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4)
在反複奔波中,許多有經驗的電影人給小苔米指出一條相當靠譜的可行之路,冒然登門到制作公司要錢實在是不靠譜,可以向法國電影基金申請資助。
法國鼓勵電影行業,尤其是本土中小成本影片的發展,向苔米這樣的新生電影力量,是國家需要的,政府有各種各樣的補貼和鼓勵政策,他們建議苔米可以認真學習一下《電影資助法》,然後到國家電影中心具體咨詢,看看自己能申請到多少種補貼。
待資金補貼下來後,苔米自己需要出的錢就非常少了,那個時候她可以選擇自讨腰包補清剩下的錢也可以找一個小制作公司合作,大電影公司瞧不上苔米這樣初出茅廬的新人,中小型制作公司卻不一定,要是投資少,想來很多公司還是很願意試一試,畢竟苔米作為南特影展和路易·德呂克獎史上最年輕的獲獎導演,還是有很多噱頭可炒的。
雷蒙德在得知苔米最終還是想到解決問題的法子後,心裏很複雜,有些驕傲又有些欣慰,還有些心疼。
在拍攝《牧羊人》時,苔米還是個不通世事的孩子,她負責大方向,但是很瑣碎的細節卻是大人們幫她完成的,比如接車,籌錢,解決劇組裏大家的吃飯問題。
小苔米從來沒有為這種瑣事操心,她只管好好拍片子,而他們則像她的小馬仔跑前跑後。
誰也沒想到,兩年後,為了新作品,他們心中不食人間煙火的小苔米也開始為瑣事兒跑來跑去。
苔米一見到陌生人就會緊張,很多時候,她連話都說不清楚。
就像是很多媒體訪問,不涉及電影方面,苔米根本就是手足無措,不知道該說些什麽,雷蒙德自己也不知道,苔米是走了多少路,問了多少人,才知道沒錢拍電影還能領到政府補助這回事。
聖誕節的假期很快就過去了,雷蒙德和苔米都要回學校上課。
五天後,夫妻倆見面,苔米一見雷蒙德,就向他滔滔不絕說着她從國家電影中心咨詢到的事情,然後苔米頗為驕傲地拿出一張紙,上面記錄着所有政府可以發放的電影補貼項目,苔米認認真真地将自己能領到的補助整理出來,然後興奮地對雷蒙德說:“真的省了好多錢,補貼一旦到手,我只需要再拿出5萬歐就能解決全部問題了。”說完揚起小腦袋,得意洋洋地看着雷蒙德,眼神眨啊眨。
我很厲害吧,求表揚!
雷蒙德啞然失笑,五萬歐對于普通人家也不是一筆小數目,不過拍一部電影只需要自己掏出五萬歐,真的非常省了,連《牧羊人》都不止這個數。
果然專業人才和非專業就是不一樣,隔行如隔山,若不是苔米,雷蒙德也不會知道,原來從籌拍到後期,他們有很多補貼可以領。
雷蒙德親了親苔米,“這五萬,我給你出了吧,就當我投資了,你要在字幕後面寫上我的名字,這個怎麽樣?”
這一次苔米沒有拒絕,因為她知道,對于雷蒙德這樣的暢銷小說家,五萬真的算不得什麽,若是新電影沒人買,她會把雷蒙德虧損錢還給他。
Advertisement
☆、弗朗索瓦·布爾維爾
或許全世界的學生都厭惡着考試。
苔米也不例外,縱然她一直忙碌于自己的電影忽略了學業,但随着業士考試(高考)日漸逼近,苔米也不得不放下電影,開始複習功課。
法國的“業士考試”即“balaureat”,簡稱Bac,包括必考科目、專業科目和自選考科目,其中必考科目在高二就已經進行完畢,所有科目滿分都是二十分,全部考下來,每一個學生大概要考是十多門。
法國大學,本科三年制,聽取雷蒙德的建議,苔米決定去巴黎國際電影學校(EICAR),這是一所私立學校,專業性很強,學生要交作品,導演系的學生可以和其他學院的學生合作共同完成一部作品。
對于急需專業人才的苔米來說,這個學校真是再适合不過了。
幾個月後,苔米很順利的拿到了EICAR的錄取通知書。
雖然兩年多沒有新作品問世,但是外界對苔米的關注,并未減少。
七月,英國暢銷小說家,“愛情王子”雷蒙德·培根發表新作,這是他婚後首部作品,書的名字膩的讓人倒牙——《她的吻》。
講的是兩個在童年親密無間的男孩女孩因父母工作調動被迫分開,時隔多年再次相遇并相愛的故事。
據書商透露,種種跡象表明,在這本書中,雷蒙德·培根披露了部分他和妻子塔瑪拉·霍恩的戀愛細節,雖然他本人并不承認這是一本自傳或半自傳體小說,“吻”一書的女主也并非叫塔瑪拉,但是有些細節卻是不容忽視的,比如這本書的女主角是法國人,和雷蒙德現實的妻子塔瑪拉一樣,酷愛電影。
因為《她的吻》一書,雷蒙德和苔米的愛情故事再次成為人們談論的焦點,在雷蒙德的新書宣傳會上,記者不顧主辦方阻攔,問了許多和本書無關的問題,其中一個正是因《牧羊人》愛上苔米的粉絲最關心的問題——
“雷蒙德·培根先生,請問您的妻子塔瑪拉·霍恩什麽時候啓動她的新電影計劃?她會不會将你的作品搬上大熒幕?”
