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龍騰出品

1987年,剛剛過完新年沒有多久,範蕾就拿着逼迫果然超拼命工作趕出來的稿子,踏上回香港的飛機.

由于《大唐》越來越精彩,希望能單刊能夠的人越來也多,果然不得不在範蕾左手大棒,右手也是大棒下趕稿子。

哪怕是在正月十五也是如此,惹得果然老爸頻頻過來看望,不是送水果,就是送點心,連範運都呆在果然家過的正月十五,就在兩個老哥們猜測那兩位在上面會發生什麽事情的時候,上面發生了激烈的争吵,兩個老人對視一眼,無奈的搖了搖頭,很明顯自己的兒女沒有任何進展,反而向相反的方向惡劣發展。

不過幸好的是,因為游戲棋第二代很快就要發售,等着強錢的果然終于有了休息時間,經過一個寒假,臺灣所有的小學生,中學生都開始上學了,如果說這個寒假他們最喜歡的游戲當然就是去年的游戲棋,而且還有不少的小盆友搜集了好幾十種不一樣的游戲棋,不過這個只有人多的時候才有的玩,才好玩,在人少甚至只有一個人的情況,哪怕你再喜愛也沒有用,沒人陪你玩,而且對于這款游戲,很快就被大人們抛棄了,千篇一律只是開始能吸引人,就玩膩新穎之後.也就不覺得有麽好玩了。

就是家長們也不願意孩子們再去花這個冤枉錢,為此那些盜版商們不得不把價錢降的很低,游戲棋的價格也開始回落.

就在這個時候,一股新的旋風上市了,龍騰出版的游戲棋二代上市了,這股可以代替游戲棋人物讓玩家參與的劇情模式,甚至就算是一個人自己玩都很有意思的新版游戲棋受到了所有小朋友的愛戴。

驚險刺激的探險,可以代替游戲中的人物,甚至就算一個人也能體驗一把游戲虛拟人物的快感,簡直跟電子游戲廳裏一樣,尤其是那些小學生,因為家長老師的教育,對于那種老虎機是既向往又害怕,不過這個都在游戲棋二代裏實現了。

加上那些曾經玩過老虎機的小盆友,對身邊的人推薦游戲棋二代,說這個就是根據電子游戲機弄得,我都不屑玩……

嘴上這樣說玩的更起勁,其他向往游戲機的小盆友更是喜愛非凡,龍騰的游戲棋一時間供不應求,就是香港那邊,範蕾都要求果然運送了2萬套游戲棋,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臺灣香港兩地幾乎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套游戲棋二代版。

當然其中龍騰只是占了大頭而已,畢竟那些盜版商們也不是傻子,這回盜版社受了損失不僅沒有罵龍騰出版社,反而感謝人家,畢竟這種劇情模式讓盜版商們看到了游戲棋新的空間,拯救了一代游戲棋越來越下滑的局面,一時間臺灣所有的游戲棋都換成了游戲棋二代的字眼,甚至就算是兩盒相同名字的游戲棋,只要是廠家不同,裏面的內容劇情就不一樣,就值得沒有玩過的小朋友們購買。

就算家長強迫也沒有用,禁止不了自己孩子強烈的玩心,一時間游戲棋重新煥發了新的生命力。

遠在臺北的一處,李永進拿着最新火爆的游戲棋二代久久不語,他身邊的同伴疑惑的問道:“怎麽了阿進……”

“沒什麽只是有點想法……”李永進說道。

“奧!!”聽到李永進的話,身邊的兩個人知道他一直想要做游戲開發方面的事情,他們正因為游戲而相識,自然明白李永進的話,“怎麽有想法……?”

“恩!”李永進默默的回答道,自從80年代初,電腦業開始成為臺灣的投資熱點,同時玩電腦游戲的風氣也在臺灣興起,尤其是施振榮與宏基電腦的成功,誘惑着不少意氣風發的年輕人投身電腦業。

李永進也在前年辭去工作跟幾個志同道合的人創辦了一家叫精信的電子公司,研發的俠客英雄傳游戲着實風靡了一把,可惜最後還是敵不過國外游戲,以及盜版,讓當時年僅25歲的李永進嘗到從天堂到地獄的感覺。

Advertisement

可是李永進一直沒有放棄這塊,他常跟朋友說,電腦游戲絕對有前途,市場絕對大得很,只不過他想開發自主游戲的想法無法得到大家的認同。

不過就算是這樣三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直陪着他,本來他們已經想好了,先引進國外的游戲,等做大了在回到自主研發上,一定要有中國人自己的游戲,怎麽可能只玩外國鬼子的游戲呢。

可是果然的游戲棋二代,讓李永進有了新的想法,尤其是當他說把這種模式的游戲棋植入到電腦中,這個想法一經在李永進的腦海裏就不可自拔,身邊的幾個朋友相互對視,也為這個想法叫好。

