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051【辦一份英文報紙】4000字為二電熱墊舵主加更
上午十點許。
霍耀文上完課後,便拎着公文包換上衣服出了校門。
昨天跟何總監約談好時間,今天白天去一趟商業電臺。
等到了香港商業電臺,已經是中午十二點了,顧不及吃飯,霍耀文匆匆的上了電臺的大樓。
一到商業電臺,前臺小姑娘就領着霍耀文往總監辦公室走去。
何佐芝在看到霍耀文走進來後,連忙站起身子,面露憂愁的迎了上去:“霍生,你終于來了。”
霍耀文眉頭皺起問道:“何總監,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先坐下來講。”何佐芝一招手。
待二人坐下後,何佐芝道:“前天上午,《天皇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我想霍生你應該也看了吧。”
“嗯,看了。”霍耀文何止是看了,就連這個《天皇日報》的前幾期報紙他都看了一下,發現這家報紙之前都一直是正常的報道新聞,報道一些香港時訊,也不知怎麽好好的聲讨起自己這本書來。
“具體的情況我也不是很清楚,不過,我托人問了一下,這《天皇日報》明面上是拿霍生的書做文章,實際上是不滿自己報紙銷量下滑。”
何佐芝做電臺這麽多年,自然是跟不少報社認識,所以這點事情很容易就打聽出來了,他繼續道:“《天皇日報》旗下有個《天皇馬經》專門刊登馬經內容的,而《東方日報》現在除了刊登霍生的書外,剩下的就是以馬經、狗經為主,新聞上報道的篇幅,少之又少。原本《東方日報》的銷量不是很高,倒也影響不大,不過随着最近電臺播的《鬼吹燈》廣播劇,帶動了報紙的銷量,這一來購買《天皇馬經》的人就變少了很多,全都跑去看《東方日報》了。”
霍耀文聞言,心裏是哭笑不得,自己這算當了回背鍋俠了?不過随即心念一轉,卻是對《東方日報》不滿起來,從這個讨文出來至今,李道光都沒有打過電話到學校來通知一聲,反倒是只購買了廣播權的何佐芝率先打來電話告知自己。
何佐芝看着霍耀文面色平靜,好像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一樣,不由抿了抿嘴唇道:“我這次喊霍生過來,是想通知霍生一件事情。”
看對方猶豫的樣子,霍耀文道:“什麽事,何總監但說無妨。”
“臺裏面決定暫時停播《鬼吹燈》的廣播劇。”
Advertisement
何佐芝面露惋惜道:“其實霍生寫的這本書真的很棒,雖然題材上可能有違倫理常綱,但無論是故事內容,還是人物塑造都絕對是一定一的棒。”
對于何佐芝的話,霍耀文之前其實也有了一點心理準備,不過在聽到停播時,難免還是有些不舒服。
霍耀文擡了一下滑落到鼻尖的鏡框,沉聲道:“這事不怨貴臺,的确是我寫書時考慮不周,至于對貴臺造成的損失,何總監報個數,我會盡快賠償的。”
聽到霍耀文一力承擔的話,何佐芝笑了笑,說道:“這事不怪霍生,賠償一說又何來?而且連播這幾日,我們商臺的收聽率也是明顯的提升了很多,所以霍生不需要賠償任何的損失。”
霍耀文深思了幾秒道:“何總監,最近我一直在構思一本書,也動筆寫了一點,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就拿這本書來抵作《鬼吹燈》之前的費用。”
何佐芝詢問道:“哦?是什麽書?”
“《龍蛇演義》”霍耀文翻開公文包,從裏面掏出之前撰寫好的幾千字內容,遞給何佐芝,又道:“這是我寫的一篇前言,以及部分內容。”
何佐芝接過稿子,細心的觀看起來。
因為只有幾千字,何佐芝很快就讀完了,看完後,頗為驚訝的看着霍耀文道:“霍生是想寫民國武術界的事情?”
霍耀文點點頭:“不錯,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民國出了很多的風流人物,除了那些知名的文人墨客以及軍閥政客外,還有一群鮮為人知的義士。我根據民國記載的一些武術大師,結合了我個人所獨創的新派國術理論,撰寫了這本《龍蛇演義》。”
只殺敵,不表演,保家衛國的武術,謂之國術!