這是當晚比較能引起媒體興趣的幾個問題之一,可惜雷蒙德并沒有給出一個确切的回答,或者說,這家夥什麽回答都沒給,一句輕飄飄地“這個要問她”就結束了話題。
`(*∩_∩*)′
苔米以為《漂亮男孩》湊齊劇組班底,至少要等大學一年級後,讓苔米沒想到的是,雷蒙德只用了一個帖子,就幫苔米搞定了一切。
他在一個電影學院的學生比較關注的專業論壇上發了一個帖子,以苔米的語氣寫道,我是一個不方便透露姓名的小成本電影導演,作品在國內許多知名獎項上都獲過獎,目前手上有個劇本,想尋找場記、攝影、布景,錄音、服裝、化妝、導演助理,對演戲有興趣的也可以報名。
羅列了苔米的需求後,雷蒙德在帖子裏表示,對懷揣夢想,對自己有信心,但是沒有什麽機會一展身手的年輕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雖然劇組資金有限并不能開出特別多的酬勞,但是導演本人在歐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作品肯定會受到關注,只要你能經過考核,順利進入劇組成為這個團隊的一份子。
末尾,雷蒙德留下了他新注冊的一個便于聯系的郵箱。
最初,這個帖子并沒有引起大家的重視,大家都不相信帖子的真實性,對樓主的身份也抱有懷疑,零星的回複,下面幾乎都是冷嘲熱諷,有人認為樓主在騙人,還有人認為樓主身份造假,大家都認為雷蒙德的說法不靠譜,在多個電影獎項上獲獎的導演一定有固定的合作對象,就算沒有固定的合作對象,在圈內肯定也有屬于自己的人脈,怎麽可能到論壇上尋求合作者。
無論是質疑帖子的真實性,還是詢問樓主說的是真是假的,真正發來郵箱投出履歷的當真是寥寥無幾。
不過,雖然發郵箱聯系雷蒙德的人非常少,到底還是有人來了。
苔米認認真真看過這些人的投出的履歷後,對一個叫弗朗索瓦·布爾維爾的青年引起了苔米的注意。
這個叫弗朗索瓦年輕人,25歲,很年輕,他來自高等自由電影研究學院(ESEC)的助理導演系,這是一所在法國頗有名氣的兩年制大專院校,學校專門培養“輔助型”人才,對方曾在英國倫敦松林制片廠幹過三年,參與過大名鼎鼎007系列影片《擇日而亡》的拍攝,不過在007劇組,對方職務并非是助理導演而是後勤。
老實說,這份履歷除了去年11月上映的影片《擇日而亡》比較吸引人外,沒有任何出彩之處,難以想象,ESEC助理導演系的畢業生,漂洋過海到了英國,從英國鼎鼎大名的松林制片廠幹了三年卻還只是個後勤。
後勤的工作,苔米十歲的時候,已經可以輕松上任了,那個時候她還無法與人正常交流呢。
讓苔米感興趣的是,這個人求任的職務,既不是助理導演也不是布景師更不是後勤,而是和他專業毫不相幹的攝像師,他發來了一個視頻文包,苔米從下載到解壓,都花了一定的時間,打開之後是對方的攝影以及攝像作品,攝影作品豐富多彩但都是小圖,可見求職者的謹慎,攝像作品的主人公似乎是應聘者自家養的薩摩耶,因為時間比較短,苔米也看不出什麽。
“你覺得這個人怎麽樣?”苔米扯扯雷蒙德的袖子,忍不住問道。
她指着郵箱裏弗朗索瓦·布爾維爾的簡歷說道。
