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金庸一”

《明報》報社辦公室內,看到久違的範美女回來,熟悉的同事都互相打着招呼,“啊生,你看到主編了麽?”範蕾攔住一個同事問道。

“奧,你問查先生,應該在《月刊》胡菊人主編那裏,你卻那邊找他吧,怎麽範蕾你有事情要找查先生?”

“呵呵,是啊,謝謝……”範蕾說完就匆匆離開,向胡菊人那裏走去,《明報月刊》是金庸1966年創辦,自任月刊總編,後胡菊人出任總編。

這些年胡菊人将《明報月刊》經營成一份綜合性的高水準讀物,形成了一個全球高級學術刊物。

來到辦公室外,正好碰到查先生出來,看到是《明報周刊》的副主編,查先生微笑的問道:“怎麽,小範找胡總編?”

“不是的,查總,事實上我是來找你的……”,聽到範蕾話,金庸有些意外,接着說道:“好,那去我辦公室說……”

在金庸辦公室內,範蕾把果然的《大唐》稿子,放到金庸桌上,解釋道:“我,我想請你您看看這部小說能連載嗎?在我們的報紙上。”。

金庸沒有看桌子上的稿子,而是先奇怪的問範蕾道:“投遞稿子的審查不是有編劇部的人麽,怎麽拿到我這裏了,是不是這個稿子讓你們很看重?”

“不是的,我,那個是這樣的,這個是我在臺灣的高中同學寫的武俠小說,我想請查總看看能不能登刊到我們報紙上,就是那個《鐵血天驕》的作者,”範蕾也想過拿到編輯部那邊,不過最終卻鬼使神差的直接送到金庸面前。

一開始聽到範蕾說是高中同學的武俠稿子,金庸并沒有多少重視,但是也在靜靜的聽,因為金庸相信範副主編,不可能會一點眼光都沒有,只因為是高中同學的稿子,就這樣大費周章的找自己,果然聽到是前段時間《鐵血天驕》的作者,金庸好奇的開始翻看。

雖然已經快進入10月,辦公室的冷氣依舊吹得呼呼作響。金庸就一直這樣翻看範蕾帶回了《大唐》,直到看完整整一本,才發現自己一直讓範蕾站在這裏幹等着,摘下眼鏡,拍了拍頭說道:“你瞧我這個記性,居然讓咱們的範副主編就這樣一直站着,真是罪過罪過,呵呵,小王,小王去通知胡主編和孫主編過來一趟……”

金庸一邊讓範蕾坐下,一邊摁下旁邊的電話傳聲,讓自己的助手小王通知《月刊》和《周刊》的兩位主編過來。

一直心不在焉的範蕾看到金庸這個态度,心底裏終于松了一口氣,看來果然确實沒有騙自己,這部小時候确實很棒,雖然自己也仔細看過,并且金庸也對果然的上一部小說和肯定,但是直到此刻,範蕾才放下心來。

孫總編和胡總編坐在金庸對面看着範蕾送過來的《大唐》小說,等他們看完後,金庸問道,怎麽樣,都說說。

“字裏行間,富有張力,既有宏大的戰争場面,也有纏綿的兒女情長,實在是難得一部好武俠小說,最不可思議的是,這麽多居然才剛剛開始,實在難以想象,整部武俠小說要有多麽宏大……”胡編輯用專業的眼光說道。

“額,這份稿子,作者是?!”孫主編沒有接着發表品論,反而問到這個作者,金庸目光看向範蕾有趣的說道:“小範先別說,你們猜猜……”

Advertisement

這個話題可把孫主編和胡主編給難住了,不過細心的孫主編可是知道範蕾是臺灣人,既然剛才查總不想讓範蕾說,那麽就說明應該範蕾應該是知情的,作為都是《周刊》的同事,孫主編可是知道範蕾才剛剛從臺灣回來的,那麽顯而易見應該是從臺灣帶來的,可是既然是臺灣作家,那麽那些有名的武俠作家沒有理由會送到《明報》這。

這倒不是孫主編看不上《明報》,要知道現在明報在整個東南亞已經有了很大的影響力,而是臺灣的那些名家只要一有新作,都會被那些老出版社買走了,再說憑着常年的關系也犯不着送到香港來,所以只能是一個沒有出名的新人作家,聯系先火熱的《鐵血天驕》,自從香港這邊一上市跟,就有廣大的市民打來電話,問是不是金庸老爺子又出山,實在太像金庸老爺子的風格了……

在胡主編還在猜測的時候,孫主編嘴角就高高揚起,“是不是那個《鐵血天驕》的作者金庸一啊?”

金庸一愣,指着孫主編笑着說道,“真不不愧是孫大主編,确實是他”,胡主編還沒有鬧清楚孫主編怎麽猜到的,直鬧着孫主編解釋,等聽完後,胡主編耍賴的說道:“原來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不算,不算,要是小範是我們那邊的副主編,我也能猜得到……不過小範啊,你們那位同學可真會起筆名啊,金庸一,哈哈,不知道的還真以為是咱們查總呢!!”

