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章節

是從事金融行業的。”

年輕女人的眼神開始變得閃爍不定:“我……一般來說……”

搭檔:“銀行業?”

年輕女人:“差不多吧。”

搭檔:“你是不是經常面對大客戶?”

年輕女人點了點頭。

搭檔:“壓力很大嗎?”

年輕女人嘆了口氣:“比較大。”

搭檔:“你至今單身也是因為壓力大而并非工作忙,對不對?”

年輕女人:“是這樣。”

搭檔:“關于感情問題,我能多問一些嗎?”

年輕女人:“例如?”

搭檔:“例如你上一個男友。”

年輕女人想了想,搖了搖頭:“我不想提起他。”

搭檔:“好,那我就不問這個。”

接下來,他問了一些看上去毫無關聯的問題。例如:有沒有什麽興趣愛好?你跟家人聯系得緊密嗎?你最喜歡的顏色是什麽?你覺得最令自己驕傲的是哪件事?年輕女人雖然回答了大多數,但我能看得出,她在有些問題上撒了謊。

Advertisement

搭檔的表情始終是和顏悅色的,從未變化過。

問詢的最後,搭檔裝模作樣地看了下手表:“嗯,到這兒吧,這些我們回頭分析,下周吧?下周還是這個時間?”

年輕女人點了點頭。

送走她之後,我們回到書房。

我:“你不是說今天會水落石出嗎?”

他坐回到椅子上,低着頭看着手中的記錄:“嗯。”

我:“嗯什麽?答案呢?”

他擡起頭看着我:“我們來讨論一下吧?有些小細節我不能百分百肯定。”

我坐在他斜對面的另一把椅子上:“開始吧。”

搭檔:“你不用倒計時?”

我:“滾,說正事兒。”

搭檔笑了笑:“關于她童年受過虐待這點可以肯定了,在催眠之前我們猜測過,對吧?”

我:“對,我記得當時咱們從她的性格、穿着、舉止和表情動作等分析過,她應該是那種壓抑型的性格,她的那種壓抑本身有些扭曲,多數來自于童年的某種環境或者痛苦記憶。”

搭檔:“嗯,童年被虐待這事兒很重要,而且還是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假如沒有這個因素,恐怕我的很多推測都無法成立。”

我:“你是指心理缺失?”

搭檔:“對。我們都很清楚童年造成的心理缺失問題會在成年後被擴大化,具體程度和兒時的缺失程度成正比。這個女孩的問題算是比較嚴重的。通常來說,父親是女人一生中第一個值得信賴的異性,但是她沒有這種環境,對吧?”

我似乎隐隐知道了我的搭檔所指向的是什麽問題了,但是到底是什麽,我并沒有想清楚,所以只是遲疑着點了點頭。

搭檔:“這樣的話,她這部分欠缺,就會想辦法去彌補……”

我:“你是說,她會傾向于找年紀大自己很多的戀愛對象來彌補這部分缺失?”

搭檔:“沒錯。不過,她始終不承認自己有男友,而且拒絕談論前男友的問題……我認為,她……沒有前男友。”

我想了想:“有可能,然後呢?”

搭檔:“從她對此支支吾吾的态度來看,她應該有個男朋友,年齡大她很多,可能超過一倍,還是個有婦之夫。”

我:“最後這一點你怎麽能确定?”

搭檔:“這個問題先放在一邊,我一會兒會說明的。我們還是接着說她童年那部分。”

我:“沒問題,繼續。”

搭檔:“你記得吧,她剛剛通過催眠重複的夢境,正是她被自己的尖叫聲所驚醒的夢。可是,那個夢境的哪部分才能讓她發出那麽恐怖的聲音呢?”

我仔細地回想:“呃……她……最後反複說‘不要’……是這個嗎?”

搭檔:“你不覺得這有問題嗎?好像她的夢跳過了一些什麽。”

我:“你想說她小時候被繼父侵犯過?雖然在某些方面她有過激的情緒反應,但沒有一點兒性創傷特征,所以我不覺得她有來自性的……”

搭檔:“不不,我指的不是這個。你看,是這樣:在最開始,她反複強調自己的衣着破舊,然後說明了這是她媽媽造成的。接下來提到,那是繼父要求她媽媽對她惡劣。我們從正常角度看,親生母親不會這麽對自己的孩子,對吧?而她母親之所以這麽做,應該只有一個原因……”

我:“嗯……我想想……壓力?”