雷蒙德先掃了一眼照片,确定照片上的男人五官平平,沒有任何出彩之處,才開始掃下面的資料,看了之後他笑了,揉了揉妻子的腦袋,将她搭理的很整齊的頭發揉亂,沒有肯定沒有否定,而是一句暧昧不明的,“你開心就好。”
苔米不解雷蒙德話裏的意思,還以為雷蒙德也認為這個人不錯,鼓勵她去見見這個應聘劇組攝影師的人,忍不住歡喜的點頭,“好的,我這就給他回信,本周六似乎很不錯,下午茶的時間,嗯,就這樣說定了……”
雷蒙德看着對着電腦自嗨的苔米,搖頭,ESEC助理導演系,畢業以後去英國松林制片廠給人幹了三年後勤,履歷裏唯一值得炫耀的是給007劇組當後勤,回國之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給一家意大利餐廳當保安,現在跑來發履歷說要應聘攝像師。
呵呵呵呵,換成自己,這樣的家夥直接删掉,見都不見好嗎。
呵呵呵,你開心就好。
開心就好。
`(*∩_∩*)′
弗朗索瓦·布爾維爾忐忑不安地走到洗手間,這是他第五次到洗手間對着鏡子整理他的領結,弗朗索瓦提前一個小時就到了約定地點,一家電影主題咖啡廳。
這是他有生以來第一次穿得這麽正式,為了這次面試,他甚至特意去昂貴的西服定制店裏,做了一身西服,以期待給即将見面的導演留一個很好的印象。
認識他的人都覺得他瘋了,他只是在論壇上看了一個真假難辨的帖子,竟然就傻乎乎地交了履歷,并将自己全部的真實經歷寫在了履歷中。
所有看過那個帖子的,弗朗索瓦認識的人都認為,那只是一個無聊的人惡作劇,沒有一個獲獎導演,會在論壇上去找攝像師、助理導演這麽重要的職務,這樣太随便了。
但是弗朗索瓦卻認為發帖子的那個人,沒有必要說謊的,弗朗索瓦決定試一試,就像那個人說的,這是一次很好的機會,萬一是真的,他會抱憾終生的。
整理完領結,弗朗索瓦再一次看表,距離約定時間還有五分鐘,剛才咖啡廳來了一對養眼的大學生模樣的情侶,除此之外,別無異常,弗朗索瓦忍不住再次環視格局并不複雜的咖啡廳,還是沒有發現目标人物。
“呼,重要人物總是掐着時間到的,加油,布爾維爾先生……”弗朗索瓦一遍遍地給自己打氣。
就在他深呼吸時,咖啡廳裏,那對剛進來的,極為養眼的大學生情侶中的男生四下張望,不經意回頭,目光剛好落到弗朗索瓦身上,這個英俊挺拔的的年輕人,有一頭搶眼的金發,高大的身形讓他看上去不輸給任何一個T臺上的模特,而帥哥旁邊坐着的美女也同樣令人驚豔,弗朗索瓦發誓,他一定從哪個地方見過這個美女,因為美女看起來太面善了,或許他們都是明星?
就在弗朗索瓦為了轉移注意力胡思亂想時,卻見那個金發帥哥對他招了招手,示意他……過去?
哎,這是怎麽回事?
弗朗索瓦一頭霧水,不明所以地走上前,“請問先生,您需要我為您做點什麽嗎?”
“弗朗索瓦·布爾維爾?”金發帥哥揚眉問道。
弗朗索瓦糊裏糊塗地點頭,“我是,請問您……”您是怎麽知道我的名字的?
“您好,我叫雷蒙德·培根,這是我的妻子塔瑪拉·霍恩,很高興見到您!”自稱雷蒙德·培根的金發帥哥笑容親切地說道。
他旁邊的漂亮姑娘并沒有開口說話,卻吸引了弗朗索瓦的全部注意力。
這個姑娘,簡直太熟悉了,太太太太太熟悉了!
