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攢錢娶媳婦
崔家的閨女品性她倒是不懷疑的,先不說莊稼戶裏沒幾個油頭滑腦生着幾幅心腸的。便是崔大郎跟李氏,那可都是老實本分的人,教導出來的閨女,想必也是好的。
況且,她別的不信也是新自家孫子的,能讓孫子那麽稀罕寶貝的,定然不是那些只會嚼舌根鬧霍事兒的主。
以後孫子成了家,出去找個工幹。自己這老婆子也争氣點不鬧病,加上孫媳婦照看家裏,怎麽着也能把日子過出去的。想到日後的日子,她心裏也就樂呵開了。一邊領了幾個小的往院子裏走,一邊琢磨着下聘禮要準備些什麽。
雖說家裏清貧,拿不住值錢的物件,可到底也不能讓人家好好的閨女寒寒碜碜的進家門啊。就算沒有花轎吹打,也得租了牛車買了紅綢把人接進門。
至于酒席的事兒,如今他們請不請班子來做菜,想來要辛苦一下村裏年輕的媳婦們了。
越琢磨,周氏越覺得的好好準備,畢竟這也是給孫媳婦長臉的事兒。不會讓人覺得,自家因着日子不好過,就看輕了新進門的人。
進了屋,小山就開始帶着小朵在炕上爬着玩,而周氏則叫了趙二石到炕邊上。
她只從身上掏出一個掉了色都看不出是藍還是黑的小布包來,然後取了裏面的鑰匙扭身打開炕櫃上的鎖子。把手往裏一探,摸了許久才掏出一個小匣子來,笑道:“家裏沒什麽值錢物件了,就這個還是你爹活着時候攢了兩月的工錢給買的呢。”
趙二石見自家奶奶把寶貝了多少年的釵子都拿出來,就不由皺巴起了眉頭。那簪子他是知道的,當初奶奶腿受涼疼的白天黑夜睡不着時候,她都沒舍得拿出來換要錢......
“別的咱給不起,也比不得寬裕人家能給崔家閨女買好東西。可有一點,咱心誠。這簪子成色不好,就算買了估計也值不了二百文,不過也算是能救急了。”周氏那會兒走動了一陣子,剛剛又探着身翻找,這會兒也有些累了,“奶奶不求別的,只要你跟你媳婦好好的操持起這個家,就算是閉了眼奶奶心裏也是樂的。”
趙二石抿着唇,半晌才悶聲道:“奶奶,這簪子我不能要,我那還有些錢,過幾日再套幾個野物也能換錢。再有,趁着您這幾日腿腳利索,我白日裏也能去鎮上幹點活計。”
也不是他強撐着,而是奶奶操勞了一輩子,如今自己正是壯年卻不能給她老人家一個安穩的生活環境,他哪裏有臉再要那簪子啊。
左右他有着一把的力氣,就算是去扛大包,一天也能比別人多掙百十來文錢。加上再賣些野味,總歸能夠得着娶了玉娘進門的。
說完他就拍了拍趙小山的腦門,吩咐道:“二叔去給你打山雞吃,你在家照顧好太奶奶跟妹妹。”
一聽有肉吃,兩個小家夥都眉開眼笑的,尤其是趙朵兒也不知聽懂沒聽懂可勁兒的拍手點頭。
“奶奶,您別想別的,瞧着現在天還早,我去山上溜達一圈。等後晌回來,我再做飯。”
Advertisement
莊稼戶裏沒過多的講究,君子遠庖廚的說法也沒人提。尤其是趙家這樣的,除了個腿拐的奶奶,家裏就只有他這麽一個能幹活的了。
等回了自己屋裏,他先換了一身打了補丁的粗布衣裳,然後把之前穿的那身抖了抖土疊整齊。這才拿了弓箭跟繩子,順着小路往山裏走去。
聘禮自然是是要有的,然後就是牛車綢緞,鞭炮吹打,還有村裏的流水酒席。雖說一般人家,一頭毛驢一輛牛車都能把媳婦馱回家。可他心底裏卻覺得,若真那麽簡陋,定然是委屈了玉娘的。
記得之前大哥娶大嫂時候,家裏日子過得還好,所以是給了兩斤白糖兩斤茶葉八斤豬肉,大哥也送了大嫂一個镯子。
他雖然不懂女人的心思,卻也記得,當時嫂子接到镯子時候,高興的都紅了眼眶。想來,玉娘也該是喜歡那些首飾的。就好比,爺爺會送奶奶簪子,爹當年也送過娘親耳铛,大哥會送嫂子镯子一樣。
心裏有了要置辦東西的眉目,他也輕快起來。只想着趕緊掙些錢,好早些娶了人回家。
