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簽約明報
ps:新書剛剛開始,請大家多多支持,你的一份收藏,一份投票都是深深的鼓舞,讓小弟充滿幹勁,再次拜謝……
=============================分隔線=============================
“我說果然,人家老範家的女兒都承認那是一場誤會,還好幾次主動邀請你約會,你就這麽不給人家面子……”果力好說歹說的勸着果然。
“不去……!!”,看到果力又要動怒,果然立馬說道:“爸,你不知道那天我那同學多麽可惡,根本一點解釋的餘地都不給我,而且這種人就是那種自以為是,圍繞着自己為中心的人,我算是知道為什麽這麽大,條件有這麽好為什麽沒有人要了,就那脾氣難……”。
聽着果然又是一口的拒絕,果力忍不住的生氣道:“好,好,你長本事了是吧,不就是寫了本破小說麽,有本事你給我找個兒媳婦來,我告訴你,就算人家姑娘真的像你說的那樣,那也比你強,你有什麽好的啊,滾蛋,今天你要不去,我就不認你這個兒子了……”
看着果力生氣的摔門而去,果然無奈的坐下,這都什麽事啊,這哥們也真是的偏偏把這歷史遺留問題留給自己,不對,應該是幸好留給自己,果然這才醒悟過來……
不過對于範蕾,果然是真的怕了,倒不是計較那天的事情,而是自己根本就不是果然,果然很害怕露出馬腳,不過看自己老爸的态度,今年要是找不上媳婦,別想過好了。
果然可不想自己重生的第一年就這樣過來了,最後果然還是去了,不是因為果力的話,而是江大伯過來給果然解釋,人家範蕾這次除了道歉外,還說如果果然真的有好作品,可以幫忙在‘明報’上推薦。
《明報》是現今香港最有影響力的報紙之一,1959年查良镛(即金庸)與中學同學沈寶新合資創辦。
其實在前世,果然很敬佩金庸的,雖然金庸在家**處理的不是很好,但是依然難掩其魅力,尤其是在創刊初期,當時果然記得有個節目專門播出金庸和他的武俠小說中提到過。
最初金庸的《明報》銷路不僅不好,還是一步步滑向“聲色犬馬”之路,銷量在千份之間起伏,第一年虧空嚴重。
《明報》的老員工都記得他當年辛勞的身影,一方面經常要通宵寫稿,另一方面又為經濟問題苦惱不已。有傳說,一段時間他要靠典當來維持《明報》。
據《明報》老職員回憶:“查先生那時候真的很慘,下午工作倦了,叫一杯咖啡,也是跟查太太兩人喝。”
那時,金庸住在尖沙咀,深夜下班時天星小輪已停航,要改乘俗稱“嘩啦嘩啦”的電船仔渡海。每當他們深夜下班時天星小輪早已停航,只好改乘電船仔渡海,但每次要等齊六個人才能開船,船費比較便宜。如果要即到即開,需要包租費三元。他們夫婦寧願捱着深夜涼飕飕的風等待,也不願包船過海。咖啡、渡船不過是其中兩個平常的故事而已,當年的艱苦可想而知。
在這麽艱苦的情況下,明報一點點的發展起來,與金庸的堅持,和他的小說是不可分割了,倪匡曾說:“《明報》不倒閉,全靠金庸的武俠小說。”
果然與範蕾相約的地方還是在上次的餐廳中,果然一走進餐廳就看到範蕾早就等在那裏,快步的走過去,今天範蕾穿的是工作裝,不過更顯得其幹練精神。
Advertisement
兩個人坐下後,尴尬的沒有話題,不過果然倒是并不介意上的事情,有些開懷的說道:“我聽江大伯解釋了上次的事情,其實這也就是一個誤會,我當時跟本沒有想明白,直到江大伯對我說,才明白為什麽你會說那些話……”
“不,也怪我,其實回家後,江大伯就打電話,我爸就給我解釋清楚了,對不起,果然,我不該那麽說你,實在對不起……”,說完,範蕾就站起來,對着果然鞠了一躬,弄得果然一個大紅臉,趕忙站起來表示不用,看着餐廳周圍人對自己點點評評的,好不難受。
範蕾也注意到這裏的氣氛,有些不好意思的說:“要不,我們出去吧,不在這裏吃了……”
“好啊……”果然求之不得的說道。
等到出了餐廳門口,果然和範蕾同時大大伸了一個懶腰,注意到對方相同的動作,兩人同時一笑,“你也不喜歡這裏的場合吧……”果然笑着問道。
“恩,這都是我爸非得安排這裏的,看你的樣子好像也不是很喜歡這裏的氣氛……”範蕾同樣的回答道。
“是啊,太過拘謹了,你不知道,那天我可是被我那些叔叔伯伯給壓着過來了,你想想在一群老頭眼皮底下吃飯,有多難受……”,聽到果然的話,範蕾也想到自己老豆同樣瞞着自己在遠處盯着自己相親的過程,同感的點點頭。
夜晚的宜蘭很美麗,作為臨海的縣,在東北季風的吹拂下,很是舒爽……果然和範蕾慢慢在一起談着,說着最近發生的事情,範蕾才知道果然寫出這本小說是多麽意外,要不是果然被出版社開除,要不是自家正好經營着盜版社,說不定根本就不會有《鐵血天驕》的問世,尤其範蕾跟果然談論在香港那邊的事情,發現果然雖然沒有去過香港,但是對那裏很熟悉,還說道金庸的《明報》,這次再次從果然口重新說出說希望能在《明報》上發表他的小說,只會讓範蕾覺得那是果然自信自己小說的文采能力。
“真想不到果然居然會成為作家呢,記得上學的時候,你可沒有這個想法呢……”聊着聊着,就說到上學時代。
可惜偏僻果然根本就記不得那些事情,只好故意的說道:“是麽,或許是因為你的關系我才會從事編輯這一工作!”
