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箭術啓蒙

燕朝皇宮。

王氏好不容易平複心緒後, 只覺得國之将亡妖孽盡出。

她是王氏庶女, 自小品嘗着被嫡女嫡母權力碾壓的滋味, 對權力懷有敬畏之心,一步登天之後,她生出了野心, 卻永遠不會小看權力。

換句話說,她不會像沉醉在自我腦海中的柳湄那樣自以為是。

她認得清現實,現實就是北燕危矣, 而名義上為北燕生死存亡負責的男人, 卻沉浸在風花雪月之中。

若她還是王氏庶女,反正也無力改變大局, 大可以兩眼一閉不聞窗外事。

可她如今是北燕王後,她的命運, 與這個無能懦弱、自私暴躁的男人緊緊聯系在了一起。

不論柳湄的張狂言語多麽具有煽動性,王氏清醒過來就認清楚一個最簡單的現實——楊平并不是先帝唯一的兒子。

柳湄想做什麽, 最大的倚靠不過是她腹中嬰兒,但楊平一死,四大名閥其他三家根本不可能尊柳氏女生的兒子為繼帝, 只要三家不認, 楊平的兒子就什麽都不是,就算她王氏懷了孩子,也是一樣的道理。

這是制衡之術。

她什麽辦法都沒有,只能盼楊平多撐一些時日。

于是這日,文人皇帝楊平驚訝地看到了從那日之後就百般躲着自己的王後。

王氏對楊平問了兩句話。

這兩句話就決定了柳湄日後的命運。

楊平見她一臉正氣凜然, 心裏就膩味,下意識就覺得她是來裝道學上谏的,正想找借口去尋柳湄吃蜜餞,卻見王氏恭敬地行了大禮,低眉順眼地問:“陛下流連在柳嫔殿中厮混,已是數日不朝,這數日間,可曾有臣子來尋陛下,請陛下回去上朝?”

若王氏求楊平回去上朝,楊平會嗤之以鼻,可王氏如此一問,立刻觸動了楊平多疑的心弦。

Advertisement

他立刻選擇性遺忘了他自己根本不想上朝,卻順着王氏思考起了為什麽沒人來勸他上朝?這些臣子……是多麽不把他放在眼裏!

一問問完,王氏又是一禮,問出第二個問題:“陛下,臣妾在宮外時聽聞您的兄弟們各個子嗣衆多,福壽綿長?”

楊平雙目圓睜,心下膽寒。

他幾步走下高椅,扶起王氏,珍而重之道:“吾妻賢矣!”

王氏心底對這個男人的觸碰無比作嘔,卻不得不做出恭順的模樣來,輕輕靠近了楊平的懷裏。

次日一早,燕朝衆臣驚訝地發現,他們的皇帝竟然來上朝了。

這一回是狄其野主動去找的牧廉。

牧廉原本在大營裏亂走,狄其野把他拎到了自己的将軍帳裏,耽誤了他的捉密探大計,他還不怎麽高興。

狄其野好笑地問:“你想明白你為何要捉姜延了嗎?”

聞言,牧廉又苦惱起來,僵着臉嘆氣:“沒想明白。”

狄其野還是在提點一二和轉移話題之間猶豫,最後決定,這事該由牧廉自己想明白,就算一直想不明白,那正好交給姜延去煩惱。

不明白有不明白的好處,假如姜延并不如姜通說的那麽好,那牧廉若是始終不明白,至少不會傷心。

狄其野到底是護短,故而沒有點明,只是問:“你覺得,姜延此人如何?”

“好,”牧廉不假思索地回答。

“哪裏好?”

“哪裏都好。”

狄其野無言以對。

還沒明白都已經這樣了,想明白之後那還得了。

他怎麽就不覺得那個姜延哪裏都好,明明笑容都帶邪氣,略顯輕佻。

狄其野逗牧廉:“比主公都好?”

