧出來了。那些看熱鬧不怕事大的就告訴了老太太。

氣的老太太把老五堵在被窩裏一頓狠揍,打的柳培友呲牙咧嘴也沒改了本性。老太太實在沒辦法,不願意幹活就像你四哥似的上學吧。于是柳培友就又回學校接着念。到了15歲的時候,正好劉培現當了個副連長,托了人招兵走了。走以前柳培友跟老太太說:“不用給我蓋房找媳婦,等他發了津貼都寄回來,給自己的弟弟柳培東找個好的,有文化的,至少初中畢業。自己的媳婦自己會找,不用老娘操心,自己要找個好的。”氣的阮老太太擰着他的耳朵踢出了大門。

老太太也真是想得開,五兒子這麽說,她也就這麽做。一邊存着錢給兒子蓋房,一邊給最小的兒子尋摸媳婦。柳培東是老六,個不高,圓滾滾的身材,跟人說話就眯着眼笑。可能是上面有七個哥哥姐姐的緣故,柳培東脾氣最好,老娘說什麽是什麽。嫂子家的事情跑的也快,誰喊他幫忙就沒有個不行的時候。就是離得最遠的柳培榮,他也沒事就去轉兩圈,有活的時候幫幫忙,沒活的時候說說話。

和他關系最好的柳培友就更不用說了,柳花泊三邊有水,水多魚蝦就旺。夏天的時候柳培東就帶着侄子侄女去網魚蝦。大的幾家分着吃了,小的魚蝦柳培東就曬幹了封在罐子裏,攢滿了就給小哥寄過去。柳培友唯一的一點不好就是看見書本就頭疼,小學上到三年級自己悄悄的帶着書包就回來了,老太太連打帶罵都不管用,柳培東就是在家裏給他娘燒鍋也不去上學了。還是柳培友會轉移注意力,說了句“不去就不去,去也是浪費糧食”,成功的把老太太的火力引到了自己身上。

由于老兒子上學不多,但最招一家人待見,說媳婦的時候,老太太對那些初中畢業的姑娘根本沒考慮,直接就刷掉了一大批。在七十年代,初中畢業的姑娘也實在沒幾個,沒辦法,老太太只能把眼睛投向了更遠的汶水鎮。這時候家庭條件不錯又學赤腳醫生的王芳就到了阮老太太的預備兒媳婦名單上。按照柳培東的條件,十個他也是進不了王芳的眼的,但老太太硬是把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為了這個兒媳婦,老太太也使出了自己的壓箱底的功夫。為此還專門開了個家庭會議。為此把柳培現随軍的兒媳婦趙蘭香都給叫回來,不為別的,就為趙蘭香會說話。老太太做事很有條理,先給自己制造好的輿論環境。老太太別的不多,就是親戚多,七拐八拐地,自己給自己臉上貼金把老兒子的好話傳到了王芳耳朵裏。整整一個冬天,沒事老太太就讓柳培東套上牛車帶着她和趙蘭香找王芳去治她不知道哪裏疼的病。

王芳剛畢業哪受得了這個,老太太的好話一筐筐的往外倒,外加趙蘭香添油加醋,竭盡全力的給柳培東制造機會。還沒到年底呢,王芳就覺得自己是神醫在世了,老太太的病除了她誰也治不了了。後來還是王芳的爹看不得自己的閨女給耍的團團轉,着心的打聽了一下這麽一家人,又暗中觀察了一段時間,覺得柳培東人的确不錯。就在一個夕陽西下的下午直接跟老太太揭開了。

老太太雖然是千年的老妖這時候也紅了紅臉,跟王芳她爹說:“大哥,啥話也不說了,既然你揭開了這篇,想必你也打聽過了。我們家是把勁都使出來,成不成你一句話。”王老爹也是個秒人,說:“如果單拿出你那個兒子,那我這閨女是絕對不能進你家門的,但加上老太太你就差不多了”。

老太太一聽這話,病也不裝了,直接張了口:“老哥只要你點頭,提什麽我沒有不應成的”。王老頭也不客氣,要啥都要最好的,老太太一點哏都不打直接應承了。最後王老頭說了句,“還有一個,王芳嫁過去不用你蓋房,就和你們老兩口住,他們兩個都不是操心的人,身邊得有人看着。”

老太太這時候不敢應承了,說這事她自己做不了主,得要跟柳培東的老爹和柳培東的大嫂商量。在農村,兒子再多,老大養老是定的死死的,如果不說一聲就去老兒子家過,老大媳婦會被人戳脊梁骨的。再說老太太對自己的大兒媳婦楊槐花很滿意。家裏這麽多事情,如果說老太太有個商量的人,那還得着楊槐花。

回了家,叫來了老大兩口子把事一說,老大柳培勝就有點不高興。楊槐花倒是很痛快,說:“娘,我看也別說跟着誰住不跟誰住。要不幹脆跟村裏說一下,咱把你這屋西邊那三間買過來,也不用蓋房了,到時候在院牆上開個門,有事您也給老六看着點,您看行不行?”。老太太的房子在村的西邊,離出村的路不是太遠,她家的西邊本來有一戶人家,但是沒孩子。老太死了以後,剩下的老頭跟着侄子過去了。老太太一聽還真是個好辦法,不過那房子空了幾年,基本上不能住了,但老太太家什麽最多,就兒子多,蓋個房子根本不用找幫工,請個蓋房子的老把事就行。

就這樣,老太太指揮着兒子媳婦買下了西院,又重新修整了一下,挑了個良辰吉日柳培東迎娶了赤腳醫生王芳。由于王芳家在村的最西邊,不只是柳花泊,連鄰村趙秀梅家也就隔着一條河的距離,趙秀梅比王芳小幾歲,是家裏老大,下面的弟弟妹妹有個小病也經常讓王芳瞧瞧。這對還沒在柳花泊沒打開市場的王芳來說是個莫大的鼓勵,後來兩個人熟了以後,趙秀梅沒事偷個空躲個懶也喜歡到她這來,慢慢的兩個人越來越說的上話。知道趙秀梅嫁給楊大新,家裏有些事別人不想說,但趙秀梅信得過王芳,經常跟她念叨。王芳也有事沒事想着趙秀梅,連帶着兩家人關系都親熱幾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