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元宵節啓程
第四十章元宵節啓程
東陵殊沒想到衛瑢會突然冒出個這種問題,俊眉挑了挑,看向了蕭澹。
蕭澹笑的事不關己,端起茶杯閑閑喝着自己的茶。
又見衛瑜也是一副看好戲的樂呵模樣,東陵殊沉默了。
“容廷哥哥,你怎麽不說話?”衛瑢繼續不放過他。
“衛老先生身為一代大儒,學識為世人敬仰。若被選為他的教導弟子,必是受益終身。”
這類話衛治聽過不少,比這更吹捧的都比比皆是,但不知怎的從東陵殊嘴裏說出就聽的格外順耳。
就在衆人覺得是順理成章的事時,東陵殊話鋒一轉接着道:“但容廷已是軍身,恐無法專心于學問,難得重托。”
一席話說的有些冷場,衛治臉色黑了起來,頓了一會兒,将手中的茶杯重重砸到桌案上,哼道:“老夫當年就看你是個苗子,卻非只你不可!你執意如此也無人強求,可惜了!可惜了!”說完甩袖離去。
蕭澹見狀,急忙跟了上去。
東陵殊沒再多言,認真地起身沖衛治離去的方向行了一禮。
衛瑢心知自己玩兒大了,也要跟過去,被衛瑜一把拉住。
“二哥,你去幹嘛?找打啊?”
“我…我去向祖父道歉,都是我多事,還害得容廷哥哥…”衛瑢不安道。
“祖父沒有真的生氣,你忘了方才他還誇獎世子爺從軍難得了?”衛瑜解釋道,“他老人家只是有些下不來臺啦,有阿拙去就可以了,我們要是都去,他還得裝着氣憤,多難受?”
“…真的沒事嗎?”
Advertisement
“反正我們都沒事,至于你…等祖父明日會如何對你我就管不着了。”衛瑜無所謂地輕松道。
“小妹你!”衛瑢剛想拍桌子,就見東陵殊正微眯着眼睛看着他,立馬就沒了氣勢,小聲道,“對不住了,容廷哥哥…”
又被靜靜地看了一會兒,衛瑢坐不住了,支吾道:“那個…我有些困了,先去睡…你們再等等蕭大哥吧…”
說着就一溜煙地蹿了出去。
“哎?…”衛瑜只來得及叫到他一個背影。
屋子裏坐着的頓時只剩下了她與東陵殊兩人,衛瑜想了想,找話道:“再用些點心吧?”
“太甜了,吃不慣。”
“讓廚房再拿些別的點心?”
百合在身後小聲道:“廚房就剩這兩樣了。”
“…你用過晚膳了嗎?”
“不曾。”
“那讓廚房去做些吧,吃點也能休息好。”
“廚娘都歇下了,我也不覺餓,不必麻煩了。”
“……”
武子有些看不下去地默默轉過了頭,心裏不斷腹诽着…
您不是在雍城已經和城守一起用過膳了嗎!!
還有不忍打擾一個廚娘,爺您什麽時候這麽體貼了!!!
衛瑜還是被唬地一愣一愣的,心裏隐約覺得有哪裏不對,但情感上若把恩人就這麽仍在這裏,好像是有點不仗義…
回頭對百合道:“你去廚房給世子爺下碗面吧,選簡單的快些上來。”
“是。”
見百合出去了,衛瑜勸東陵殊道:“很快就好了,世子爺稍微等一等?百合的手藝還是不錯的。”
“嗯。”東陵殊點點頭。
有些事總不能一步到位,循序漸進也好。
蕭澹還沒回來,看來老先生這次的氣性還不小。
衛瑜坐在這裏,一時也不知道再說些什麽。
倒是東陵殊開了口:“你們打算何時歸京?”
“城門快開了嗎?那些難民都有了着落?”