何佐芝又低頭看了一眼前言,好奇的問道:“國術和武術似乎沒什麽不同?”
“武術也可稱之為國術,不過在我書中卻是有所誇大,畢竟是小說故事,難免有些超乎常理的事情存在。正所謂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打人如挂畫,這便是國術。”
何佐芝沉吟了幾秒,想了想,點點頭道:“既然霍生如此說了,那我便不在推辭。”
“這是應該的。”霍耀文道:“我會盡快寫出一部分內容給何總監看看,如果合适就代替《鬼吹燈》。”
“好。”
...
從商業電臺出來後,霍耀文心情不佳,一方面是因為書的事情,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東方日報》的緣故。
于情于理,在《天皇日報》開怼的時候,《東方日報》應該是早就知道了,居然都第三天了,還沒有打電話來通知自己一聲,這讓霍耀文心生不滿。
在走出路口,看到不遠處有一間報亭後,霍耀文快步走過去,買了一份《東方日報》今日的報紙。
打開來一看,報紙上還在刊登《鬼吹燈》的內容,不過這次不在是跟以往一樣,只有四千字的內容,而是幾乎大半張報紙都刊印了。
本來還以為《東方日報》迫于壓力,停止刊登《鬼吹燈》的內容,卻不曾想,居然還繼續刊印,并且還“加更”了!
霍耀文搖搖頭,之前想去一趟《東方報社》的心思瞬間沒有了,轉身準備坐車回學校去了。
反正《鬼吹燈》第一部的內容,他已經完全寫完交給了《東方日報》的人,不管他們刊登不刊登,接下來的第二部恐怕也是無疾而終了。
...
明報。
沈寶新坐在金镛的辦公室裏,看着手中幾家報紙都在聲讨《鬼吹燈》,不由輕笑一聲,朝着金镛道:“看來還是你之前說的對啊。”
金镛擡頭道:“我說了,這書寫出來,肯定會有人批判的,只不過沒想到居然是《天皇日報》開的這個頭。”
“還不是為了報紙銷量的事情。”沈寶新搖搖頭,這事很多年前,在明報初創的時候也曾經經歷過,不少報紙說金镛寫的書除了消遣解悶外,根本沒有一點文學價值,但這麽多年過去了,那些人早就不見了蹤影,反倒是明報越活越久,越辦越好。
“那位霍小友寫的的确不錯,只可惜這類題材終歸是有違倫理常綱。”
金镛最早聽沈寶新說起此書的時候,就已經猜到了遲早會被人聲讨,所以前天在看到報紙有人公開批評的時候,早有了心理準備。而且他寫的書,早年間也是被人批評為無用之書,但現在這麽久過去了,依舊是有人願意讀。
“還是有些可惜。”
沈寶新是很喜歡《鬼吹燈》這本書的,現在也不知還能不能看完結局了。
“不聊這個了,最近香港大學要成立法學部,你派幾個記者過去采訪一下。”
“已經讓人去采訪了。”
...
等回了學校。
早早的去食堂吃了一餐飯。
霍耀文又回了宿舍,開始悶頭撰寫起《龍蛇演義》的大綱來。
剛寫個幾百字,霍耀文又直接扔下手中的鋼筆,開始沉悶起來。
他之前還是太過于低估了這個時代的承受度,寫《鬼吹燈》被人聲讨,那要是寫國術,看起來沒什麽問題,但書中比武難免會分高下,要是有那個門派的人看到這個內容,說自己把他們門派的武功寫的垃圾了,豈不是又有一番折騰?
想了想,霍耀文有些煩躁的揉了揉頭發,躺在床上,吹着風扇中吹出的微微涼風,漸漸的思慮起來。
有着未來四十多年的記憶,霍耀文賺錢的方法有很多,80年代投資內地,90年代投資老馬小馬,2000年投資各種互聯網。
這些都能帶給他很多的財富。
但這些距離最近的都是十幾年後,霍耀文可不想蹉跎這十來年,就為了等那麽幾次機回。
“咚咚”
就在霍耀文深思的時候,門外響起了敲門聲。
“邊個啊!”霍耀文有些氣悶的說道。
“霍老師,系我,有人打電話搵你。”
門外傳來了王伯的聲音。
霍耀文聽有人打電話找自己,收拾了一下雜亂的頭發,轉身到門口開了門,看着王伯問道:“王伯,邊個找我?”
