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京中

吩咐完畢,總管陳義卻遲疑未走。

陳羽芝鳳目微移,泠泠然瞥過去一眼。

“有事?”

陳義身形微躬,禀告道,“回殿下,京中傳來消息……”

陳羽芝靠在了身後的椅背之上,眉眼不擡。

這個皇侄,當年十幾歲初為天子的時候,看着還是可以的,可惜,這才二三十來年,他就開始犯起糊塗來。這幾年,從京中傳出來的消息,可沒有一樣不讓人聽着糟心的。

“韋貴妃去紅雲觀祈福,卻自稱在飛仙塔內遇到了刺客,便以此為借口,将紅雲觀內外封禁,裏外搜查了個遍……”

陳羽芝眼睫微微眨動了下,聲音仍是淡然。

“哦?她就那麽搜了?”

早年紅雲觀的地位在大陳朝可是超然尊貴,皇宮裏的公主,後妃到了觀中,都是客客氣氣,不敢放肆……要知道,裏頭說不定随便哪個真人,道姑都是有身份來歷的,更不用說還有好幾位輩份高的皇姑在了。

自從陳恒獨寵韋貴妃以來,這朝廷的法令,後宮的秩序,簡直是混亂無序,毫無規矩。

“……聽說觀主景和真人雖滿心悲忿,卻為韋貴妃威勢所迫,不敢執言,只得眼睜睜看着韋貴妃手下的男侍衛們深夜間闖入各位正清靜修行的真人院中,這其中還有早就避居後山,多年不見外客的玉研長公主……”

說到這裏,陳義微微一頓,就聽見主子冷哼了聲。

哼!陳義在心中附和。

難怪向來雲淡風清,目下無塵的殿下也會為韋氏的作為不恥,這女人,行事已經猖狂之極,簡直不将陳室宗親放在眼裏!

“只是在搜到皇後院中時,皇後娘娘卻是帶着人堵在二門之內,不讓貴妃的人進去搜查,兩方僵持不下,貴妃知道了,就也趕來,跟皇後言語争駁,道皇後包庇不法之徒,定要讓人進去搜查,皇後卻是以身阻擋,道誰要敢進院,就踩着她的屍身過去。”

陳羽芝搭在椅子扶手處的手指微微點了兩下,似有些贊許地道,“嗯,沒想到皇後倒還有幾分烈性……”

他可是記得這位侄媳,出身不高,家世不顯,從打一入陳恒的後院起就是個當擺設的正妻,但凡有得了幾天寵的姬妾們都敢上她面前晃蕩,她也不妒不嫉,反而極力将他侄子的女們安排得妥貼,可謂是個賢惠的面團人了,沒想到,臨老了,還能發一把威。

不過麽,這位韋氏可不是尋常女子!

十年前,他曾經入京,赴宮宴之時,見過韋氏一面。

雖只有一面,男女分地分席,至少隔着幾百步之遠,他也能看出,在韋氏那嬌豔異常的皮相之下,似乎隐藏着淡淡的陰煞之氣。

當時他雖覺得有異,卻只是以為韋氏身為內宮寵妃,定是手上沾上了些陰私血腥所致,再聯想到聽說過的韋氏在宮內驕橫跋扈,暴戾兇殘,莫說是在她的淩波宮內伺候的宮女內侍,就是等級差一些的宮嫔,美人,被她弄死的也不少。

當時他也曾經提醒過那位皇侄,讓他不要為奸邪所惑,特別是韋氏,面相妖豔不祥,寵之與龍體不利。

結果陳恒當面打哈哈,過後耳旁風。

而韋氏三十來歲,在宮中按說應該已是老妃子了,可越往後這些年,反而更是榮寵已極,獨霸內宮。

如今韋氏都快成了實際的後宮之主,這不,連皇後,和紅雲觀都不放在眼裏了。

皇後這般作為,雖然維護了一時的體面,然而等韋氏回到宮裏給陳恒耳邊妖風一吹,只怕皇後還要受申斥,陳恒這糊塗蟲就有借口廢後給韋氏騰地方也未可知。

就聽陳義接着道,“誰想那韋氏真是市井潑婦出身,半點規矩禮儀都不講,見侍衛們不敢上前,就指了身邊的健婦婆子,讓她們上前去把皇後拖開,好讓人進院子裏搜查所謂的刺客……”

陳羽芝原本神情八風不動,聽到此處也不由得眉頭微擰,冷哼道,“蠢夫蠢婦!”

早知陳恒小子昏瞆如此,當初就不該助他!

哪怕等諸王将陳恒拉下馬了,自己再動手推出其它侄子也未嘗不可啊!

不過話雖如此,陳羽芝心裏可是清楚,當年他也是用小洞明術推演過的,彼時只有陳恒上位,大陳朝才是動亂最少,不傷根本。

他那會也算出了陳恒晚年時會犯蠢,但根本沒算出來會蠢成這樣好嗎?

陳義在心裏也跟着罵了兩聲,點了點頭道,“殿下罵得是,那韋氏果真喪心病狂,當真就要對皇後不敬,可沒想到皇後這回卻是剛硬了一回,未等人碰到她,便摸出一把利刃,指着韋氏大罵,連數了韋氏四五條罪不容赦的逆行,便要引刀自盡!”

只聽喀喇一聲,陳羽芝已是站起身來,他身下那把堅固的紫檀木大椅已是碎成了柴火堆。

“猖狂!”

皇後再無能,再有罪過,也不該是被一個妃子逼得要自盡!

陳羽芝對這位一向都沒存在感的侄媳沒多少維護之心,但韋氏這樣的猖狂,便是他不能忍的。

身為皇叔,又是築基修士,陳羽芝想要弄死韋氏,那是分分鐘的事兒,可真得親自出手,又免不了要沾染因果……

且他本心,是不願意插手去管侄子女人那點破事的……

看着那碎柴堆,陳義不由得咽了口唾沫。

晉安王府麾下高手無數,依他看,殿下才是第一高手才對……

“去給本王準備奏章,本王要上書彈劾妖婦韋氏!”

陳義應了一聲,跟在氣沖沖就往書房走的陳羽芝身後,趕緊補充,“殿下,殿下,那皇後張氏雖然激憤之下以死相抗,也受了重傷,但幸好搶救及時,聽說現下已無性命之憂。”

皇後被貴妃韋氏逼迫自盡,險些薨逝的消息,如同荒野野火般在京城傳得很快。

朝中那些清流大臣,特別是禦史們,除了幾個牆頭草被貴妃收買過的,紛紛上折,要求懲治韋氏逼死皇後之罪。

而京城的圈子裏,也開始流傳出了,其實韋氏當時根本就是在飛仙塔內跟人私會,被觀裏的人瞧見了,怕形跡敗露,這才要殺人滅口。

一時之間,韋氏名聲掃地,被黑了個徹底。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