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章節
的重量。
劉耀文穩穩托着背上的人,走得又輕又慢,晃晃悠悠。
少年的腳步穿過風清月白,穿過樹影婆娑。
端午
七點多,陽臺上一片亮堂,劉耀文拎着噴壺給花澆水。這些花平時都是宋亞軒在侍弄,一個個養得鮮活嬌嫩,絲毫沒有壞葉和死葉。
“劉耀文兒!”
卧室裏傳來的聲音悶悶的,帶着還沒睡醒的啞和含糊。
劉耀文擦擦手,邊回答邊走進卧室:“喊啥呢,叫文哥。”
卧室裏窗簾還拉得密密實實,光線昏暗。宋亞軒趴在床上睡眼惺忪地看着劉耀文。
劉耀文走過去拉開了一半窗簾,陽光刺眼,傾瀉而入。
宋亞軒哼唧了一聲,把頭埋在旁邊枕頭裏,擋住了陽光,不滿嘟囔:“你幹嘛啊!我還想睡~”
“起呀!”劉耀文拍拍他的屁股:“反正你也睡不着了。”
宋亞軒頭依舊埋在枕頭裏,側着半邊臉看他:“你為什麽今天起這麽早啊?”
“你穿哪個褲子?劉耀文幫他把要穿的衣服拿出來放在床尾:“咱倆今天要回我媽家啊!”
宋亞軒看了眼他拿出的白色襯衫短袖,随口道:“黑色那條。”他剛把頭放回枕頭,突然反應過來,坐了起來:“啊!今天端午節?”
幾天前劉媽媽就打電話囑咐讓他倆端午早點回家來着。
Advertisement
劉耀文把衣服遞給他,好笑道:“我就說你今天不起床,也不興奮,原來是忘了今天過節?”
宋亞軒直挺挺躺了十秒,翻了起來,快速沖進衛生間洗漱。
劉耀文拉開整個窗簾,疊好被子,裝好兩人要用的東西,把點的早餐給宋亞軒擺好。
微信視頻的鈴聲突然響起,劉耀文找了一下,在床頭櫃前的地上,是宋亞軒的手機。
“軒兒,阿姨的視頻。”
宋亞軒嘴邊一圈牙膏泡沫,沖了出來。
“喂,媽?”
他說海岱話的時候,口音可愛又好笑。劉耀文看着他頂着一嘴“白胡子”,和媽媽講話時,笑眯着眼,嘴角彎着,整個人生動鮮活的不得了。
聽見媽媽說他的海岱話現在帶了一股江城口音時,宋亞軒下意識看了眼劉耀文,笑着跟媽媽說:“沒有啊!哪兒有江城口音?我的海岱話還是很标準的。”
劉耀文沒有說話。他以前和宋亞軒一直在一起,那個時候宋亞軒的江城話已經說得有模有樣了,現在到了巴蜀,身邊更是一群人天天說江城話,宋亞軒的口音被江城方言影響也正常。
說了幾句,重點還是端午。
“你一個人在那邊吃不吃得慣,今天過節有沒有甜粽子?你出去買點兒,和文文出去吃飯吧!”
“沒事兒,劉阿姨讓我們回去,她給我包了甜粽子,你放心吧媽。和可可我爸都好好的,我快放暑假了,馬上回家了。”
……
挂了視頻,宋亞軒收拾完兩人就準備出門。
走到門口,劉耀文突然轉過身看他。
“嗯?怎麽了?什麽東西沒帶?”
劉耀文把他的書包背到自己肩上,聲音低沉有力:“你不是一個人,什麽時候都不是。”
宋亞軒愣了一下,随即反應過來劉耀文是在對他媽媽說的話作回應。
他看着劉耀文,抿唇笑着。是啊,到哪兒都有另一個人陪着自己,理解他的堅持,也懂他的悲歡,怎麽會是一個人呢!
剛到樓下,劉耀辰就跑了出來。
“哥哥,軒軒哥哥!”
劉耀文背着兩人的包兒,宋亞軒順勢把人抱了起來。
“哥哥們回來喽急得很!”劉媽媽在後面迎了出來:“幺兒,軒軒。”
“阿姨!”宋亞軒笑眯眯喊人。
劉媽媽讓劉耀辰下來自己走,她拉着宋亞軒的胳膊跟他講話:“聽幺兒說你喜歡吃,阿姨今天還給你做了紅糖糍粑和酥肉。”
“我超喜歡吃,謝謝阿姨,阿姨真好。”
“要得要得,喜歡吃,下次阿姨還給你做。”
房門口和客廳卧室都插着幾根菖蒲和艾葉,樓道裏也有人插着一些艾葉。畢竟是傳統節日,城裏和鄉下是一樣的,老祖宗傳下來的習俗不能丢。
劉爸爸坐在沙發上看書,看了兩人一眼,開玩笑道:“你兩個莫不是到嘉陵江賽了一回龍舟了噻,回來這麽遲。”
宋亞軒沒好意思說自己起來遲了還磨蹭了一路,就只是笑。
“過來!軒軒,幺兒?”劉媽媽在卧室喊人。
兩人走進去,劉媽媽手裏捏着一截長長的五彩線,劉耀辰肉乎乎的手腕已經戴了兩個。
“綁個花繩繩,驅邪避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
劉耀文看着那一截五顏六色的線糾結:“媽,我都十六了,就不綁了吧!”
