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初聚宮花

公主府諸釵初相聚送宮花見招來拆招

那劉姥姥雖滿口的應下過幾日再來,只是到底年關近了,年貨又置辦的略晚了些,總是脫不得身。剛出了正月,便忙忙的背了一大筐野菜,往榮國府趕來。

不想将到門口,卻見榮寧街上一字排開六七架黑油平頂皁幔大馬車,正有一群丫鬟并幾個老婆子忙忙的往上頭搬東西。略等了一會兒,只見王熙鳳扶了平兒,後面跟着好些個扶着丫鬟的小姐,出了正門。

劉姥姥忙上前問好。

王熙鳳笑着拉過一十來歲的小姑娘,乃是黛玉,指着劉姥姥說:“妹妹你瞧瞧,你家哥哥前幾日巴巴兒的讓平兒帶話兒,為你讨要這勞什子山野菜。竟是今日給你送來了。哎喲喲,真是巧他爹遇到巧他娘,巧上加巧!”

一旁又有個削肩細腰、長挑身材的女孩兒,扶着丫頭走了過來,正是探春,“二嫂子可真真是長了張巧嘴兒。只這後一個‘巧’怕是不巧吧。”

這巧來巧去的,劉姥姥也聽糊塗了,只聽得了個“不巧”,連聲問:“怎麽不巧了,怎麽不巧了。”

鳳姐指了指車馬,“瞧見沒,咱們正張羅着做客去!過幾日是林姑娘的芳辰。林姑娘原在守孝,咱們也不便大辦。年前剛出了孝,長公主便下了帖子來,要提前為林姑娘作生日呢!咱們這嘩啦啦一大家子的,全是托了林姑娘的福,才有這回去公主府見識一番的機遇!”

這時有一管家娘子模樣的人走了過來,同鳳姐問明了緣由,便說,“姥姥也同去吧。長公主對這些山村野物的也很是喜歡,往常還同皇上說起,每年進上的山貨盡是些葷食,總不見山野菜。這下見了,定是歡喜的。”

這時,寶釵帶着莺兒、寶玉帶着襲人自府中出來。

“大家夥兒急急忙忙的上哪去?怎的也不帶上寶玉?”寶釵得了消息,說府中諸人要往貴人家去作客。正暗恨自己被抛下,不想寶玉竟也不得去。忙拉了寶玉來。

一旁的寶玉也直說,“好姐姐,好妹妹,可把我帶上吧!”

王熙鳳自知她所想,一面招呼諸人上馬車,一面笑回道,“是純敏長公主下了帖子,要提前為林姑娘慶生,請了府上的女孩兒們作陪。寶玉也有十歲了,不便上門。寶丫頭你也知道,以你的身份,長公主既未邀請,卻是不便去的。”

一行人上了車,鳳姐同李纨坐了一車,黛玉因是壽星,自坐了一車,三春同坐一車,又有各人的丫頭們,也擠了一車。又有一車坐着幾個粗使的婆子,最後一車便是各人備下的禮品。

鳳姐原是拉了劉姥姥同坐,劉姥姥自是推拒了,連說“使不得”,自個兒往後同婆子們擠了一車。

原那日元宵宮中賜宴,寶铉與乾隆說起初見黛玉之事,乾隆聽後直搖頭。到底是宮裏頭長大的,直言寶铉這是将賈母和王夫人一幹人等得罪了個幹淨!又與她出主意,既已用權勢壓人,倒不如壓個徹底!

Advertisement

因而寶铉回複就拟了帖子,借口公主府新修葺完畢,又恰逢黛玉生日,欲在公主府為黛玉做生日,又邀請榮國府和黛玉同輩的大奶奶、二奶奶、迎春、探查、惜春一同前往,游園賞玩。

轉頭又尋了和親王,請嫡福晉吳紮庫氏前來捧場。和親王向來是個喜歡熱鬧的,有将寶铉當親妹子疼,拍着胸脯就應下了,只恨不能親自赴宴。

這榮國府的馬車由側門直接進了公主府,直到了轎廳方停下,便有嬷嬷前來請衆人下了馬車換乘轎辇。

一路進了後院才下轎,繞過一個鳳穿牡丹的琉璃影壁,便是後殿。只見寶铉拉着一身着正紅色喜鵲登梅旗裝的年輕媳婦迎了出來。

“五嫂您瞧,這便是榮國府家的姑娘們,個個兒的出挑!”

