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045 訓練中

“你說改步幅是陸鳴自己的想法?”一見趙雲雷, 路劍君就迫不及待問道。

聽說陸鳴在長沙站才跑出20秒54的成績,路劍君的第一反應就是陸鳴受傷了, 傷病通常是導致運動員狀态下滑的罪魁禍首, 運動員的職業生涯少不得面對這個坎。

但陸鳴的成績關系到年底的多哈亞運會,自從陸鳴拿下世青賽的百米冠軍後,他就成為了多哈亞運會田徑拼圖中重要的一塊。

聽說陸鳴改了步幅和步頻, 路劍君稍稍安下了心,但不管怎麽樣還是自己來确認一遍最放心。

改步幅是陸鳴自己的想法這事他隐約也相信,他好歹培訓國陸鳴一個多月,能看出陸鳴是那種很有主見的運動員。

“怎麽突然決定改了?”

“他認為自己的步幅可以再提升一些。”趙文雷一邊回答, 一邊将幾位教練帶到了訓練場,“比起一開始, 他現在的狀态已經好不少了。”

陸鳴訓練得很專注, 并沒有注意到訓練場中多出了幾個人。

哨聲落下,陸鳴迅速起跑, 他主要調整的是步幅, 起跑的速度并未受影響。

顧昆在一旁輕輕颔首, 他常年帶劉飛人出國比賽,見識了很多國外選手的起跑速度, 也向不少同行們請教訓練的技巧,別的不說,陸鳴這個起跑反應已經是世界水準的了。

果然,陸鳴一邁步, 幾位經驗豐富的教練就看出來了。

對比世青賽的時候,陸鳴的步幅确實發生了變化。

由于步幅的擴大,陸鳴的步頻的确受到了影響,在奔跑的途中, 雙臂的擺動和兩腿的踏步也産生了奇異的不協調感,這種變化外人一般是看不出來的,實際上,對運動員而言,即使是最微小的改動也可能對他們的競技狀态産生很大的影響。

這一次100米的訓練,陸鳴跑出了10秒44的手記成績。

“現在還是不穩定。”蘇平道,“陸鳴自己也在克服。”

“陸鳴改之前的步幅是多少?”

Advertisement

“2.09米。”

“47.8步。”

“他想提升到2.15米。”

也就是說,陸鳴想從47.8步跑完100米進化到46.5步跑完100米,他以前的最好成績是10秒20,步頻差不多4.69步每秒,進化到46.5步的話,同樣的步幅就是9秒9。

理論是圓滿的,但具體實踐起來,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因為在陸鳴之前,國內也有短跑運動員進行過改步幅的嘗試,但首先習慣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對身體的嚴格要求。

步頻和步幅都不是說改就能改的,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道理大家都懂。

“我認為是有修改的可能性的。”趙雲雷視線看向陸鳴,“至少按陸鳴的訓練成果來說,他的成績是一天好過一天的。”

陸鳴本身的身體天賦就很不錯,這是趙雲雷、路劍君和許文海都認可的,他們親眼見識過陸鳴的身體報告,那素質确實是前所未有的好。

像許文海這種偏技術流的教練當時就想過讓陸鳴改技術的可能,可惜他不是陸鳴的主管教練,而且成績越好的運動員改技術更難,因為他們受到的公衆關注往往更多,一旦成績出現大幅波動,後面各種質疑聲就都來了。

在很多時候,運動員改技術不僅不能提升成績,反而會因為外界的質疑聲使心理狀态受影響,從而進一步導致成績下滑。

而且改動是個長期的過程,運動員能否忍受長期的低谷也是個問題。

“顧教練你給點意見?”

顧昆是被拉過來的,劉飛人最近結束了比賽在海市備戰亞運會,他就被路劍君拽過來,說蘇省有個運動員狀态下滑了,讓他幫忙看看是什麽情況。

“能不能成功我也說不準。”顧昆笑道,“每個運動員的天賦都不一樣,但我覺得,運動員自身有想法,教練可以适當地給予支持。”

“國內能達到2.15米這個步幅的運動員也不多吧?”

“很少。”

國內運動員一直以步頻快而著稱,和國外選手的差距往往就在步幅上,舉個例子說,加特林就是典型的用蹬力帶動步幅的選手,步幅大,他跑100米往往只需要42到44步,也就是說,他一步能跑2.3米左右,把陸鳴和加特林進行對比,陸鳴現在一步跑2.09米,加特林每跑一步就能比他多跑0.21米,按2.3米的步數算,加特林跑100米需要43.47步,而陸鳴在43.47步的時候才跑了90米。

陸鳴的步頻不比國內的選手們差,甚至還要發揮好一點,他現在的體能畢竟還沒有跟上全國頂尖選手的水平,100米跑出10秒20靠的就是天賦和起跑速度,而且步頻絕對不拖後腿。