等到日頭都要落了西,趙二石才提着兩只野雞,一只兔子回來,繩子頭上還倒挂着一個皮毛算不得水光的狐貍。瞧樣子,口袋裏還鼓鼓囊囊藏了些野果子呢。
周氏聽見動靜,趕緊出來幫忙。瞧着孫子滿是補丁的衣裳又被樹枝子劃拉了一塊,心裏越是酸澀了。就孫子打獵時穿的這件衣裳,那還是老大活着時候穿了的。如今,可不就三年多了。
其實若只是二石一個人,哪會過的這麽緊巴?無非就是怕她跟兩個小的吃苦受累虧了身子,所以他才摳唆着自己呢。
“今兒在山裏碰見了這麽狡猾的物件,可是讓我追了好一陣子呢。”因為收獲頗豐,趙二石也高興的不行。狐貍雖然油頭不怎麽樣,可勝在個大,回頭處理一下連帶着兔子皮毛,估計能賣二兩銀子。趕明兒開始,再去扛幾天大包,加上零碎的接點打木器的活兒,不過三五日,他就又能攢下六七百文錢了。
想着以後的日子,趙二石手上處理山雞的動作都利落了許多。倒是周氏,在邊上忍不住落了淚,但想到孩子們,最後還是瞧瞧用袖口擦幹了。
“奶奶給你溫點水,你先洗洗吧。跑騰了一天,這會兒又是土又是泥的,不得勁吧。”說着周氏就打算去抱柴禾,家裏柴房早就被二石塞了個滿滿當當,過冬肯定不成問題。
趙二石把家裏最後一天開水灌到盆子裏,把山雞毛拔了個幹淨,這才趕忙道:“沒事兒,等會兒我打點水沖一下就行。”
趙家的房子雖然不是方正寬敞的大瓦房,但也是有院牆有水井,五髒俱全的宅子。平常時候,趙二石都是直接打了涼水在院子角上那個棚子裏,随便沖洗一下就好的。
“那你可記着快些洗,一會兒日頭沒了,可就冷了。可別再凍着了。”
周氏也習慣了他那麽省事兒,加上這會兒倆小的都揉着眼喊餓了,所以她就進了廚房起了火,準備先熬點苞米粥給孩子們墊補一下。左右等着炖肉,也要大半個時辰呢。
等手上的物件收拾完了,他才把餘下的兩只兔子跟狐貍提進了屋子,随後端了一盆子涼水去了小棚子裏。
這廂趙家一派安然,而崔家那邊,玉娘種下菜種子後可是忙了個半死才蓋好地膜支起茅草頂來。如今,倒只等着菜地裏的辣椒茄子跟小白菜出菜苗了。
因為天兒晚了,崔玉只随便熬了點飯,然後炒了半顆白菜吃。匆匆吃了幾口,虎子就聽話的帶了三妮去泡腳。而李氏則跟崔玉在油燈底下算起了柴胡的賬目。
眼看明兒就到初六了,又是落霞鎮集市的日子,所以現在她們要先算好大概的賬目,也好過趕明去了沒頭沒腦的。
這五日裏,來交柴胡的人不少,也因為崔玉要求大夥兒必須送了新鮮的過來,凡是過夜的可都就不收了。所以,質量也都不錯并沒有風幹破碎跟捂爛了的情況。
“十斤六兩啊,不過一個集就攢了這麽多?”李氏不可置信的聽着自家閨女算出來的斤稱,感覺自己的舌頭都要打結了。這可是八百多文錢呢,就算還要給別人貨款,但對于她們家來說可也算得上是一筆巨款了。
“對啊,明日要是再有人來送,只怕能過了十一斤。”崔玉粗粗算着,“咱們收的新鮮藥材是一斤二十文錢,炮制好後一斤大概要付人家三十文。”
因着炮制的過程,是去除水分的,所以重量自然會減少一些。這樣,成本自然不能按着幹的也要一兩二文的付了。
不過就算這樣下來,她穩打穩的也能掙上五百文左右,那可是半兩銀子呢。就算是種地,一年到頭也就三四百斤糧食的産量,就算全部粜出去,也不過七百多文錢。
不管怎麽說,第二日,崔玉跟李氏可都起了個大早。把柴胡片分兩個籃子包好,倆人随便吃了點幹糧,又囑咐虎子好好帶着妹子,這才去村口等着搭牛車了。
說起坐牛車來,這還是崔玉提議的,一來前幾日她連軸忙活着,如今再走十幾裏山路只怕吃不消。二來李氏的身子也得好生養一養了。所謂積勞成疾,最是難好。
牛車板上倒是坐了好些個嬸子媳婦了,大部分都是崔玉見過的,所以打了招呼,付了錢,她就拉了李氏上車。如今的她,愈發的覺得自己融入了這裏的生活,除了午夜夢回也會做噩夢驚醒之外,她就跟其他農家閨女沒有兩樣。衣着樸實,出門挎着籃子,見了誰都會笑着打招呼。