雷蒙德·培根、塔瑪拉·霍恩,雷蒙德·培根、塔瑪拉·霍恩,雷蒙德·培根,塔瑪拉·霍恩……
将兩個人的名字在心裏反複重複了幾遍,弗朗索瓦不可思議地張大嘴,眼睛瞪得提溜圓,“塔瑪拉·霍恩?你是《牧羊人》的導演塔瑪拉·霍恩?!”
哦,上帝,他真的見到了上帝!
☆、往事不可追
弗朗索瓦·布爾維爾覺得幸福真是來得太突然了,他原本只是抱着最後的一線希望來到這裏,弗朗索瓦甚至覺得,其實他根本就沒抱什麽希望,只是想給自己一個死心的理由。
誰知道,上帝竟然就這樣送了他一份大禮包。
誰能想象得到,發帖子的竟然是塔瑪拉·霍恩,南特影展觀衆票選獎影片最年輕導演,以及路易·德呂克時尚最年輕的最佳處女作獎獲得者,在整個歐洲都頗有知名度的甜心導演。
塔瑪拉·霍恩憑借處女作《牧羊人》一夜成名時,他還在英國松林制片廠,雖然《牧羊人》在英國上映後并沒有那麽高的票房成績,但是音像店的VCD卻賣的極好,網上這部電影評價也很高,有段時間,弗朗索瓦總能聽到這個名字,他的前同事很多人都是這個少女導演的粉絲,因為她做到了大家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
後來聽說她嫁給了英國著名暢銷小說家,同事還覺得甜心導演有眼光,認為這是英國男人的勝利。
當然,那段時間弗朗索瓦也受到了一些嘲笑,都是法國人,對方比自己年齡小很多,自己一事無成還在制片廠跑後勤,人家卻已經執導出一部高水平的電影。
制片廠也不是沒有說酸話的人,但是弗朗索瓦卻覺得很受鼓舞,塔瑪拉·霍恩的成長史就像一盞燈一樣激勵着他,他不是霍恩小姐那樣的天才,但是同為法國人,他也不想太差。
不過一晃兩年過去了,這個圈子總有新話題出現,塔瑪拉·霍恩這麽長時間沒有作品,也沒有曝光度,大家就漸漸遺忘她了,就連曾經将甜心導演當成激勵自己明燈的弗朗索瓦也忘記了這個人。
“……半年前,我離開了英國,并不是我放棄了自己的夢想,而是我發現,無論我怎麽努力,在大家眼中也不過是一個幹的很好的後勤,沒有人知道,其實我其實很想做一個攝影師,可是沒有導演願意用一個毫無經驗的攝影師,我四處碰壁,于是我想到了回國。
我設想中是,國內有一批和我一樣籍籍無名尋找出頭之日的導演,一部電影,一個好的攝影師實在是太重要了,我想這些導演會需要我的,我很便宜,我不需要他們話太多的錢,只要讓我掌鏡,給我一個機會,可是回國後我發現自己太天真了,法國有太多和我一樣熱愛攝影的人,他們中絕大多數經過專業的訓練,比我這個半路出家的有優勢,那些導演似乎更相信攝影專業的畢業生,我找不到工作,錢快花光了,房租到期了,我沒有辦法,又不懂別的,只好到一家意大利餐廳給人家當保安。”
弗朗索瓦的故事将雷蒙德打動了,這真是一個可憐的家夥。
他酷愛電影,也有些能力,他考上了ESEC,在那裏有一群和他同樣志同道合的人,可悲的是,就是在ESEC,弗朗索瓦第一次接觸攝影機,他發現比起助理導演他更加喜歡攝影師這個角色,為了學習,他去了在全歐洲都鼎鼎有名的英國倫敦松林制片廠,可惜松林制片廠名氣太大,無數懷揣着電影夢的年輕人都在那裏,人才濟濟,以至于弗朗索瓦到了松林制片廠只能當一個後勤。
提起往事,弗朗索瓦紅了眼,在異國他鄉,他也曾被排擠被嘲笑,回國後為了生存,他去做了他原本以為自己永遠不會做的工作,他從來沒有想過向誰說這些事情,如今面對苔米和雷蒙德将這些藏在心裏的事情講出來後,弗朗索瓦有種時光荏苒,一去不複返的酸澀感,又難過又惆悵。
誰能想到,那個懷揣着夢想前往英國的青年,幾年後會一事無成、灰溜溜回國,甚至為了生存幹起了保安。
雷蒙德是一個感性的人,最初在看到弗朗索瓦履歷的時,他确确實實認為,這就是個一事無成的白癡,但是當弗朗索瓦講述了他的故事之後,雷蒙德又肅然起敬,這是一個值得人敬重的追夢者。
雷蒙德忍不住看向妻子苔米,然後他驚訝地發現,苔米似乎毫無觸動,她看着弗朗索瓦的眼神,至始至終都沒有變化,非常平靜,平靜到仿佛剛才,弗朗索瓦什麽都沒說。
“剛才他說的,你都聽到了嗎?”雷蒙德忍不住問道。
聽到雷蒙德說話,苔米平靜地臉上,突然變得鮮活起來,她沖雷蒙德露出比夏日的陽光更加燦爛的笑容,重重點頭,宛若一個乖巧的小姑娘,“我聽到了!”