于是在果然二代游戲棋賣的很火的時候,李永進和他的朋友也因為果然的游戲棋二代受到啓發,在集思廣益的想要制作一種游戲棋模式的電腦游戲……

于是歷史發生了一個小偏差,本來應該在1988年,李永進才和他的幾個朋友成立大宇開始制作國産游戲之路,因為果然的游戲棋二代,讓李永進和他的朋友們提前開始開發自主游戲。

這一天本來正在房間裏單獨思考的李永進,被他的朋友阿聲給叫了出來,看着阿聲手裏拿着最新的一套游戲棋三代,阿聲三個人很是興奮的樣子,李永進就知道他們肯定從其中找了思路。

“給你看看龍騰最新的游戲棋三代……”

“你真的想堵上我們全部的錢……制作麽??”等李永進打開阿聲帶來的十幾盒游戲棋三代,徹底明白他們高興的原因,也因此下定決心,堵上他們所有的資本制作這種游戲……

游戲棋二代的出現讓盜版商們知道原來游戲棋還可以這樣玩,豐富的劇情而不是僅僅替換一下名字,換湯不換藥,賺了大頭的果然怎麽會讓這麽一棵搖錢樹就要這樣白白便宜了那些盜版商。

所以在之後不過兩個月,游戲棋三代就出現了,而且還是一個系列,一個系列的出,不一樣玩法,需要玩家自己湊齊的卡片道具,新穎的卡片道具徹底引爆了整個臺灣,就是香港也不例外,這次盜版商們确實知道該怎麽吸引人了,而且還是長久性,讓購買者能重複的玩着同一套游戲,而且還是重複的買同一套游戲棋,不過由于游戲棋三代的出現讓盜版商們再次賠了不少錢,同時也讓許多人盯緊了這家龍騰的産品……

現在盜版商們終于開始正式這家游戲棋開發的最初創始公司,這個讓他們掙錢也每一次新的産品讓他們只能當陪襯的游戲棋公司,都緊盯着龍騰游戲棋看看會不會有什麽四代,五代的出現,他們可不想在此當陪襯了,當然在這之前就有過找果然合作的,畢竟市場這麽大,果然不可能全包了……

對于這種合作者,只要價格合适果然并不會拒絕,因為自家財力地域問題,限制着果然他們的發展,能夠尋求到一些合作者未嘗不是一個機會,尤其是一位合作者還帶來了一位日本人。

這讓果然的游戲棋都發展到日本去,當然僅僅只不過是一些買斷罷了,不過就是這樣惹得老爸果力他們抱怨不已,要知道在70年代的時候還因為釣·魚·島雙方發生激烈的摩擦,加上果力他們都是老兵的關系更是看不上這些日本人。

對此果然的解釋是,就算你不答應,這些小日本一樣可以從哪些盜版商們手中得到,甚至只要拿回去集合樣品,照樣盜版,連個錢都沒有,還不如這樣大大方方的給他們,再說這些游戲棋都是咱們臺灣這邊玩剩下的……

正是由于那位日本人才讓果然想到一部經典漫畫《游戲王》,游戲棋三代也在游戲棋二代盜版最火的時候上市,狠狠的讓那些盜版商賠了一筆,同時也讓跟果然合作的廠家大大的賺了一筆,讓更多的人尋求跟果然合作,而不再是盜版,畢竟每次龍騰的新産品一出,自己的那些模仿舊産品就要壓貨,甚至賠本誰還會再去盜版呢。

游戲棋三代跟二代的區別就是有了卡片組合,每位玩家都有了不同的戰鬥方式,陷阱卡、武功卡、人物卡、招式卡、技能卡等等不同卡片的組合随機的抽取方式,在跟劇情人物戰鬥的時候,随機抽取的戰鬥卡片方式和跟其他玩家在相同一個格子內互相戰鬥這種新穎的玩法大大風靡整個東南亞。

就算是沒有游戲盤,只要兩個小朋友互相拿着卡片都可以玩這種戰鬥卡片游戲,尤其是果然給每一個玩家都定量生命力,如果被其他玩家或游戲盤中劇情人物擊殺後,就算輸或者重新回到起點上再開始,正是有了跟前世網游上游戲人物般的生命力還有可以用卡片來代替的技能讓所有的小朋友癡迷不已。

至于怎麽樣讓這些小朋友繼續買,當然是每個系列中卡片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新的卡片出現,會讓那些想要獲得更加厲害卡片的小朋友搶購不已。

甚至果然還跟一些合作者提供了一種新的方針,那就是在每次出現新的卡片系列之前,就提前上市一批,當然這種上市的賣法就是單獨賣卡片,都用精美的塑料包裝,每一塑料包裝中只有一張卡片,但是至于是新出的卡片,還是以前的老卡片就看購買者的運氣了。

賺着新卡片內容的果然當然不會再害怕盜版商們,畢竟就算你盜版了又能怎麽樣,只要我的新卡片系列一出,一切都是浮雲,正是這樣慢慢的在臺灣尋求果然的合作加盟者越來越多,就算是香港那邊,範蕾先前只能靠着新産品沖擊才能賺錢,也慢慢越來越多的人找到範蕾通過合作拿到最新的卡片系列來經營。

