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第五十一章

北風拂肩而過,黃沙缱绻,遙望狼煙驟起,千裏寂寥。

七日後,齊軍中路大軍由管仲和李江率領,彙聚于衛鄭邊境,對鄭國發起攻擊,本以為會遭到頑抗,不料卻發現所到之處皆是空城,不僅沒有守軍,連百姓也沒見到一個。

“管大夫,您說這鄭軍,是不是對我大齊虎軍聞風喪膽,都逃了?”在拿下第三個空城之時,齊軍主将李江甚是得意。

管仲細細查看了地上密集的車馬痕跡,皺了皺眉,說道:“非也,據我方潛伏于鄭國的探子回報,鄭王可是特地請了個高人坐鎮,目前已在鄭軍之中,怎麽可能不戰而逃?你看這地上,如此密集的車馬行人痕跡,應該是将百姓全部遷離了。”

李江也知曉“紫夫人”之事,覺得他的話也不無道理,繼而說道:“管大夫所言有理,前面是鄭國要塞‘延津’,為恐有詐,我打算先派人去探探路。”

管仲點點頭,“那麽此次,就由我親自帶人去看看,才好制定對敵之策。”

“那就有勞管大夫了。我就在此安營紮寨,稍後安排得力之人與您同去。”

管仲點點頭,稍做休息之後,便帶着副将白奎和數十士兵,騎馬出了城,往延津方向探路。

當到達岔路口時,他們停了下來。

白奎指着前方,對管仲說道:“管大夫,這應該就是地圖上顯示的,兩條通往‘延津’之路,往左是官道,一面有山,路面平坦寬廣;往右是小道,兩面有山,相對難行。”

管仲看向前方,片刻之後問道:“如果讓你選,你會選擇哪條路通行?”

“當然是官道。”白奎毫不猶豫地答道。

管仲又問道:“那如果你是鄭軍主帥,選一條道讓你設伏,你會選哪條?”

白奎認真地答道:“行軍之人都知道,兩面有山的小道容易設伏,以少勝多,事半功倍。鄭軍如果要伏擊我軍,當然會選擇小道。”

“是啊,行軍之人都知道要選大道而行……”管仲看着他,繼續問道,“那你認為,鄭國請來的那位,傳說中的高人,知不知道?”

Advertisement

白奎一陣嗤笑,“當然知道吧,就連小卒子都明白的道理,這都不知道還怎麽算是‘高人’呢?!”

管仲點點頭,若有所思,沒說什麽,而是驅馬慢慢往前走。

白奎見狀,急忙跟上阻止他,“管大夫,前面不安全,不可再往前。”

“沒事,我就在此看看,不會走到岔路上去的。”

看到管仲行了幾步,在兩條道路分叉的地方停下了下來,白奎才長籲一口氣,生怕他進了敵軍埋伏區,出了什麽意外,自己如何擔當得起。

管仲來來回回仔細觀察着兩條岔路,數次下馬查看,不放過每一個細節。

半個時辰之後,管仲說了句“原來如此”,便翻身上馬,領着他們往回走。白奎見他大喜的模樣,不知為何,只好在後面默默地跟着。

回到軍中之時,李江已安排齊軍在城外紮營完畢,炊事兵正在準備晚飯,袅袅炊煙騰騰升起。

管仲回到中軍帥帳,發現李江正在看着地形圖,他見管仲回來,急忙上前問道:“管大夫回來了,此行可有什麽收獲?”

“當然,收獲還不小。”

管仲走過去,坐在案旁,慢條斯理地拿起茶杯,喝了一口,皺了皺眉,說道:“此茶真是粗糙。”

李江笑道:“這行軍打仗,自是比不得在臨淄惬意,茶葉粗糙也是必然的。”

管仲放下茶杯,“那就在凱旋之時,我請李将軍到府上喝好茶,如何?”

“聽管大夫說來,定是有了什麽妙計。”

“也不算是什麽妙計,只是看破了他們的詭計罷了。”管仲起身,走到地圖前,“依我看來,鄭軍是想在去延津的道上,阻擊我們。”

李江見他篤定的模樣,想來是成竹在胸,“想來也是,鄭國不可能這麽容易繳械投降,延津是鄭國要塞,必然有重兵駐守,這回恐怕已在道上設伏。但以鄭國的實力,除去東邊和西邊的軍力,剩下的要想分散在兩個道上都設伏,對我軍造成不了多大傷害。除非聚集到一處……”

“對!他們只會在一處設伏。”管仲長指一揮,指着地圖上的小道,“明日,我們就取道于此,直攻延津。”

李江順着他的手指方向一看,有些疑惑,“可是,小道容易被埋伏,為何不走官道?”

“這就是我此行的收獲。”管仲轉身看向他,“李将軍可還記得鄭國請來的高人?”

李江點點頭,“當然。雖不知其實力,卻要時刻提防。”

“這高人,在兩條岔路上,布了一個局,卻不幸被我看破。”

“哦?”李江很好奇,“願聞其詳。”

管仲繼續說道:“首先,那位高人必然知道,兩山之間的小道容易設伏,也必然會料到我軍也是這麽想的。其次,通過我今日的觀察,發現大道上一點痕跡都沒有,完全看不到腳印、馬蹄印、車轍,而在小道兩邊的山上,卻隐約看到有不少戰戟立于山上。”

李江更加疑惑,“那不是正好說明官道無人路過,也就沒埋伏,小道的山上有鄭軍埋伏?”

管仲搖搖頭,“事實恰恰相反。将軍難道不記得,鄭國将邊城百姓撤入了延津以內,如此龐大的人流,難道無一人從平坦的官道通行?再者,在山上埋伏一般用滾石、滾木、弓箭,才能伏擊山下的敵人,戰戟這樣的近戰兵器又有何用?”

李江一拍大腿, “經管大夫這麽一說,還真是有許多可疑之處!”

“所以,這一切都是鄭軍的‘高人’在故布疑陣,想是料定我軍不會擇小道而行,明日估計會傾巢而出,埋伏于官道之側,企圖将我軍殲滅于延津之前。”

李江恍然大悟,“原來如此!管大夫果然觀察入微、機智過人啊,怪不得大王要讓您來督軍。”

管仲擺擺手,笑道:“李将軍過獎,管仲只是一介書生,這行軍打仗之事,還需要依賴将軍您和衆将士。”

“管大夫過謙了。”李江如釋重負一般,“既然難題已經解決了,那我們今晚就吃好喝好,明日一舉拿下延津。”

管仲點頭應允。

對于此戰的成敗,他已覺得勝券在握,此刻他最感興趣的是,那位鄭國請來的“高人”,到底是何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