“對,這個事情對說說,雖然寫的不錯,不過從這點上看,這個人還真有些怎麽說呢,哈哈歪才……”胡主編評價道。

“其實,其實不是他……”範蕾說道,“恩!!”包括金庸在內都愣住了,“小範,你剛才可是明明對我說這部小說的作者是《鐵血天驕》的作者寫的啊,怎麽又不是他了……”

聽到金庸的疑問,範蕾知道三人會錯意思,把《花花浪子》6月下旬那期拿出來,翻到65頁,遞給金庸,然後才解釋的說道:“抱歉查總,我沒有把我的意思說清楚,我面前的這部小說作者确實是《鐵血天驕》的作者,但是卻不是香港上登刊的金庸一,而是這本雜志上面的作者果然,我的高中同學果然……”

等範蕾原原本本的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解釋清楚後,金庸,孫主編和胡主編都一臉的沉迷,對于盜版尤其還篡改了作者的名字,實在讓金庸這讓的文人鄙視。

“難道你同學果然就不去告他們??”胡主編憤怒的問道,對于胡主編的話,範蕾不知道該怎麽回答,畢竟人家果然的那出版社就是一個盜版社,先天上不利。

按照果然的說法,現在什麽都不必做,只要等到《大唐》火爆起來後,自有辦法收拾他們。

“哎,別說了老胡,臺灣那邊的盜版情況你又不是不清楚,我敢說就算範蕾的同學拿到這本小說到出版色去,說不定還會發生這種事情,不說了……”孫主編作為《周報》的主編在這方面了解多些。

“好了,好了,我想我也不用到底刊不刊登了,咱們現在讨論下是先登刊在《周報》上好,還是《月刊》上?”,金庸把重點問出來。

“當然是在我們《周刊》(《月刊》)上了”,孫主編和胡主編發現對方說了跟自己一樣的話,都立馬大眼瞪小眼的互相盯起來。

“我說老胡,你們那個是《月刊》好不好,一般小說都是登刊在我們《周刊》上去,你那邊一般都是文雅的東西,弄這個幹什麽,再說了這本小說可是可是我們《周刊》的人帶來的,你湊什麽熱鬧……”

“憑什麽說我是湊熱鬧啊,你們《周刊》一次能登刊多少,3000字還是6000字篇幅,看這本小說的計劃,最少得好幾百萬字,現在我們已經不用再像查總當年靠着小說來支撐過日子了,從從長遠上看,這是一次擴張我們《月刊》顧客的好機會,還有在我們《月刊》上才能夠好的發揮它的篇幅,所以不管是為了這本小說,還是報社的發展都在我們《月刊》上發表比較合适……”

事關銷量的問題,胡主編和孫主編寸步不讓,吵得面紅耳赤,在他們心中都看好這部具有跨時代的小說,只要登刊上去,銷量絕對會蹭蹭的往上趕,對于眼前明擺着的機會,誰都不願意松口。

甚至最後兩人還問起了範蕾的意見,這讓範蕾都不敢說什麽,還是金庸看不過去,

攔住道,“你們不要難為一個小姑娘嘛,小範說說你的意見,放心大膽的說……”,本來看到查總攔住胡主編和孫主編,範蕾還對查總很是感激,但是聽到後半句,剛剛的感激之情碎了一地。

“咳咳,開個玩笑,哈哈……”看到範蕾難為的表情,金庸調節氣氛的說道,這更引來範蕾的怒視,不過誰讓人家是老總呢。

“咳咳,首先我們還沒有簽約下來,小範,你說這小說是你同學些,那條件…。”聽到金庸說道這裏,胡主編和孫主編才想到,是啊,現在還沒有簽到手呢,就怕那個果然開價太高,不過這種可能性很小。

“這個果然到沒有說,他……”,範蕾想到在這之前自己倒是問了一句,當時果然開玩笑的說道:“你幫我決定就行了……”

“怎麽樣??”三人急迫的問道。

“他沒說……!!”

“啊!!”

聽到範蕾的回答,三人面面相視,這到底該說是這個作者胸有成竹呢,還是神經大條,不過就沖着這點,倒是很有那些才子的特征,金庸更覺得範蕾說的是真的,那部《鐵血天驕》确實是這位果然寫的,雖然之前範蕾給出了另一個版本,但是知道臺灣出版業混亂的現狀金庸也不敢相信範蕾的片面之詞。

“這樣辦好了,孫編輯,你等會和範蕾商量下出一份簽約合同,讓範蕾帶回去,看他願不願在在我們報刊上面連載這部小說。範蕾啊這件事情你就多操心了,既然是你同學,我們就把這件事情交給你了,等會孫主編對小範說說,盡最大滿足果然,小範你在這件事上可不要光幫着你老同學哦!!”金镛說完就對着孫主編使了個顏色。

“對,小範,你可是我們公司的人,那個只要你出色的完成任務,就當你帶薪休假,讓你親自把合約帶過去,也顯示我們的誠意,千萬不要辜負了我們的信任……”,就這樣範蕾稀裏糊塗的再次踏上回臺灣的旅程。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