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裝嫩扮小滑了手

看着比劃着手腳的十三姑娘,五太太姚氏眼前不禁微微晃動起來。

恍惚中,她仿佛看到多年前的自己,拿着精心繡成的帕子想要去讨好她的繼母,卻被繼母一臉敷衍地打發了……

五太太眨眨眼,多年前那個一心想要讨好人,卻屢屢被拒的小小身影驀然消失,眼前坐着的,只是那個熱切地描述着她想像中屏風模樣的小女孩。

——這孩子自小離家,原跟家裏誰也不親,如今又是被老太太送回來“養病”的,想來心裏多少是在惶恐着,所以才會這樣百般讨好自己吧……

忽的,五太太心頭一酸,不知是為了眼前的這個孩子,還是為了記憶中的那個自己。

“聽你說得倒是挺有趣,”五太太笑道,“既然你有正經用處,給你便是。”

“真的?”

珊娘眼眸一亮,整個人驀地橫過榻中央的小幾,一張小臉巴巴地湊到太太跟前,逗得太太忍不住就笑了,伸手一彈她的鼻尖,“我原只是打發時間繡着玩的,你給它們尋個正經去處也好,也不算是我白糟蹋了東西呢。”

“一定很好看的!”珊娘道,“光是想着我就能想像得到,做出來會是個什麽樣子。到時候太太來看,一定不會差……啊,”她看看太太,探着身子得寸進尺又道:“要不,太太把那幅墨竹圖也一并賞了我吧。我想着拿它做個桌屏,以楠竹做框,底座不用木雕,只用竹蔑編出新鮮花樣來,再刷上一層黑漆——白色的絹底,黑色的框架,看着一定極是清雅。”

五太太歪頭想像了一下,笑道:“聽起來确實不錯。好吧,給了你便是。”

珊娘一聲歡呼,伏在榻幾上的手忽地橫過去,按在姚氏的手上,“謝謝娘!”

這一聲“娘”,不僅叫窘了姚氏,珊娘自個兒也是一陣發窘。兩世為人,她還從來沒叫過誰這個稱呼……許是因為才剛姚氏看着她的眼神太過溫柔,許是她在這裏裝嫩扮小扮滑了手,卻是不知怎麽,就叫這聲“娘”沖口而出……

也或許,是自幼喪母的她,心底其實一直都想有個母親的……

這一聲“娘”,叫得原本氣氛融洽的室內為之一靜。

珊娘呆怔着尚未反應過來,就只見姚氏反手在她的手上輕拍了兩下,仿佛沒聽到那一聲“娘”似的,笑道:“你才剛回來,家裏也沒來得及給你好好收拾一下屋子,既然你看中這些不值錢的東西,拿去便是,說什麽謝不謝的。”

姚氏又拍了拍珊娘的手,扭頭問一直站在門邊上的丫鬟明蘭,“這個月的月錢早發了吧?姑娘才剛回來,那份可有補過去?”

Advertisement

此時馬媽媽那裏聽說珊娘過來找太太,早就不放心地跟了過來,且在外面已經聽了多時。見太太問話,便趁機掀簾子進來,道:“姑娘昨兒晚上才剛回來,今兒又忙着歸整姑娘的院子,這一時半會兒還沒忙到呢。不過太太放心,回頭我就讓人送到姑娘屋裏去。只是,姑娘如今身邊只有一個奶娘和兩個二等的丫頭,另外就是個不頂用的小丫頭了,怕是得再添置些人手。我看太太屋裏的翠羽不錯,是個用心的,不如就給了姑娘吧。”

——好嘛,剛折進去一個翠翹,這會兒又想塞過來一個翠羽!

珊娘扭頭似笑非笑地睨了馬媽媽一眼。這馬媽媽當着太太的面就這麽随意指派太太屋裏的丫鬟,說白了,不過是有意叫珊娘看看,她在太太面前的體面而已。

“媽媽快別這麽說,我哪敢用太太屋裏的姐姐?這對太太也太不敬了,”珊娘暗刺了馬媽媽一句,回頭又對五太太笑道:“再說我也用不着。我那院子原就不大,我又是個怕麻煩的,人多了反而看着不清爽。”

馬媽媽皺着眉道:“便是姑娘想省事,該有的規矩總還得有。雖然家裏比不得老太太那裏的排場,可照着規矩,姑娘身邊少說也該有個一等的大丫鬟才是。”

得!珊娘原還想着,她那裏暗諷人,不知道這棒槌馬能不能聽得懂呢,誰知人家轉眼就反刺過來——只可惜,她一點兒也不忌諱她被“攆”出西園這件事。

而照着侯家的規矩,姑娘們身邊的媽媽且不論,只那丫鬟就須得配一個一等的和兩個二等的、以及數量不等的三等的(具體人數,得看姑娘在家裏的地位了)。

當然,這只是侯家各房姑娘們的定例,養在西園裏的姑娘們卻并不受此規矩的約束。比如那大房嫡出的七姑娘,跟前便足足有三個一等的丫鬟和八個二等的。便是珊娘之前在西園時,跟前也有兩個一等的和六個二等的丫鬟。只是年初時,珊娘還沒做那個“夢”之前,她的另一個大丫鬟初雪就吃了雙元的算計,賭氣從西園裏辭了出去。初雪也不是個簡單的,臨走時又算計了雙元一把,雖然雙元機靈逃過了算計,平常總是跟在雙元後面的、珊娘名下另兩個二等丫鬟卻中了計,“因病”從西園裏搬了出去。因着當時珊娘一心想要回家,便沒再往身邊添人手。