衆人見其衣着,又聽見寶铉對其的稱呼,心知這邊是和親王的嫡福晉了,忙行禮道,“見過長公主,見過福晉。”

寶铉命中人起身,又親自扶了黛玉,對吳紮庫氏說,“這邊是寶铉同五嫂說的黛玉了,人是最标致的,難得還一身的才情,與我最是投緣!”

吳紮庫氏打量了一會兒,見她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幹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不由想起自個兒養在宮中的和婉,拉着黛玉就嘆道,“真真兒是個可人疼的!”

王熙鳳忙插話道,“可不是。滿府上下就黛玉最是出挑。”

探春想起王夫人的吩咐,忙道,“也就寶姐姐能與林姐姐比肩。只不過今兒寶姐姐沒來。”

“寶姐姐?”吳紮庫氏詫異。

寶铉沒想到那王夫人還想着同自己攀關系,聞言不過說了句,“一個被逐出家門的無姓之人罷了,不必理會。”也就帶過這話頭了。

食不言,寝不語。

飯畢,衆人淨了手,便去花園中賞花。

待來到梅林,眼下正是二月初一,花開的正好。吳紮庫氏指了一株紅梅,說:“今兒我也來考考大家,便以紅梅為題,或作詩一首,或賦詞一阕。”

王熙鳳忙告饒,卻又将李纨推了出來,“大嫂子可是國子監祭酒家的女兒,原在閨閣中也是頗有才名的。”

衆人便定了李纨最先,而後照着年齡排,依次是寶铉、迎春、黛玉,探春因比黛玉小了一月,便是最末。惜春尚小,還做不來詩。

李纨先吟:

白梅懶賦賦紅梅,逞豔先迎醉眼開。

凍臉有痕皆是血,醉心無恨亦成灰。

誤吞丹藥移真骨,偷下瑤池脫舊胎。

江北江南春燦爛,寄言蜂蝶漫疑猜。

衆人皆贊,而後是寶铉。寶铉于詩詞上向來不大得意,思來想去,唯有蔔算子一首:

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衆人皆道新奇,最得梅花傲雪欺霜之态。往後便是迎春、黛玉與探春所賦,不再贅述。唯有黛玉所賦最好:

衆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米分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臨行前,寶铉命人端上表禮,衆人皆是宮緞一匹、寶墨二匣、寶硯一方、梅花式金锞子十錠。那李纨的宮緞自是素色的。王熙鳳因賈琏有官職在身,比旁人多了一對內造紅寶鑲金的手镯。

唯有黛玉未得表禮,寶铉只說了句,“你且先回賈府,我自有主張。你見了若是喜歡,便打發個人來說一聲,也讓我高興高興。”

不想傍晚時分便有一太監,喚名賈達孔的,前來宣旨。黛玉聞得旨意,忙遣了一老嬷嬷帶着雪雁,來到公主府致謝。

那日王熙鳳回府後,挑揀着同賈母說起公主府種種。賈母倒也明白,命人悄悄兒的将話傳下去,滿府裏不許稱東小院那兩位一個“薛”字。往後只有王姨太太與王寶釵。

寶釵自那日在榮國府大門口被下了面子,實在氣不忿,後又見府中人對自己不再推崇,再聽得惜春等人稱王氏為“王姨太太”,更是自覺傷了臉面。總想着要讨回來!