用購買卡片些列的玩家一句話就可以概括:“現在誰還玩別的,都等着龍騰出新的卡片系列,我們只認龍騰出品,龍騰出品才是真正的正品……”

當然也還有一些盜版商懷着僥幸的心理盜版那些卡片,至于這些果然也相繼采取了一些正版的識別防僞方式,不過這些都是重要的,重要的是整個游戲棋市場只有一個聲音就是龍騰,龍騰終于整合了臺灣所有的游戲棋,讓所有的玩家和游戲場認準了龍頭老大的地位。

這個時候最高興的就是果然老爸和那些戰友了,想想游戲棋一代總投資50萬才陸陸續續賺了42萬,這還是虧了這種新穎玩法能吸引人,而游戲棋二代投資110萬占據市場先機的優勢,掙了270多萬新臺幣,當時果力和他的那些老夥計簡直覺得在發夢,這是掙錢麽,簡直是搶錢,可是等到游戲三代上市的時候,那掙錢的速度簡直就讓人懷疑是否搶了銀行,尤其是果然随随便便的設計的什麽游戲卡片,當場就火爆不已,讓每一個游戲廠商的老板争相要代理權,而配合這系列卡片的游戲棋更是讓這些老板開出的價格讓果力他們這些人懷疑究竟是日幣還是新臺幣。

短短的一段時間僅僅只是賣這些游戲棋的代理權就高達500多萬的新臺幣,也虧了果然能想到代理權這種東東……

現在果力确實不用再為他們這些老夥計犯愁了,按照果然的話說,要是現在就分錢的話,叔叔伯伯們最少每人100萬新臺幣都是少的。

當然最這裏面最高興的不是別人,而是範運了,用他的話來說,還是我女兒有眼光,那些錢可是我給女兒準備的嫁妝呢,怪不得範蕾有那麽多錢呢,知道實情後,果然感動不已,畢竟能拿出這麽多錢支持自己,難道僅僅只是說看好這個項目麽……

不過這個事情也給果然帶來一個麻煩,就是範運時不時的就對果然說,要是娶了範蕾的話,那麽那些分紅可就都是一家人的了,而老爸果力也不知道是不是跟範運商量好的似地,每天晚上都要在果然耳邊嘀咕,什麽肥水不流外人田等等。

弄得果然實在連龍騰公司都敢去了,發展到這裏再不組建個公司實在說不過去了,果然可不想被人再次李逵當李鬼了,其實還是老爸果力原來的出版社,就是裏面的人多了些,挂了個龍騰公司,不過裏面的都是正式工,其實果然這樣做主要為的就是版權專利,果然老爸覺得不用甚至反對,畢竟果然也說過游戲棋以後的吸金不會再像現在這麽多,而且還會越來越少,甚至現在就可以不幹都行了,花這個冤枉錢幹什麽,可是果然可記得當年VCD産權的事情,不怕盜版,這個誰也阻止不了,自家就是盜版起家的,最怕的是盜版的還當成正版的所要版權費、專利費,就像DVD小日本幹的事一樣,而且種事情已經在果然身上發生過一次,就是那些的《鐵血天驕》事件。

可能從範雷口中了解到果然還有續《鐵血天驕》的草稿《昆侖》事情,果力就沒有反對,這裏面也有為自己開了一個盜版出版社讓自己孩子心愛的作品無法面世的愧疚心理。

就在果然終于安下心來繼續趕《大唐》稿子的時候,來了三位年輕人指名道姓的一定要找果然……

PS:一個最最慘烈的例子,就是中國萬燕.不知道這家公司?沒關系,因為你絕對知道VCD影碟機。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國萬燕的創始人姜萬勐成功開發出VCD影碟機,當時的LD光盤是四五百元一張,而VCD機的光盤價格卻只有它的10%左右,因此可以預測,VCD機每年的銷售量将會達到200萬臺左右。

中國的老百姓到了1994年底才逐漸認識VCD。在這一年,萬燕生産了幾萬臺VCD機。不僅如此,姜萬勐還要開發碟片,總不能讓老百姓買了槍而沒子彈。為此,他又向11家音像出版社購買了版權,推出了97種卡拉OK碟片。在最初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裏,“萬燕”傾其所有,開創了一個市場,确立了一個響當當的品牌,并形成了一整套成型的技術,獨霸于VCD天下。

可以說,萬燕的初創是成功的,也是輝煌的。但是,萬燕也給自己釀下一杯苦酒。令姜萬勐感到傷心的是,萬燕推出的第一批1000臺VCD機,幾乎都被國內外各家電公司買去做了樣機,成為解剖的對象,但是他卻無能為力阻止,因為沒有知識産權保護,具體地說,沒有為VCD申請專利保護。

沒有專利保護,其他人做同樣的VCD是沒有辦法阻止的,最後導致公司失敗收場。

如果當時申請了專利,或許,現在的DVD産業格局要重新寫過。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