牧廉很有寄身楚營的自覺,當即吹捧起主公來:“那自然是主公更好。”

狄其野輕哼一聲,這就是顧烈說的,比自己聰明?

思及此,狄其野拐着彎兒問牧廉:“你以為,本将軍今日在楚軍之中,是何處境?”

牧廉識趣地撿起幕僚本職,對狄其野拱手道:“師父是楚王愛将,得天獨厚。”

這話說了和沒說一樣。

緊接着牧廉滿眼羨慕,補充道:“必然能死得人人稱頌。”

“這話怎麽說?”狄其野沒想到又引出這些死得人人稱頌的鬼話來。

牧廉亢奮地給狄其野分析:“楚王愛将,戰功赫赫,已然是衆矢之的。今番敖戈使計陷害,他是個捕蟬的螳螂,身後藏着許多黃雀,此計不成,卻令黃雀識破主公對你的故意縱容放任。到時候打完天下,主公登基稱帝,你勞苦功高,必然被重重封賞,身居要職。”

牧廉又是羨慕地一嘆,接着說:“你是天降神兵,不是家臣,不是外将,還不願意經營勢力,非要孑然一身。主公把你一路架高,最後高高架上侯爵之位,時機一到,你就是就是最好的靶子。黃雀們一擁而上,四面楚歌。殺你一人,換得衆功臣清醒退怯,換得天下太平。”

“師父,你運氣真好。”

牧廉羨慕得不行。

狄其野挑眉,追問:“你的意思是,若你是顧烈,會有意縱容我,架高我,招惹群臣不滿,登基後伺機殺了我?”

牧廉理所當然道:“就是如此。”

狄其野為顧烈辯駁:“他不是有意架高我,反而是他勸我用心楚顧局勢,勸我防備陷害。”

牧廉疑惑不解:“我以為主公是聰明人。”

“這又從何說起?”

牧廉滿眼茫然地看着狄其野,問:“他怎麽會傻到對你說實話呢?”

他話音一頓,接着恍然大悟道:“是了,因為主公心裏清楚,就算他這麽說了,師父你也不會照做。”

“什麽?”

聽牧廉把顧烈一舉一動說得老謀深算,狄其野內心有些膈應。

牧廉卻帶着終于把問題想明白的輕松快意,回答道:“師父你生性倔強,目下無塵,但主公還是要勸,他勸,就顯出你的驕橫來。他是君你是臣,連主公苦心勸說都不聽,到時候鳥盡弓藏,也是你咎由自取。”

狄其野甘拜下風。

若狄其野不是深知顧烈為人,恐怕要被牧廉這三言兩語弄得對顧烈心懷芥蒂。

憑良心說,牧廉的分析,放在史書任何一對君臣身上,不僅沒錯,反而是十分的通曉人心,這是再正常不過的君臣權力角鬥,古往今來不知在歷史長河中反複換人重演了多少次。

問題是,顧烈的擔憂和生氣,都是真的。

聽完牧廉的話,狄其野反而一點都不介意顧烈說自己不如牧廉了,甚至用心楚顧局勢這一點,也不是完全不可商量。

因為狄其野雖然憑自己實力多年單身,但并不是沒有被人追求過,

一個人與另一個人,既然非親非故,那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才會在做出選擇時,優先考慮另一個人的利益。

愛慕。或者不要用這麽嚴重的詞,但說好感,又似乎太輕飄飄了。

僅僅是好感,根本不可能讓一個天生帝王手段的楚軍主公,事事為狄其野考慮。

他們是君臣,本該互相猜忌、互為掣肘的楚軍主公和蓋世功臣。

是喜歡吧。

那麽自己呢?

狄其野扪心自問,回想他們之間相處的點點滴滴,不禁想起自己送給顧烈的春蠶。

如果說顧烈從一開始就對他與衆不同,那麽,狄其野自己其實也從一開始,同樣将顧烈與這個時代的其他任何人都區別對待了。

喜歡一個人,就算在還沒有意識到的時候,也會下意識地對他好,送那些幼稚卻用了心的禮物,甚至自說自話地,要去醫他的心病。

兩輩子才喜歡上一個人,現在,狄其野的腦子裏只剩下一個問題。

顧烈是否意識到了他對待自己的态度有多麽不同尋常?