說者無心,聽着有意,範蕾記得當初自己說理想的時候,卻是說過想要當作家的,弄得範蕾一個大紅臉。
看到範蕾的表情,果然差點驚呆,從這個角度看範蕾更加漂亮迷人,不會以前的這個家夥真的是因為這個原因才當編輯的吧,果然惡趣的想到。
範蕾好長時間沒有回來了,最想念的正是宜蘭夜市裏那些小吃,像蜜餞,還有以梅、李、芒果、水蜜桃等果物腌制而成小食品。
在夜市的大排檔中,果然自重生以來也終于有機會品嘗到宜蘭的特色小吃,像牛舌餅:以面粉、糖、蜜烘培成的傳統宜蘭風味薄餅,形狀像牛的舌頭而得名。
當然也有吃不慣的,看到範蕾津津有味的吃着鴨賞、膽肝(即鹹豬肝,分為柴肝,褐色,堅硬而味重和粉肝粉色,柔軟而味淡)實在難以下咽,或許上輩子在大陸就不是喜歡吃這類食品。
最後買了一大堆的杏仁凍、福圓凍這些宜蘭傳統的夏日消暑食品,“一年四季都是這樣就是好……”
“你說什麽呢??”聽着果然嘀咕,範蕾奇怪的問道,“奧,沒什麽,我是說咱們宜蘭就是好,一年四季都是這麽好……”
聽到果然的話,範蕾沉默了一會突然的說道:“難道果然你就沒有想過走出去看看麽,宜蘭确實好,可是這個地方也同它的季節一樣,沒有多少變化,沒有外面的世界那麽精彩……”
看着有些低落的範蕾,果然使勁的咬了一口糕渣,“或許吧,我想範叔叔年齡大了,肯定想你多留在他身邊陪陪他,要不然也不會這麽積極的在宜蘭給你介紹對象了……不過任誰都不能否認在心底裏家鄉是最自由,最讓人能放松下來的地方,或許不管我們走的多遠,多想要回來,回到家鄉裏……”
果然輕聲的說道,腦中想到前世家鄉,雖然在外漂泊的很長一段時間,甚至是一事無成,滿身疲憊的回道家鄉,家裏沒有父母的埋怨,沒有那在外辛苦的壓力,只有無盡的呵護……
範蕾以為果然跟自己一樣都是想到臺灣那一股股的移民潮,往外都出去時代特色,他們這一代都是經歷了那特殊的印記,長大以後,不可自拔的都有出去的沖動,範蕾就是這樣放棄了在臺灣穩定的工作,到了香港去求職的艱辛生活。
範蕾也更能體會到果然裏面的話,為了能在外面立足,範蕾失去了太多,愛情就是之一,這也是範運迫切的想要女兒辭去在香港的工作,回來的原因,沒有哪個人比範運還要了解女兒心中的疲憊。
經過這個話題,兩個人默默無語的走着,“對了,你不是說你有好作品想要在《明報》上發表麽,是什麽作品,先說好了要是水平低于《鐵血天驕》的那種可千萬別拿出來,省的我跟着你丢人……”
“呵呵,怎麽可能,這部作品絕對不會讓丢人的,相反我還要用這部作品為自己正名呢……”
看着果然如此自信的霸氣外露,範蕾不禁忍不住問:“你就這麽對自己有信心……”
“我不是對自己,而是對《大唐》這麽有信心……”果然輕聲對着自己喃喃自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