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飛回故裏
上一世重生之前,卓群抓的最後一個專題報道,就是《回顧國內房地産的三十年》。
他所掌握的新聞知識讓他清楚的知道,1997年,國內房地産行業已經臨近歷史性的拐點。
如今的房地産價格處于歷史最低谷底,國內房地産公司的經營也舉步維艱,多數都是虧損的。
主要原因就是社會還在實行福利分房政策。
但很快就會不一樣了。
因為1998年7月3日,國家會宣布全面終止福利分房。
與此同時,住房分配貨幣化也正式開始。
而這,就是引爆國內房地産業全面繁榮的起始。
此後,全國房價即将一飛沖天,京城、滬海、花城将是一馬當先的領頭羊。
所以卓群未來所要做的,就是好好用這段時間空檔,盡可能的買下京城地理位置最好,升值空間最大的稀缺性房産。
如此,卓群最終的投資标的也就顯而易見了。
他瞄準的既不是什麽CD高檔公寓,也不是中央別墅區的別墅。
而是買一個就少一個,永遠無法複制或再建的四合院。
在這事上,其實根本不用琢磨,就知道穩賺不賠。
因為只要來簡單計算一下四合院的升值空間就知道答案了。
要知道這個年代價值觀存有很嚴重的問題。
Advertisement
不光商業房地産整體行業遭遇困境。
老百姓也都偏愛樓房,不愛平房,愛新房,不愛舊房。
所以平房的價格很低,尤其是老房子。
一平米平房價格才一千多塊,幾十萬、上百萬就能買下個不錯的院落。
可到了二十年後呢?
四合院起步價那都是幾千萬啊。
幾個億、十幾億的價碼都屬稀松平常。
粗算一下,幾百倍的漲幅。
均攤到每一年就是增值十倍以上。
這麽看的話,這百分之四十的利息又算得了什麽?
說起來,京城有個流傳甚廣的段子最能說明這個問題了。
故事講得是有一個京城人,1997年看準了吊裝行業的潛力。
他就賣了鼓樓大街一個四合院,然後全款買了兩臺二十五噸吊車。
他自己開一臺,讓司機開一臺,去工地淘金。
自此風餐露宿,辛苦節儉,全年無休,足跡遍布全國。
等到二十年過去,此人的固定資産終于達到了三千萬。
可當他兩鬓斑白,意得志滿的回到京城,再想贖回老宅時卻徹底傻眼了。
他居然發現當年自己賣掉的四合院,中介挂牌價兒已經是兩個億了。
所以當時,這位就瞅着那兩個億的标價哭了……
此外,除了确定的價格巨幅增值之外,把錢投在四合院上還有其他的諸多好處。
一是所有投資品種裏,房産是最實在,也最讓人放心品種。
不但值錢,能居住,能出租。
而且好保存,也好衡量行情價值。
它絕不像翡翠和文玩字畫那樣虛。
什麽真的假的,什麽水頭,什麽種,都任人評說,各有見地。
要是一旦碎了、裂了、丢了,那就完蛋了,一文不值。
房子的價值多少,關鍵是由地理位置決定的。
而且京城LC區的房還自帶學區房屬性。
哪怕房子再破,即使到了住不了人的地步。
可只要沒塌,手裏有老房契在,依然比金子值錢。
由此完全可以預見,完成原始積累的卓群走出這一步,就等于永遠實現了財務自由。
他今後的財産一定是以億為單位來算的,已經徹底跑贏這世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了。
二來,正因為房産價值好衡量。
那麽卓群即使用所有的錢買了四合院,也并不耽誤他在投機市場繼續用錢賺錢。
因為不動産還有一樣好處,那就是當主人有需求的時候。
還可以把這些房子通過抵押方式,置換出現金來。
說白了,這就等于變相加了資本杠杆啊,這又有多麽的好呢?
資本的游戲,其實就是這麽玩的。
當然,即使如此,投資買房的事也并不急于一時。
因為時間有的是,如今又是現金為王的買方市場。
卓群大可以在這一年裏,慢慢的精挑細選,優中選優。
而與之相比,眼下倒是有一件更重要的事兒得先辦了。
那就是回家。
別忘了,今年的春節,由于炒作郵票到了墾節的時候,卓群就沒能回家過年。
這還是他長這麽大頭一次,他的父母自然因此放心不下,多加惦念。
所以到了這一學期,他們便屢屢打電話來到“民大”的宿舍,詢問卓群的情況。
而以卓群的情況,當然不可能第一時間接到電話。
如此一來,每一次都是卓群得到哥兒們報信後,再打電話回家的。
可以說完全是靠402那個哥們兒挖空心思的掩飾,他才勉強向家裏隐瞞了自己被學校勸退的事實。
再加上卓群回電話的時候,總是拒絕父母再給他寄生活費。
聲稱自己在校外找到了很掙錢的兼職工作。
他的父母必然會因此更加生疑。
那麽今年的暑假,無論怎樣,卓群都必得回家走上一趟,給父母一個合理的解釋。
否則身為小學教師的父親,和在家賦閑的母親現在可都有時間。
哪怕就是砸鍋賣鐵,他們也會籌錢來京城來找他問個究竟的。
當然,從其他角度來說,無論是重生之後,對父母年輕容顏的期待和懷念。
還是變成富人之後,迫切希望能減輕父母的經濟負擔,讓他們過上闊綽的日子。
這些念頭也無不促使着卓群希望盡快回到老家去。
于是在和許老板提前打好招呼之後,又在京做了一番采購和準備。
卓群便在1997年的7月11日,從首都機場蹬上了飛往桃仙機場的飛機,奔赴生他養他的那個工業城市。
不得不說,雖然已經無數次往返故裏,但卓群還是第一次有幸“打飛的”回家。
他乘坐的這架客機型號是空客321。
雖然只是中型客機,但由于他訂的是是商務艙,機組提供的服務比經濟艙好太多了。
舒适的座椅,能夠放低平躺,大得像個卧床。
專門負責服務這片區域的空乘服務人員更是漂亮得驚人。
尤其她們蹲下來詢問客人需求的時候。
那明媚的微笑和平視的眼神,不免讓卓群的心裏有種麻酥酥的舒适感。
所以這種感受很奇妙,就像他今生在永樂請客,去賽特購物,在貴賓樓擺闊的初體驗一樣。
很有點讓人按捺不住的小興奮,還略有點局促和不安。
再加上馬上要回家的期待,與思念家人的情緒。
是以自從坐上飛機開始,卓群就根本就沒有躺下過。
他的頭總是歪向窗口,不停地向外張望,或是低頭看着他新買的雷達手表。
透過那號稱“永不磨損”的手表表盤,一分鐘一分鐘倒數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