不過當視線轉向弗朗索瓦時,苔米的表情瞬間又恢複之前的平靜。
這種區別對待,讓剛才還陷入“往事不可追”情緒無法自拔的弗朗索瓦突然清醒了過來,這位有些社會閱歷的青年突然意識到,他是否能抓住這次機會,決定權并不在他,而是在面前這個十幾歲的少女身上。
“你的情況我都知道了,只是光聽你敘述,我是感覺不出來的,弗朗索瓦·布爾維爾先生,讓我看看你的水平吧,明天早晨,帶上你的攝像機,我想,你不會介意我對你的水平進行一次測驗,對吧?”苔米擡起頭,深藍色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弗朗索瓦,讓他壓力倍增,對方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冷冰冰的仿佛一尊雕像。
好似剛才她對丈夫的那一笑,只是弗朗索瓦本人的錯覺。
不過弗朗索瓦畢竟是混過社會的人,不可能被一個十七八的姑娘吓到。
他怔愣之後,微笑着說道:“沒問題。”
仿佛剛才那個紅眼圈講往事的男人不是他。
`(*∩_∩*)′
幾天後,在電影學院的學生經常逛的論壇裏,那個前段時間被無視的帖子再次浮上來,竟然有人PO了後續——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向樓主發了履歷,我是被樓中前幾層人嘲笑的傻子,我抱着試試看的态度投了個人資料,然後見到了樓主,我真沒有想到樓主真的是一個導演,還是一個很有名的導演,我經過了考核,拿到了一份相當正規的合同,成為了這個劇組中的一員,我為我的遠見感到驕傲,樓主說的全部都是實情,是導演,而且是一個有名氣有作品的導演,放心大膽投履歷吧!”
這個後續最開始并沒有引起衆人太多關注,直到又隔了一段時間,有了将帖子頂上來,第二個上來PO後續的人,這些人都沒有回應樓中人詢問樓主身份的問題,只表明樓主是一個有名氣的導演。
很多人都懷疑這個帖子為了達成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造假了,但是随着兩個人貼了後續,開始有越來越多的人抱着試試看的态度投了資料和簡歷,然後有越來越多的人将帖子頂上來證明了樓主的身份,即使是沒有通過考核失敗的應聘者,也謙虛地表示受益匪淺,“對方對我說,我還差一點,我想或許只有那麽一點,我再努力努力,就符合要求了,我想我會認真工作,争取也能進入這個團隊!”