而馬媽媽之所以這麽熱心往她身邊塞人,顯然不是怕委屈了她。

珊娘回頭笑道:“規矩總是死的,人才是活的。我那院子也就那麽大,人再多可就連個站的地方都沒了呢。媽媽既有心,倒不如把那一等丫鬟的份例分給我那兩個二等的丫頭,怕是她們服侍我要比我得了兩個一等的丫頭更盡心呢。”

方媽媽原就是陪着珊娘過來的,此時也跟在馬媽媽的身後進了屋,便笑着打趣道:“姑娘好算計。”

珊娘笑着扭頭,對太太道:“我也想過我那院子裏要用的人,我奶娘自是不變的,一等的丫鬟我就不要了,把那份例分給我那兩個二等的丫頭便好。至于還有個丫頭六安,就提到三等吧,”她看向馬媽媽和方媽媽,“除此之外,我那院子裏只要再添兩個粗使婆子和兩個灑掃的小丫鬟也就夠了。再多,我那裏可真是連個站的地方都沒有了呢。”

珊娘故意輕松說笑着,便是馬媽媽有意板着臉不配合,無奈旁邊有個方媽媽湊着趣,倒也沒叫氣氛冷落下去。

五太太姚氏坐在一旁靜靜看着,心下卻暗暗詫異。她原覺得珊娘過來,是奉迎讨好她的,可如今冷眼看來,卻又不像。

幾人閑話了幾句珊娘那院子的事,就聽得外面有人來報,說是隔壁二房三房四房的姑娘們聽說十三姑娘回來了,派了婆子來請安問好。

珊娘回頭,恰正好看到姚氏緊皺起的眉,知道她是不耐煩應酬這些事,便站起身笑道:“既然是來看我的,倒不好叫太太費神,太太且忙太太的,我去看看便好。”

姚氏巴不得這一聲兒,忙笑道:“行,你去吧。”

珊娘行禮退下,走到門邊上時,姚氏忽然出聲道,“你若對刺繡有興趣,明兒有空時只管過來。”

姚氏這麽說,其實多少是想到了當年的自己。與其說她這是對珊娘表示親近,倒不如說,她是想要補償當年倍受冷落的自己。

誰知珊娘卻沖她搖手笑道:“太太快饒了我吧,我可懶着呢。倒是太太,整天在繡房裏繡花,眼睛也要吃不消的,有空太太也去我那院子裏坐坐吧。從我那樓上看出去,能看到落梅河呢。”

這口吻,不像是在對長輩說話,倒更像是在邀請一個平輩的朋友了。

十三姑娘出去了,一直把自己掩在門邊陰影裏的丫鬟明蘭這才過來,給太太斟了一杯茶,然後便到繡架旁去理絲線了。

倒是五太太姚氏,難得地沒有立即回到繡架旁,而是仍托着腮,坐在榻邊默默凝思出神。

明蘭那裏将剛才姚氏拿出來的絲線一一歸了位,回頭見太太仍是沒有過來,便詫異地叫了聲:“太太?”

姚氏的四個陪嫁丫鬟中,唯有明蘭明确表示不願意侍候老爺,也不願意出嫁,于是她便一直這麽跟着太太了。

姚氏從恍惚中回過神來,疑惑地問着明蘭:“你說,咱家大姑娘是個什麽樣的人?”

明蘭想了想,把今兒一早二爺去鬧大姑娘的事說給太太聽了,卻是未加任何置評。

姚氏又垂眼想了一會兒,嘆了口氣,道:“我果然不會看人,還當她是個可憐的,原來也是個厲害的……”

明蘭理着絲線,頭也不擡地道:“可憐也好,厲害也罷,太太管她做甚?誰的日子都是自個兒過的,好不好的原跟別人沒關系,咱們只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就好。”

姚氏悶了悶,又是一聲嘆息,“也是。”只是,心下卻莫名感覺一陣失落。

且說越是沒落的人家,越是強調自個兒家的門楣高尚。這侯家雖說早沒了爵位,卻一心以名門世族自居,更是把一應繁瑣的禮儀規矩看得比什麽都重。便是人人都知道珊娘并不是真的病了,這會兒聽說她回家來“養病”,各房的姐妹們也都要煞有介事地親手寫個慰問的帖子,再派了妥當的媽媽親自上門來問候,這才合乎大家閨秀該有的禮儀規矩。

昨兒珊娘到家時已經晚了,等人悄悄上門打探了消息,再回家通報主子,各房的姑娘們正經派出婆子執着帖子來道惱問安時,已經是日頭快要偏西的辰光了。

珊娘這個“病人”自然可以不用親自去見那些來問安的婆子——她派出了八面玲珑的方媽媽去應對,但那些回帖,卻是需要她親手寫過,才算是合禮數的事。

雖然連連抱怨着,珊娘也只好耐着性子一一寫了回帖,等諸事忙畢時,天色已經黑透了。此一宿無話。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