“好像是《東方日報》的人。”王伯看了一眼霍耀文的臉色,見他面色還好,也是忍不住勸說道:“霍老師,《天皇日報》的內容我看了,你也不用太放在心上。”
“我知的王伯。”霍耀文面露微笑道。
“好吧。”
王伯見霍耀文不想多聊,也是率先轉身下了樓。
霍耀文關上門緊跟其後。
到了管理員室,霍耀文接過尚且沒有挂斷的電話,說道:“邊個?”
“霍生,是我劉衛東。”
“劉生找我是?”
“霍生知不知最近《天皇日報》的那篇文章?”
“我看了,的确是我考慮不周。”
“這事也不怪霍生,誰能料到的呢?”
說完,劉衛東欲言又止,随即嘆了口氣說道:“霍生,我也就長話短說了,李主編的意思是,《鬼吹燈》現在刊印完第一部內容後,往後的內容,暫時緩一緩,等以後看看情況再做定奪。”
“好,剛好最近我也寫文有些累了,休息一段時間挺好。”
“霍生放心,李主編跟我說了,往後要是霍生有新的文章,一定要第一時間通知我們報社,只要內容不差,還是按照之前談好的稿費來。”
“好。”
又匆匆的聊了幾句。
等對方挂斷電話,和王伯告辭,霍耀文回了宿舍後,第一時間就坐回了書桌前,拿起紙筆,開始盤算起自己現在身上所有的錢來。
就在剛剛,霍耀文腦子仿佛是頓悟了一樣。
既然現在三流小報都不如的《東方日報》,未來都能夠做到全港報紙銷量第一。
霍耀文自認為有着未來五十年的記憶,完全可以跟辦一份報紙!不敢說未來能夠做到全港第一,但最少絕對不會比現在的《東方日報》差。
“阿母那有一萬,自己身上還有上幾次結算的稿費七千多,加上《文學世界》給的五千塊獎金,總共有兩萬三千塊。”
兩萬三千塊,這筆錢看上去很多,足以買半套新房子,舊屋也能買一套,但要是辦報紙的話,那就太少了一點。
雖然不知道價格,但恐怕買個二手的印刷機都成問題。
“還是錢太少了。”
霍耀文嘆了口氣,他腦海中雖然有很多很多賺錢的方法,就比如最簡單的買房,買地皮,這些未來都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可是沒有本錢,空手套白狼還是太異想天開了。
“埃文!”
就在這時,窗戶外有人喊道。
霍耀文打開窗戶,探出頭看去,林間小道上,安娜正站在一顆榕樹下揮手,疑惑道:“安娜,你怎麽過來了?”
安娜笑着說道:“我想去一趟市區買一點東西,但我想我需要一個翻譯,除了你之外,我想不到其他人了。”
聞言,霍耀文點點頭道:“好的,那你等我一下。”
回過身,照了照鏡子,見沒什麽不妥的地方,也是下了樓。
二人出了校門,兩人一邊走在路上前往巴士站的路上,一邊簡單的聊起天來。
霍耀文随口問道:“安娜,你來香港也有一個星期了,感覺香港怎麽樣?”
安娜嘴角浮現了一抹燦爛的笑容,說道:“挺不錯的,這裏的景色很漂亮,食物也很好吃,我想校長說的很對,這是一個美食之都,有太多太多的美味的食物了。”
頓了頓,安娜又說道:“不過香港這邊的英文報紙太少了一點。我有每天讀報的習慣,但現在香港的英文報紙內容并不是我喜歡看的。”
英文報紙!