幾乎沒有人注意到,這些PO後續的人,誰都沒有點名樓主性別,以至于後來越來越多詢問的人,默認這位發帖的導演是男性。
老實說無論是苔米還是雷蒙德,都沒有要求考核的人為她的性別保密,這些人如此的整齊劃一閉口不提導演的性別,就是為了想象看下一個考核者震驚的表情,雖然他們看不到,但是光靠想象,都覺得非常有趣。
`(*∩_∩*)′
苔米僅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就湊齊了全部班底。
這個速度不僅出乎了苔米的意料,連雷蒙德都覺得,這很不可思議。
在這個臨時拼湊的劇組,只有燈光師是一個三十歲的成年人,其餘成員,都是年輕人,整個劇組平均年齡24歲。
老實說,這真的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劇組,25歲的攝影師,23歲的助理導演,21歲的化妝師,27歲的道具師……
還有未滿18歲的導演塔瑪拉·霍恩和20歲的監制雷蒙德·培根。
乍一看,這群人很不靠譜。
但是觀察他們的履歷卻會發現,這些人絕大多數,畢業于專業的電影院校,在學校中就拿出了相當漂亮的成績單,而另一部分則在電影廠工作,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
法國電影從業者甚多,他們中絕大多數和弗朗索瓦一樣,懷揣着夢想,卻一次次被現實無情的擊倒,也有一部分在學校表現非常好,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得不到老師的重視,他們想要更大的舞臺,卻不知門路,只能抱着試試看的态度投出了簡歷。
塔瑪拉·霍恩,雖然她在法國衆多青年導演中,并不是最出色的那個,但是她卻是少有的,有話題度的那個,她的丈夫是暢銷小說家雷蒙德·培根,她自己則是法國最受期待的天才導演。
這些人相信,只要塔瑪拉·霍恩保持《牧羊人》的水平,那麽就會有一批人買賬。
為了更大的舞臺,在履歷上填上燦爛的一筆,這群人心甘情願聽從一個年齡不大的導演的吩咐,以她為核心。
作者有話要說: 事實上所有劇組都是合同工拼湊的,除了大導演自帶班底,很多導演都需要和并不熟悉的人合作這些人絕大多數将苔米當成了打開成名之路的敲門磚,畢竟苔米的電影有人關注。
☆、察覺和選角
雷蒙德用一個帖子幫苔米招來了她新電影的幕後班底,卻沒有辦法幫助苔米找到她需要的演員。
對于演員,苔米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她需要大量的群演,他們要在15歲~18歲之間,男女不限,性格愛好不限,然後在這群人中,苔米還想要找到那個“漂亮男孩”。
老實說,找群演并不難,對于處于青春期的年輕人,拍戲是一項很酷的事情,或許他們并不能在這部電影中露臉,但是有這麽一次經歷也非常不錯。
但是找到苔米需要的漂亮男孩卻不是容易的事情。
因為苔米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15歲到17歲之間,身高1.80m,最好1.85m,會打籃球,長相英俊,氣質溫和,看上去腼腆,不要那種看上去就像是花花公子哥的,最重要的是,對方頭發必須是金色,而且不能是理發店漂染的亮金色,那樣太假了,苔米要天生的深金色稍微偏黃一些的頭發。
任何人聽到苔米的要求後,都會情不自禁地看向雷蒙德,因為苔米這個要求,簡直是為雷蒙德量身打造的,雷蒙德除了年齡對不上,那一項都能對上。
別說是外人,就連雷蒙德自己,看到了這個要求後,也感覺,苔米找的不是演員,而是十七歲的自己。
“苔米,該不會這個漂亮男孩就是我吧?”雷蒙德好奇地問道,老實說他還是蠻興奮的,他一直很期待妻子以他為原型,拍一個以他們愛情故事為藍本的電影,沒有想到苔米竟然真的滿足了她。
和雷蒙德想象中不太一樣的是,苔米似乎并沒有想象中的那麽興奮,她回避了雷蒙德興致盎然地眼光,垂下眼皮敷衍地說道:“哪有,只是巧合而已。”
作為一個暢銷小說家,雷蒙德不僅擅于抓住市場和讀者的胃口,還擁有非常敏銳的觀察能力。
在苔米一再推脫,回避下,雷蒙德對這部電影開始有了不太好的猜想,該不會苔米以自己的為原型,寫了一個反面人物吧?
越想,雷蒙德就越覺得這個猜測是對的。
自從苔米萌生了寫新作品的想法,就開始躲着自己,每次她在搞新劇本創作,都神神秘秘的避開自己,若僅僅是這個就算了,一貫喜歡和自己分享靈感詢問自己意見的苔米,在這次劇本創作上,出乎意料的變得沉默了起來,從劇本的創作到成型,苔米至始至終都沒有和自己分享過,一個字都沒有。
他插手了苔米新電影劇組所有事物,唯獨劇本創作。
在苔米劇本的創作上,自己甚至不如一個外人有發言權,那個弗朗索瓦·布爾維爾至少看過分鏡頭腳本,而苔米卻什麽都沒有給他看過。
想到苔米時不時露出的愧疚的眼神,雷蒙德覺得自己從未有一刻向現在這般英明神武。
他上輩子一定是一個福爾摩斯式的人物!
