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懷抱

“……花開了……”他道。

溫蘅微怔,随即順着聖上的目光轉過身去,見她身後牆角處的昙花,果然開了,色如瓊玉,吐蕊如霜,宛如月下美人,正靜逸清香。

聖上起身近前賞看,溫蘅随侍在旁,雅舍之外,依舊是大雨滂沱、電閃雷鳴,這一方靜室,就似洶湧大海上的一座孤島,島上優昙靜綻、遺世獨立,聖上賞看昙花許久,眸光掠看過她,低低吟了一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昙花皓潔,又在靜夜盛放,自古文人偏愛将昙花比作“月下美人”,溫蘅聽聖上以這首《詩經》中的《月出》篇,來吟詠昙花之美,意韻十分契合。

她得體地迎看向聖上的目光,面上亦是合儀的淺淺笑意,“陛下以此佳句詠喻昙花,其意甚妙。”

大雨傾盆,滾雷陣陣,轟隆隆一聲接着一聲,如碾過心底,閃電一道道劃破夜空,照得室內忽明忽暗,酒氣混着花香,萦繞地氣氛愈發迷離,皇帝恍恍惚惚地想,如若她不是明郎的妻子,而是唾手可得的美人,是皇後要進獻與他以分馮氏恩寵的女子,他早早就将她收入後宮,讓她做了他的女人,他是否還會因她輾轉反側、欲罷不能……

是否只因得不到、不能得,才會如此念念不忘、難以割舍……

皇帝想,抱抱她吧,告訴她,那天夜裏是他,吻吻她吧,告訴她,他不是在吟花,而是在詠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她亂了他的心了,前所未有的……也許試着去“得到”她,就能明白自己的心……

他如是恍惚地想着,明暗不定的光影下,清甜醉人的芬芳中,好像也這樣做了,他輕輕将她摟在懷中,宛如夢呓呢喃,絮絮低語……然後呢,他得到了什麽,他明白自己的心了嗎……

雨停了,酒空了,夢也醒了,皇帝平靜地望着空杯道:“朕盼着能醉一醉,卻仍是清醒。”

他看向眸光微茫的她,笑了一笑,“……有時,酒量太好,也不好。”

聖上夜裏來此,說要看貓,而後飲了一壺酒、聽了一場雨、賞了一陣兒花,就又擡腳走了,溫蘅恭送禦駕離開,回到館內書室,鋪紙磨墨,提筆寫信。

這封信是要寫給明郎,她心中有千言,提起筆來,卻不知該寫下哪一句,如此每晚磨墨鋪紙,數夜下來,都沒能将這信寫完。

信還沒寫完,變故就先發生。

這日華陽大長公主,自從京中侯府來到紫宸宮,探望愛女皇後,太後娘娘知曉後,道今日恰好是華陽大長公主的壽辰,命人準備夜宴,以此為由,讓後宮妃嫔們,一起湊趣游樂。

夜宴設在一艘精致的畫舫上,舫上珠簾繡幕、明燈高懸,兩側宮人款款劃槳,拂漾清池流波,緩緩行進,宴上諸人皆向大長公主敬酒,就連貴妃娘娘,都以茶代酒,敬了一杯。

太後娘娘原憐惜貴妃身子不便,為讓她好生養胎,并未着人通知她赴宴,但貴妃娘娘聽說後,卻主動來此,笑稱皇後娘娘是國母,華陽大長公主,又是皇後娘娘的母親,大長公主壽辰,她理應來此敬上一杯。

華陽大長公主笑容滿面地端酒就飲,道貴妃娘娘精神滿面,腹中龍裔定也十分康健,生出來定是白胖小子。

馮貴妃謝大長公主吉言,太後聽了也自然高興,宴上其樂融融,衆人說笑不斷,後畫舫行至湖心小築,衆人又登築看戲、用了些新湃的瓜果冰碗,至戌正左右方才宴終。

走時未再乘舫,而是自湖心小築出,沿着建在水面的浮橋慢走,夜風習習,挾着清涼的水汽,涼涼撲在面上,令人十分惬意。

溫蘅本陪走在華陽大長公主與皇後娘娘身側,但浮橋不能允許這麽多人一齊并排前行,自然當尊卑有序,太後娘娘、皇後娘娘、貴妃娘娘、華陽大長公主等在前,她跟在後面,本正好好地走着,忽被人斜地裏暗暗推了一把,直撞向斜前方的貴妃娘娘,與她一同墜水。

一般官家女子不會游水,但溫蘅不是正經深閨裏教養大的,是個外人難以預料的例外,甫一落水,即很快浮游起來,将掙紮嗆水的貴妃娘娘,抱浮起來,試着帶着她往岸邊游。

溫蘅力弱,實不能支撐懷有身孕的貴妃娘娘,好在“噗通”跳橋救人的宮人,也都很快游了過來,将她與貴妃娘娘救回岸上。

陡然出此變故,衆人一片慌亂,忙圍聚前來,見兩人都好好地喘着氣、像是沒有什麽大事,方松了口氣,太後娘娘急問:“好端端地,怎麽都落了水?”