這一下,仿佛是打中了霍耀文的腦袋。
現在全港百分之九十九的報紙都是中文報紙,英文報紙雖然也有,但幾乎只有兩三家。
香港的英國人雖然不是很多,但幾乎都是身處高層,亦或者大集團的商人,而且現在香港懂英文的人也有不少,辦一份英文報紙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首先英文報紙的受衆體雖然比不了中文報紙,但同樣有不少,哪怕是一個人把市面上的英文報紙都買了,也只不過只有三四份而已,完全承擔的起。
其次的話,那就是競争力小,只有三四份英文報紙,只要內容夠好,想來不愁賣不出去。
而且往後如果做大了,還指不定賣到歐洲,或者其它講英語的國家。
越想越覺得辦英文報紙是個好機會,霍耀文沉思了幾秒,捏緊拳頭,決定等會到了市區就看看香港現在有那幾家英文報紙。
PS:求推薦票,求收藏,求投資,求一切……
第52章.《span class=“content-wrap“》051【潤色文章】《/span》(修)
上午十點許。
霍耀文上完課後,便拎着公文包換上衣服出了校門。
昨天跟何總監約談好時間,今天白天去一趟商業電臺。
等到了香港商業電臺,已經是中午十二點了,顧不及吃飯,霍耀文匆匆的上了電臺的大樓。
一到商業電臺,前臺小姑娘就領着霍耀文往總監辦公室走去。
何佐芝在看到霍耀文走進來後,連忙站起身子,面露憂愁的迎了上去:“霍生,你終于來了。”
霍耀文眉頭皺起問道:“何總監,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先坐下來講。”何佐芝一招手。
待二人坐下後,何佐芝道:“前天上午,《天皇日報》發表了一篇文章,我想霍生你應該也看了吧。”
“嗯,看了。”
霍耀文何止是看了,就連這個《天皇日報》的前幾期報紙他都看了一下,發現這家報紙之前都一直是正常的報道新聞,報道一些香港時訊,也不知怎麽好好的聲讨起自己這本書來。
“具體的情況我也不是很清楚,不過,我托人問了一下,這《天皇日報》明面上是拿霍生的書做文章,實際上是不滿自己報紙銷量下滑。”
何佐芝做電臺這麽多年,自然是跟不少報社認識,所以這點事情很容易就打聽出來了,他繼續道:“《天皇日報》旗下有個《天皇馬經》專門刊登馬經內容的,而《東方日報》現在除了刊登霍生的書外,剩下的就是以馬經、狗經為主,新聞上報道的篇幅,少之又少。原本《東方日報》的銷量不是很高,倒也影響不大,不過随着最近電臺播的《鬼吹燈》廣播劇,帶動了報紙的銷量,這一來購買《天皇馬經》的人就變少了很多,全都跑去看《東方日報》了。”
霍耀文聞言,心裏是哭笑不得,自己這算不算是當了一回背鍋俠?
随即,想到這個報社名字,霍耀文發出了疑惑:“何總監,這《天皇日報》什麽來頭?居然用天皇二字,RB人的報紙?”
“不是RB人的報紙,不過這來頭還是有一點的。”
何佐芝輕笑一聲講道:“《天皇日報》成立于1943年左右,那時候是日據時期,當時大部分的華人報紙都被迫停刊,很多主要的工廠商鋪都被RB人奪取,小至小販、大至銀行都很艱難。這《天皇日報》背後的大老板叫許培櫻,現在除了是報社的老板外,還是香港評馬同業協進會的榮譽會長,聽人說他本來辦的報紙名不叫這個,後來RB人占據港島九龍新界以後,就改了這個名,倒也在當時賣的很好。”
“奉承RB人的報紙?”霍耀文眉頭一皺。
“這就看霍生怎麽理解了。”
何佐芝玩笑講:“香港三年零八月的時候,很多報紙行業的确都很艱難,被迫改名或者停業也都很正常。不過重光都這麽多年了,這《天皇日報》還未改名,其中原因你我外人這就不得而知了。”
許培櫻!
天皇日報!
