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共鳴之曲

但這個人不至于要害我吧。钰萱實在無法把自己和子西聯系到一塊。钰萱抱着有些僥幸的心理想,也許令尹子西想要加害的是章王子,而自己只是同船遭了殃,誤吃了要給熊章下毒的的糕點罷了。

她繼而轉向乙鳴,向心思更加缜密的乙鳴求證:乙鳴,你覺得呢?

乙鳴若有所思的說:我反而覺得針對钰萱你的可能性更大,章王殿下會水,在平靜的湖裏想出這一招的人,是否傻了點?至于那毒糕點,我覺得畢竟是钰萱你拿到了,而非章王子殿下。還有那天在市集上遇到的那個神秘之人,對你也不懷好意。

钰萱沮喪的說道:哎,這麽說來,雖然直接害我的人已死,但事情還是沒水落石出,背後之人還沒查到。

聽了钰萱的話,熊章點了點頭,郁悶的飛起一腳,把路上的一顆石子兒,踢得能有多遠有多遠,而內斂一些的乙鳴,也情緒低落的嘆了一口氣。

說着說着,他們已經出了宮門,乙鳴的随從正把馬車拉過來,钰萱和乙鳴則向章王子告辭,便準備回家。乙鳴扶她上他馬車的時候,很紳士的用手擋住馬車的木框,說:小心,別再碰着頭了。

钰萱轉頭對他笑了笑,鑽了進去,他則上車後坐在馬車內的另一側。

走了一段路後,乙鳴王子掏出随身攜帶的笛子。後來當钰萱回憶起這天的情景時,只感嘆人與人之間交心的相遇相知,往往并不刻意,啓動彼此連接的緣由,也許就僅僅是一場雨、一段路,這些簡單而純粹的契機。而钰萱和乙鳴,則是因為那首鄧麗君的歌。

乙鳴修長白皙的手指開始在笛洞上跳躍,他剛吹了兩三個音符,钰萱便有些吃驚的聽出那竟然是剛才自己用編鐘敲擊的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沒想到自己在壽筵上用編鐘敲擊了一遍,他竟能用笛子大致不差的吹奏出來。

吹奏時,他目光清澈,眼裏微含笑意,第一遍不是很流暢,曲子有兩三處他記不确切,吹奏停止的地方,钰萱默契的接上旋律輕輕哼唱: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淚灑相思帶,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

就這樣笛音與人聲相補充,竟然很順暢的演奏完了這首何日君再來。他又開始第二遍吹奏,完整流暢的笛音何日君再來竟然就從他的指尖飛揚而出,沒有一處停頓,讓在馬車裏聆聽的钰萱驚奇不已。

第三遍,钰萱哼唱,他吹笛,他們默契的一唱一奏: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淚灑相思帶……

钰萱閉上眼睛,只聞其聲,那是多麽親切的聲音和旋律,那熟悉的旋律屬于21世紀,共鳴于幾乎每一個熟悉鄧麗君的中國人心中,可是當她睜開眼睛,看着對面那位縛冠佩玉的清俊男子,看着馬車外的街景,這一切都提醒着她,自己還在戰國,竟是在和一個古人一起唱奏着一首現代的歌曲。

穿越未果,相思未解,此時此刻钰萱對另一個時空裏家人的思念,又湧上她的心頭。

走到他們家的那條街,馬車徐徐停在了乙鳴家院子的門口,钰萱跳下車,準備與他告辭,乙鳴王子卻讓她等一等。只見乙鳴與駕駛馬車一直跟在他身邊的侍衛耳語了一句,那侍衛便快步走進了他家的宅院。

這時,乙鳴轉而對钰萱說:他是我從随國帶來的,從小跟我一起長大的侍衛青寧,我讓他給你拿點塗你額頭的外傷藥,那藥效果很好,你這額頭現在是紅腫的,估計再過一個時辰就會發青了,塗了那藥,應該可以很快消腫。

Advertisement

那位叫作青寧的侍衛,很快從院子裏拿來了藥,乙鳴遞給钰萱,最後他又說:章王子調查的事情暫時沒了眉目,雖說害你們的那侍衛已死,但目前我們沒有找到他背後的主子,你別掉以輕心,還是要繼續提防點好。

钰萱與乙鳴王子告辭進了家,特意走向進他家一牆之隔的那個草木蔥綠的小花園。一牆之隔的乙鳴院子,又是什麽樣子的景象?灰牆靜靜矗立,钰萱無從知道答案,心緒卻不自覺的飛向牆的那一邊。

用晚膳的時候,父親、弟弟、母親都看見了钰萱頭上的破口和紅腫,母親話多,從數落她走路不小心,一直說到藺王妃表面是誇她,其實是想讓她出醜的叵測居心。

父親則更關心钰萱的失憶症,他聽母親描述她在藺王妃的壽筵上敲奏了編鐘,便欣喜的問她是不是還記得樂譜,記憶是不是有所恢複。看着父親殷切的目光,钰萱只能含糊的說:樂譜我想起來了,但其他的事情我還是記不得。

最可愛的是弟弟弘沁,他看見钰萱頭上的破口和淤青,胖嘟嘟的小臉湊過來,非要給她吹一吹。钰萱配合的把頭湊近他的小嘴,任暖暖的氣息吹到她的額頭上。來到這個家也就十多天,但钰萱仿佛真的天生就有這麽一個虎頭虎腦,聰明乖巧的親弟弟一樣。

晚飯的時候,钰萱聽母親提起接下來馬上将迎來的一個節日--上巳節。母親看钰萱對上巳節沒有什麽印象,便告訴她:按照上巳節的習俗,我們都要去龍橋河祓禊沐浴。

沐浴?河裏游泳啊,娘,春天下河我估計有點冷呢!钰萱聽了母親的話,連忙說道。

弟弟弘沁笑了,他搶先說道:阿姐,不是跳進河裏,就是洗洗腳而已,意思是除污祛病。姐,上巳節還有女巫進行儀式,你記得那個嗎?

哦,我還是不記得。聽了弟弟的解釋,钰萱只好為自己剛才說下的傻話尴尬的吐個舌頭,再埋頭使勁刨了一口飯。

上巳節,钰萱曾到浙江紹興旅游的時候聽說過的,書聖王羲之筆走龍蛇,創作出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就是緣起于上巳節。在東晉的某一個上巳節,王羲之和一群東晉的文人雅士朋友在紹興蘭亭,玩一個的名為曲水流觞的風雅游戲。一觥酒放在蜿蜒的溪水之中順流而下,只要這盛酒之觥停在沿曲而坐的何人面前,何人就要賦詩一首。

王羲之為這曲水流觞所創作的詩集,寫下的序便是中國書法千古一絕《蘭亭集序》。钰萱心想,看來在這戰國之楚國,上巳節雖然要過,但習俗多少有些不同的。

因為第二天要參加上巳節,全家都需早起,所以在現代就沒什麽熬夜習慣的她,便早早的睡下。

忽然她被一曲美妙的笛音所吸引: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愁堆解笑眉,淚灑相思帶,今宵離別後,何日君再來……這正是今天她和乙鳴有了樂音與心靈共鳴的《何日君再來》。

環顧四周這正是她家與乙鳴只有一牆之隔的後院,钰萱忍不住走到牆角,又生出無限的好奇與勇氣,爬上了那段灰牆。钰萱坐在牆頭,已經能看到乙鳴家的後院了。

院中有一池碧水,水塘邊是三五棵翠竹,而在池塘邊的曲徑上,正矗立着在竹子下吹笛的翩翩公子乙鳴。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