溫蘅正要回話,忽聽貴妃娘娘痛呼一聲,“太後娘娘,臣妾腹痛……”

溫蘅的心,陡然往下一沉。

馮貴妃被急送回披香殿,聖上也聞訊自承明殿趕來,妃嫔太醫們,皆擠聚在披香殿中,聞聽外頭通傳“皇上駕到”,忙都下跪迎駕,聖上急匆匆走入殿中,草草命衆人皆起,直接步向榻邊,将剛灌了一碗藥下去、臉色慘白的馮貴妃摟在懷中,問是怎麽回事。

馮貴妃吃痛地聲若游絲,伏在聖上身前落淚,“……臣妾也不明白……楚國夫人為何要推臣妾……”

站在皇後娘娘身後的溫蘅,立即上前跪道:“臣婦并非故意推貴妃娘娘,是臣婦身後有人推了臣婦一把,臣婦失力撞向貴妃娘娘,連累娘娘落水……”

因為事情險急,她無暇換衣,身上還是落水時的濕衣服,只因瞧着不雅,在外頭披裹了一件披風,內裏濕冷的衣物貼身黏在她身上,如蛇信舔舐,陰冷的寒意自心底滋生,溫蘅如置身在漆黑的陷阱中,看不見來路,也望不見去途,只聽聖上問道:“何人推你?”

“……臣婦不知……”

聖上又擡目望向衆人,“可有人看見?”

一片寂靜,溫蘅一顆心,已不知墜沉到何處,她微垂着頭,也能感受到阖殿目光皆落在她身上,鄙夷的、不解的、厭憎的、同情的……混着馮貴妃輕輕的低泣聲。

“陛下,楚國夫人絕不會有意推貴妃落水……”是皇後娘娘的聲音,她此時出聲,既是為了弟妹,也是為了自己,如若坐實了弟妹謀害貴妃及其腹中龍裔的嫌疑,那弟妹為何如此,自與她這個無所出的皇後脫不了幹系,皇後懇切道,“楚國夫人秉性柔善,與貴妃又毫無恩怨,怎會做這樣的事?!而且楚國夫人是與貴妃一同落的水,當時她自己也生死一線,如若宮人搶救不及,或許已丢了性命,她為何要做這樣損人害己的事情?!”

旁人望不見的角度,聖上的手微微一震,與此同時,他懷中的馮貴妃痛哼一聲,一旁宮人驚呼:“不好,娘娘見紅了!!”

重重簾幕落下,明明是夏夜天氣,殿中氣氛凜如寒冬,溫蘅仍是跪在那裏,望着宮人急切地捧水來回,清水入,血水出,不久,貴妃腹中胎兒不保的消息,從內傳了出來,人人皆可想見楚國夫人将要面臨的龍顏大怒,就連皇後,也不敢貿然将她扶起。

溫蘅一直跪在那裏,雙腿僵疼地仿佛已不屬于自己,天将淩晨時,對殿中絕大部分人來說都足夠漫長難熬的一夜即将過去,貴妃馮氏受驚早産、誕下死嬰一事塵埃落定,太後因傷心牽動了舊疾,回宮休養,聖上從內走了出來,滿面疲憊,見到地上仍跪着的人,僵了片刻,啞聲道:“夫人随朕來……”

馮貴妃何等深受帝寵、她腹中的孩子,在聖上心中,又是何等地位,阖殿人看着楚國夫人顫着腿站起身來,目望她都似目望一将死之人。

“陛下,此事還需詳查,楚國夫人不會做害人之事”,皇後亦怕聖上一怒之下、錯殺了溫氏,搬出與聖上情誼甚篤的胞弟道,“明郎……明郎不會看錯人……”

聖上只道:“你也守了一夜了,回椒房殿休息吧,注意身子。”

禦駕回到承明殿,溫蘅垂首跟走在聖上身後,步入殿中,聖上微微擺手,殿中諸侍皆退了下去,溫蘅能感覺到領着諸侍退下的趙總管,在臨走之前,深看了她一眼,這一眼,可也是在看将死之人?……

她不願如此冤死,她怎麽舍得父親、哥哥還有明郎,溫蘅屈膝下跪,字字懇切道:“陛下,臣婦所說,皆是實言,臣婦如有半分謀害貴妃娘娘之心,天誅地滅,不得好死。”

身前的大梁天子沉默不語,她籠罩在他的陰影下,她的生死,就只在他的一念之間,聖上從前待她,态度一向比較溫和,但那僅僅是因為她是明郎妻子的緣故,可現在,她惹上了謀害貴妃龍裔的嫌疑,貴妃與龍裔,是聖上心尖之人……明郎妻子的身份,怎抵得了聖上滔天的怒火……

溫蘅愈發垂首,急為自己澄清嫌疑,“陛下,臣婦……”

她話還沒說完,那陰影已沉沉地壓了下來,溫蘅心中幾近絕望,她心喚着明郎、阖上雙目,卻被挽着手臂拉扶起身,撞入了一個堅實溫暖的懷抱中。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