“我聽說,陸鳴今年才16歲?”顧昆問道。

“對。”

“那就不用擔心了,16歲的時候其他運動員都在幹什麽?他都拿世青賽的冠軍了。”

劉飛人在2000年拿下了聖地亞哥世青賽110米欄的第四名,那一年他17歲,還比現在的陸鳴大一歲。

幾個教練随即不再開口,專心去看陸鳴訓練。

省隊這邊,黃柏泉和另外一位教練在替陸鳴計算着步數和步幅,路劍君幾人盯着看了一會,他們發現,陸鳴的整體狀态其實是很穩定的,100米這幾趟手記的成績都在10秒40左右。

“确實比長沙站的時候要好一些。”蘇平也看出來了,“年輕人的适應能力很強。”

改步幅意味着陸鳴要徹底抛棄過去積累的優勢,強迫自己習慣一種陌生的跑步方式。

“都改了這麽久了,咱們也不好橫插過去讓他不許再改了。”路劍君觀察了很久,這才拍拍趙雲雷的肩膀,“趙教練,我把老許暫時留在你這,訓練上的事情他能幫幫忙。”

趙雲雷這才注意到,路劍君和顧昆都是空着手來的,只有許文海拎着一個箱子,他一開始還以為箱子裏裝的是路劍君的東西。

許文海在國家隊擔任教練已經有年頭了,訓練出了不少優秀的運動員,他能留在這一陣子蘇平和趙雲雷自然是大力歡迎。

“別的我不多說,多哈亞運會還有一個月,陸鳴能改到哪一步看你們了。”

路劍君并非沒有耐心,沒耐心他坐不上田徑隊副總教練的位置,別的不說,這麽些年短跑項目都沒拿出太像樣的成績,他一直還都能穩住。

其實今年陸鳴已經在世青賽上給了他很多驚喜了,擔心陸鳴的成績一方面是因為亞運會距離太近了,另一方面也是他不想讓陸鳴承擔太多壓力。

陸鳴在世青賽上表現太好,這讓不少觀衆期待他在亞運會上發揮出更好的成績。

觀衆有這種想法是很正常的,但一旦陸鳴沒有跑出他們期待中的成績,那股期待就很容易把陸鳴壓垮。

……

陸鳴不明白許教練怎麽莫名就留下來了,但對他來說,教練團裏多了一個能幫他糾正技術的教練不是壞事,他一向很樂意聽教練們的意見。

訓練的時候陸鳴就不去想多哈亞運會的事,他現在只想适應自己的新步幅,其實去長沙跑了一場好處挺大的,讓陸鳴在實戰中發現了自己的不少缺點。

一些優勢也是在實戰中才能發現的,比如這次的長沙站比賽,從預賽到決賽,陸鳴靈機一動的情況有很多。

這些都被他用在了最近的訓練裏。

……

“停。”

許文海揮手讓陸鳴停下來,又喊來了趙文雷和黃柏泉:“今天适應得很好,是這麽多天來最好的一次。”

陸鳴的步幅已經可以達到2.15米的距離了,一直以來他的問題都是步頻無法和改變過的步幅相匹配,跑的時候步頻必須下降,或者說下意識地轉換成原來的步幅,但後面他又會自己發現,又糾正回來,短短的10多秒時間就過去了。

而今天,陸鳴的訓練效果是這麽多天以來最好的,所以剛剛的手記成績達到了10秒20。

手記是比電記慢沒錯,可陸鳴這是訓練成績,又不是比賽成績。

而且許文海發現了陸鳴的一個特點,那就是他腦子靈活,一般來說,除了初始階段完全不适應的狀态外,到現在,只要是他之前犯過的錯誤,他再犯的頻率不高。

陸鳴喘着氣:“終于稍微好一些了。”

不止教練們能通過數據發現他的變化,他自己也是能感受到的。

所以他這會一邊喝着水,眉目也舒展開了。

也不能說他從長沙站那會兒就憋着一口氣,不過看到自己一直跑不出成績,心裏終歸是着急的。

好在他自己有足夠的耐心。

上輩子出車禍那會他還心心念念重返賽道呢,現在只不過是改變一下步幅,他有足夠的時間去做這件事。

主要也因為趙雲雷沒給他壓力,教練們透露給他的都是好消息,沒誰非要他怎麽樣,剛剛許文海說他适應很好的時候,黃柏泉笑得別提多開心了。

陸鳴自己也挺高興。

于是第一次适應良好之後,可能是精神狀态不一樣了,在後面的訓練中,陸鳴越來越适應這樣的步幅和節奏,狀态也一次好過一次。

他感受到了一種成功在望的喜悅。

果然,保持放松的訓練狀态很有必要。

就這樣,經歷過一個多月的漫長苦練後,12月4日,陸鳴作為華國田徑軍團的一員抵達卡塔爾首都多哈。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