聽這個名字就知道不是什麽好鳥。
霍耀文微眯着眼,心裏略微沉思了幾秒。
随即,笑着朝何佐芝說道:“何總監,這次麻煩你了,要不是你通知我,恐怕被人罵了,我都蒙在鼓裏。”
何佐芝笑着說:“霍生你不用太擔心,香港是個言語自由的地方,早年金镛都被人在報紙上罵了個通透,你的書被人罵的越慘,賣的就越好,反倒是我從中撿了個便宜,平白無故的有人免費幫我打了廣告。”
“我知,不過被人罵心裏總歸是不爽。”
何佐芝哈哈一笑:“那就想辦法罵回去喽,我想《東方日報》的李主編,應該是很歡迎你在他報紙上罵人的,他早年在《大公報》子報刊《新晚報》做編輯的時候,可是幫金镛、梁羽生還有不少左派的人修改過“檄文”的,對于如何不說髒字罵人很有一套個人見解。”
霍耀文雖然是知道香港言語自由,後世在編寫網劇查資料的時候,也看過一些50-60年代報紙上刊登的左右兩派以及各種文人之間的謾罵争鬥,卻是不曾想今日居然輪到自己到報紙上罵人。
不過想想也是,後世文人是在博客微博上罵人,現在只不過換了個傳統一點的方式,是在報紙上罵人。
該怎麽罵回去呢?
霍耀文略微沉吟了幾秒,對方之前寫的那篇文,看上去噴的有理有據,如果光破口大罵的話,反倒是讓他顯得占了理,看來這罵人還是要琢磨琢磨才行。
...
明報。
沈寶新坐在金镛的辦公室裏,看着手中幾家報紙都在聲讨《鬼吹燈》,不由輕笑一聲,朝着金镛道:“看來還是你之前說的對啊。”
金镛擡頭道:“我說了,這書寫出來,肯定會有人批判的,只不過沒想到居然是《天皇日報》開的這個頭。”
“還不是為了報紙銷量的事情。”
沈寶新搖搖頭,這事很多年前,在明報初創的時候也曾經經歷過,不少報紙說金镛寫的書除了消遣解悶外,根本沒有一點文學價值,但這麽多年過去了,那些人早就不見了蹤影,反倒是明報越活越久,越辦越好。
金镛笑道:“怎麽?你也羨慕別人的報紙銷量好?!”
沈寶新舉着報紙笑着道:“我倒不是羨慕《東方日報》的銷量好,而是這些報紙寫的有理有據,想看看霍生怎麽應對。要是我的話,就趁着現在多家報紙罵的最兇的時候,直接在報紙上進行反駁,鬧騰到最後,收益最大的還是霍生他自己。”
“哈哈,你這是也想罵人了?”金镛哈哈大笑。
“都好多年沒有幫人編輯過檄文了,手是有點癢癢啊。”沈寶新樂呵道。
他早年還未跟金镛成立明報的時候,一直是在《文彙報》幫人潤文章,其中潤色最多的是罵人的檄文,真可以說是一個髒字沒有,卻令被罵的人暴跳如雷。
...
霍耀文出了商臺,本想着回學校的,但想了想,還是轉道去了一趟《東方日報》。
一個多小時後,
等到了報社。
李道光親自出門相迎。
一進屋二人坐下,李道光便張口說道:“霍生來此,是為了《天皇日報》的事情吧。”
“嗯。”霍耀文點點頭。
“這事我早就知道了,一直不告訴霍生,是怕你年紀輕輕,心态難免有些不穩。不過我看霍生現在的樣子,卻是一點事都沒有啊。”李道光笑道。
霍耀文聞言,才算是明白為什麽這麽多天,李道光沒有讓人通知自己了,原來怕自己被人罵心态崩了。
不過要是李道光知道自己後世寫網絡劇本的時候,被無數人罵腦殘,這點持之淡然的心态還是有的。
笑了笑,霍耀文故作嘆息道:“李主編有心了,不過我這心裏的确是有些難受。”
“哦?怎麽?”李道光面露疑惑。
“這頭一次在報紙上被罵,确實不知該如何反擊才好,早聞李主編之前就職《新晚報》的時候,幫金镛、梁羽生等人潤色文章,不知道這回李主編能不能幫我潤色潤色?”
“額?哈哈哈……”
李道光先是一愣,随即放聲哈哈大笑,他以前幫人潤色的文章,無一例外,清一色的都是罵人文章,聽霍耀文如此說,哪裏會不清楚他的心思,一邊大笑一邊說道:“冇問題,霍生放寬心,潤色這類文章我是最在行了。”
說幾句。本來後面我是有應對方法的,不過看大家都不喜歡,那我就删了重新。我知道大家肯定是喜歡我的書,才會說那麽多,否則直接删書走人,沒必要浪費時間打字。不管怎樣,放穩心态,不受一些不好評論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