不,還有一個更有意思的問題。

等顧烈意識到了——他是會接受,還是避之唯恐不及?

狄其野思索着,不自覺勾起了唇角。

牧廉站在原地看一直沉默着的師父忽然笑起來,那笑容不知為何,令牧廉感覺有點冷。

他低頭想,也不知道姜延現在在做什麽?

顧烈再見到狄其野,是在陪顧昭做箭術啓蒙。

其實他一開始沒注意這個氣性頗大的将軍自投羅網,他在給顧昭做示範。

顧昭現在小小年紀,自然拉不動長弓,他手上是武庫專門給小王子做的輕級弓箭,确保既能讓小王子更好地掌握箭術,又不會拉傷小王子的胳膊。

顧烈手上那把紫杉長弓,就不是一般人能拉得動了,狄其野低聲詢問近衛,近衛說那柄弓拉滿需1.8擔力氣,狄其野對顧烈的臂力很佩服。

1.8擔什麽概念?約是後世的 180斤。

顧烈身穿白色武服,手持長弓,分開雙腳與肩同寬,側身看向紅靶,緊盯中心。

随後放緩呼吸,輕撫劍羽,搭箭對弦,鎖住箭頭,稍稍回退,将扳指鈎于弦後,固定住弦。

狄其野可以看到他用力拉弓時武服下背部肌肉的拉伸,顧烈肩背舒展,拉滿長弓,重箭破空離去,正中靶心,射穿紅靶,引起近衛們的滿堂喝彩。

這是楚王,楚軍之主,楚顧神魂命脈所系。

狄其野自得其樂地想,還是我兩輩子第一個看得上的人。

顧昭激動得小臉泛紅,一臉憧憬地看着父王。

“生疏了,”顧烈自謙道,把位置讓給顧昭的箭術師傅,“你來吧。”

箭術師傅恭敬應命,耐心地教顧昭如何站位、如何拉弓。

顧烈走向狄其野,調侃他:“喲,這是想明白了,還是找我吵架來了。”

狄其野十分乖巧地應道:“主公,卑職是請罪來了。”

顧烈給他的反常模樣鬧得一愣,怎麽都覺得沒好事。

“你請什麽罪?”

狄其野一本正經道:“惹主公生氣之罪。”

顧烈挑眉看他:“這個罪,你現在才來請,太晚了吧?”

“不晚不晚,”狄其野厚着臉皮改成語,“不是說君子認罪,十年不晚嗎?”

顧烈不鹹不淡的哦了一聲:“你請罪的意思是以後都不再犯了嗎?”

狄其野一愣,相當誠實地回答:“……這取決于主公您有多能忍。”

這将軍不能要了。

顧烈指着楚軍大營的營門,誠懇建議:“你另投明主吧。”

狄其野笑笑,兩人對視片刻,卻見狄其野跪下單膝,望着顧烈的眼睛說:“主公,我說過,狄其野此生,為君而來。”

那日他向顧烈宣誓他的忠誠,他覺得顧烈主公也許不能明白他的言下之意。

他自己也并沒有察覺自己說的話藏了什麽命運玄機。

突然見狄其野跪在眼前,顧烈一怔,伸手把狄其野拉起來。

難道這小子終于改了驢脾氣?

顧烈試探着問:“你終于想明白了?”

“你說用心楚顧局勢?”狄其野誠實地推脫,“那我還得再想想。”

頓了頓,還敢補充:“不一定能想明白。”

狄其野以為顧烈會生氣,卻聽顧烈驚訝調侃道:“你居然願意想。”

倔驢真的改脾氣了。

狄其野哭笑不得,到這時候才終于反思起來,他是不是真的有那麽任性妄為,怎麽顧烈對他的心理預期低成這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