二月十二花朝節,原是黛玉生日,因之前已有長公主親自為其慶生,這正日子裏黛玉也無心料理,衆人便私下裏送些個壽禮罷了。

這日午後,王夫人命人将周瑞家的喚來。

周瑞家的掀簾進去,只見王夫人和王姨媽正說的高興,王寶釵在一旁不時的逗趣兒。

見了周瑞家的,寶釵笑道:“周姐姐,我有一宗東西,你幫我帶了去罷。”說着便叫莺兒,“把匣子裏的花兒拿來。”莺兒應了聲,捧了個小錦匣來。

寶釵道:“這是宮裏頭傳出的新鮮樣法,我鋪子裏的人學了,拿紗堆的花兒十二支。昨兒我想起來,白放着可惜了兒的,有恰逢今天是林妹妹的生辰。便送給姊妹們戴去。這花大嫂子怕是戴不得,就給二嫂子四支。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對。這最後兩支,連着錦匣,你給林姑娘送去。也好給她賀個壽,讨個賞。”

那周瑞家的捧了匣子先往王熙鳳院子來。鳳姐問明緣由,随意拿了兩支,又單挑出兩支,叫來彩明吩咐道:“送到那邊府裏給小蓉大奶奶戴去。”又對周瑞家的說,“你且等等,我正好要去給林姑娘送壽禮,便與你同去。”

近日賈母說孫女兒們得一視同仁,既黛玉不在自個兒跟前住着,便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這邊房後三間小抱廈內居住,令李纨陪伴照管。王熙鳳與周瑞家的來到李纨處,給三春送了花兒,又往梨香院來。

梨香院正一片喜氣。

“二嫂子。”黛玉笑着迎了出來,“二嫂子來得可巧,有好東西呢。”說着,迎了兩人進屋。

那周瑞家的想着讨賞,忙送上錦匣,嘴裏不住的賀壽。黛玉接過瞧了,不過命人收了起來,命人取了兩錠銀锞子賞給周瑞家的。

王熙鳳看了眼黛玉頭上簇新的玉雕芙蓉花發簪,心中暗笑,看來這王寶釵是要偷雞不成反蝕把米了!

“這花早幾日送來定是覺着新奇的,怕是就戴上了,只現在......”說着,打開桌上一個楠木雕芙蓉的匣子。

只見匣子裏擺着六根簪子,黛玉指着簪子說:“二嫂子可先瞧瞧,再沒見過這般精致的。今兒長公主命人賞下來的。正好晚上外祖母那叫,說是一家子聚一塊兒吃個飯,算是過壽了。黛玉正想着晚膳時送給各姐妹呢。”拿起那支鳳凰花的,給王熙鳳簪上,“這是指明了給二嫂子的。姐妹們各有各的花呢。”

王熙鳳挽着黛玉,剛進了飯廳,滿屋子的人都看向兩人頭上的發簪。

寶釵強笑道:“看來我送的宮花不合林妹妹的心意了!只是怎的二嫂子得了好東西,單送了林妹妹,咱們的呢?論理該是迎姐姐、探姐姐先得了。我今兒可要為迎姐姐和探姐姐叫一聲屈!”

“都道寶姑娘最是聰慧過人,這回可是猜錯了。”王熙鳳笑盈盈的把手一指,“這回啊,是我托了林妹妹的福。這可是長公主賞下的!”

黛玉坐定,開了匣子,雪雁幫着将花送到各人手裏,“這梅花是大嫂子的,菱花是迎春姐姐的,玫瑰花是探春姐姐的,惜春妹妹的是佛前蓮。”

一時衆人簪了,賈母見了喜歡,嘆道,“正該如此,很是齊整。”

王夫人見了楠木的匣子,眼睛都直了。見衆人都有,獨寶釵沒有,一時也顧不得寶釵的臉面,忙道,“怎的單寶釵沒有?長公主怕是忘記了。那我就做主把這匣子給了寶釵吧,算是補償。”

黛玉淡笑,“怕是不能呢。這匣子黛玉原準備放些詩稿,回禮于長公主。這楠木的匣子也不是誰都能用的,二舅母可莫要想岔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