于是雷蒙德決定試探一下小妻子,來驗證自己想法的正确性。
`(*∩_∩*)′
“苔米,我們談談怎麽樣?”
晚上,當一段溫存後,雷蒙德一邊親着苔米的秀發,一邊用低沉充滿磁性的聲音在苔米耳邊問話。
被雷蒙德好一頓折騰的苔米,此刻腦袋裏就是一團漿糊,她什麽也感覺不到,警惕性幾乎等于零,她困得睜不開眼睛,連眼皮都不開,只是哼哼,“嗯?你要談什麽?”
聲音軟糯,像是裹了一層奶油的酥點。
雷蒙德愛極了苔米此時迷糊,忍不住說道,“我一直以為我們之間是沒有秘密的,沒有想到,我都知道了,沒想到在你心中,我竟然會是那樣,我感到很遺憾,能告訴我為什麽嗎?”
苔米原本都要睡了,她真的很困,這段時間很忙很累,被雷蒙德折騰了半天後,苔米累得連睜眼睛的力氣也沒有,但是當她聽到這番話時,仿佛冬天被澆了一頭冷水,瞬間打了一個激靈。
她睜開了眼睛,扭過身子,用胳膊支起半個身體,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她的愛人雷蒙德,“你都知道了?”
苔米的聲線顫抖,聲音中透着慌促,眼神中愧疚又帶着恐懼,仿佛下一秒這世界就要塌陷。
雷蒙德一下子心軟了,他突然什麽都不想知道了,于是他将苔米拉近自己懷中,安撫着因為恐懼顫抖的愛人,“不,我什麽都不知道,我在給你開玩笑,真的。”
“真的?”苔米還是不放心。
雷蒙德撫摸着苔米僵硬的後背,聲音溫柔,“真的,我什麽都不知道,我等你什麽時候願意告訴我,在這之前我什麽都不知道。”
苔米聽後,恐懼地戰栗漸漸消失,取而代之地是長久不言地沉默,就在雷蒙德以為妻子在自己懷裏睡着了之後,苔米甕聲甕氣地說道:“對不起。”
雷蒙德以為愧疚苔米會忍不住将實情全部告訴自己,沒有想到的是,苔米始終一個字沒說。
她困倦的在自己懷裏睡着了。
`(*∩_∩*)′
南特影展和路易·德呂克獎後的苔米還是有些人脈的,她最近在籌備新片的事情被電影廠的工作人員知曉以及和苔米比較熟的電影人知曉後,她想要的演員的條件也随之曝光。
一看苔米對男一號的選角要求,認識苔米的人都笑了,這不就是十七歲的雷蒙德·培根嗎?
“可惜,若不是你對年齡卡的那麽死,雷蒙德真的可以本色演出。”一位熟悉苔米的選角導演說道。
苔米搖搖頭,“不,他和雷蒙德不一樣,兩者截然不同。”
可惜,沒人相信苔米的話。
大家都以為苔米只是害羞了。
大家一邊幫苔米尋找合适的年輕人,另一邊勸苔米放低要求。
其實苔米所有的要求都不難滿足,若沒有那個天生金色頭發,在法國找到一個身材高大會打籃球的帥小夥也不是什麽難事,氣質這個東西,主要是靠培養,只要調教得當,花花公子也能演出絕世好男人。
天生金發的人本來就不多,随着年齡的增長,許多小時候是金發的人,長大之後頭色卻漸漸變深成為淺亞麻色甚至是淺棕色,像雷蒙德那樣,能在成年後還保持一頭較為純正金發的人少之又少。
“現在化妝技術很發達,你想要自然的,染發技術也是可以達到的,這世上難免會有遺憾,演員的演技才是最重要的,發色什麽的都是其次。”苔米的外婆,米蘭達如是說道。
苔米聽進去了米蘭達的話,放低了要求,于是她很快找到了她需要的演員,對方叫雷歐·莫尼耶,是一位叫莫尼耶的古董收藏家的親侄子,亞麻色頭發,并同意染發。
這個人是大導演雅克·貝漢親自推薦給苔米的,苔米原本不想理會這樣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