搭檔:“對,生活壓力。也許她母親因為某些原因不能工作……是因為疾病?很可能是因為疾病的原因無法工作,也沒有親戚資助,所以家裏的生活來源全依靠那個男人,所以她母親才不得已而順從。”

我:“明白了……”

搭檔:“而且,通過問詢,我也确認她小時候家裏環境并不好,甚至是拮據。因此,她對是否擁有金錢這個問題看得更重,因為擁有金錢對她來說就擁有某種穩定感——這來自她母親因為沒有經濟能力,所以對繼父唯命是從的扭曲記憶——她成了直接受害者。”

我:“嗯……根據重現的夢境,她對于貧窮有一種異常的恐懼。”

搭檔:“還有一些小細節指向另一個問題:剛才我問的時候,她說過自己的興趣愛好是彈鋼琴,據說彈得還不錯。以她的家境,彈鋼琴這事兒肯定不是童年學的,應該是她獨立生活之後才學的。她現在也就是20出頭,能有收入不菲的工作就不錯了,怎麽可能掌握那種花掉大量時間的消遣呢?”

我點了點頭:“有道理,想學會彈鋼琴的确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

搭檔:“我想你也應該看到,最初她只是含糊地說自己從事金融行業,而我故意往銀行業誘導,她果然順着說了下去。真的嗎?年紀輕輕就從事銀行業?還面對大客戶?怎麽可能?”

我:“你是說……她的經濟來源應該是……她的男友?”

搭檔點了點頭:“那個有婦之夫。”

我仔細地順着他的思路想了一陣兒,這的确是合理的解釋。

搭檔:“好了,現在可以整理一下了。首先,差不多可以斷定,她是被一個有錢的已婚男人包養着。那個男人比她大不少,也是她的第一個男人。因為她認為童年的悲慘經歷是源于她母親沒有經濟能力,所以導致她對于金錢能帶來的‘安定’極為依賴。再加上源于童年缺失父愛的原因,而那個男人又恰好能彌補這部分,因此就造成了一個結果:在雙重因素下,她很可能對那個有婦之夫有了很深的感情。而且我猜,她肯定也意識到了自己現在的處境其實和當初她母親的處境一樣,在感情問題和生活問題上沒有主導能力……哦,對了,這點從她夢中穿着媽媽的舊衣服能看出來,其實這也是一種暗喻……她認為這樣不好,但無論從金錢和感情上,她卻又依賴那個男人……就是這樣,反反複複……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我:“所以,她應該想過結束和那個男人之間的這種非常态關系,去過一種正常化的生活。但是,她對現有的一切又過于依賴,舍不得放棄,所以,通過催眠重現夢境的時候,就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她內心深處在反複強調童年的慘境。她怕會失去自己曾夢寐以求的東西:富足和父愛。因此……”

“因此,”搭檔提高聲調,“每當有結束目前這種非正常生活的想法時,她就會重溫童年的慘狀,以此警告自己。我猜,她夢中所說過的‘不要’,就是指這個。”

我點了點頭:“嗯,不要回到過去……可是,因為這個就有這麽激烈的反應嗎?能驚醒她自己的那個叫聲的确很凄慘。”

搭檔想了想:“別忘了,她是個內向、壓抑型的性格。你記得吧?只有她一個人入睡的時候才會這樣。我認為,與其說她因為恐懼過去的悲慘經歷而慘叫,倒不如說是她因壓抑得過久而發洩才對。”

我仔細順着這個思路捋了一遍:“是的……你說的沒錯……”

搭檔:“她的這種性格也就導致心理醫師對她的心理診療失敗——她需要隐藏的東西太多。如果沒有催眠的話,恐怕至今咱倆還在百思不得……”

我:“停,先別急着說結束語,還有個事兒:她的幻覺。那個幻覺所看到的景象也一定具有某種含義,對吧?另外,你剛提過,關于她的男友是個有婦之夫的問題,你是怎麽确定的?”

搭檔狡猾地笑了:“其實,這倆是一件事兒。”

我愣了一會兒,慢慢明白過來了。

搭檔:“她對幻覺的描述你還記得吧?一個中年女人,帶着個十幾歲的男孩,深夜出現在她家的某個角落,面對着牆……這麽說起來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