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威尼斯電影節
七月十六日,蘇格蘭。
備受期待哈迷期待的《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正式與大家見面。
出版社為j.k.羅琳舉行了盛大的讀者見面會,以及簽售會,上萬哈迷連夜排隊,就是為了第一時間買到書。
在簽售會後,羅琳接受了記者采訪,在問及電影版《哈利·波特》時,羅琳向記者透漏了一個絕密消息,“事實上,早在一個多個月前,我就将這本書送給了塔瑪拉·霍恩,她在完成劇本初稿後,我們見了一面,她把初稿交給我,問我哪裏不滿意,圈出來,她會改得我滿意為止,老實說,我在看完劇本後,真沒有找到還能找到毛病的地方,但是她自己卻有好幾處不滿意的,她拿出一個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都是她想知道的問題,她問了很多細節,而這些細節有很多是第六部才會出現的,我被她感動了,所以将書送給了她,她是全世界第一個擁有第六部《哈利·波特》的讀者。”
若是此前,大衛·海曼和華納的話,讓哈迷吃了一個定心丸,那羅琳的話,便讓這些粉絲開始期待電影,連原作者都站出來為塔瑪拉·霍恩說話了,為反對而反對的人,觀念完全沒有了立足點。
當然羅琳也提到了還未上映的《哈利波特與鳳凰社》,表示自己很相信邁克爾·紐維導演,也稱贊對方是一個好導演。
這只是一個采訪中的小插曲,但是對于苔米的影迷來說,卻激動的不行。
事實上,因為塔瑪拉·霍恩導演的年齡問題,一些人認為,塔瑪拉·霍恩的電影作品之所以被媒體和影評人捧得如此厲害,絕大多數都是因為她年齡小,霍恩本身并不是什麽好導演,她的電影也很一般。
有此觀點的還不在少數。
無論霍恩擁有怎樣的成績,都會被一些反對者認為是噱頭,認為是炒作。
“若不是她年齡小,凱撒根本不會讓她的電影入圍!”
“戛納有她就是因為她年齡小有噱頭。”
“威尼斯的主席想炒作想瘋了……”
諸如此類的評價,多不勝數。
以至于苔米的影迷對于“年齡小”、“年輕”之類的評價特別敏感,他們最喜歡聽到的就是塔瑪拉·霍恩導演敬業,水平高,而不是唧唧歪歪讨論霍恩導演的年齡,羅琳這番話特別拉霍恩影迷的好感,以至于一些影迷為了感謝羅琳女士的支持,跑去書店買《哈利·波特》。
————
Advertisement
炎熱的夏季,太陽像在烤面包一樣,要将人烤熟。
中國留學生範池在百代制片廠給一個劇組打工。
在這裏範池就是普通的後勤人員,片尾字幕都不會出現的那種,每天的工作機械繁瑣,白天他第一個到劇組,晚上他最後一個走。
因為過往的教訓,讓範池沒有對任何人透漏他的工作經歷,比如他曾經參加過《漂亮男孩》的後期制作,比如他曾經在電影《精神病人》中擔任導演助理和後期剪輯。
同樣的,他也沒有告訴任何人,他和大導演塔瑪拉·霍恩是一個專業的同學。
在這裏,範池拿到的時薪少得可憐,比同劇組同樣工種的白人少一半,他每天只有錢買面包和礦泉水。
能出國的,家境總不會太差,更何況範池上的是學費高昂的私立大學。
範池也是家裏寵大的,沒出國前,他甚至沒有主動給家裏刷過盤子。
但是離開家,離開國門,到了法國,範池甚至給別人家刷過馬桶。
每當這個時候,範池就分外懷念霍恩同學,霍恩同學雖然一個字兒都沒有給過他,但吃飯還有住的地方,都幫他解決了,更重要的是,跟在霍恩同學身邊,他學到了很多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
當然,在這裏範池也學到了很多,比如他現在已經可以左肩膀扛起一個一百多斤的箱子,右手還提着一個幾十斤的東西。
範池很想抽根煙,不過他最近把所有的錢都投到學校要求拍攝的短片中去了,吃飯的錢都快沒了,抽煙什麽的,也就戒了。
中午,劇組休息一個小時,範池終于可以歇口氣,他拿出面包,開始啃,不過還沒吃完,劇組場記就走到了他面前,一臉古怪地望着他:“你是eicar的學生,你認識塔瑪拉·霍恩?你們是朋友?”
範池一愣,遲疑了一會兒,他點點頭。
他把霍恩同學當朋友,不過他不确定霍恩同學是不是把他當朋友,因為除了電影,他們私下并沒有什麽交流,霍恩是個很注重隐私的人,她有一個很高大上的圈子,朋友都是和她一樣的大導演或是制片人,他們在一起談論的都是電影,範池圍觀過兩次,發現自己完全插不上嘴,他們聊天的時候,範池甚至不知道他們在聊什麽。
劇組場記朝天翻了個白眼,一臉受不了的樣子,“你為什麽不早說?害我挨罵,你的朋友來看你了。”
你的朋友?
霍恩?
範池很驚訝,霍恩怎麽知道他在這裏?
————
“你的手機呢,怎麽不接電話?”
和以往經驗一樣,塔瑪拉·霍恩同學永遠也學不會寒暄這個東西,教導主任般的嚴肅表情直接将範池想說的“中午好”堵在嗓子眼兒裏。
“我的手機忘帶了,我在這兒工作,口袋裏帶着手機不方便。”這是實話,範池穿着一個大褲衩,口袋比較淺,彎腰時口袋裏的手機很容易滑出來,所以工作時,範池一般不拿那個。
“嗯,做的不錯。”霍恩點點頭,很嚴肅地說道。
範池有點囧,他覺得自己這位大腕兒同學很像是首長慰問新兵。
還不等他想到怎麽接話,霍恩又開口說道,“你八月底有沒有時間。”
“啊,應該有吧,”範池不确定地說道,“有事嗎?”