“臨城都已銜接好,可分批接納和派送難民。”東陵殊道,“朝中的赈災糧還沒到,但東陵本家送來的救急糧已分發到難民手中。明日便可帶着糧食随官差分行至各城,城門一兩日內可開。”
“如此就太好了,待城門來後,我們想盡快返京。家中父母雖收到了信,但時間久了難免牽挂。”衛瑜驚訝建城的難民亂這麽快就解決了,也高興終于可以回去了。
“你們若無急事,可多等我兩日,待我交代完事情便護你們回去。”怕她拒絕,又補充道,“反正我也要回去,西北一帶因戰事剛消,還不甚太平,你們帶的人少,一起走有個照應。”
“這…”衛瑜覺的與這位世子爺一道很有安全感,但此事還要問過蕭澹和衛瑢,先道,“能與世子爺一道再好不過了,明日我先問下其他人的意見吧。”
已經聽到了滿意的答案,東陵殊點了點頭。
百合端着熱騰騰的面進來了,放在了他的面前。
“世子爺快趁熱吃吧。”
東陵殊本已用過膳,還是應了聲,拿起筷子吃了起來。
百合做的是一碗清淡的蔥花青菜面,聞着清香十分可口,裏面還打了一個蛋。
東陵殊吃的優雅而迅速,不多時一碗就見了底。
淨了嘴,對着衛瑜露出一個溫暖滿足的笑容,淳淳道:“很好吃,多謝。”
清冷的俊顏霎時千樹萬樹梨花開,暖陽撲面膩人來。
衛瑜不禁有些看呆,回過神來有些不好意思地搖搖頭道:“這算什麽,世子幫過我很多次了,衛瑜都不知該如何報答。”
“那就先欠上吧。”
“…哎?”衛瑜沒想到還真的都算上了,吶吶道,“好的…”
東陵殊又笑了起來。
吃過面,東陵殊也不再多留,對衛瑜道:“清拙可能直接回房間了,早些休息。我明日還要去城外親看分糧,先行告辭。”
“世子爺多保重身體。”
快要走到門口,東陵殊聽後又轉過了身。
衛瑜以為他還有什麽事,走上前去看着他,卻落入那漆黑深邃的眼眸中。
“阿瑜。你叫蕭澹阿拙,叫常晔、沈華懿等人都以兄長稱之,為何獨獨喚我世子爺?”
“那…那要怎麽叫…”衛瑜今日被東陵殊弄的懵懵的,此時只會睜着大眼睛呆問到。
“嗯,就直接叫我的表字好了。”
“…容廷?”
“嗯。”
衛瑜仍然直覺有些不對,但還沒想好該怎麽說,那人就只能看到一個廊燈下的挺拔背影了。
第二日,衛瑜将東陵殊可随行的消息告訴蕭澹和衛瑢,不出意外地得到一致支持。
衛瑢當即去信給鎮國公府,也好讓衛丞與朝容長公主放心。送信的是東陵殊的私兵,軍營裏訓練出來的腳程極快,三四日便可到。
建城這邊一切都照着東陵殊的計劃有序進行着,兩日後城門就開了。交通往來恢複正常,城中也漸漸熱鬧起來。
衆人啓程的那天正是正月十五,頭天晚上衛瑜就帶着百合和銀杏一起做好了元宵,早晨每人都吃了一碗。
馬車行過街道,見家家門前挂起了各式各樣的花燈,想必晚上更是好看。東陵殊騎馬走在前面,不少百姓都争先向他遞着自家做的花燈,衛瑜的馬車也沾光接到不少。
郡守桓英還要繼續留在建城善後,将衆人送到了城門外,恭祝道:“可惜諸位走的匆忙,不能留在建城過元宵節了,願一路順風!”
“之後的事,就有勞桓大人了。”東陵殊道。
“少将軍放心。”
因上午出門的早,路上行程不用太趕,在天色黑下來之前進入了槊城。
槊城是河內郡難得的水鄉,因離建城不近,并沒有受到難民的影響。元宵節晚上格外熱鬧,各色花燈絢爛了街道,百姓們穿着新衣來參加花會,猜燈謎,看舞龍舞獅,最著名的還是槊河上即将進行的龍舟賽。
到客棧住下後,衆人也梳洗了一番,打算出門沾一沾新年的喜慶。
衛治還對東陵殊有些抹不開面子,不冷不熱的。對于返京的方向與去雍城是兩個方向不順路,無法去拓印土地廟的石碑也感到十分惋惜,不論衛瑜怎麽逗他,一路上情緒一直都不太高。
直到東陵殊将拓印的幹淨清晰的紙卷交給他後,老人家這才露出了驚喜的笑意,愛不釋手地看着,也再對着東陵殊板不起臉來。
“你們年輕人都出去老龍舟賽去!別打擾我看碑文。”打起精神後,就開始趕人。
衛瑜幾人無奈,只得留下足夠的護衛後,自己上了街。
“這西北小城的氣氛也不必盛京差嘛!”衛瑢替衛瑜那些好幾個猜燈謎得的花燈,看着周圍贊嘆道。
“各地的風俗不同,各有各的趣味。”蕭澹手中也不閑着。
“各地風俗…”衛瑜腦子跟着一閃,喃喃道,“等等…我們好像忘了什麽…”
三人對視一眼,突然異口同聲叫道:“司倥去哪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