“那軒軒綁吧?阿姨給你綁一個吧?”劉媽媽看着宋亞軒笑得開心。
宋亞軒眼睛彎彎:“綁,我每年都要綁的。”他看了眼劉耀文,跟劉媽媽說:“阿姨,給劉耀文也綁上,驅邪避災呢!”
劉耀文看着媽媽給宋亞軒系花繩,也不反駁。
劉媽媽意外地看了他一眼。自己兒子她知道,要真不想做什麽,那就誰勸也沒用。花繩這種東西,自打劉耀文上初中就沒帶過了,她今天就随口說說,結果還真讓人意外。
劉耀文一直盯着宋亞軒的腕子。
宋亞軒的手腕骨骼分明,肌理流暢,細白修長,劉耀文單手能将他的雙腕一齊握住。腕側的桡骨清瘦凸起,平添了一份易碎感。綁一根細細的五色線,襯得手腕越發白皙清瘦,着實過于漂亮!
這樣的腕子适合帶手鏈,銀的應該最漂亮!
宋亞軒綁完花繩的手腕伸到劉耀文面前晃了晃,眼裏帶笑,嘴角翹起。劉耀辰有樣兒學樣兒。
劉耀文幾根手指輕輕捏住他的腕子帶了下去,肌膚摩挲間,指間微微發燙。
午飯很豐盛,劉媽媽做的小面和各樣拿手菜。以及各種味道的粽子,還有給宋亞軒做的紅糖糍粑和小酥肉。
“來軒軒,這是蜜棗味兒的……”劉媽媽剝開一個粽子遞給宋亞軒:“诶,這是個豆沙的,來,快嘗嘗。”
宋亞軒咬了一口蜜棗粽,糯米黏軟,蜜棗香甜,混合在一起的味道給人一種奇異的滿足感。他眼睛都眯起來了。
劉媽媽笑得開心:“好吃就多吃幾個,你又吃不慣鹹蛋黃和肉粽。”
“嗯嗯,謝謝阿姨。”
吃完飯,劉爸爸就囑咐兩人:“好好休息一會兒,下午帶你們出去耍。”
煙花
下午天又霧蒙蒙的,雖然不見大太陽,高溫依然使人困頓。
車開進了一個古鎮,重巒翠屏,雲缭霧繞,頓時沖散了午後的悶熱擡眼望去,山色蔥茏,水色清碧。吊腳樓立在兩岸,像上了年歲的老人,黝黑古樸。
石板鋪就的巷子裏香味彌散,飯菜香和藥草香料的香混合在一起,滿是節日的氣氛。路兩側盡是放滿了五色線、荷包、艾草包的小攤兒,攤主多是和善可親的公公婆婆,還有的是眼神清澈懵懂的孩童。
劉耀文一家人和宋亞軒在街上轉了許久,每路過一個小攤小店,劉耀辰和宋亞軒總要停下來仔細看一看。劉媽媽則樂呵呵讓劉爸爸給她拍照。
不一會兒,劉耀辰脖子上已經挂了好幾個五顏六色的香包兒。
劉耀文跟在他們身後,時不時跟着看一眼新鮮。宋亞軒和劉耀辰又撲到一處小攤前,全是白色的珠子上印刻的各個漢字,兩人趴在跟前找帶有自己名字的珠子。
劉耀文百無聊賴地伸了伸腰,視線突然頓在某處。
那是小巷的一個拐角,小攤上的東西不像別的鋪在地上的墊子上,而是一個精巧的木架挂起來的。各種銀飾,在陰天的光線裏也泛着漂亮的銀光。穿着白族服飾的婆婆撚着細線,面色溫柔地看着過往行人。
劉耀文擡腳走過去。
木架有三層,一層頸飾,頭飾之類;一層是胸針、袖扣之類的小飾品;最下面一層挂着手飾,有戒指,也有手鏈手镯。
劉耀文的視線落在其中一個上。那是個極細的純銀手鏈,通體銀白,外形簡約漂亮,一半兒雲紋纏繞,一半兒枝桠勾牽,一小截活扣,尾端綴着一個小小的白色珠子。
劉耀文把它拿了下來,銀制輕巧,顏色低調,想來應該極襯膚色。
婆婆笑眯眯看着眼前的小夥子,手裏繼續撚着線,用不甚熟練的普通話說:“都是純銀的,你自己戴好看,送給你的幺兒也好看。”
劉耀文抿抿唇,他知道江城話“幺兒”也有對象、男女朋友的意思,他想告訴婆婆自己沒有女朋友,不知道為什麽,他不但什麽也沒說,而且點了點頭。
婆婆放下手中撚着的線,從木架下的抽屜裏拿出一個盒子,裏面還有一模一樣的一條:“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