“嗯,有點事兒,”霍恩臉上沒有什麽表情,語氣也沒有什麽特別大的起伏,“今年威尼斯電影節競賽單元我是評委之一,今年他們的主題是紀念中國電影百年誕辰,威尼斯電影節主席你應該聽說過,馬可·穆勒,他是個中國通,雖然現在競賽電影名單還沒完全出來,不用腦子也知道到時候會有很多中國電影人,雷蒙德讓我叫着你,就算是我的助理,費用什麽的我就給你出了,你要是同意我讓雷蒙德買機票訂酒店了。”
範池不可思議地睜大眼睛,他簡直不相信這麽好的事情會落到自己頭上,“我,我真的可以去嗎,我,我,可以帶?”
範池語無倫次,有點激動的說不出流利的話。
“到底行不行,給句準話。”苔米皺起眉頭說道。
“可以,當然可以,求之不得!”範池頭如搗蒜,整個人背景蕩漾着粉紅色的幸福氣泡。
霍恩點頭,“那沒別的事兒了,到時候給你打電話,我走了,雷蒙德的車在等我,另外我剛才給導演說了一下,給你安排了別的活兒,我簡直無法想象,老哈特竟然讓我的助理給他打雜!”
說起這個,霍恩有點惱,看向範池的眼神也有些冒火,“蠢貨,你要是喜歡打雜就在法國打一輩子的雜好了。”
範池撓撓頭,好脾氣的中國人一句話也沒說,只是呵呵呵地賠笑,哈特是這個劇組的執行導演,年紀看上去大概有六七十歲,或者更老,範池沒有想到霍恩竟然認識這個人。
當然就算是他知道,也不會跑到對方面前,打着霍恩的旗號做些什麽事情。
因為範池知道自己的水平,霍恩用他,應該是有提攜的意思,但是他不能将霍恩的好心,當成理所應當。
既然是朋友,就不應該做這種事情。
在嘗遍了人情冷暖後,範池開始意識到,霍恩是個很好很好的人,培根也一樣。
他們表面上看着冷漠,事實上卻很熱心。
————
七月底,威尼斯電影節組委會在意大利的首都羅馬正式宣布了參賽片名單。
不過,主席馬可·穆勒暗示這并非終極名單,或許還會有電影入圍。
每個國家的電影記者都認為最終名單會有自己國家的影片,意大利的認為會有一部意大利電影殺入大名單,法國媒體認為,那一定是一部法國電影,英國媒體認為英倫玫瑰将在威尼斯盛開,美國、加拿大……
有記者“偶遇”到開車去超市采購的塔瑪拉·霍恩以及雷蒙德·培根,當記者問這位新出爐的威尼斯電影節競賽類評委,是否還有別的影片殺入大名單時,霍恩導演難得露出了一個近乎微笑的表情,“我不知道呢,知道也不會告訴你。”
記者好郁悶,這個小混蛋,一如既往的可惡!
……
時間一轉,就到了8月31日,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如期舉行。
組委會嚴格保密評委們的行蹤,但是無孔不入的記者還是找到了這些評委,苔米和其他幾位競賽評委,剛離開紅毯,就受到了記者們的瘋狂堵截。
本屆威尼斯電影節,似乎為了響應“紀念中國電影百年誕辰”這一活動,開幕片和閉幕片均為中國電影,這在威尼斯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這一做法受到了許多歐洲國家媒體的不滿,認為這是電影節主席馬可·穆勒這位中國狂熱者的個人行為。
記者似乎很想挑起事端,他們極力引導苔米,希望這位口無遮攔的法國導演能明确發表對開閉幕片都來自同一國家的不滿言論,要知道塔瑪拉·霍恩可是連法國總統都敢抨擊的人。
為了達成這一目的,記者甚至誤導苔米,若不是兩部中國電影占名額,或許有一部法語片也能成為開幕或者是閉幕影片。
不過他們失望了,塔瑪拉·霍恩用她标準的不能再标準的英語表達了自己對這一決定的支持,“我的助理就來自中國,他很高興看到組委會如此重視中國電影,中國有許多優秀的電影人,harktsui、peterchan都是相當優秀的導演,當然,或許在歐洲,他們并沒有那麽有名,畢竟文化差異讓很多歐洲人難以理解亞洲影片,但你不能因為你看不懂就否定影片所蘊含的哲學和文化,縱然今年的主題不是中國電影,他們的影片成為開幕電影也沒什麽奇怪的。”
苔米的這番話,引起現場不少中國記者的好感,他們當然知道,這是歐洲,乃至全世界都很紅的天才導演塔瑪拉·霍恩,中國媒體熟悉她,除了她有一個大她兩歲的作家丈夫夫妻倆早戀早婚、還有一年前被無數文藝青年封為神片的《漂亮男孩》,就是去年年底由華納公司公布,接棒英國導演邁克爾·紐維成為第五部《哈利·波特》電影版的導演。
以前他們從不知道這位導演的助理竟然是中國人,如今知道後,許多中國媒體有了采訪這位歐洲新貴導演的念頭,不出意外“鳳凰社”肯定是要在大陸公映的,現在打點好關系,到那時說不定霍恩導演一高興,就帶着電影幾位小巫師多給他們一些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